陵安城那场雨才开始下的时候,或许会有几个人感到意外,可大抵没人会想到这场雨会下了整整半个月,直到现在,还是一如既往的大雨磅礴,丝毫没有要停歇的样子。
好在陵安城建立之初便考虑过这个问题,对于排水这件事处理的很完善,因此就算是这半个月的大雨不停,城中各条街道也没有积起水来,除了街旁小贩长达半个月的不曾出来摆摊,其余的酒楼店铺还是一如既往的还开着,只不过因为无人知道这场大雨会在何时停歇的缘故,陵安城中的百姓,开始有些惶惶不安。
因为这般反常的天气,从未在陵安发生过。
王朝之中对于此等事物最有话语权的观星台,破天荒的缄默不言。让这件事更是增添些神秘色彩。
除去陵安百姓的不安之外,这两日陵安开始流传了一种说法,说是这场大雨为何如此反常,原因便是因为宰辅大人的新政违背了上天的旨意,这才让上天降下这般大雨算作警示,消息传出初时大抵还无人在意,可数日之后,这大雨依旧不停之后,便有许多百姓动摇了,楚人不信佛,可对这等异常的气候,也似乎解释不清楚,只有归结于上天的示警。再加上这几日城中忽然冒出了不少黄紫道人,在各处酒楼偶尔被陵安百姓碰到之后,问及此事,大多都是脸色大变,不敢多说,只是说天机不可泄露,偶尔有两位胆大的道人就算是开口说两句,也都是支支吾吾,只能透露是有人惹怒了上天,具体是谁,也不点明,如此一来,百姓们再想起之前前些时候传出的消息,便越发笃定这是新政施行导致的后果,因此这些时候在酒楼之中的闲谈,大抵内容都是提及新政了。
人云亦云,众口铄金,发挥的作用好似要胜过朝堂上那些旧派官员的诋毁很多。
消息很快传到了疏谏阁。
宰辅大人对此并未多说,只是独自撑伞出了门,而疏谏阁其余大人则是有些怒意,这明摆着就是旧派官员使得手段,借着这异常的大雨顺便再买通些假道士,在陵安城内传这些不利于新政的风言风语,若是在平日里怕是没有这份威势,可在如今这般大雨不停的时节,随便说上几句,信的百姓的确不少。
至于那道伴随着大雨一同出现的青气,则是被这些人刻意的忽视了。
其实想着这类假借上天示警的说法,在史书上记载的事例便不下数十例,若是有人仔细去翻看一番,便会发现这数十例内容大抵都相差无几,只是最后的结局有些差别罢了。在疏谏阁之中算是资历最浅的苑文庭看着宰辅大人走出疏谏阁之后,便把自己的那张椅子拉着来到了屋檐下,看着那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的大雨,有些失神。现如今的朝堂上火药味之浓,只怕是位官场老油子便能够看出来的,新旧之争已经到了关键性的时候,宰辅大人隐而未发的那一道废除蒙荫制政令早被双眼紧紧盯着,只看他何时丢出来,只是丢出来的时候势必又要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那个时候想来依着苑老大人为首的旧派官员又要竭力反对才是。苑文庭在前些时日去见过自家的那位老祖宗,两人曾谈过不少时间,期间老祖宗言语之中透露出不少对于之后的朝局上的看法,依着苑文庭自己的判断,老祖宗非但没有因为他在疏谏阁任职便故意混淆视听,反倒是一字一句都有些情真意切的感觉,苑文庭对于苑家的观感一般,更是对于那位苑尚书,更是没有一点看法,他自从走出那个家之后,便不在把自己当做苑家子孙,这一路走来更是和苑家无任何关系,可对于那个神龙年间便已经入朝为官的老祖宗,却是一直敬畏有加,因此当日苑庄让他去见老祖宗时,他才半点都没有犹豫。
只不过老祖宗越是如此,便让苑文庭越是看不清老祖宗要做些什么,身处疏谏阁,本身便相当于在朝堂之上立于一高地,得以以俯视的姿态去看那有些混乱的朝堂,这对于才踏入朝堂的新人来讲,本身便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对于以后的官路也是大有裨益。可再怎么处于一个好地方,苑文庭也看不清那些朝堂大佬的心思,特别是像老祖宗这等早已经在朝堂摸爬滚打数十年的官场老饕,就连宰辅大人都要小心应对,哪里是他这位才入官场不久的雏儿能够猜测心思,不过说起官场雏儿,苑文庭倒是想起了这些时日在陵安朝堂混得风生水起的那位状元郎,这位状元郎先是在六部任职,不久便被调入了三省,虽说这些时日没有弄出什么大的动静,可依着他来看,也就是这新旧之争过去之后,这位状元郎便要正式在朝堂上大展拳脚了,只是从前些时日来看,苏妄言对于新旧之争的看法,好似是对于旧派官员更偏向一些,若是被那些旧派官员推出来,只怕便要和疏谏阁斗法了。
宰辅大人自然不会亲自出手,那应付着这位状元郎的人选,自然便应该是他了。
两位大佬看似有意无意的顺势而为,其实又何尝不是在考量这两位年轻人。
苑文庭看着这外面的倾盆大雨,喃喃道:“说是风雨欲来,可实际上是风雨都已经来了,只是无人知晓罢了。”
这句话说完之后苑文庭自嘲一笑,就要想着返回疏谏阁内,可偏偏便看着宰辅大人返回的身影,在大雨之中,宰辅大人撑伞而行,身后好似还跟着一人。
苑文庭站起身来,看着宰辅大人由远及近的走进疏谏阁,而他也看清楚了那位来人的脸。
门下省尚书令严明见。
这位被人请到陵安之后隔天便递补上孙老爷子逝世之后空位的庙堂大佬撑伞跟着宰辅大人,一言不发。
苑文庭看着两人走进疏谏阁,走进那间藏书阁。
好在陵安城建立之初便考虑过这个问题,对于排水这件事处理的很完善,因此就算是这半个月的大雨不停,城中各条街道也没有积起水来,除了街旁小贩长达半个月的不曾出来摆摊,其余的酒楼店铺还是一如既往的还开着,只不过因为无人知道这场大雨会在何时停歇的缘故,陵安城中的百姓,开始有些惶惶不安。
因为这般反常的天气,从未在陵安发生过。
王朝之中对于此等事物最有话语权的观星台,破天荒的缄默不言。让这件事更是增添些神秘色彩。
除去陵安百姓的不安之外,这两日陵安开始流传了一种说法,说是这场大雨为何如此反常,原因便是因为宰辅大人的新政违背了上天的旨意,这才让上天降下这般大雨算作警示,消息传出初时大抵还无人在意,可数日之后,这大雨依旧不停之后,便有许多百姓动摇了,楚人不信佛,可对这等异常的气候,也似乎解释不清楚,只有归结于上天的示警。再加上这几日城中忽然冒出了不少黄紫道人,在各处酒楼偶尔被陵安百姓碰到之后,问及此事,大多都是脸色大变,不敢多说,只是说天机不可泄露,偶尔有两位胆大的道人就算是开口说两句,也都是支支吾吾,只能透露是有人惹怒了上天,具体是谁,也不点明,如此一来,百姓们再想起之前前些时候传出的消息,便越发笃定这是新政施行导致的后果,因此这些时候在酒楼之中的闲谈,大抵内容都是提及新政了。
人云亦云,众口铄金,发挥的作用好似要胜过朝堂上那些旧派官员的诋毁很多。
消息很快传到了疏谏阁。
宰辅大人对此并未多说,只是独自撑伞出了门,而疏谏阁其余大人则是有些怒意,这明摆着就是旧派官员使得手段,借着这异常的大雨顺便再买通些假道士,在陵安城内传这些不利于新政的风言风语,若是在平日里怕是没有这份威势,可在如今这般大雨不停的时节,随便说上几句,信的百姓的确不少。
至于那道伴随着大雨一同出现的青气,则是被这些人刻意的忽视了。
其实想着这类假借上天示警的说法,在史书上记载的事例便不下数十例,若是有人仔细去翻看一番,便会发现这数十例内容大抵都相差无几,只是最后的结局有些差别罢了。在疏谏阁之中算是资历最浅的苑文庭看着宰辅大人走出疏谏阁之后,便把自己的那张椅子拉着来到了屋檐下,看着那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的大雨,有些失神。现如今的朝堂上火药味之浓,只怕是位官场老油子便能够看出来的,新旧之争已经到了关键性的时候,宰辅大人隐而未发的那一道废除蒙荫制政令早被双眼紧紧盯着,只看他何时丢出来,只是丢出来的时候势必又要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那个时候想来依着苑老大人为首的旧派官员又要竭力反对才是。苑文庭在前些时日去见过自家的那位老祖宗,两人曾谈过不少时间,期间老祖宗言语之中透露出不少对于之后的朝局上的看法,依着苑文庭自己的判断,老祖宗非但没有因为他在疏谏阁任职便故意混淆视听,反倒是一字一句都有些情真意切的感觉,苑文庭对于苑家的观感一般,更是对于那位苑尚书,更是没有一点看法,他自从走出那个家之后,便不在把自己当做苑家子孙,这一路走来更是和苑家无任何关系,可对于那个神龙年间便已经入朝为官的老祖宗,却是一直敬畏有加,因此当日苑庄让他去见老祖宗时,他才半点都没有犹豫。
只不过老祖宗越是如此,便让苑文庭越是看不清老祖宗要做些什么,身处疏谏阁,本身便相当于在朝堂之上立于一高地,得以以俯视的姿态去看那有些混乱的朝堂,这对于才踏入朝堂的新人来讲,本身便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对于以后的官路也是大有裨益。可再怎么处于一个好地方,苑文庭也看不清那些朝堂大佬的心思,特别是像老祖宗这等早已经在朝堂摸爬滚打数十年的官场老饕,就连宰辅大人都要小心应对,哪里是他这位才入官场不久的雏儿能够猜测心思,不过说起官场雏儿,苑文庭倒是想起了这些时日在陵安朝堂混得风生水起的那位状元郎,这位状元郎先是在六部任职,不久便被调入了三省,虽说这些时日没有弄出什么大的动静,可依着他来看,也就是这新旧之争过去之后,这位状元郎便要正式在朝堂上大展拳脚了,只是从前些时日来看,苏妄言对于新旧之争的看法,好似是对于旧派官员更偏向一些,若是被那些旧派官员推出来,只怕便要和疏谏阁斗法了。
宰辅大人自然不会亲自出手,那应付着这位状元郎的人选,自然便应该是他了。
两位大佬看似有意无意的顺势而为,其实又何尝不是在考量这两位年轻人。
苑文庭看着这外面的倾盆大雨,喃喃道:“说是风雨欲来,可实际上是风雨都已经来了,只是无人知晓罢了。”
这句话说完之后苑文庭自嘲一笑,就要想着返回疏谏阁内,可偏偏便看着宰辅大人返回的身影,在大雨之中,宰辅大人撑伞而行,身后好似还跟着一人。
苑文庭站起身来,看着宰辅大人由远及近的走进疏谏阁,而他也看清楚了那位来人的脸。
门下省尚书令严明见。
这位被人请到陵安之后隔天便递补上孙老爷子逝世之后空位的庙堂大佬撑伞跟着宰辅大人,一言不发。
苑文庭看着两人走进疏谏阁,走进那间藏书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