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在一般人的印象之中,都是很有钱,他们一次出海,就能够赚到很多很多钱,特别是来到北宋的这些海商们,他们展现了无数的奇珍异宝。
可是大海是充满了危险的,哪怕如同亚洲这样,通过一个个的港口和补给点相连,最多离开岸边二三十里的样子。
哪怕是这样,在没有测距手段,在没有远程通讯手段的前提下,这依然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航程,几乎每年,都有沉船的消息,一般的海商,能够坚持到10年以上的,微乎其微,要么是赚够了,要么是沉入海湾。
在广阔的中国沿海,还有广阔的印度洋的,阿拉伯海的海底,多年的时间之中,不知道多少沉船,沉没在哪里。
风浪,迷航,火拼,甚至是海盗,这些都是海商们必须要经过的关卡,这些关卡,任何一个闯不过去,就是死亡的结局。
就算是闯过了一个个的难关,要想获得高额的利润,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季风。
任何一个海商,都必须要受到季风的影响,在风帆时代,船是依靠风来推动的,固定的季风季节,让长时间的航行成为了可能,他可以连续很长时间,提供的同样的风,让船只向一个方向航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连续向一个方向航行风,对于顺风而言,是美好的,可是对于逆风而言,是噩梦,海商们受到季风的影响,在三角帆这样,可以逆风行船的利器,他们都必须按照季风来开船的。
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这种季风最鲜明的就是,夏冬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季风季节,对于行船只能够需要风力的时代,这是无上的利器,顺风行船跟逆风行船,完全是两码事,这中间耗费时间和精力也是完全不同。
在非季风季节,或许短暂的航行可以,甚至可以用人力,可是长期,会要命的,哪怕是再怎么庞大的海船,也只能够老老实实的按照季风,在季风向北宋这边的时候,向北宋来,开船过来,在季风向着另外一边的时候,开船离开。
无论是来自东南亚,印度,还是阿拉伯的海商,他们都必须要保持这个规律,好在哪怕是这个时代的翻船速度,每小时4节的速度,在季风季节,一天也可以达到40节左右,那就是70多公里,亚洲的航程,不会超过5000公里,也就是说,两个多月的时间,算上中间停泊和浪费,最多航船时间是3个月。
可是季风,半年才变动一次,也就是说,就算是位于阿拉伯的海商,他们来到北宋,也有3个月空闲期,最近的东南亚,可能有5个月的空闲期。
当然了,东南亚的海商,暂时是不存在,在东南亚,在11世纪,中南半岛附近,还有几个统一的国家,他们非常的弱小,他们甚至也是在整个北宋的影响之下,这才拥有了文明,建立了城市。
可是他们非常弱小,哪怕是在中南半岛这样的岛屿上面,也没有能力向外发展。
可是在后世印尼的区域,那是一片部落和小国家组成一系列的岛屿,在东方文明没有把科技和文明,传播到东南亚的岛屿之前,他们也就是一批史前的野人。
有人会说了,这个空闲期,可以晚一点出发,那不就行了,这样把航行的时间,控制在一定的时间,等到达了北宋之后,卖掉了商品,再买到商品之后,就可以回归了,这样不耽误时间。
相对于在北宋停留很长的时间,在自己的家里,应该会安逸一点的,毕竟是待在自己的家里。
听起来是非常有道理,并且可行的,可是实际上,在这个时代,不可抗力太多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就一定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越过季风,越过万里海疆,抵达北宋。
在季风的季节,顺利的情况下可以,一旦不顺利呢,当在某些时候,遇到了风暴,哪怕船只不沉没,也必须靠岸躲避风暴。
在热带风暴一个接一个的时候,很可能,连续十几天,甚至一二十天,都是惊涛骇浪,在这样的前提下,出海几乎就是送死,是肯定不可能出海的,那么就只能够等了。
等待风浪平静,这样才能够出海,谁也不敢估算,这个风浪到底有多少的时间,如果选择极限的话,那么等到多长的时间,就必须要耽误多少的时间,可能就差一点点的时候,可能十几天,二十天的航程,季风变换了怎么办?
在风帆时代,在没有三角帆这样,可以逆风航行的时代,逆风就代表着噩梦,短距离,比如说,一两天的距离,还可以逆风赶到,再长,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真的要是强行的航行的话,会死人的。
成熟的海商大多数,都会预留足够的余地,最起码,要提前个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出发,这样保证遇到一些风浪,也会在季风结束的时间到来。
可是对于一些老练的海商而言,他们会在季风改变的时候,第一时间出发,这样下来,他们抵达北宋之后,少则3个月,多则四五个月,这个时间段,一般被用于销售产品。
可是海商们的大部分产品,都是比较稀缺的产品,一般而言,销售的速度都非常快,只有一些非常高档宝石,才会销售的比较慢。
这些宝石,不用海商们每天盯着,时间长的海商,他们在海港这边,都会有固定的店铺,往往东西,都送过来,放在店铺之中,他们就松懈下来。
一部分富豪的海商,他们甚至会在北宋的港口购买物业,置办家业,有的甚至在北宋,还成家,生儿育女。
不是说他们不想,是因为季风这个不可抗力的存在,他们没有办法,
可是现在,多了一个选择,哪怕每一次运输费用不大,可是积少成多之下,也非常可观。
木材,这个是任何地方都有的,船材虽然有所选择,却不多,只要沿海一个港口,然后通过河道,收集木材,到这里装船,然后定海军,最近的一个点,可能只要几百里。
这些海船,他们的装载量大,哪怕会有一点点的逆风,毕竟,季风不变的话,肯定会有一段逆风,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克服,海船上,都有一定的辅助装备,桨篙之类,他们的速度不快,比起顺风,速度慢很多,可是路程不太远的前提下,15天的时间打一个来回,不说运送木材的收获,赵信许出的利益不高,可是他在别的方面,提出了很多。
为了吸引这些人给定海军运送木材,没有单一的提升木材的价格,相对于木材的,就算是价格提升到很高,也不可能比某些产品高,吸引不到足够多的人。
这也是赵信大规模的兴建船坞时候,手下人反对的焦点,没有足够多的船材,兴建出来庞大的船坞也没用啊。
赵信利用的是后世的方法,木材这种东西,附加值不高,提升价格也有一个极限,目前定海军局限于运力不足,无法大规模的运送,也不可能给它开出一个天价。
可是不能给它开出一个天价,那就用配额来吸引商人,在21世纪,对于紧俏的商品来说,要么加钱提货,要么,就要负担一些条件,只要不太过分,都是可以接受的,对方在衡量这个条件之中的好处,必然会做出选择。
定海军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各种的紧俏商品,无论是酵母,还是玻璃,水泥,甚至是各种普通的钢铁产品,这些东西在整个北宋深入人心,销量范围很广。
赵信把木材跟定海军的一些优势货物给捆绑了,比如说,高端的玻璃镜,高端的各种玻璃制品,还有其他的一些高端材料,这些定海军刻意控制,减少销售,为的是保持他们的价格,物以稀为贵。
现在,为了木头,可以敞开一个口子,可以通过运来的木头,来占用比例,哪怕一船木材,只是让他们获得十分之一船的这些高档产品,可是产生的利润,已经足以让他们疯狂了。
单纯定海军的购买,支撑的船队,有多少的量,可是因此吸引的江南的那些大海商前来,那就不一样了,除了一些江南的宗族之外,还有一些来自外国的海商。
在历史上,航运发达的,就是北宋,因为京杭大运河连接的中国五大河流作为的生命线,经过了疏浚,开凿的,让北宋的航运非常发达,借助发达的航运网络,将整个北宋的各个城市联合到一个整体。
北宋拥有的最多的,就是各种的漕船,各种在内河行驶的船舶,可是海船也有。
因为没有多少利益,且危险巨大的关系,整个北宋没有多少家族做海上贸易。
对日贸易的高潮,实际上是在明代,那是因为石见银山的开采,在此之前,中国的商品,到了日本是畅销品,日本的产品到了北宋,那就真的没有多大作用了。
北宋船舶制造,在整个亚洲,甚至是世界上,都是技术领先,世家大族之中,也有一些,对于这方面比较看重,他们哪怕不走海商,却也会留下一两艘船,偶尔向北方运送一点商品,比如说粮食什么,或者转运一些物资。
一下子,吸引了这些世家大族,大的船,小的船,有些,可以通过河运运送到海州,然后转成海运过来,这个,定海军也是认的,只不过这个比例,不如直接运送到定海军。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更别说,还有众多大型海商的船,实际上,在定下这个之后,并且派人广泛的宣扬了之后,赵信才算是最终明白,整个北宋到底拥有多大的海船。
单纯来到定海军,帮助定海军运送各种的物资和木材的,居然有12艘超过了3万料的大型海船,这样的海船,换算成吨位的话,高的1000吨以上,更别说大量900吨,800吨的各色船只。
难怪海商支撑的起整个江南庞大茶叶,丝绸和瓷器的销售,这可不是以一家一户的,而是整个国家。
定海军之前收购的那些船只,在这么庞大的运力面前,不算什么,甚至如果单纯运送木头,这个木头的总量,有些超过了定海军使用的极限了。
要知道,一艘3万料船只,可能运送的货物,就超过了3万料,也就是说,这么一艘船,就可以再出3艘,甚至是4,5艘万料风帆,这样的船,不止一艘,更别说,800吨,900吨,还有大量1万到2万之间的那些。
好在,赵信非常清楚这一点,主要的运力是在海商上面,他们一艘船,几乎顶的上别的三四艘,数量还众多。
在深入的了解了之后,赵信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海商们,掌握了数量不菲资金,看这些船只,就知道他们的身家,他们在北宋,毕竟不是地头蛇,拿到的木头,一次两次还可以,长期就有些困难,反倒是那些世家大族,他们都是在地方上面影响力很高,不过是一些木材,他们可以长期持续的供货。
这些海商们,他们获得的,是经过了几次盘剥之后,最终到他们的手中的,利润已经是比较微薄,甚至赔钱,这就会影响到他们的主观性。
赵信在他们靠近北宋的这段时间,可以通过雇佣他们,获得大量的运力了,从原材料,到各种的产品,有了他们,定海军无论是获得原料,还是各种的商品,运送到北宋各个港口,都可以获得巨大的支持。
对于海商而言,这样的短程运输,利润并不高,赵信给出的价格,也只是按照河运的普通价格来,比起海运,是高了一点,可是对比一下海商的庞大利益,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可是这是短程的运输,最近的一段航程,只有7天,最远的,也不过是15天左右,哪怕是按照海商们最短的停留时间,也可以进行10次左右的运输,按照来回给的运力,几乎比得上三分之一的海贸收益了。
这个收益,哪怕对于海商而言,也是巨大的,在整个中国的海域,不用深入到大海的深处,安全性得到了巨大的保证,同时,这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这对于任何海商而言,都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可是大海是充满了危险的,哪怕如同亚洲这样,通过一个个的港口和补给点相连,最多离开岸边二三十里的样子。
哪怕是这样,在没有测距手段,在没有远程通讯手段的前提下,这依然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航程,几乎每年,都有沉船的消息,一般的海商,能够坚持到10年以上的,微乎其微,要么是赚够了,要么是沉入海湾。
在广阔的中国沿海,还有广阔的印度洋的,阿拉伯海的海底,多年的时间之中,不知道多少沉船,沉没在哪里。
风浪,迷航,火拼,甚至是海盗,这些都是海商们必须要经过的关卡,这些关卡,任何一个闯不过去,就是死亡的结局。
就算是闯过了一个个的难关,要想获得高额的利润,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季风。
任何一个海商,都必须要受到季风的影响,在风帆时代,船是依靠风来推动的,固定的季风季节,让长时间的航行成为了可能,他可以连续很长时间,提供的同样的风,让船只向一个方向航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连续向一个方向航行风,对于顺风而言,是美好的,可是对于逆风而言,是噩梦,海商们受到季风的影响,在三角帆这样,可以逆风行船的利器,他们都必须按照季风来开船的。
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这种季风最鲜明的就是,夏冬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季风季节,对于行船只能够需要风力的时代,这是无上的利器,顺风行船跟逆风行船,完全是两码事,这中间耗费时间和精力也是完全不同。
在非季风季节,或许短暂的航行可以,甚至可以用人力,可是长期,会要命的,哪怕是再怎么庞大的海船,也只能够老老实实的按照季风,在季风向北宋这边的时候,向北宋来,开船过来,在季风向着另外一边的时候,开船离开。
无论是来自东南亚,印度,还是阿拉伯的海商,他们都必须要保持这个规律,好在哪怕是这个时代的翻船速度,每小时4节的速度,在季风季节,一天也可以达到40节左右,那就是70多公里,亚洲的航程,不会超过5000公里,也就是说,两个多月的时间,算上中间停泊和浪费,最多航船时间是3个月。
可是季风,半年才变动一次,也就是说,就算是位于阿拉伯的海商,他们来到北宋,也有3个月空闲期,最近的东南亚,可能有5个月的空闲期。
当然了,东南亚的海商,暂时是不存在,在东南亚,在11世纪,中南半岛附近,还有几个统一的国家,他们非常的弱小,他们甚至也是在整个北宋的影响之下,这才拥有了文明,建立了城市。
可是他们非常弱小,哪怕是在中南半岛这样的岛屿上面,也没有能力向外发展。
可是在后世印尼的区域,那是一片部落和小国家组成一系列的岛屿,在东方文明没有把科技和文明,传播到东南亚的岛屿之前,他们也就是一批史前的野人。
有人会说了,这个空闲期,可以晚一点出发,那不就行了,这样把航行的时间,控制在一定的时间,等到达了北宋之后,卖掉了商品,再买到商品之后,就可以回归了,这样不耽误时间。
相对于在北宋停留很长的时间,在自己的家里,应该会安逸一点的,毕竟是待在自己的家里。
听起来是非常有道理,并且可行的,可是实际上,在这个时代,不可抗力太多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就一定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越过季风,越过万里海疆,抵达北宋。
在季风的季节,顺利的情况下可以,一旦不顺利呢,当在某些时候,遇到了风暴,哪怕船只不沉没,也必须靠岸躲避风暴。
在热带风暴一个接一个的时候,很可能,连续十几天,甚至一二十天,都是惊涛骇浪,在这样的前提下,出海几乎就是送死,是肯定不可能出海的,那么就只能够等了。
等待风浪平静,这样才能够出海,谁也不敢估算,这个风浪到底有多少的时间,如果选择极限的话,那么等到多长的时间,就必须要耽误多少的时间,可能就差一点点的时候,可能十几天,二十天的航程,季风变换了怎么办?
在风帆时代,在没有三角帆这样,可以逆风航行的时代,逆风就代表着噩梦,短距离,比如说,一两天的距离,还可以逆风赶到,再长,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真的要是强行的航行的话,会死人的。
成熟的海商大多数,都会预留足够的余地,最起码,要提前个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出发,这样保证遇到一些风浪,也会在季风结束的时间到来。
可是对于一些老练的海商而言,他们会在季风改变的时候,第一时间出发,这样下来,他们抵达北宋之后,少则3个月,多则四五个月,这个时间段,一般被用于销售产品。
可是海商们的大部分产品,都是比较稀缺的产品,一般而言,销售的速度都非常快,只有一些非常高档宝石,才会销售的比较慢。
这些宝石,不用海商们每天盯着,时间长的海商,他们在海港这边,都会有固定的店铺,往往东西,都送过来,放在店铺之中,他们就松懈下来。
一部分富豪的海商,他们甚至会在北宋的港口购买物业,置办家业,有的甚至在北宋,还成家,生儿育女。
不是说他们不想,是因为季风这个不可抗力的存在,他们没有办法,
可是现在,多了一个选择,哪怕每一次运输费用不大,可是积少成多之下,也非常可观。
木材,这个是任何地方都有的,船材虽然有所选择,却不多,只要沿海一个港口,然后通过河道,收集木材,到这里装船,然后定海军,最近的一个点,可能只要几百里。
这些海船,他们的装载量大,哪怕会有一点点的逆风,毕竟,季风不变的话,肯定会有一段逆风,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克服,海船上,都有一定的辅助装备,桨篙之类,他们的速度不快,比起顺风,速度慢很多,可是路程不太远的前提下,15天的时间打一个来回,不说运送木材的收获,赵信许出的利益不高,可是他在别的方面,提出了很多。
为了吸引这些人给定海军运送木材,没有单一的提升木材的价格,相对于木材的,就算是价格提升到很高,也不可能比某些产品高,吸引不到足够多的人。
这也是赵信大规模的兴建船坞时候,手下人反对的焦点,没有足够多的船材,兴建出来庞大的船坞也没用啊。
赵信利用的是后世的方法,木材这种东西,附加值不高,提升价格也有一个极限,目前定海军局限于运力不足,无法大规模的运送,也不可能给它开出一个天价。
可是不能给它开出一个天价,那就用配额来吸引商人,在21世纪,对于紧俏的商品来说,要么加钱提货,要么,就要负担一些条件,只要不太过分,都是可以接受的,对方在衡量这个条件之中的好处,必然会做出选择。
定海军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各种的紧俏商品,无论是酵母,还是玻璃,水泥,甚至是各种普通的钢铁产品,这些东西在整个北宋深入人心,销量范围很广。
赵信把木材跟定海军的一些优势货物给捆绑了,比如说,高端的玻璃镜,高端的各种玻璃制品,还有其他的一些高端材料,这些定海军刻意控制,减少销售,为的是保持他们的价格,物以稀为贵。
现在,为了木头,可以敞开一个口子,可以通过运来的木头,来占用比例,哪怕一船木材,只是让他们获得十分之一船的这些高档产品,可是产生的利润,已经足以让他们疯狂了。
单纯定海军的购买,支撑的船队,有多少的量,可是因此吸引的江南的那些大海商前来,那就不一样了,除了一些江南的宗族之外,还有一些来自外国的海商。
在历史上,航运发达的,就是北宋,因为京杭大运河连接的中国五大河流作为的生命线,经过了疏浚,开凿的,让北宋的航运非常发达,借助发达的航运网络,将整个北宋的各个城市联合到一个整体。
北宋拥有的最多的,就是各种的漕船,各种在内河行驶的船舶,可是海船也有。
因为没有多少利益,且危险巨大的关系,整个北宋没有多少家族做海上贸易。
对日贸易的高潮,实际上是在明代,那是因为石见银山的开采,在此之前,中国的商品,到了日本是畅销品,日本的产品到了北宋,那就真的没有多大作用了。
北宋船舶制造,在整个亚洲,甚至是世界上,都是技术领先,世家大族之中,也有一些,对于这方面比较看重,他们哪怕不走海商,却也会留下一两艘船,偶尔向北方运送一点商品,比如说粮食什么,或者转运一些物资。
一下子,吸引了这些世家大族,大的船,小的船,有些,可以通过河运运送到海州,然后转成海运过来,这个,定海军也是认的,只不过这个比例,不如直接运送到定海军。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更别说,还有众多大型海商的船,实际上,在定下这个之后,并且派人广泛的宣扬了之后,赵信才算是最终明白,整个北宋到底拥有多大的海船。
单纯来到定海军,帮助定海军运送各种的物资和木材的,居然有12艘超过了3万料的大型海船,这样的海船,换算成吨位的话,高的1000吨以上,更别说大量900吨,800吨的各色船只。
难怪海商支撑的起整个江南庞大茶叶,丝绸和瓷器的销售,这可不是以一家一户的,而是整个国家。
定海军之前收购的那些船只,在这么庞大的运力面前,不算什么,甚至如果单纯运送木头,这个木头的总量,有些超过了定海军使用的极限了。
要知道,一艘3万料船只,可能运送的货物,就超过了3万料,也就是说,这么一艘船,就可以再出3艘,甚至是4,5艘万料风帆,这样的船,不止一艘,更别说,800吨,900吨,还有大量1万到2万之间的那些。
好在,赵信非常清楚这一点,主要的运力是在海商上面,他们一艘船,几乎顶的上别的三四艘,数量还众多。
在深入的了解了之后,赵信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海商们,掌握了数量不菲资金,看这些船只,就知道他们的身家,他们在北宋,毕竟不是地头蛇,拿到的木头,一次两次还可以,长期就有些困难,反倒是那些世家大族,他们都是在地方上面影响力很高,不过是一些木材,他们可以长期持续的供货。
这些海商们,他们获得的,是经过了几次盘剥之后,最终到他们的手中的,利润已经是比较微薄,甚至赔钱,这就会影响到他们的主观性。
赵信在他们靠近北宋的这段时间,可以通过雇佣他们,获得大量的运力了,从原材料,到各种的产品,有了他们,定海军无论是获得原料,还是各种的商品,运送到北宋各个港口,都可以获得巨大的支持。
对于海商而言,这样的短程运输,利润并不高,赵信给出的价格,也只是按照河运的普通价格来,比起海运,是高了一点,可是对比一下海商的庞大利益,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可是这是短程的运输,最近的一段航程,只有7天,最远的,也不过是15天左右,哪怕是按照海商们最短的停留时间,也可以进行10次左右的运输,按照来回给的运力,几乎比得上三分之一的海贸收益了。
这个收益,哪怕对于海商而言,也是巨大的,在整个中国的海域,不用深入到大海的深处,安全性得到了巨大的保证,同时,这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这对于任何海商而言,都是难以拒绝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