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数十人穿过一座山谷,眼前出现了一片开阔地,地面之上除了长有密密麻麻的杂草之外,显得十分空旷。
一人道:“方公子,东溟山的人就是约在此处与我等较量的。”说话的正是持宝道人,他如今满面红光,虽然在方仲面前依旧恭恭敬敬,但看向跟在身后的那些茅山道人时,已不知不觉间有了一股上位之人的傲气。
方仲骑在狰狞兽上,举目向前方看了一眼,皱眉道:“为何无人?”
持宝道人道:“说不定打听的方公子威武,自知不敌,已偷偷遁走了。”
方仲道:“这样最好,总有那不知死活的人前来捣乱,让人不胜其烦。”
一阵微风吹来,狰狞兽脑袋一晃,冲着一个方向低低嘶吼了一声。方仲立时警觉,仔细一闻,居然发觉这吹来的风中隐隐有血腥之气。狰狞兽的嗅觉要灵敏的多,难怪会率先发觉有异,而在方仲左右的茅山众道便谁也没有发觉异样。方仲沉声道:“前方有血腥之气,只怕那东溟山的人并未走远,就藏在这草丛之中。”
“什么,这些无耻之徒,不是说好了要光明正大的打一场的么,居然还想躲起来偷袭。”持宝道人怒道,他回头吩咐两个茅山弟子,让他们弯腰低头,在草丛之中摸索前进,若发现对方时立刻传讯通报。两个茅山弟子持着剑躬身在草丛之中行走,因为有方仲撑腰的缘故,倒也不怕。没过多久,远处一人惊呼一声,站起身来道:“在这里!”
因为草丛所隔,方仲只看见那道人的上半身,只见他满面惊慌,似乎见到了什么骇人之事。奇怪的是既然已经发现了东溟山之人,除了那茅山道人站着外,看不见旁人半个脑袋。
持宝道人道:“被发现了还不起来,这些人当我们都是瞎子么。”
方仲摇头道:“不像如此简单,且过去看一看。”方仲率先向远处的茅山弟子走去,越靠近那处地方,血腥之气便越重,等来到那茅山弟子发现有异的地方一看,只见倒伏的荒草之上,无数尸体横七竖八的躺了一地。许多尸体零零落落的散步在草丛之中,草叶还沾染着醒目血迹。
死在这里的都是东溟山的道人,粗略估算,只怕有二三百人,在前方的草丛之中躺得四处都是,因为隔着远,又有杂草遮挡,方仲等人一开始才没有发现。
持宝道人惊讶道:“东溟山的人?”
方仲道:“只怕已全军覆没了,也不知是谁杀了他们,最好寻一个活口问一问。”
持宝道人道:“把人散开了仔细搜一搜,这么多人,总有一两个受伤没死或者躲起来装死的。”
方仲和持宝道人依旧带着三十个道人,这三十个道人其中大半都是后来召入门中的年轻弟子,都有不错的根底,有些是虽然有好学之心,但在其他门派没有关系背景,出不了头,便投到茅山来,有些则是看茅山突然崛起,有一点身份地位,但想混个更好的出身,便也来投茅山。众道人分散开了,呈扇形往前摸索,看着倒在草丛之中的东溟山弟子的尸身,众人俱都鸦雀无声。
从东往西梳理了一遍之后,持宝道人来到方仲近前,说道:“两百八十人,无一活口,可见杀他们的人出手十分无情,且本事远比那些人为高。真不知东溟山到底得罪了谁,遭此报应,明明有大敌环视,还来寻我茅山的麻烦,真是死不足惜。”
方仲道:“既然他们都死了,也省得我们动手。他们与我们有约到这里来分胜负,却都死在这里,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我们还是早些离开这是非之地才是。”
持宝道人道:“方公子说得极是。”看周围之人没有在意,持宝道人低声道:“这些人死去不久,或可再召亡魂。”
方仲低头沉思了片刻,最终对修为提高的渴望占了上风,点了点头。
持宝道人嘿嘿一笑道:“方公子带着人先走一步,贫道稍后就来。”
方仲知道此事最好不要落在茅山众道人的眼中,免得有人多说闲话,于是领着茅山众弟子离开这片草地。有些茅山弟子见东溟山弟子所留的长剑不错,便把自己的木剑、铁剑扔了,改用对方的长剑。谁叫茅山扩张太快,什么东西都十分紧缺,这刀剑当然也是稀罕之物了,毕竟茅山弟子原本就是用木剑的,来投茅山的许多人都不习惯。
持宝道人推说肚子疼要出恭,坠后一段距离,又来到那些东溟山弟子的死尸之处,从袖中取出旗鼎,就在这草丛之中祭了出去。方仲虽然没说一定要取这些血珠为已用,但持宝道人察言观色,对方既然有这个念想,当然要趁机把此事给方仲办成了。投其所好,那是持宝道人能在太乙教吞并茅山之后,却依旧屹立不倒的座右铭。最怕方仲没有喜好,那反而难办的很了。
这一套旗鼎在持宝道人手中已驾轻就熟,一飞出袖口,便迅速变大,落在死尸堆中,接着旗面之上阴风扩散而出,向周围的死尸笼罩而去。
没过多久,一条条亡魂鬼影便飘飘袅袅的飞入黑旗之中,而青铜鼑口之上,逐渐出现一颗凝聚而成的血珠。
持宝道人守在旁边,等到那血珠彻底凝聚成形,再无旁的鬼影飞来,这才伸手取了这颗血珠,又从身边拿起一只小盒,准备装入其中。他刚把血珠放入盒中,还未盖上盒盖,就听一人怒喝道:“好一个妖道,敢做如此伤天害理之事!”
那声音离着颇远,但话声传来,却如雷鸣般爆响,震得持宝道人脑袋之中嗡嗡直响,吓得一哆嗦,手中木盒落地,连血珠也滚落在草丛之中。
持宝道人惊慌之下循声看去,只见三个光头和尚,一人手持禅杖,另外二人手持戒刀,生的五官方正,一脸正气,正踏着草皮飞身而来。看那样子,是以为这里的人都是持宝道人所杀,正要做什么诡异之事,佛门正道见之岂能不理。
一人道:“方公子,东溟山的人就是约在此处与我等较量的。”说话的正是持宝道人,他如今满面红光,虽然在方仲面前依旧恭恭敬敬,但看向跟在身后的那些茅山道人时,已不知不觉间有了一股上位之人的傲气。
方仲骑在狰狞兽上,举目向前方看了一眼,皱眉道:“为何无人?”
持宝道人道:“说不定打听的方公子威武,自知不敌,已偷偷遁走了。”
方仲道:“这样最好,总有那不知死活的人前来捣乱,让人不胜其烦。”
一阵微风吹来,狰狞兽脑袋一晃,冲着一个方向低低嘶吼了一声。方仲立时警觉,仔细一闻,居然发觉这吹来的风中隐隐有血腥之气。狰狞兽的嗅觉要灵敏的多,难怪会率先发觉有异,而在方仲左右的茅山众道便谁也没有发觉异样。方仲沉声道:“前方有血腥之气,只怕那东溟山的人并未走远,就藏在这草丛之中。”
“什么,这些无耻之徒,不是说好了要光明正大的打一场的么,居然还想躲起来偷袭。”持宝道人怒道,他回头吩咐两个茅山弟子,让他们弯腰低头,在草丛之中摸索前进,若发现对方时立刻传讯通报。两个茅山弟子持着剑躬身在草丛之中行走,因为有方仲撑腰的缘故,倒也不怕。没过多久,远处一人惊呼一声,站起身来道:“在这里!”
因为草丛所隔,方仲只看见那道人的上半身,只见他满面惊慌,似乎见到了什么骇人之事。奇怪的是既然已经发现了东溟山之人,除了那茅山道人站着外,看不见旁人半个脑袋。
持宝道人道:“被发现了还不起来,这些人当我们都是瞎子么。”
方仲摇头道:“不像如此简单,且过去看一看。”方仲率先向远处的茅山弟子走去,越靠近那处地方,血腥之气便越重,等来到那茅山弟子发现有异的地方一看,只见倒伏的荒草之上,无数尸体横七竖八的躺了一地。许多尸体零零落落的散步在草丛之中,草叶还沾染着醒目血迹。
死在这里的都是东溟山的道人,粗略估算,只怕有二三百人,在前方的草丛之中躺得四处都是,因为隔着远,又有杂草遮挡,方仲等人一开始才没有发现。
持宝道人惊讶道:“东溟山的人?”
方仲道:“只怕已全军覆没了,也不知是谁杀了他们,最好寻一个活口问一问。”
持宝道人道:“把人散开了仔细搜一搜,这么多人,总有一两个受伤没死或者躲起来装死的。”
方仲和持宝道人依旧带着三十个道人,这三十个道人其中大半都是后来召入门中的年轻弟子,都有不错的根底,有些是虽然有好学之心,但在其他门派没有关系背景,出不了头,便投到茅山来,有些则是看茅山突然崛起,有一点身份地位,但想混个更好的出身,便也来投茅山。众道人分散开了,呈扇形往前摸索,看着倒在草丛之中的东溟山弟子的尸身,众人俱都鸦雀无声。
从东往西梳理了一遍之后,持宝道人来到方仲近前,说道:“两百八十人,无一活口,可见杀他们的人出手十分无情,且本事远比那些人为高。真不知东溟山到底得罪了谁,遭此报应,明明有大敌环视,还来寻我茅山的麻烦,真是死不足惜。”
方仲道:“既然他们都死了,也省得我们动手。他们与我们有约到这里来分胜负,却都死在这里,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我们还是早些离开这是非之地才是。”
持宝道人道:“方公子说得极是。”看周围之人没有在意,持宝道人低声道:“这些人死去不久,或可再召亡魂。”
方仲低头沉思了片刻,最终对修为提高的渴望占了上风,点了点头。
持宝道人嘿嘿一笑道:“方公子带着人先走一步,贫道稍后就来。”
方仲知道此事最好不要落在茅山众道人的眼中,免得有人多说闲话,于是领着茅山众弟子离开这片草地。有些茅山弟子见东溟山弟子所留的长剑不错,便把自己的木剑、铁剑扔了,改用对方的长剑。谁叫茅山扩张太快,什么东西都十分紧缺,这刀剑当然也是稀罕之物了,毕竟茅山弟子原本就是用木剑的,来投茅山的许多人都不习惯。
持宝道人推说肚子疼要出恭,坠后一段距离,又来到那些东溟山弟子的死尸之处,从袖中取出旗鼎,就在这草丛之中祭了出去。方仲虽然没说一定要取这些血珠为已用,但持宝道人察言观色,对方既然有这个念想,当然要趁机把此事给方仲办成了。投其所好,那是持宝道人能在太乙教吞并茅山之后,却依旧屹立不倒的座右铭。最怕方仲没有喜好,那反而难办的很了。
这一套旗鼎在持宝道人手中已驾轻就熟,一飞出袖口,便迅速变大,落在死尸堆中,接着旗面之上阴风扩散而出,向周围的死尸笼罩而去。
没过多久,一条条亡魂鬼影便飘飘袅袅的飞入黑旗之中,而青铜鼑口之上,逐渐出现一颗凝聚而成的血珠。
持宝道人守在旁边,等到那血珠彻底凝聚成形,再无旁的鬼影飞来,这才伸手取了这颗血珠,又从身边拿起一只小盒,准备装入其中。他刚把血珠放入盒中,还未盖上盒盖,就听一人怒喝道:“好一个妖道,敢做如此伤天害理之事!”
那声音离着颇远,但话声传来,却如雷鸣般爆响,震得持宝道人脑袋之中嗡嗡直响,吓得一哆嗦,手中木盒落地,连血珠也滚落在草丛之中。
持宝道人惊慌之下循声看去,只见三个光头和尚,一人手持禅杖,另外二人手持戒刀,生的五官方正,一脸正气,正踏着草皮飞身而来。看那样子,是以为这里的人都是持宝道人所杀,正要做什么诡异之事,佛门正道见之岂能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