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说玉琢被制住了?”冷清茗皱着眉头。
沈案示意她看右边银杏树下:“那边有个坑,土翻出来的颜色可以看得出来是最近才被砸的,你别忘了轿夫说玉琢是拿着琵琶进来的,应该是她在这里琵琶脱了手砸出来的坑。”
贾南斋问:“然后呢?”
沈案推着贾南斋继续往前走进了大厅,他看了看就否定了:“左右都有门通往后面的院子,太容易被人给闯进来,不管是想做什么都不方便。”
福伯担心的跟在后面:“哎呀,你别掐我家少爷的脖子啊。”
贾南斋说:“福伯,没事的,我们这是在查案子呢。”
沈案松开贾南斋,看了一下往右边的门走过去:“他们应该是从这里往后面走了。”
冷清茗习惯的质疑沈案:“你怎么知道?”
沈案的手指挑了一下身边茶几上摆放的盆栽上挂着的一条穗子:“别告诉我这是刻意挂上去的。”
“我娘喜欢素净的东西,就算挂也不会挂这种桃红色的穗子。”贾南斋说:“你的意思是这条穗子是玉琢挂上去的?”
“玉琢看到大胡子翻脸了,肯定得想办法了,她在外面掉了琵琶又抱起来,一定是把琵琶上挂着的穗子给扯下来丢在了这里。”沈案说:“毕竟是胭脂楼的轿夫送她来,亲眼看到她走进来的,如果出了什么事情,看到这条穗子也能证明她的确是进了屋子。”
冷清茗冷哼一声:“这些都只是你的猜测。”
“那我们就继续往后面走。”沈案挑了一下眉,对她的质疑满不在乎的说。
贾南斋给他们带路:“这后面是我娘的书房和药堂。”
冷清茗看了一圈:“这个院子后面是花园,前面隔着大厅,离仆人们住的地方也远,是我的话不管要做什么,选这里最合适了。”
她说着推开了书房的门,顺带还好奇的问了一句:“你娘有药堂?那她岂不是会医术和养生,为什么那么早就去世了呢?”
“她是生我二弟的时候难产而死的。”贾南斋的语气很不自然,显然不太想谈论自己家的事情。
书架上多是医书和游记,沈案说:“令堂想必是位很有趣的人。”
他的目光落到书桌上:“平时这间书房是谁在用?”
站在门口的福伯说:“没人用,夫人虽然不在了,可这屋子一直保持她生前的样子。”
贾南斋和冷清茗顺着沈案的目光看过去,桌上的砚台打开了,里面有干涸的墨迹,而且笔架上还少了一支笔。
“福伯,这间房上次是什么时候打扫的?”贾南斋忙转头去看门外站着的福伯。
宅子长年没有主人,仆佣打扫难免疏懒。
福伯有些迟疑,可在三人的注视下又不敢不说实话:“宅子大,人手又少,天天打扫也做不过来,大概三四天前吧。”
他絮絮叨叨的抱怨:“少爷你要回来也不提前捎个信,我好让他们把宅子收拾一下啊,那被褥什么的都得拿出来晾晾。”
“幸亏我没写信,这些证据才能保留下来。”贾南斋走到桌边,弯腰看着桌上的笔架:“上个月我娘忌日我还回来过,我可以肯定这笔架上的笔是一整排的。”
福伯也忙附和:“我们平时打扫很小心的,东西都会摆放整齐的。”
那么动了这支笔的人极有可能就是大胡子或者玉琢了。
两个人是利用这宅子人少地广特地在这里见面的吗?
为什么大胡子不直接去胭脂楼见玉琢?
冷清茗一肚子的疑惑,她看向沈案的时候,沈案正好看向她,她有些不自在的说:“要证明你的猜测就得给我找到证据。”
三人在屋里查找起来。
贾南斋走到书架前:“我看好些个话本子上写着,有些细作会扮作青楼女子,利用这种身份出入达官贵人的宴席打听消息,你们说玉琢会不会就是个细作,她说不定是利用我家这空宅子和她的同伙见面传消息。”
“请她出一次堂会的钱都够去胭脂楼听她唱三次小曲了,要传消息去胭脂楼找她不是更方便?”沈案说:“再说了,也不能见个面把人给见没了吧。”
“也许是因为玉琢细作的身份被她的对头给发现了,所以诓她到这里来将她给杀了灭口。”贾南斋觉得自己的想法很靠谱。
冷清茗从桌子下面找到了毛笔:“笔在这里,刚才我在玉琢房里看到了文房四宝,如果要传消息也该一早写好了,为什么到这里来用笔墨呢?”
“咦?”贾南斋从架子上拿起一叠泛黄的纸:“这叠纸……这是我以前抄书用的,我记得是放在最下面的。”
“这是生宣吧,很容易沁墨啊。”沈案只扫了一眼就脱口而出。
“这是我特地买来罚抄书的,就是因为容易沁墨,两张叠一块抄一遍就有了两份。”贾南斋得意的说着放下手里的纸:“好些年没用了,我记得是压在下面的啊。”
冷清茗正在看手中的笔,想看看笔上有没有端倪:“大概是你家的仆人打扫的时候翻动的吧。”
“未必。”沈案走过来:“你看这纸泛黄的地方,明显是长时间被压在下面,所以露出来的地方泛黄比较严重,而且你看这叠纸放的有些歪斜,如果你家里的仆人因为你娘生前的讲究所以格外注意整洁的话,那这叠纸很可能是最近被人给动过。”
“桌上的笔墨被人动过,这叠纸又被人给动过……”冷清茗敲了敲桌面:“他们特地跑来是为了写字作画的?”
“胭脂楼的姑娘从小学习琴棋书画,玉琢更是写的一手好字,弹的一手好琵琶,如果写字的人是她,为什么特地从下面翻出容易沁墨的生宣来写呢?”沈案走过来看看桌子,又弯下腰平视桌面:“果然,那支笔是她故意丢在椅子下面的。”
桌子是酸枝木的,颜色很深,浅细的墨迹在上面很不显眼,可从侧面看却能勉强看出来。
沈案拿出一张纸将桌上的墨迹临摹下来。
沈案示意她看右边银杏树下:“那边有个坑,土翻出来的颜色可以看得出来是最近才被砸的,你别忘了轿夫说玉琢是拿着琵琶进来的,应该是她在这里琵琶脱了手砸出来的坑。”
贾南斋问:“然后呢?”
沈案推着贾南斋继续往前走进了大厅,他看了看就否定了:“左右都有门通往后面的院子,太容易被人给闯进来,不管是想做什么都不方便。”
福伯担心的跟在后面:“哎呀,你别掐我家少爷的脖子啊。”
贾南斋说:“福伯,没事的,我们这是在查案子呢。”
沈案松开贾南斋,看了一下往右边的门走过去:“他们应该是从这里往后面走了。”
冷清茗习惯的质疑沈案:“你怎么知道?”
沈案的手指挑了一下身边茶几上摆放的盆栽上挂着的一条穗子:“别告诉我这是刻意挂上去的。”
“我娘喜欢素净的东西,就算挂也不会挂这种桃红色的穗子。”贾南斋说:“你的意思是这条穗子是玉琢挂上去的?”
“玉琢看到大胡子翻脸了,肯定得想办法了,她在外面掉了琵琶又抱起来,一定是把琵琶上挂着的穗子给扯下来丢在了这里。”沈案说:“毕竟是胭脂楼的轿夫送她来,亲眼看到她走进来的,如果出了什么事情,看到这条穗子也能证明她的确是进了屋子。”
冷清茗冷哼一声:“这些都只是你的猜测。”
“那我们就继续往后面走。”沈案挑了一下眉,对她的质疑满不在乎的说。
贾南斋给他们带路:“这后面是我娘的书房和药堂。”
冷清茗看了一圈:“这个院子后面是花园,前面隔着大厅,离仆人们住的地方也远,是我的话不管要做什么,选这里最合适了。”
她说着推开了书房的门,顺带还好奇的问了一句:“你娘有药堂?那她岂不是会医术和养生,为什么那么早就去世了呢?”
“她是生我二弟的时候难产而死的。”贾南斋的语气很不自然,显然不太想谈论自己家的事情。
书架上多是医书和游记,沈案说:“令堂想必是位很有趣的人。”
他的目光落到书桌上:“平时这间书房是谁在用?”
站在门口的福伯说:“没人用,夫人虽然不在了,可这屋子一直保持她生前的样子。”
贾南斋和冷清茗顺着沈案的目光看过去,桌上的砚台打开了,里面有干涸的墨迹,而且笔架上还少了一支笔。
“福伯,这间房上次是什么时候打扫的?”贾南斋忙转头去看门外站着的福伯。
宅子长年没有主人,仆佣打扫难免疏懒。
福伯有些迟疑,可在三人的注视下又不敢不说实话:“宅子大,人手又少,天天打扫也做不过来,大概三四天前吧。”
他絮絮叨叨的抱怨:“少爷你要回来也不提前捎个信,我好让他们把宅子收拾一下啊,那被褥什么的都得拿出来晾晾。”
“幸亏我没写信,这些证据才能保留下来。”贾南斋走到桌边,弯腰看着桌上的笔架:“上个月我娘忌日我还回来过,我可以肯定这笔架上的笔是一整排的。”
福伯也忙附和:“我们平时打扫很小心的,东西都会摆放整齐的。”
那么动了这支笔的人极有可能就是大胡子或者玉琢了。
两个人是利用这宅子人少地广特地在这里见面的吗?
为什么大胡子不直接去胭脂楼见玉琢?
冷清茗一肚子的疑惑,她看向沈案的时候,沈案正好看向她,她有些不自在的说:“要证明你的猜测就得给我找到证据。”
三人在屋里查找起来。
贾南斋走到书架前:“我看好些个话本子上写着,有些细作会扮作青楼女子,利用这种身份出入达官贵人的宴席打听消息,你们说玉琢会不会就是个细作,她说不定是利用我家这空宅子和她的同伙见面传消息。”
“请她出一次堂会的钱都够去胭脂楼听她唱三次小曲了,要传消息去胭脂楼找她不是更方便?”沈案说:“再说了,也不能见个面把人给见没了吧。”
“也许是因为玉琢细作的身份被她的对头给发现了,所以诓她到这里来将她给杀了灭口。”贾南斋觉得自己的想法很靠谱。
冷清茗从桌子下面找到了毛笔:“笔在这里,刚才我在玉琢房里看到了文房四宝,如果要传消息也该一早写好了,为什么到这里来用笔墨呢?”
“咦?”贾南斋从架子上拿起一叠泛黄的纸:“这叠纸……这是我以前抄书用的,我记得是放在最下面的。”
“这是生宣吧,很容易沁墨啊。”沈案只扫了一眼就脱口而出。
“这是我特地买来罚抄书的,就是因为容易沁墨,两张叠一块抄一遍就有了两份。”贾南斋得意的说着放下手里的纸:“好些年没用了,我记得是压在下面的啊。”
冷清茗正在看手中的笔,想看看笔上有没有端倪:“大概是你家的仆人打扫的时候翻动的吧。”
“未必。”沈案走过来:“你看这纸泛黄的地方,明显是长时间被压在下面,所以露出来的地方泛黄比较严重,而且你看这叠纸放的有些歪斜,如果你家里的仆人因为你娘生前的讲究所以格外注意整洁的话,那这叠纸很可能是最近被人给动过。”
“桌上的笔墨被人动过,这叠纸又被人给动过……”冷清茗敲了敲桌面:“他们特地跑来是为了写字作画的?”
“胭脂楼的姑娘从小学习琴棋书画,玉琢更是写的一手好字,弹的一手好琵琶,如果写字的人是她,为什么特地从下面翻出容易沁墨的生宣来写呢?”沈案走过来看看桌子,又弯下腰平视桌面:“果然,那支笔是她故意丢在椅子下面的。”
桌子是酸枝木的,颜色很深,浅细的墨迹在上面很不显眼,可从侧面看却能勉强看出来。
沈案拿出一张纸将桌上的墨迹临摹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