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
羲和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人物。是驾御日车的神。也有传说是东夷人祖先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
中文名称
羲和
主要成就
掌握着时间的节奏和制定时历
分享到:
词语解释
?(1)羲氏和和氏的并称。
传说尧曾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历法。
《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东汉·王逸注:"羲和,日御也。"宋·洪兴祖补注:"虞世南引《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
《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太阳的母亲。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4)代指太阳。
《后汉书·崔骃传》:"氛霓郁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晖。"李贤注:"羲和,日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昼竞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馀耀。"
(5)王莽时主掌全国财赋的官吏。
《汉书·王莽传中》:"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
《后汉书·鲁恭传》:"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6)羲和,就是神话传说中的西贺牛州的最早定居者。伏羲一作伏牺,那羲和也可作牺贺,这应该是不同部族的不同写法。佛教中西贺牛州由广目天王驻守,广目这与山海经中羲和生十日的说法应该是一个意思。
人物
帝俊妻
羲和,中国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传说中人物。传说她是帝俊的妻子,与帝俊生了十个儿子,都是太阳(金乌),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轮流在天上值日。羲和也是她儿子们的车夫--日御的。 最早的大百科全书《山海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
羲和
也就是说,羲和国中有个女子名叫羲和,她是帝俊之妻,生了十个太阳。"太阳之母"这是关于羲和的传说之一。
羲和又是太阳的赶车夫。《楚辞·离骚》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无迫。"(弭:平息;崦嵫:yānzi,古代指太阳落山的地方)。诗句的意思是:羲和不慌不忙地赶着马车,和太阳一起走在归家的路上。
羲和掌握着时间的节奏,每天由东向西,驱使着太阳前进。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于是指示羲和,密切注视着时日的循环,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给大家制定出计算时间的历法。
羲和是生太阳的女神(见《山海经·大荒南经》)。又因语音之变,分化为帝俊妻娥皇、常羲二女神(见《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娥皇又演化为舜妻(见《尸子》、《列女传》);常羲则为生月亮的女神(见《大荒西经》),又变为羿妻,最后仍飞回月宫为嫦娥(见《淮南子·览冥训》)。随着时代的演化,羲和由生太阳的女神演化为太阳本身,又成为太阳的驾车者(即日御,见《离骚》、《天问》等)。一说为黄帝手下主管占日占月的两个男性官员羲和、常羲(见《吕氏春秋·勿躬》、《世本》等)。再继续演化,羲和由黄帝手下一人,变为尧手下司天文历法的二人或六人(羲氏、和氏,及羲仲、和仲、羲叔、和叔)。
在山东省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的天台山下,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老母庙--这座老母庙祭祀的是我们的先祖太阳神羲和,当地人称羲和老母,这在全国众多的老母庙中尚不多见。
郭沫若指出:"殷人于日之出入均有祭"。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夏于东母,泵三,犬三","己酉卜,鼓贞,竟于东母,九牛","贞,夏于东母,三牛,又"等记录。可见商代"竞于东母"的祭仪十分隆重。竞,或作寮,《甲骨文字典》释之为"会潘柴而祭之意",也就是堆柴为火进行祭祀的意思。陈梦家在《殷虚卜辞综述》中指出,卜辞中的"东母"指太阳。丁山先生认为"东母"是日神的别名,当为生十日的羲和,亦即太阳神。"夏于东母"即以火祭日。
天文官
作为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中国古代掌管天文历法的人。相传他是黄帝时代的官。《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同书《索隐》引《系本》及《律历志》:"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所谓"占日"是指观测太阳,计算日子,等等。在关于唐尧的传说中,羲和是掌管天文的家庭,有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被尧派往东、南、西、北四方,去观测昏中星,参照物候来定二分、二至的日子,以确定季节,安排历法。最有名的传说见于《尚书·胤征》篇,当时发生了日食,羲和是夏仲康王的天文官。因他沉湎于酒色而荒废了天象的观测和推算,而没有预测到,引起了恐慌,造成了意外的惊慌。于是仲康王依据《政典》(法律):"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命胤侯征伐并处决了羲和。这次日食是世界上人类第一次记载的日食。因为羲和是传说中掌天文的官,主张复古的王莽在掌权后就把天文官改称羲和。著名天文学家刘歆就曾被任命担任羲和这个官职。又因为羲和在传说中与观测太阳有关,所以在古代神话故事中有的把羲和塑造为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说,在东南海之外有羲和国,国中有一女子叫羲和,嫁给帝俊为妻,生了十个太阳。每天羲和在甘渊为十个太阳洗澡。而屈原在《离骚》中,则把羲和写成驾驭太阳车的神,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赫利俄斯一样。
部落
简介
根据考证,羲和部落遗址位于东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这里留有太阳神石、太阳神陵、老母庙、老祖像、观测天文的石质日晷、祭祀台、石椅、石磨、积石冢等遗存,出土过石斧、石锛、石铲、石箭头等器物。
少昊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中期的部落名称。尽管羲和与少昊的先后顺序无考,但根据《山海经》,少昊之国与羲和之国在地望上一致是无疑的。古时日照东部沿海或者称"东海",或者称"东南海",有清光绪十一年《日照县志》地图(图3)为证。
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两城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少昊氏的迁移过程是不断发展壮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到龙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取代"。日照地区是赢姓莒国的先祖少昊、伯益的领地。而少昊之国与羲和之国在地望上一致,因此日照地区属于羲和之国的一部分。
遗址
1.天台山
羲和部落遗址位于东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上。
羲和部落遗址
天台山因《山海经》中的记载而得名。《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天台山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圣地,曾经吸引无数历史人物和文人墨客到此驻足。天台山主峰南侧留有姜太公避纣时的太公台和太公崖。秦始皇东巡琅琊时曾三次到天台山祭祖求仙,并将汤谷南侧的山谷赐名为望仙涧。大荒居士应东海居士之邀前来天台山汤谷做客,酒后雅兴大发,曾挥毫写下上联:"汤谷汤汤汤汤汤谷东海外羲和祀日石为神"的上联,东海居士随声和之写出下联。可惜下联失落,至今无人能补。天台山主峰北侧的东方神龙总长约100米,其头20米,身65米,尾15米。龙头上有泉二,深不过半米,径不足5尺,但即使大旱之季,泉水也常年不涸,世人异之。寿星彭祖游历天台山饮此泉水后留下"登斯山断七情身已是三界之外,饮此水净六欲心不在五行之中"的对联,横批是"再来一瓢",并赐名神龙泉。龙头上两泉形似龙眼,一只圆睁,一只微闭,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动情。昔有东方文殊写到:"睁一只眼看破红尘乃知烦恼自从心中出四大皆空万事需随缘,闭一只眼参透禅机方能平常之心对世界三省其身六根得清净"。而南郭先生则曰:"睁一只眼看斗转星移绿水青山风花雪月世上无限美好事,闭一只眼听松涛海浪莺歌燕舞男唱女和人间多少天籁音"。天台山主峰海拔258米,面临大海,是观东海日出的最佳位置。风景区环绕在群山之中,山峦起伏,郁郁葱葱,山下河流交错,稻田纵横。天台山上有羲和部落遗址、太阳神石、太阳神陵遗址、女巫墓、祭祀羲和与女娲的老母庙和老母洞、老祖像、大羿陵和嫦娥墓、女娲补天台与神鳌、天然东方神龙、魁星阁遗址与独占鳌头石刻、忘忧谷、秦始皇赐名的望仙涧、东方朔记载的东方玉鸡等众多遗迹与传说。天台山历来有天台八景之说:八景分别是东海日出、太阳神石、独占鳌头、东方神龙、女娲补天、老祖象、太公避纣处和秦皇望仙台。
据《山海经》、《尚书》和《史记》记载,羲和族人在汤谷祭太阳,在天台山观天象。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羲和后裔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都曾在山下尧王城遗址一带建立强大的东夷古国,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羲和部落遗址的考证如下: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山海经.大荒东经》曰:"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山海经》研究专家,晋代郭璞为此作注说:"此经甘渊,实即《大荒南经》羲和裕日之甘渊"。
2.日照
古时日照东部沿海或者称"东海",或者称"东南海",有清光绪十一年《日照县志》地图(图3)为证。《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二年下注曰:"《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於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汉书。地理志》载"莒,故国盈姓,三十世为楚所灭,少昊之后"。少昊崇鸟,颜师三注《汉书·地理志》"鸟夷"曰:"一说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鸟也"。日照在汉代称为海曲。海曲的东夷人之所以被称为鸟夷,是因为他们在服饰与行为上极力模仿鸟,而对图腾物的模仿正是图腾信仰的重要方面。《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说:"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王青教授在《从大汶口到龙山:少昊氏迁移与发展的考古学探索》一文中说:"少昊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
日照天台山
据《尚书.尧典》记载,羲和浴日的汤谷(旸谷)在一个叫做嵎夷的地方。"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孔安国注云:"东夷之地称嵎夷。"嵎夷在中国东方的青州。《尚书.禹贡》曰:"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
图腾柱
《尚书。禹贡》又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浮于淮泗,达于河(荷)"。历史上有人认为日照属于徐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沂河流域属徐州无疑,但日照地区在沭河以东,似乎不属于徐州。因为徐州之民在《禹贡》中被称为淮夷,历史上也曾称为"徐夷"。如果日照属于徐州,则日照先民应为淮夷或徐夷,显然与历史记载不符。日照地区在历史上和传说中从来没有淮夷或徐夷的记载。
根据南宋或者清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中的禹贡九州图(图4禹贡九州山川图),日照地区应属于青州。图中以泰山、蒙山到羽山一线为界,其北为青州,其南属徐州淮夷,嵎夷恰恰就包括日照地区。古代嵎夷也称隅夷或郁夷。根据清道光年间许乔林所编《海州文献录》中有关王良士对汤谷的考察和注解也说明日照地区属隅夷:"吾尝航海,自碣石登莱,穷沙门数十岛,登成山芝罘,憩息琅琊,尊海而南,求所谓隅夷旸谷者不可得。案:迁史《始皇本记》:调立石朐界,为秦东门云。朐界者,今海州镇山古朐县也。秦统一天下,以朐山为东门,则有虞氏幅员最广,宜以此山为有虞东界。雨云山在海中,周二百里,为隅夷无疑。东磊面东为谷,四时旭日所照,奇峰怪壑,异草仙花,必羲和所居之汤谷也"。尽管许乔林对汤谷地望的结论显得武断,但连云港地区为隅夷的说法是正确的。《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何光岳先生在《东夷源流史》中也认为郁州(江苏连云港附近云台山,古称郁州)大部分为郁夷人所居。这就是说,隅夷的分布北起琅琊,南至江苏连云港,这不但与禹贡九州图相符,也得到藤花落地下考古(龙山文化遗址)的佐证。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守功先生在《山东龙山文化》一书中指出:"尧王城类型主要分布于沂山之南、蒙山以东的鲁东南地区。这一区域的地貌以丘陵为主,间有较大的河谷平原。该类型西、北两侧分别于尹家城类型、姚官庄类型相邻,东至黄海,南界约在陇海铁路以北。行政区划包括临沂、日照两市和江苏东北角之一部分"。"根据遗址分布特点可以推测,日照、临沂一带是尧王城类型的中心地带。这里地理环境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众多,古代环境同现在差别较小。考古发现表明,这里龙山文化遗址十分密集,且不乏大型遗址"。而地下考古尧王城类型的地域恰恰就是嵎夷的分布范围。
此外,史料记载日照在商周时均属青州。根据《禹贡》成书时的地理知识或九州的概念,其时胶莱平原尚为海洋或沼泽之地,山东丘陵为海岛,日照地区当时位于华夏的最东端,正是太阳从大海中升起,"日出初光先照"的地方。太阳崇拜在这里产生自有地理上的道理。
生日之象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了一则古老的神话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之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个"生日"神话虽受历代学者重视,却难释其义。最先对"生日"作出解释的是晋人郭璞。他在《山海经·大荒南经》注中说"言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故言生十日,数十也。"这就是说"生日"是一件极普通的事一生儿子,以日为命名。对此,著名神话学家袁坷先生极为反对,他说:"郭注'羲和生十日',多以人事现象解释神话,于义无当,其云'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尤迂,盖于神话缺少理解也。羲和生日者,天上之日十也……非性子各以日名名之也'。"袁先生认为这里说的羲和是日母,而不是人母。阁后期的神话仍沿日母这一主题发展下去。
《楚辞·离骚》说"吾令羲和弥节兮。"洪兴祖补注说"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羲和从生日的女神发展成驾车御日的日神。除了这两种看法外,还有一种看法值得注意。郭璞除一方面认为"生日"的实质是生子外,在《山海经·大荒南经》注中又说"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故《归藏启盆》曰'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人,以为晦明。'又曰'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蝎谷。'故尧因此而立羲和之居,以主四时,其后世遂为此国。作日月之象而掌之,沐浴运转之于甘水中,以效其出人蝎谷虞渊也,所谓世不失职耳。"这就是说羲和"生日"的实质是观测日月之象,"以主四时"。羲和是尧的历算官。《艺文类聚》五卷《尸子》更明确地认为"造历数者羲和子也"《书·尧典》也认为羲和是尧时掌天地四时之官,但它把羲和分为羲氏与和氏二人。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将神话历史化的作法,认为这种作法不足论。然而,事实上历史事实又常常是神话的源头或素材。将神话一概历史化故然不足论,全盘否定神话中有历史恐也会失之偏颇。
帝俊有两个妻子,一个名叫羲和,住在东方海外的甘渊,生了十个太阳;另一个名叫常羲,住在西方的荒野,生了十二个月亮。他还有一个名叫娥皇的妻子,住在南方荒野,生了三身国的先祖。这位先祖一个头三条身子,传下来的子孙也都是这般模样。帝俊时常从天上降下来,和下方一些面对面蹁跹起舞的五彩鸟交朋友;下方帝俊的两座祠坛,就是由这些五彩鸟管理的。在北方的荒野,有一座帝俊的竹林,斩下竹的一节,剖开来就可以做船。尧的时候,十日并出,帝俊曾经赐给羿红色的弓,白色的箭,叫他到下方去拯救人民的困苦。
-09-11 12:13阅读:397
《印章背后的那些事》一段时间对上古传说的痴迷,也就诞生了一批关于他们故事的图腾印!或许冥冥之中,需要我用这种方式来回忆和记录他们的如诗一样的生活!那时的人们对太阳和鸟是很崇拜的,因此,他们都渴望长上翅膀或者幻想能有一个鸟的头,这样就可以离开大地而翱翔天空!“长了翅膀的不见得都是天使,也有可能是鸟人”!这句话不太褒义,但上古的神话传说中黄帝的爸爸就是“鸟头人身”的部族领袖!《三海经》载:“帝俊生帝鸿(黄帝)”,帝俊的妻子是日神羲和和月神常羲。跪式而坐的就是羲和,帝俊微微扬起鸟头,一副满足和骄傲的样子,他和妻子同执一杖,代表同心同德、相敬如宾。帝俊的头后面有一个冉冉升起的太阳,这个即将升起的太阳略高于他们手持的木杖,寓意“日尺杆头、来日方长”,大家注意到了吗?羲和是个大肚子,在他的肚子里正孕育着华夏文明的始祖黄帝,有了这一对上古的模范夫妻,才有了中华璀璨五千年的文明!那段时间一直沉迷于《三海经》,因此常会有帝俊、羲和、常羲、黄帝的示梦,我当做是示梦,或许有朋友会说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不管怎样,我将梦中的奇迹变成了一枚枚印章,我会为这些在梦中穿越的先贤们激动和感动!我的这些激动和感动大家能感受到吗?
羲和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人物。是驾御日车的神。也有传说是东夷人祖先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
中文名称
羲和
主要成就
掌握着时间的节奏和制定时历
分享到:
词语解释
?(1)羲氏和和氏的并称。
传说尧曾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历法。
《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东汉·王逸注:"羲和,日御也。"宋·洪兴祖补注:"虞世南引《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
《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太阳的母亲。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4)代指太阳。
《后汉书·崔骃传》:"氛霓郁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晖。"李贤注:"羲和,日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昼竞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馀耀。"
(5)王莽时主掌全国财赋的官吏。
《汉书·王莽传中》:"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
《后汉书·鲁恭传》:"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6)羲和,就是神话传说中的西贺牛州的最早定居者。伏羲一作伏牺,那羲和也可作牺贺,这应该是不同部族的不同写法。佛教中西贺牛州由广目天王驻守,广目这与山海经中羲和生十日的说法应该是一个意思。
人物
帝俊妻
羲和,中国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传说中人物。传说她是帝俊的妻子,与帝俊生了十个儿子,都是太阳(金乌),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轮流在天上值日。羲和也是她儿子们的车夫--日御的。 最早的大百科全书《山海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
羲和
也就是说,羲和国中有个女子名叫羲和,她是帝俊之妻,生了十个太阳。"太阳之母"这是关于羲和的传说之一。
羲和又是太阳的赶车夫。《楚辞·离骚》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无迫。"(弭:平息;崦嵫:yānzi,古代指太阳落山的地方)。诗句的意思是:羲和不慌不忙地赶着马车,和太阳一起走在归家的路上。
羲和掌握着时间的节奏,每天由东向西,驱使着太阳前进。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于是指示羲和,密切注视着时日的循环,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给大家制定出计算时间的历法。
羲和是生太阳的女神(见《山海经·大荒南经》)。又因语音之变,分化为帝俊妻娥皇、常羲二女神(见《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娥皇又演化为舜妻(见《尸子》、《列女传》);常羲则为生月亮的女神(见《大荒西经》),又变为羿妻,最后仍飞回月宫为嫦娥(见《淮南子·览冥训》)。随着时代的演化,羲和由生太阳的女神演化为太阳本身,又成为太阳的驾车者(即日御,见《离骚》、《天问》等)。一说为黄帝手下主管占日占月的两个男性官员羲和、常羲(见《吕氏春秋·勿躬》、《世本》等)。再继续演化,羲和由黄帝手下一人,变为尧手下司天文历法的二人或六人(羲氏、和氏,及羲仲、和仲、羲叔、和叔)。
在山东省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的天台山下,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老母庙--这座老母庙祭祀的是我们的先祖太阳神羲和,当地人称羲和老母,这在全国众多的老母庙中尚不多见。
郭沫若指出:"殷人于日之出入均有祭"。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夏于东母,泵三,犬三","己酉卜,鼓贞,竟于东母,九牛","贞,夏于东母,三牛,又"等记录。可见商代"竞于东母"的祭仪十分隆重。竞,或作寮,《甲骨文字典》释之为"会潘柴而祭之意",也就是堆柴为火进行祭祀的意思。陈梦家在《殷虚卜辞综述》中指出,卜辞中的"东母"指太阳。丁山先生认为"东母"是日神的别名,当为生十日的羲和,亦即太阳神。"夏于东母"即以火祭日。
天文官
作为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中国古代掌管天文历法的人。相传他是黄帝时代的官。《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同书《索隐》引《系本》及《律历志》:"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所谓"占日"是指观测太阳,计算日子,等等。在关于唐尧的传说中,羲和是掌管天文的家庭,有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被尧派往东、南、西、北四方,去观测昏中星,参照物候来定二分、二至的日子,以确定季节,安排历法。最有名的传说见于《尚书·胤征》篇,当时发生了日食,羲和是夏仲康王的天文官。因他沉湎于酒色而荒废了天象的观测和推算,而没有预测到,引起了恐慌,造成了意外的惊慌。于是仲康王依据《政典》(法律):"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命胤侯征伐并处决了羲和。这次日食是世界上人类第一次记载的日食。因为羲和是传说中掌天文的官,主张复古的王莽在掌权后就把天文官改称羲和。著名天文学家刘歆就曾被任命担任羲和这个官职。又因为羲和在传说中与观测太阳有关,所以在古代神话故事中有的把羲和塑造为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说,在东南海之外有羲和国,国中有一女子叫羲和,嫁给帝俊为妻,生了十个太阳。每天羲和在甘渊为十个太阳洗澡。而屈原在《离骚》中,则把羲和写成驾驭太阳车的神,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赫利俄斯一样。
部落
简介
根据考证,羲和部落遗址位于东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这里留有太阳神石、太阳神陵、老母庙、老祖像、观测天文的石质日晷、祭祀台、石椅、石磨、积石冢等遗存,出土过石斧、石锛、石铲、石箭头等器物。
少昊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中期的部落名称。尽管羲和与少昊的先后顺序无考,但根据《山海经》,少昊之国与羲和之国在地望上一致是无疑的。古时日照东部沿海或者称"东海",或者称"东南海",有清光绪十一年《日照县志》地图(图3)为证。
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两城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少昊氏的迁移过程是不断发展壮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到龙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取代"。日照地区是赢姓莒国的先祖少昊、伯益的领地。而少昊之国与羲和之国在地望上一致,因此日照地区属于羲和之国的一部分。
遗址
1.天台山
羲和部落遗址位于东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上。
羲和部落遗址
天台山因《山海经》中的记载而得名。《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天台山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圣地,曾经吸引无数历史人物和文人墨客到此驻足。天台山主峰南侧留有姜太公避纣时的太公台和太公崖。秦始皇东巡琅琊时曾三次到天台山祭祖求仙,并将汤谷南侧的山谷赐名为望仙涧。大荒居士应东海居士之邀前来天台山汤谷做客,酒后雅兴大发,曾挥毫写下上联:"汤谷汤汤汤汤汤谷东海外羲和祀日石为神"的上联,东海居士随声和之写出下联。可惜下联失落,至今无人能补。天台山主峰北侧的东方神龙总长约100米,其头20米,身65米,尾15米。龙头上有泉二,深不过半米,径不足5尺,但即使大旱之季,泉水也常年不涸,世人异之。寿星彭祖游历天台山饮此泉水后留下"登斯山断七情身已是三界之外,饮此水净六欲心不在五行之中"的对联,横批是"再来一瓢",并赐名神龙泉。龙头上两泉形似龙眼,一只圆睁,一只微闭,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动情。昔有东方文殊写到:"睁一只眼看破红尘乃知烦恼自从心中出四大皆空万事需随缘,闭一只眼参透禅机方能平常之心对世界三省其身六根得清净"。而南郭先生则曰:"睁一只眼看斗转星移绿水青山风花雪月世上无限美好事,闭一只眼听松涛海浪莺歌燕舞男唱女和人间多少天籁音"。天台山主峰海拔258米,面临大海,是观东海日出的最佳位置。风景区环绕在群山之中,山峦起伏,郁郁葱葱,山下河流交错,稻田纵横。天台山上有羲和部落遗址、太阳神石、太阳神陵遗址、女巫墓、祭祀羲和与女娲的老母庙和老母洞、老祖像、大羿陵和嫦娥墓、女娲补天台与神鳌、天然东方神龙、魁星阁遗址与独占鳌头石刻、忘忧谷、秦始皇赐名的望仙涧、东方朔记载的东方玉鸡等众多遗迹与传说。天台山历来有天台八景之说:八景分别是东海日出、太阳神石、独占鳌头、东方神龙、女娲补天、老祖象、太公避纣处和秦皇望仙台。
据《山海经》、《尚书》和《史记》记载,羲和族人在汤谷祭太阳,在天台山观天象。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羲和后裔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都曾在山下尧王城遗址一带建立强大的东夷古国,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羲和部落遗址的考证如下: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山海经.大荒东经》曰:"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山海经》研究专家,晋代郭璞为此作注说:"此经甘渊,实即《大荒南经》羲和裕日之甘渊"。
2.日照
古时日照东部沿海或者称"东海",或者称"东南海",有清光绪十一年《日照县志》地图(图3)为证。《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二年下注曰:"《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於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汉书。地理志》载"莒,故国盈姓,三十世为楚所灭,少昊之后"。少昊崇鸟,颜师三注《汉书·地理志》"鸟夷"曰:"一说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鸟也"。日照在汉代称为海曲。海曲的东夷人之所以被称为鸟夷,是因为他们在服饰与行为上极力模仿鸟,而对图腾物的模仿正是图腾信仰的重要方面。《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说:"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王青教授在《从大汶口到龙山:少昊氏迁移与发展的考古学探索》一文中说:"少昊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
日照天台山
据《尚书.尧典》记载,羲和浴日的汤谷(旸谷)在一个叫做嵎夷的地方。"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孔安国注云:"东夷之地称嵎夷。"嵎夷在中国东方的青州。《尚书.禹贡》曰:"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
图腾柱
《尚书。禹贡》又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浮于淮泗,达于河(荷)"。历史上有人认为日照属于徐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沂河流域属徐州无疑,但日照地区在沭河以东,似乎不属于徐州。因为徐州之民在《禹贡》中被称为淮夷,历史上也曾称为"徐夷"。如果日照属于徐州,则日照先民应为淮夷或徐夷,显然与历史记载不符。日照地区在历史上和传说中从来没有淮夷或徐夷的记载。
根据南宋或者清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中的禹贡九州图(图4禹贡九州山川图),日照地区应属于青州。图中以泰山、蒙山到羽山一线为界,其北为青州,其南属徐州淮夷,嵎夷恰恰就包括日照地区。古代嵎夷也称隅夷或郁夷。根据清道光年间许乔林所编《海州文献录》中有关王良士对汤谷的考察和注解也说明日照地区属隅夷:"吾尝航海,自碣石登莱,穷沙门数十岛,登成山芝罘,憩息琅琊,尊海而南,求所谓隅夷旸谷者不可得。案:迁史《始皇本记》:调立石朐界,为秦东门云。朐界者,今海州镇山古朐县也。秦统一天下,以朐山为东门,则有虞氏幅员最广,宜以此山为有虞东界。雨云山在海中,周二百里,为隅夷无疑。东磊面东为谷,四时旭日所照,奇峰怪壑,异草仙花,必羲和所居之汤谷也"。尽管许乔林对汤谷地望的结论显得武断,但连云港地区为隅夷的说法是正确的。《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何光岳先生在《东夷源流史》中也认为郁州(江苏连云港附近云台山,古称郁州)大部分为郁夷人所居。这就是说,隅夷的分布北起琅琊,南至江苏连云港,这不但与禹贡九州图相符,也得到藤花落地下考古(龙山文化遗址)的佐证。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守功先生在《山东龙山文化》一书中指出:"尧王城类型主要分布于沂山之南、蒙山以东的鲁东南地区。这一区域的地貌以丘陵为主,间有较大的河谷平原。该类型西、北两侧分别于尹家城类型、姚官庄类型相邻,东至黄海,南界约在陇海铁路以北。行政区划包括临沂、日照两市和江苏东北角之一部分"。"根据遗址分布特点可以推测,日照、临沂一带是尧王城类型的中心地带。这里地理环境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众多,古代环境同现在差别较小。考古发现表明,这里龙山文化遗址十分密集,且不乏大型遗址"。而地下考古尧王城类型的地域恰恰就是嵎夷的分布范围。
此外,史料记载日照在商周时均属青州。根据《禹贡》成书时的地理知识或九州的概念,其时胶莱平原尚为海洋或沼泽之地,山东丘陵为海岛,日照地区当时位于华夏的最东端,正是太阳从大海中升起,"日出初光先照"的地方。太阳崇拜在这里产生自有地理上的道理。
生日之象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了一则古老的神话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之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个"生日"神话虽受历代学者重视,却难释其义。最先对"生日"作出解释的是晋人郭璞。他在《山海经·大荒南经》注中说"言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故言生十日,数十也。"这就是说"生日"是一件极普通的事一生儿子,以日为命名。对此,著名神话学家袁坷先生极为反对,他说:"郭注'羲和生十日',多以人事现象解释神话,于义无当,其云'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尤迂,盖于神话缺少理解也。羲和生日者,天上之日十也……非性子各以日名名之也'。"袁先生认为这里说的羲和是日母,而不是人母。阁后期的神话仍沿日母这一主题发展下去。
《楚辞·离骚》说"吾令羲和弥节兮。"洪兴祖补注说"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羲和从生日的女神发展成驾车御日的日神。除了这两种看法外,还有一种看法值得注意。郭璞除一方面认为"生日"的实质是生子外,在《山海经·大荒南经》注中又说"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故《归藏启盆》曰'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人,以为晦明。'又曰'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蝎谷。'故尧因此而立羲和之居,以主四时,其后世遂为此国。作日月之象而掌之,沐浴运转之于甘水中,以效其出人蝎谷虞渊也,所谓世不失职耳。"这就是说羲和"生日"的实质是观测日月之象,"以主四时"。羲和是尧的历算官。《艺文类聚》五卷《尸子》更明确地认为"造历数者羲和子也"《书·尧典》也认为羲和是尧时掌天地四时之官,但它把羲和分为羲氏与和氏二人。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将神话历史化的作法,认为这种作法不足论。然而,事实上历史事实又常常是神话的源头或素材。将神话一概历史化故然不足论,全盘否定神话中有历史恐也会失之偏颇。
帝俊有两个妻子,一个名叫羲和,住在东方海外的甘渊,生了十个太阳;另一个名叫常羲,住在西方的荒野,生了十二个月亮。他还有一个名叫娥皇的妻子,住在南方荒野,生了三身国的先祖。这位先祖一个头三条身子,传下来的子孙也都是这般模样。帝俊时常从天上降下来,和下方一些面对面蹁跹起舞的五彩鸟交朋友;下方帝俊的两座祠坛,就是由这些五彩鸟管理的。在北方的荒野,有一座帝俊的竹林,斩下竹的一节,剖开来就可以做船。尧的时候,十日并出,帝俊曾经赐给羿红色的弓,白色的箭,叫他到下方去拯救人民的困苦。
-09-11 12:13阅读:397
《印章背后的那些事》一段时间对上古传说的痴迷,也就诞生了一批关于他们故事的图腾印!或许冥冥之中,需要我用这种方式来回忆和记录他们的如诗一样的生活!那时的人们对太阳和鸟是很崇拜的,因此,他们都渴望长上翅膀或者幻想能有一个鸟的头,这样就可以离开大地而翱翔天空!“长了翅膀的不见得都是天使,也有可能是鸟人”!这句话不太褒义,但上古的神话传说中黄帝的爸爸就是“鸟头人身”的部族领袖!《三海经》载:“帝俊生帝鸿(黄帝)”,帝俊的妻子是日神羲和和月神常羲。跪式而坐的就是羲和,帝俊微微扬起鸟头,一副满足和骄傲的样子,他和妻子同执一杖,代表同心同德、相敬如宾。帝俊的头后面有一个冉冉升起的太阳,这个即将升起的太阳略高于他们手持的木杖,寓意“日尺杆头、来日方长”,大家注意到了吗?羲和是个大肚子,在他的肚子里正孕育着华夏文明的始祖黄帝,有了这一对上古的模范夫妻,才有了中华璀璨五千年的文明!那段时间一直沉迷于《三海经》,因此常会有帝俊、羲和、常羲、黄帝的示梦,我当做是示梦,或许有朋友会说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不管怎样,我将梦中的奇迹变成了一枚枚印章,我会为这些在梦中穿越的先贤们激动和感动!我的这些激动和感动大家能感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