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入云的山巅,飞起了棉絮状的雪花,一团一团,散在各处光秃秃的山岩上,斑斑点点。
    山巅面南,一处高约百丈的悬崖,隐隐出现一座道观。在这种危险的地方,求仙问道,的确需要极为虔诚的心志。罄声铃音阵阵,冲天香飘袅袅,这里的确是离神仙最近的人间。
    山门前方,一块巨石,犹如卧虎张口,挡住了去路。一个白衣秀士,脸上挂着忧虑,腰悬一口阔剑,静静地站在老虎口,看见年前人缓缓拾级而上,叹了口气。
    白衣秀士并没有让道的意思,脸上的无奈透露着,他并不想年轻人,此时此刻,在此地出现。年前人还是义无反顾地上来了,白衣秀士的手,下意识地握住了剑柄。
    年轻人也叹了口气,恭恭敬敬地行礼:“二哥。”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很复杂,其实也并不复杂。关键的节点,就是观念不同。年轻人的观念,妖端怪异,大秦帝国之后的华夏文明,所秉持的正义道德,几乎被他全盘否定。这让所谓正统的汉人,难以接受。
    然而尽管难以接受他的观念,但双方毕竟有结拜之义。年轻人一路走南闯北,在乱世的风雨飘摇之中,寻找别人意想不到的角落,创造了难以想象的事业。而反观所谓的正统大义之人,几乎没有一个,干成事的。
    所有自以为正统大义的人们,无不是在徒劳挣扎。道德再怎么高尚,仁义再怎么永垂不朽,干不成事,全是嘴上功夫。
    耍嘴的,和干事的,观念不在一条路上,那也是自然之事。虽然正统大义之人,也都在做事,但最终的成果,却都在嘴上。
    白衣秀士愣了半天,握剑之手,还是缓缓松开了:“进来吧。”
    过了老虎口,巍峨的山门,映入眼帘。一块朱漆金字大匾,高高悬挂:
    大圣南岩宫。
    整座宫观,建在一块巨大的飞天岩壁下,鬼斧神工,不足以形容南岩宫。
    南岩宫的围墙,就是面前百丈深的悬崖。如此独特的围墙,只有神仙,才可以出入自由。山门前的老虎口,是南岩宫唯一的出入口。如果刚才白衣秀士不放行,年轻人根本无法进来。
    看来年轻人一个人前来,决策是对的。如此险要的地势,人再多,再厉害,都没有用。
    南岩宫前任宫主铁袖道人,已经羽化升天。现任宫主,就是大名鼎鼎的金丝道人,诸葛先生。
    元代全真门下知命道人,在此修建南岩宫。诸葛兑虽然出身华山门下,但他却属于嵩山天师道,火居道人。全真教清规戒律,门规甚严,火居道人,怎么能成为全真宫主呢?
    其实玄门当中,火居修行,才是正宗主流。全真教起源于金国王重阳,备受当时皇帝推崇。后来丘处机得了成吉思汗的大令,居大都传教,因此清规戒律的全真教,风头盖过了原本的火居修行。
    铁袖道人,唯才是举,并不因循守旧,因此火居修行的金丝道人,成了现任南岩宫主,并得了南岩宫绝学——铁袖神功。
    玉皇殿中,宫主金丝道人、青城山推云道人、江南名士顾炎武,湖广名士王夫之,稗史先生潘永因,清泉寺方丈弘仁和尚,白莲教白阳长老秦始皇,意大利传教士王丰素,儒释道西洋四家,八位高人,围炉聚谈,满满的忧虑。
    门外忽然出现轻微的踏雪声,除了顾炎武、王夫之和王丰素之外,释道两家,全是武功高人。一串脚步声,端正凌然,浩然正气,已入化境,显然是范坤博。
    另一串脚步声,异常的平静,很像普通人的脚步,浑身没有一丝高人的气场。但他踏雪的脚步,却稳如泰山,相当的不可思议。
    难道他真的来了?
    门帘响了,紧跟范坤博身后的,是一个戴黑纱斗笠的‘普通人’。
    如果真是那个人,他身上,应该有极其强烈的妖异才对,怎么能如此平常呢?
    弘仁和金丝、秦始皇等人对视一眼,金丝点了点头。
    一掌犹如高崖跌瀑,气势恢宏地扑来。斗笠人的普通,突然变成了凶狠,一道雄浑无比的气墙,如山如岳。
    弘仁大吃一惊,想释放丧门钉,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如此雄浑的功力,在场的人,还是第一次见识。弘仁的掌力虽高,但绝对接不了对方的气墙。
    金丝和推云,一左一右,铁袖配合阴阳八卦,一刚一柔,犹如一道滔天巨浪,顶住了如山如岳的气墙。
    两大高手的功力,自然远胜斗笠人。如果硬抗,斗笠人肯定吃亏。所以斗笠人迅速虚任化气,带脉回旋,将刚柔两道气浪,引入冲脉之海。
    然而两大高手的功力,实在是太强。斗笠人尽管刚刚打通了冲脉,仍然难以化解。所以他飞退一丈,督脉灌注,将一部分气浪,又推了出去。
    能发能化能推,斗笠人一招三用,在场的高手,全都惊呆了。
    过了半晌,弘仁回过神来,满脸都是不可思议:“曹老弟,这招功夫,跟谁学的?”
    “没有师徒名分,不说也罢。”
    “没有师徒名分?!”
    广智满脸吃惊,“如此高超的妙招,有人也肯教你?”
    斗笠人点了点头:“名门正派,容易因循守旧。前辈不愿黄鼠狼下崽子——一代不如一代,所以他的功夫,传给了在下。”
    众人皆惊,陷入了沉思。
    名门正派怎么产生的?有本事的祖师爷,开创出来的。
    祖师爷用什么方式开创?
    自然不是名门正派的方式。
    祖师爷开宗立派以来,名门正派就产生了。在开宗立派以前,什么方式实用,就用什么方式。开宗立派之后,祖师爷的方式,成了权威,不容置疑,思维观念,严重僵化。所以黄鼠狼下崽子——一代不如一代,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所谓的邪不胜正,纯属扯淡。
    “他是个妖端,不是我华夏子民,大家不要被他蛊惑了。这化孙不顾百姓的死活,根本就不是人。”
    尽管经历过一连串,惨重的洗礼,但湖广名士王夫之,一直看不惯曹继武的妖异。对于当初衡州百姓的凄惨,小衡山曹继武旁观,王夫之至今耿耿于怀。
    曹继武摇头叹了口气:“顾油子、王蛮子,哪里关键,哪里都有你们的身影。”
    关键时刻,顾炎武和王夫之经常在场,然而他们都无能为力,什么事也没干成过,这就是曹继武的言外之意。顾炎武和王夫之,气歪了鼻子。
    刀耕火爆的王夫之,又跳脚了:“曹妖端,这里不欢迎你,你赶紧滚蛋!”
    衡州之战之后,王夫之本来已经归隐衡山。但眼前的茅麓山,关乎汉人最后的尊严。在顾炎武的坚持下,王夫之不能,也不敢旁观。于是在稗史先生的主持下,王夫之写了无数英雄帖,遍请天下英豪,前来南岩宫,助李来亨一臂之力。
    自崇祯吊亡以来,激昂的情绪,已经激昂了二十多年,但是也没激昂出个,什么结果了。所以省省力气,老老实实地坐下,才是正路。顾炎武和稗史先生,急忙将王夫之拉了回来。
    行有责,言无罪。观念不同,不准跳脚,不准生气,更不准打架。
    曹继武的契约写完了,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盖上了自己的印章,接着将契约递给了宫主诸葛兑。
    契约精神,一直是曹继武奉行的准则。华夏虽然也有所谓的契约精神,但在不影响自己的利益和喜好时,契约才有用。否则,契约精神,就是嘴上功夫。
    曹继武的观念,太过妖异,正统人氏听了,抓狂动手的野蛮,那是一定的。在座的人,都和曹继武有过接触,所以对于曹继武的契约,谁也没有表示异议,纷纷签了大名,盖了印章。
    意大利传教士王丰素,是西洋人,清国和李来亨之间的战争,他是旁观者,所以会谈有他主持,以示公平。
    王丰素出门,对着遥远的上帝,祷告一番,回屋宣读了契约,叮嘱双方遵守,宣布会谈开始。
    “茅麓山是我们汉人最后的尊严,你身为汉人,却帮着鞑子清国,对付我们汉人,心里真的没有愧疚吗?”
    果然,这个顾炎武一上来,就迫不及待地抢占道德高点,压制曹继武。
    然而曹继武对付仁义道德,早已有了充足的经验。只不过眼前的李来亨,的确是汉人最后的尊严,曹继武不想直接打击顾炎武,他叹了口气:“有愧疚,又能怎么样?”
    见曹继武上趟了,顾炎武立即顺话:“既然有愧,就应该帮助李来亨,对付鞑子。”
    “不错。”
    王夫之也指着曹继武,义正言辞,“你身怀旷世奇才,应该把你的才能,用在我汉人身上,助我汉人,重振辉煌。可是你,却数典忘祖,将国家民族大义,抛得一干二净。你为鞑子立了旷世功勋,可是人家鞑子将你,一脚踩到底。你竟然还不思悔改,真是一错再错!”
    闹了半天,眼前的这群人,还是竭力想把曹继武,拉到自己的船上。曹继武无奈,叹了口气。

章节目录

铁血山河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李别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别一并收藏铁血山河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