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赵构满朝无大将
公元1161年九月,完颜亮做好一切准备,发动全国六十万兵力,号称百万,组成三十二个军,向南宋发起了全面进攻。
出发之前,完颜亮又发出豪言壮语:“从前梁王(指完颜宗弼)时攻宋朝,费了多少年时间,没取得胜利。朕这次出征,多则一百天,少则一个月,一定能扫平南方。”
完颜亮的大军逼近淮河北岸,防守江北的主帅刘锜正在生病,派副帅王权到淮西寿春防守。王权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听到金兵南下,吓得丧魂落魄,根本就没有抵抗。
完颜亮率大军轻轻松松渡过淮何,王权还没有见到金兵的影子,早已闻风逃命,一直跑过长江,到采石才停了下来……
宋高宗赵构总是报着侥幸的心理,以为有《绍兴和议》在,金人就不会动武。
“报!完颜亮率百万大军,分六路南下,前头部队已经抵达长江!”
探马的一声惊呼,打破了赵构的美梦。这时,他才真真切切地感到,狼又来了。垂拱殿中一片肃然,君臣都不言语。最终,还是皇上打破了沉默。
“众位爱卿,完颜亮撕毁和议,发兵百万,攻城掠地……你们说一说,该怎么办吧?”
大臣们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打,一派主张跑。议论了许久,主张打的多是纸上谈兵;主张跑的都在腿上下功夫。
赵构是想跑的,可他实在说不出口。另一方面,已经过了年命之年,临安的日子过得十分舒服,再一次奔波,甚至是到海上过日子,那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万不得已,才能三六计——走为上。
“我们有长江天险,不能不战而退!” 赵构还是下了决心,先打一下再说。
打仗就要选出一位主帅来,指挥全面抗金。文官们一个吵吵嚷嚷,说东道西。武将们一个个都低下了头,生怕皇上让自己挂帅出征跟金军玩命。
按理,金国是皇上完颜亮御驾亲征,南宋这一方也应该是赵构亲自率军前往,跟金人对抗。可谁也不敢这么说,大家都知道这位以逃跑闻名的皇上,是不会亲自挂帅的。
赵构让大家举荐大帅,被举荐的,没有一个不推让的。最后,大家把矛头对准了汤思退,一致推他为抗金大元帅。
此时的汤思通官至左仆射(宰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汤思退少年时在处州(今丽水)南明山寺僧房读书,28岁登南宋绍兴十五年,中进士,任福建建欧政和县县令。后应殿试,中博学鸿词科第一名,任秘书省正字。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六日,由礼部侍郎升端明殿学士,首签书枢密院事,权兼参知政事。汤思退为人圆滑,善于察言观色,在政治上依附丞相秦桧而青云直上。
秦桧重病时,召参知政事董德元和汤思退至榻前,嘱以后事,各赠黄金千两。汤思退说什么也不要,因此,赵构觉得他不错,仍宠信之,一步步高升。
当时,南宋朝廷议和和主战两派斗争十分尖锐,南宋臣民对前丞相秦桧陷害岳飞,卖国求荣的行径怨声载道。
秦桧一死,举国上下人心大快,推崇汤思退为丞相,希望他能革新政治,振兴宋室,北上抗金,收复失地。然而,汤思退执政后,在政治上保守求稳,不思进取,认为国力衰弱,不宜战争,以保境息民为由,推行议和妥协政策,使有志于抗金的爱国将士大失所望。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三月,汤思退为了排挤右丞相,力主抗金的爱国将领张浚,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宋高宗听信谗言,下旨将张浚革除,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汤思退万万没有想到,大家会推举他为抗金大元帅。这差使可不好干,对他而言那是赶鸭子上架。稍有差池,脑袋就得搬家。
赵构看着汤思退,汤思退看着皇上。赵构明明知道汤思退不是当大元帅的理想人选,可扫了一下,满朝文武,难以挑出一个帅才来。
“假如岳飞活着就好了!”赵构在心中长长地叹了口气。可是,世界没有卖后悔药的,岳飞屈死风波亭已经有20年了。
“皇上——”汤思退呜呜地哭了起来。
“你哭什么?”赵构有点不奈烦地说。
“我本来应该为陛下分忧的,可是,都怨我爹呀!”
大家都愣了,不知汤思退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汤思退抹了一下眼泪接着说:“我爹不该给我起名叫汤思退呀!这么多年来,我的心思都在议和上,成天琢磨着退一步,海阔天空。假如给我起名叫汤思进,我就会把心思用在怎么用兵打仗上……”
大家明明知道汤思退强词夺理,可这歪理说得也有一定道理。赵构一想,若是让汤思退当抗金大元帅,就这名字就不吉利。
“汤思退乃一文官,不适和带兵打仗。”
皇上发话了。汤思退提到嗓子的心,如一块石头落了地。
“韩世忠呢?”赵构一边寻找,一边问。
黄天荡一战,韩世忠名声大噪,赵构还是特别欣赏他的……
韩世忠见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便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终日借酒消愁。 晚年喜好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绍兴十二年(1142年),改封潭国公。八月,韦太后(显仁皇后)在“绍兴和议”签订后,从金国抵达临安,韩世忠随赵构在临平镇朝谒韦太后。韦太后在金国时,早已听闻韩世忠的威名,特地将他招至帘前,问道:“这是韩相公吗?”慰问良久。次年,韩世忠进封咸安郡王。
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领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 赵构多次召韩世忠及其家人进宫饮宴,"眷礼深笃",屡赐其名马、宝剑等。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秋,韩世忠病重,上表辞官。八月四日(9月15日) ,被策拜为太师。同日,韩世忠病故于临安,享年六十三岁。 追赠太师、通义郡王。
太子赵昚走到皇上面前,小声说道:“韩世忠十年前就去世了!”
赵构恍然大悟,长叹一声说:“我大宋真的没人可用了吗?!”
“父皇,我举荐一人,可以挂帅抗金。”
“是谁?快说!”
赵昚小声地说了三个字。赵构想了想,点了点头。
请看下回——494扈曌挂帅抗金兵
公元1161年九月,完颜亮做好一切准备,发动全国六十万兵力,号称百万,组成三十二个军,向南宋发起了全面进攻。
出发之前,完颜亮又发出豪言壮语:“从前梁王(指完颜宗弼)时攻宋朝,费了多少年时间,没取得胜利。朕这次出征,多则一百天,少则一个月,一定能扫平南方。”
完颜亮的大军逼近淮河北岸,防守江北的主帅刘锜正在生病,派副帅王权到淮西寿春防守。王权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听到金兵南下,吓得丧魂落魄,根本就没有抵抗。
完颜亮率大军轻轻松松渡过淮何,王权还没有见到金兵的影子,早已闻风逃命,一直跑过长江,到采石才停了下来……
宋高宗赵构总是报着侥幸的心理,以为有《绍兴和议》在,金人就不会动武。
“报!完颜亮率百万大军,分六路南下,前头部队已经抵达长江!”
探马的一声惊呼,打破了赵构的美梦。这时,他才真真切切地感到,狼又来了。垂拱殿中一片肃然,君臣都不言语。最终,还是皇上打破了沉默。
“众位爱卿,完颜亮撕毁和议,发兵百万,攻城掠地……你们说一说,该怎么办吧?”
大臣们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打,一派主张跑。议论了许久,主张打的多是纸上谈兵;主张跑的都在腿上下功夫。
赵构是想跑的,可他实在说不出口。另一方面,已经过了年命之年,临安的日子过得十分舒服,再一次奔波,甚至是到海上过日子,那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万不得已,才能三六计——走为上。
“我们有长江天险,不能不战而退!” 赵构还是下了决心,先打一下再说。
打仗就要选出一位主帅来,指挥全面抗金。文官们一个吵吵嚷嚷,说东道西。武将们一个个都低下了头,生怕皇上让自己挂帅出征跟金军玩命。
按理,金国是皇上完颜亮御驾亲征,南宋这一方也应该是赵构亲自率军前往,跟金人对抗。可谁也不敢这么说,大家都知道这位以逃跑闻名的皇上,是不会亲自挂帅的。
赵构让大家举荐大帅,被举荐的,没有一个不推让的。最后,大家把矛头对准了汤思退,一致推他为抗金大元帅。
此时的汤思通官至左仆射(宰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汤思退少年时在处州(今丽水)南明山寺僧房读书,28岁登南宋绍兴十五年,中进士,任福建建欧政和县县令。后应殿试,中博学鸿词科第一名,任秘书省正字。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六日,由礼部侍郎升端明殿学士,首签书枢密院事,权兼参知政事。汤思退为人圆滑,善于察言观色,在政治上依附丞相秦桧而青云直上。
秦桧重病时,召参知政事董德元和汤思退至榻前,嘱以后事,各赠黄金千两。汤思退说什么也不要,因此,赵构觉得他不错,仍宠信之,一步步高升。
当时,南宋朝廷议和和主战两派斗争十分尖锐,南宋臣民对前丞相秦桧陷害岳飞,卖国求荣的行径怨声载道。
秦桧一死,举国上下人心大快,推崇汤思退为丞相,希望他能革新政治,振兴宋室,北上抗金,收复失地。然而,汤思退执政后,在政治上保守求稳,不思进取,认为国力衰弱,不宜战争,以保境息民为由,推行议和妥协政策,使有志于抗金的爱国将士大失所望。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三月,汤思退为了排挤右丞相,力主抗金的爱国将领张浚,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宋高宗听信谗言,下旨将张浚革除,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汤思退万万没有想到,大家会推举他为抗金大元帅。这差使可不好干,对他而言那是赶鸭子上架。稍有差池,脑袋就得搬家。
赵构看着汤思退,汤思退看着皇上。赵构明明知道汤思退不是当大元帅的理想人选,可扫了一下,满朝文武,难以挑出一个帅才来。
“假如岳飞活着就好了!”赵构在心中长长地叹了口气。可是,世界没有卖后悔药的,岳飞屈死风波亭已经有20年了。
“皇上——”汤思退呜呜地哭了起来。
“你哭什么?”赵构有点不奈烦地说。
“我本来应该为陛下分忧的,可是,都怨我爹呀!”
大家都愣了,不知汤思退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汤思退抹了一下眼泪接着说:“我爹不该给我起名叫汤思退呀!这么多年来,我的心思都在议和上,成天琢磨着退一步,海阔天空。假如给我起名叫汤思进,我就会把心思用在怎么用兵打仗上……”
大家明明知道汤思退强词夺理,可这歪理说得也有一定道理。赵构一想,若是让汤思退当抗金大元帅,就这名字就不吉利。
“汤思退乃一文官,不适和带兵打仗。”
皇上发话了。汤思退提到嗓子的心,如一块石头落了地。
“韩世忠呢?”赵构一边寻找,一边问。
黄天荡一战,韩世忠名声大噪,赵构还是特别欣赏他的……
韩世忠见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便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终日借酒消愁。 晚年喜好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绍兴十二年(1142年),改封潭国公。八月,韦太后(显仁皇后)在“绍兴和议”签订后,从金国抵达临安,韩世忠随赵构在临平镇朝谒韦太后。韦太后在金国时,早已听闻韩世忠的威名,特地将他招至帘前,问道:“这是韩相公吗?”慰问良久。次年,韩世忠进封咸安郡王。
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领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 赵构多次召韩世忠及其家人进宫饮宴,"眷礼深笃",屡赐其名马、宝剑等。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秋,韩世忠病重,上表辞官。八月四日(9月15日) ,被策拜为太师。同日,韩世忠病故于临安,享年六十三岁。 追赠太师、通义郡王。
太子赵昚走到皇上面前,小声说道:“韩世忠十年前就去世了!”
赵构恍然大悟,长叹一声说:“我大宋真的没人可用了吗?!”
“父皇,我举荐一人,可以挂帅抗金。”
“是谁?快说!”
赵昚小声地说了三个字。赵构想了想,点了点头。
请看下回——494扈曌挂帅抗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