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陈朝的怀疑!
······
没理三人的震憾,陈朝开口问道:“国君认为这首诗如何?”
被陈朝出声惊扰,秦政三人回过神来。
秦政面色有些激动,慢慢平静下来后,他道:“诗是好诗,但想要达到你说的效果并不容易。”
陈朝淡然一笑道:“只靠这首诗,自然收效甚微,但若是这首诗是国君你所作,在朝堂之上念诵出来呢。
君意,臣子最爱揣摩,只要国君表达出重视农民百姓之意,下面的臣子自会有所行动。
正所谓是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
之后,国君再推出一些帮助农民的政令,加上这首诗的影响,必定会收效极大。”
“朕明白了。”
秦政想通了其中关键。
诗为流传之道,让王朝之人明白农民不易,可以说在王朝人心里相当于埋下了一颗种子,而相关政令一出,就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君,陈朝说的有理,臣赞是。”
一直没有说话的严铎,激动震憾之余,表示了自己的意思。
不得不说,严铎的确是一个真正做事的官。
他的一些品质,陈朝也是不得不佩服的。
可以说,严铎个人是不怕死的,可是在周家镇,为了朝廷他不惜向陈朝下跪,可见为了大局,严铎是可以放下他自己一切的荣辱的。
秦政点头,盯着那地上的诗又看了好一会儿,忍不住看向陈朝。
陈朝淡然一笑道:“这诗赠予国君。此事只有我们四人知道,我绝不会对外提及一个字,还请国君放心。”
秦政看向严铎和王浑。
“臣等也定守口如瓶,不提及今日之事半个字。”
得到三人的承诺,秦政放下心来,否则以后此事传出去,虽然事办成了,可也够打脸的啊。
堂堂一国之君,居然剽窃别的诗,传出去,定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不过,对于陈朝和严铎,秦政倒是很放心,他不由多看了看王浑几眼。
好一会儿才是收回目光。
······
车队继续赶路。
马车中,秦政饶有深意地看着陈朝,像陈朝脸上有花一样。
“陈朝,你如此帮朕,就不怕朕巩固王朝之后,反手对付你吗?”
听到秦政的话,陈朝淡然一笑,神情又透着一股认真之意道:“我父亲告诉我效忠明君,护佑百姓,这并非说说而已,还必须要这样做。
而且说起来,我不是在帮国君你,而是在帮天下的农民百姓。
而且,我更加知道,若国君是明君,必不会反过来对付我,若不是明君,即便赢了我,最终也会被天下农民百姓吞没。
何况,不管是我,还是长林王府,并没有反意。
在我们的认知中,我们是国君的臣子,能为国君分忧,是臣子的本分,至于以后会有什么变故,这些不是我们有想的,也不是我们需要想的。”
“好,说得好!陈朝,你真是让朕刮目相看啊。想想以前的你,再看看现在的你,简直一个地一个天啊。现在的你,让朕真是满心震憾啊。”
秦政发现他竟是越来越喜欢陈朝了。
难到是因为他父亲的原因,细细一想,秦政发现不是,完全是出自陈朝自身所散发的魅力。
他所说的话,在秦政自己判断,竟都是透着真情实意,没有半分说谎之意。
这一点,或许是他看错了。
可若是真的,还真是难能可贵啊!
······
路上闲着无事,秦政又对陈朝印象大为改观,对其心生佩服,隐有成为其学生之意了,一路上不住向陈朝请教。
特别是关于推出如何改善农民生活的政令。
这一点,陈朝也是毫无保留,把他能说的都说了出来。
对于农民的苦,陈朝感同身受,毕竟,他能穿越而来,也是因为原主曾是饿死大军中的一员。
他提议让秦政多建学堂,让农民皆能识文断字,提高他们的礼仪教化。
当秦政说这些最多让他们识字,有什么好处时,陈朝说了一句:“百年大计教于为本。”
详细与秦政说了有文化的农民,对一个王朝的好处有多大。
更提议秦政要推出鼓励农耕的政令,特别是要减少农民的赋税。
至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的办法,就没与秦政说了。
说了也不好实行。
何况,陈朝准备让他岳父在长林封地准备这样做呢,林家总要走在朝廷的前头才是最好的自保手段。
至于,在秦政认为的炸药护身,其实在陈朝看来根本不牢靠,最大的原因,就是炸药生产起来太慢,这一次与朝廷一战已经消耗一空,所剩无几。
如果,朝廷真对林家用兵,只凭炸药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当然,对外人来说,这一切都是保密的,不能透露一个字。
在陈朝看来,炸药对于林家而言,就像是对外界的核威慑。
让敌对势力,不敢轻易动手。
至少,秦政是这样的。
······
一座宏伟大气的城池出现在视线之中。
如同一头雄狮,卧在那里,仰着巨大的头颅展望苍穹。
明都,明王朝都城。
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也是整个明王朝最富裕的地方。
城内街道宽阔,可容五六辆马车并行。
街边店铺林立,酒楼,客栈,数之不清。
与一路上所经过的一些城,完全不同。
这里就像是繁华的大都市,街上行人穿梭,衣着华丽,绝非进入这座城的人能想象的。
之前所过的一些城,与其相比,简直就是穷乡僻壤。
陈朝有些嫉妒的发现,连已经富裕起来的林家镇都比不了明都。
真不愧是一国之都啊。
可惜,他不喜欢这里,准确的说是,他不喜欢明都这两个字。
明都,明都,怎么感觉像是冥都,有一种诡异气息呢。
“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把明都二字给改了。”
当然,现在他不能与秦政说,任何人都不敢轻易提,否则,就会给秦政一种,是不是要改朝换代之意啊。
再治你一个罪,那就不妙了。
车队穿行在街道上,行人纷纷避让。
走了几条街后,陈朝和秦政分开。
他提议要去上将军府,秦政派了一名护卫给他带路,其实陈朝隐隐间记得位置。
时近黄昏。
在陈朝这样提议时,秦政对陈朝说,如果你想回上将军府休息,朕就不说什么了,如果你想回上将军府查找线索,那就不必了。朕吩咐人,每日对上将军府都有打理的,相信即便是以前留下,没有被发现的痕迹也被弄没了。
最重要的是,秦政告诉陈朝,为了纪念上将军陈海,他派人秘密对上将军府进行了修缮。
当初被大火烧了一半的上将军府,已是焕然一新。
不可能再找出任何证据了。
秦政到了此时,才说出的一番话,让陈朝脸色深深沉了下来。
上将军府被灭,何等大事,你秦政身为国君不想着查出凶手,竟对上将军府进行修缮,美名其日为了纪念上将军,说出去谁信啊。
秦政,你不会是凶手吧!
陈朝不禁如此想着。
不过,他最后并没有任何表示,没有与秦政多言,便是带着林子英他们一行人,前往了上将军府。
穿过几条街道,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上将军府出现在视线之中。
果然,正如秦政所说,上将军府已经焕然一新。
门上应有的封条,完全没有,大门都是新的。
上将军府牌匾比大门还要新,一看就是换上没有几日。
想来是秦政在他提议后,派人通知下面的人新换的。
“秦政,你这么做的目的,真的像你所说,只是为了纪念我父亲吗?”
陈朝声音透着冷幽之意,盯着上将军府府门前,看了好一阵,才是有所动作。
······
没理三人的震憾,陈朝开口问道:“国君认为这首诗如何?”
被陈朝出声惊扰,秦政三人回过神来。
秦政面色有些激动,慢慢平静下来后,他道:“诗是好诗,但想要达到你说的效果并不容易。”
陈朝淡然一笑道:“只靠这首诗,自然收效甚微,但若是这首诗是国君你所作,在朝堂之上念诵出来呢。
君意,臣子最爱揣摩,只要国君表达出重视农民百姓之意,下面的臣子自会有所行动。
正所谓是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
之后,国君再推出一些帮助农民的政令,加上这首诗的影响,必定会收效极大。”
“朕明白了。”
秦政想通了其中关键。
诗为流传之道,让王朝之人明白农民不易,可以说在王朝人心里相当于埋下了一颗种子,而相关政令一出,就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君,陈朝说的有理,臣赞是。”
一直没有说话的严铎,激动震憾之余,表示了自己的意思。
不得不说,严铎的确是一个真正做事的官。
他的一些品质,陈朝也是不得不佩服的。
可以说,严铎个人是不怕死的,可是在周家镇,为了朝廷他不惜向陈朝下跪,可见为了大局,严铎是可以放下他自己一切的荣辱的。
秦政点头,盯着那地上的诗又看了好一会儿,忍不住看向陈朝。
陈朝淡然一笑道:“这诗赠予国君。此事只有我们四人知道,我绝不会对外提及一个字,还请国君放心。”
秦政看向严铎和王浑。
“臣等也定守口如瓶,不提及今日之事半个字。”
得到三人的承诺,秦政放下心来,否则以后此事传出去,虽然事办成了,可也够打脸的啊。
堂堂一国之君,居然剽窃别的诗,传出去,定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不过,对于陈朝和严铎,秦政倒是很放心,他不由多看了看王浑几眼。
好一会儿才是收回目光。
······
车队继续赶路。
马车中,秦政饶有深意地看着陈朝,像陈朝脸上有花一样。
“陈朝,你如此帮朕,就不怕朕巩固王朝之后,反手对付你吗?”
听到秦政的话,陈朝淡然一笑,神情又透着一股认真之意道:“我父亲告诉我效忠明君,护佑百姓,这并非说说而已,还必须要这样做。
而且说起来,我不是在帮国君你,而是在帮天下的农民百姓。
而且,我更加知道,若国君是明君,必不会反过来对付我,若不是明君,即便赢了我,最终也会被天下农民百姓吞没。
何况,不管是我,还是长林王府,并没有反意。
在我们的认知中,我们是国君的臣子,能为国君分忧,是臣子的本分,至于以后会有什么变故,这些不是我们有想的,也不是我们需要想的。”
“好,说得好!陈朝,你真是让朕刮目相看啊。想想以前的你,再看看现在的你,简直一个地一个天啊。现在的你,让朕真是满心震憾啊。”
秦政发现他竟是越来越喜欢陈朝了。
难到是因为他父亲的原因,细细一想,秦政发现不是,完全是出自陈朝自身所散发的魅力。
他所说的话,在秦政自己判断,竟都是透着真情实意,没有半分说谎之意。
这一点,或许是他看错了。
可若是真的,还真是难能可贵啊!
······
路上闲着无事,秦政又对陈朝印象大为改观,对其心生佩服,隐有成为其学生之意了,一路上不住向陈朝请教。
特别是关于推出如何改善农民生活的政令。
这一点,陈朝也是毫无保留,把他能说的都说了出来。
对于农民的苦,陈朝感同身受,毕竟,他能穿越而来,也是因为原主曾是饿死大军中的一员。
他提议让秦政多建学堂,让农民皆能识文断字,提高他们的礼仪教化。
当秦政说这些最多让他们识字,有什么好处时,陈朝说了一句:“百年大计教于为本。”
详细与秦政说了有文化的农民,对一个王朝的好处有多大。
更提议秦政要推出鼓励农耕的政令,特别是要减少农民的赋税。
至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的办法,就没与秦政说了。
说了也不好实行。
何况,陈朝准备让他岳父在长林封地准备这样做呢,林家总要走在朝廷的前头才是最好的自保手段。
至于,在秦政认为的炸药护身,其实在陈朝看来根本不牢靠,最大的原因,就是炸药生产起来太慢,这一次与朝廷一战已经消耗一空,所剩无几。
如果,朝廷真对林家用兵,只凭炸药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当然,对外人来说,这一切都是保密的,不能透露一个字。
在陈朝看来,炸药对于林家而言,就像是对外界的核威慑。
让敌对势力,不敢轻易动手。
至少,秦政是这样的。
······
一座宏伟大气的城池出现在视线之中。
如同一头雄狮,卧在那里,仰着巨大的头颅展望苍穹。
明都,明王朝都城。
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也是整个明王朝最富裕的地方。
城内街道宽阔,可容五六辆马车并行。
街边店铺林立,酒楼,客栈,数之不清。
与一路上所经过的一些城,完全不同。
这里就像是繁华的大都市,街上行人穿梭,衣着华丽,绝非进入这座城的人能想象的。
之前所过的一些城,与其相比,简直就是穷乡僻壤。
陈朝有些嫉妒的发现,连已经富裕起来的林家镇都比不了明都。
真不愧是一国之都啊。
可惜,他不喜欢这里,准确的说是,他不喜欢明都这两个字。
明都,明都,怎么感觉像是冥都,有一种诡异气息呢。
“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把明都二字给改了。”
当然,现在他不能与秦政说,任何人都不敢轻易提,否则,就会给秦政一种,是不是要改朝换代之意啊。
再治你一个罪,那就不妙了。
车队穿行在街道上,行人纷纷避让。
走了几条街后,陈朝和秦政分开。
他提议要去上将军府,秦政派了一名护卫给他带路,其实陈朝隐隐间记得位置。
时近黄昏。
在陈朝这样提议时,秦政对陈朝说,如果你想回上将军府休息,朕就不说什么了,如果你想回上将军府查找线索,那就不必了。朕吩咐人,每日对上将军府都有打理的,相信即便是以前留下,没有被发现的痕迹也被弄没了。
最重要的是,秦政告诉陈朝,为了纪念上将军陈海,他派人秘密对上将军府进行了修缮。
当初被大火烧了一半的上将军府,已是焕然一新。
不可能再找出任何证据了。
秦政到了此时,才说出的一番话,让陈朝脸色深深沉了下来。
上将军府被灭,何等大事,你秦政身为国君不想着查出凶手,竟对上将军府进行修缮,美名其日为了纪念上将军,说出去谁信啊。
秦政,你不会是凶手吧!
陈朝不禁如此想着。
不过,他最后并没有任何表示,没有与秦政多言,便是带着林子英他们一行人,前往了上将军府。
穿过几条街道,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上将军府出现在视线之中。
果然,正如秦政所说,上将军府已经焕然一新。
门上应有的封条,完全没有,大门都是新的。
上将军府牌匾比大门还要新,一看就是换上没有几日。
想来是秦政在他提议后,派人通知下面的人新换的。
“秦政,你这么做的目的,真的像你所说,只是为了纪念我父亲吗?”
陈朝声音透着冷幽之意,盯着上将军府府门前,看了好一阵,才是有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