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听到这话,脸色好看了一些:“楚弦,你既然知道,就应该明白有些事情,已经是根深蒂固,地主地霸一级,已经是圣朝根基,且人数众多,你动他们,便是动摇圣朝根基,别说是我这边你通不过,便是上了朝会,或者是在首辅阁内讨论,都不会有人支持你。相反,你如果提出来,不光是通不过,还会惹一身骚,你又何必如此?”
楚弦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尚书大人,您既然也能看出这件事的弊端,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事情,可能几百年都不会显露问题,但这不代表永远不会出问题,眼下是圣朝强盛,但倘若将来政局稍有衰败之势,试问,那时候问题暴露出来,会不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楚弦是反问了户部尚书一句。
这一句反问,让户部尚书回答不出来。
楚弦继续道:“或许这是将来的事情,或许你我会想,这种事就交给后人去解决,可万一,他们解决不了呢?便如咱们一样,前畏狼后惧虎,最终怕是会酿成大祸,到时候可就真正动摇圣朝根基了,到时候,大人与我,都会成为圣朝的千古罪人。”
这一句话出口,户部尚书身子明显震动了一下,明显是在做挣扎。
楚弦没有再继续说话,而是行礼之后退了出去,有些事情,的确是需要一些时间来思考,来做决定,尤其是这种推行类似于‘刮骨疗毒’一般政策的时候,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
楚弦是无畏,但他一个人毕竟能力有限,所以他也必须要争取别人的支持,土地改革的事情是户部主导,所以户部尚书那边,就成了楚弦第一个必须要攻克的堡垒。
有户部尚书的支持,这件事才有可能,否则,楚弦就是再怎么折腾,怕最终结果都是无济于事。
而以楚弦对户部尚书的了解,楚弦知道,对方也早就看出现行政策的弊端,也有要改革之心,只是即便是道仙,即便是首辅阁级别的官员,要推行这种类似于‘翻天覆地’的政令时,也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上一次失败便是因为如此,但好在,这一次有楚弦与之并肩作战。
土地,确切的说是耕地,乃是立国之本,对于圣朝来说也是如此,圣朝推行的是私有制毒,系土地为私人所有,但却是可以买卖,只需缴纳税银便可。
当初指定时,的确算是不错,但这个制度弊端极大。
这世上的人,总是逐利,而人有强弱,也分聪明和愚钝,有远见者,从一开始便将土地所有权紧紧攥在手中,不光如此,而且还会想方设法从他人手中,或利诱买入,或强取豪夺,总之就是各种的收入囊中。
耕田有限,时间长了,有的人便是坐拥良田万顷,而大部分人,从生下来,便是两手空空,因为从祖上开始,他们的土地就丢了,或者是被卖了。
没了土地,如何谋生?
工匠不愁,商人不愁,但这世上,更多的还是农户。
农户要耕田,但无田可种,那就只能是向那些有土地的地主地霸租用,这么一来,出了苦力,所得大部分都得上缴,这日子过的如何,就可以预见了。除了少数的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变命运之外,大部分的人,祖祖辈辈就这么过来了。
所以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最恐怖的是,掌握资源和财富的地主地霸一级,数量极多,自成体系,其他人几乎很难从他们手中谋取利益,这一个阶级就像是一层隔断,将整个圣朝割裂成两半,更像是一个恐怖的寄生虫,从上吸食养分,从下吸食血液,而他们自己,不思进取,却占据大量田地和财富。
楚弦知道,有些地方,这地主地霸一级,甚至在影响力上可以比肩当地官府,有的家族,只有十几个人,却坐拥当地县城周围半数耕田。
试问,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迟早会出大事情。
而且只要是对这一个阶层不利的事情,都会被抵制,或明或暗,很多政令,只能推行到城府一级,到了县府甚至是村子里,就很难执行下去,下面假意遵从,实际上却是阴奉阳违,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又难以追责,就算是发现了一起,处置之后,也根本无法撼动大局。
正因为如此,才说明这件事已经到了必须要处置的地步。
当然,对于圣朝来说,维持现有的制度也没什么,毕竟绝对的武力是掌握在圣朝手中,一位道仙就可以平定一州之地。
可治理天下,不是依靠武力,而是要靠良政和宽柔,否则众多仙人何必耗费心血和时间完善制度,为圣朝鞠躬尽瘁?就是要秉承太宗圣祖振兴人族之使命,为何巫族创立数万年,却不及圣朝五千年?便是因为如此。
不过楚弦心里清楚,自己落在纸上的东西要真正的推行下去,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要走的路还很长,而且绝对是步步惊心,就看户部尚书这种级别的存在,都几次劝阻,忌惮无比,便知道这件事的难度。
可有难度,才更值得去做。
楚弦现在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愣头青,在官场,他也算是沉浮多年,官场的各种潜规则,各种道道,他也是清清楚楚。若是一般的政令,以他目前这个级别,都不需要在首辅阁内部通报,直接拿到朝会上表决,能通过的概率绝对超过八成。可这一次的土地改革之法却是非同小可,必须要和首辅阁通气,而且要得到大部分成员的认可,就算是不支持,也希望他们不要扯后腿来反对。
相对于首辅阁,楚弦实际上更担心的是朝会。
首辅阁内的官员,那都是圣朝最最精锐的存在,胸怀之广,几乎都是为公,只要是有利的东西,首辅阁内通过的概率极大,就算是杨真卿这种当年和楚弦有仇怨的仙官,在这种‘大是大非’上,楚弦相信对方也绝对会坚定的站在改革派一方。
可朝会就不一样了。
朝会官员众多,代表各方利益,有的时候还有一些观念陈旧,不思变通的老顽固,这些倒还好,至少是正面的,如果再遇到一些有阴谋有自己小算盘,甚至自己偷偷囤积田地的官员,那这一份政令,等于是在要他们的命。
他们能同意才怪,虽说自己官位高,但朝会上那些官员若是集合起来,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最麻烦的是,就算是以首辅阁的强硬强行推行下去,可首辅阁内的官员才有几个?真正执行下去的,还是得依靠下面的各级官员,若是他们阴奉阳违,表面答应,实际上却不做事,那此次改革也只是形同虚设。
类似的事情以前就发生过,不是楚弦危言耸听。
楚弦不想光打雷不下雨,既然要做,就要做彻底。
他从户部尚书这边离开,便去找了崔焕之,去找了孔谦,只要是能在朝会上有一席之地的,而且属于自己这一方的人马,楚弦都会提前去亲自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
显然,无论是崔焕之还是孔谦,在知道了楚弦的想法之后,都表示了支持,这一点楚弦也是早有预料,自己若是连这二位都说服不了,那这件事也就别干了。
自然那些关系不错的官员,楚弦这几日都是亲自去游说,不过这些官员人数也不多,且都是楚弦好友,就算是有的持保留意见,也不会提前说出去。
除此之外,楚弦最需要去说服的,自然是萧禹太师和大司徒。
这两位,一位是首辅阁首座,目前执掌圣朝最高权柄,另外一位,主管所有内政,还有现任尚书令。
这三位都是要提前知会的。
萧禹太师那边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萧禹太师也告诉楚弦,关于圣朝田地之改革,早在吕岩太师在任时就想过要动,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也是怕牵一发动全身,所以一直拖到现在,萧禹太师也有此意,楚弦这时候提出来,当真是一拍即合,萧禹更是告诉楚弦,这件事他会全力支持,只希望楚弦能真正的做下去,而不是干打雷不下雨,若是再失败,对于圣朝首辅阁的威信也是有损失的。
能得到萧禹太师的全力支持,楚弦自然是有了底气。
大司徒那边,也同样是一个意见,那就是支持,对于大司徒,楚弦是相当尊敬,大司徒的年岁已经是相当高了,却是放弃了继续修炼,提升修为,而是将所有精力放在圣朝政务上,谁都知道,大司徒能突破境界的可能性极小,如此说来,他寿元所剩已不多,但大司徒依旧能云淡风轻,这份心境,着实是让人佩服。
而在楚弦去找尚书令李渊明时,却是遇到了麻烦。
圣朝尚书令,官职是相当大的,职权也高,只不过李渊明此人过于保守,而且在首辅阁内,之前就被身为中书令的萧禹压着,而且六部尚书有的时候也会越过他这个尚书令,直接与大司徒和萧禹太师商议,所以说在首辅阁内,李渊明这位尚书令的存在感并不强。
楚弦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尚书大人,您既然也能看出这件事的弊端,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事情,可能几百年都不会显露问题,但这不代表永远不会出问题,眼下是圣朝强盛,但倘若将来政局稍有衰败之势,试问,那时候问题暴露出来,会不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楚弦是反问了户部尚书一句。
这一句反问,让户部尚书回答不出来。
楚弦继续道:“或许这是将来的事情,或许你我会想,这种事就交给后人去解决,可万一,他们解决不了呢?便如咱们一样,前畏狼后惧虎,最终怕是会酿成大祸,到时候可就真正动摇圣朝根基了,到时候,大人与我,都会成为圣朝的千古罪人。”
这一句话出口,户部尚书身子明显震动了一下,明显是在做挣扎。
楚弦没有再继续说话,而是行礼之后退了出去,有些事情,的确是需要一些时间来思考,来做决定,尤其是这种推行类似于‘刮骨疗毒’一般政策的时候,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
楚弦是无畏,但他一个人毕竟能力有限,所以他也必须要争取别人的支持,土地改革的事情是户部主导,所以户部尚书那边,就成了楚弦第一个必须要攻克的堡垒。
有户部尚书的支持,这件事才有可能,否则,楚弦就是再怎么折腾,怕最终结果都是无济于事。
而以楚弦对户部尚书的了解,楚弦知道,对方也早就看出现行政策的弊端,也有要改革之心,只是即便是道仙,即便是首辅阁级别的官员,要推行这种类似于‘翻天覆地’的政令时,也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上一次失败便是因为如此,但好在,这一次有楚弦与之并肩作战。
土地,确切的说是耕地,乃是立国之本,对于圣朝来说也是如此,圣朝推行的是私有制毒,系土地为私人所有,但却是可以买卖,只需缴纳税银便可。
当初指定时,的确算是不错,但这个制度弊端极大。
这世上的人,总是逐利,而人有强弱,也分聪明和愚钝,有远见者,从一开始便将土地所有权紧紧攥在手中,不光如此,而且还会想方设法从他人手中,或利诱买入,或强取豪夺,总之就是各种的收入囊中。
耕田有限,时间长了,有的人便是坐拥良田万顷,而大部分人,从生下来,便是两手空空,因为从祖上开始,他们的土地就丢了,或者是被卖了。
没了土地,如何谋生?
工匠不愁,商人不愁,但这世上,更多的还是农户。
农户要耕田,但无田可种,那就只能是向那些有土地的地主地霸租用,这么一来,出了苦力,所得大部分都得上缴,这日子过的如何,就可以预见了。除了少数的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变命运之外,大部分的人,祖祖辈辈就这么过来了。
所以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最恐怖的是,掌握资源和财富的地主地霸一级,数量极多,自成体系,其他人几乎很难从他们手中谋取利益,这一个阶级就像是一层隔断,将整个圣朝割裂成两半,更像是一个恐怖的寄生虫,从上吸食养分,从下吸食血液,而他们自己,不思进取,却占据大量田地和财富。
楚弦知道,有些地方,这地主地霸一级,甚至在影响力上可以比肩当地官府,有的家族,只有十几个人,却坐拥当地县城周围半数耕田。
试问,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迟早会出大事情。
而且只要是对这一个阶层不利的事情,都会被抵制,或明或暗,很多政令,只能推行到城府一级,到了县府甚至是村子里,就很难执行下去,下面假意遵从,实际上却是阴奉阳违,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又难以追责,就算是发现了一起,处置之后,也根本无法撼动大局。
正因为如此,才说明这件事已经到了必须要处置的地步。
当然,对于圣朝来说,维持现有的制度也没什么,毕竟绝对的武力是掌握在圣朝手中,一位道仙就可以平定一州之地。
可治理天下,不是依靠武力,而是要靠良政和宽柔,否则众多仙人何必耗费心血和时间完善制度,为圣朝鞠躬尽瘁?就是要秉承太宗圣祖振兴人族之使命,为何巫族创立数万年,却不及圣朝五千年?便是因为如此。
不过楚弦心里清楚,自己落在纸上的东西要真正的推行下去,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要走的路还很长,而且绝对是步步惊心,就看户部尚书这种级别的存在,都几次劝阻,忌惮无比,便知道这件事的难度。
可有难度,才更值得去做。
楚弦现在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愣头青,在官场,他也算是沉浮多年,官场的各种潜规则,各种道道,他也是清清楚楚。若是一般的政令,以他目前这个级别,都不需要在首辅阁内部通报,直接拿到朝会上表决,能通过的概率绝对超过八成。可这一次的土地改革之法却是非同小可,必须要和首辅阁通气,而且要得到大部分成员的认可,就算是不支持,也希望他们不要扯后腿来反对。
相对于首辅阁,楚弦实际上更担心的是朝会。
首辅阁内的官员,那都是圣朝最最精锐的存在,胸怀之广,几乎都是为公,只要是有利的东西,首辅阁内通过的概率极大,就算是杨真卿这种当年和楚弦有仇怨的仙官,在这种‘大是大非’上,楚弦相信对方也绝对会坚定的站在改革派一方。
可朝会就不一样了。
朝会官员众多,代表各方利益,有的时候还有一些观念陈旧,不思变通的老顽固,这些倒还好,至少是正面的,如果再遇到一些有阴谋有自己小算盘,甚至自己偷偷囤积田地的官员,那这一份政令,等于是在要他们的命。
他们能同意才怪,虽说自己官位高,但朝会上那些官员若是集合起来,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最麻烦的是,就算是以首辅阁的强硬强行推行下去,可首辅阁内的官员才有几个?真正执行下去的,还是得依靠下面的各级官员,若是他们阴奉阳违,表面答应,实际上却不做事,那此次改革也只是形同虚设。
类似的事情以前就发生过,不是楚弦危言耸听。
楚弦不想光打雷不下雨,既然要做,就要做彻底。
他从户部尚书这边离开,便去找了崔焕之,去找了孔谦,只要是能在朝会上有一席之地的,而且属于自己这一方的人马,楚弦都会提前去亲自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
显然,无论是崔焕之还是孔谦,在知道了楚弦的想法之后,都表示了支持,这一点楚弦也是早有预料,自己若是连这二位都说服不了,那这件事也就别干了。
自然那些关系不错的官员,楚弦这几日都是亲自去游说,不过这些官员人数也不多,且都是楚弦好友,就算是有的持保留意见,也不会提前说出去。
除此之外,楚弦最需要去说服的,自然是萧禹太师和大司徒。
这两位,一位是首辅阁首座,目前执掌圣朝最高权柄,另外一位,主管所有内政,还有现任尚书令。
这三位都是要提前知会的。
萧禹太师那边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萧禹太师也告诉楚弦,关于圣朝田地之改革,早在吕岩太师在任时就想过要动,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也是怕牵一发动全身,所以一直拖到现在,萧禹太师也有此意,楚弦这时候提出来,当真是一拍即合,萧禹更是告诉楚弦,这件事他会全力支持,只希望楚弦能真正的做下去,而不是干打雷不下雨,若是再失败,对于圣朝首辅阁的威信也是有损失的。
能得到萧禹太师的全力支持,楚弦自然是有了底气。
大司徒那边,也同样是一个意见,那就是支持,对于大司徒,楚弦是相当尊敬,大司徒的年岁已经是相当高了,却是放弃了继续修炼,提升修为,而是将所有精力放在圣朝政务上,谁都知道,大司徒能突破境界的可能性极小,如此说来,他寿元所剩已不多,但大司徒依旧能云淡风轻,这份心境,着实是让人佩服。
而在楚弦去找尚书令李渊明时,却是遇到了麻烦。
圣朝尚书令,官职是相当大的,职权也高,只不过李渊明此人过于保守,而且在首辅阁内,之前就被身为中书令的萧禹压着,而且六部尚书有的时候也会越过他这个尚书令,直接与大司徒和萧禹太师商议,所以说在首辅阁内,李渊明这位尚书令的存在感并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