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朱万化的决策,中华日报上开始出现讨论有关人口数量是不是需要控制的文章。吴甡也开始建议中华帝国建立一些机构,专门的研究有关人口的问题,控制生育的药物也开始有人研究,如此等等。有了这些未雨绸缪的措施,相信到了需要控制人口的时候会有多种办法应对现实。
在古代,个别的情况下也曾有过控制人口的事件发生,不过办法非常残酷,名称叫做“减丁”,“丁”是男人,“口”是女人,减丁就是杀男人,是清代对蒙古人口的限制就是减丁。
......
纪元2191年,崇祯十三年的四月初,由于督军离开开封到各地去视察,督办宪政进程,朱钰则暂时代理督军的职责住进了督军府,他的正式头衔是监国。
由于电报的快捷,重大的事情还是需要朱万化决策的,所以朱钰的监国职位更多是象征性的,实际需要他决策的事务很少。
也可以说朱钰很幸运,他上任不久,到了五月初就遇到了一件需要他决策的事务,这件事很蹊跷,居然是有关左良玉的。
事情不是特别的紧要,朱钰拿个处置意见也无不可,因为这是信王治下的明王国的事务,与中央官府没有什么利害冲突。说实在的,就是内阁总理洪承畴也不会关心它。但是朱钰过问了,并且还有指令,国防军也有所动作。当然了,处理过后他还是要上报给他的父亲朱万化的。
为此,我们就要交代一下此事的来龙去脉。
引发此事端的就是:明王国治下各省的官军都要进入整顿的进程,该裁撤的裁撤遣散,该改编整顿的就要改编,当然这种整顿是需要时间的。作为第一步就要对各个部队进行审查,有关的资料文案都要调到王府所属的衙门。
既得利益者要抵制整编是可以预见的,问题是其中又夹杂了左良玉。
左良玉现在在井冈山的山区,山高皇帝远,他占了一块地方,边边沿沿的也有六七个县。那么左良玉算是官军还是草寇?谁也回答不了。
其实井冈山的叫法还是现代人的习惯,正确的名称应该叫罗霄山,井冈山是罗霄山脉南段的一个山峰的名称。就像喜马拉雅山脉有个珠穆朗玛峰,我们不能把喜马拉雅山称作珠穆朗玛山是一样的。但是约定俗成的力量是巨大的,你称呼罗霄山脉很多人不知道你说的是哪里?称呼井冈山所有的人都明白。没办法,我们也只好称呼其为井冈山,但是不要误解为一个山峰,我们说的是一个地区。
再回到刚才的问题:官军就是官军,草寇就是草寇,难道这还分辨不清吗?
左良玉曾经是官军,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自从来到江南之后,特别是到了江西省之后,他们也学乖了,也向国防军学习,对于朝廷任命的地方官他们也是尽量的容忍。
在永州时他们废除了官府,自己设立衙门,但是原来的朝廷命官或者吏员他们是能用就用,不能用也不伤害性命,无论留下的还是离开的,他们都以礼相待。
到了江西则更进了一步,原有的官府全部保留,不管听话还是不听话的,他们一律不碰,刚然了,原有的官军大多被他收编了,不接受收编的就消灭了,或者打跑了。他们自己建立一套系统,就有点军事管制的样子,驻军的军官就是兼管当地的民政。朝廷的官府依旧在,但是成了闲人。
他们打的旗号还是官军的旗号,左良玉还是总兵官,穿官军的鸳鸯战袄,打着官军的大旗,也不杀官府的官员。当然了,地方的税他们是要收的,并且苛捐杂税名目很多,百姓们不堪重负,可也是投告无门。
左良玉没有上官,就是没有人能管他们。这样的军队到底是不是官军呢?
井冈山是个山区,一个县治就是方圆几百里,从县城到偏远的村庄有时都要走上几天的山路。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百姓们怎么能分辨他们是什么人?
江西的官员曾经试图把他们当做官军,下达命令,让他们呈报部队的人数、军官、武器等文案,传达命令的当然是各地的知县了,因为官府还在吗。
这种命令就是泥牛入海无下文,如果再次追问,左良玉就说他不受地方官府节制。
江西的官府不是没考虑过进剿,并且左良玉刚来到江西时他们就交过手,一般的官军还真不是对手。左良玉来到江西时就有一万多人,并且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来到江西之后,他们收编官军,就地招兵、抓壮丁,又扩张了一倍多,现在接近三万人了。他们占据了几个县,粮饷也不缺,与当地的官军相比倒是有个兵强马壮的样子。江西是远离边疆的地方,除了围剿土匪,维持地方,官军是没打过仗的。对于左良玉这样的对手,江西的官军敢进剿吗?
这个情况不是明王国行文上报到督军府的,他们不会报告这种事情,太丢人!上报的呈文是在江西督办宪政进程的人员,因为他们还遇到了别的问题,那就是江西的卫所兵抵制整编。原因不用说了,卫所的基层千户、百户就是变相的地主,财主,卫所的土地他们吞并了,兵丁由自耕农变成了特别廉价的佃户。因为兵丁是军户,比自由民的地位低得多,想做正常地主的佃户也是做不到的,他们只能是他们上官的佃户。这种特别的权利、利益,军官们是不会自愿放弃的。因此,对于整编是坚决的抵制,处处设置障碍。
整编军队等等的办事机构是明王国的官员,督办的人员在旁边监督。这些督办的人员是从议会、最高法院、内阁各部抽调的,分布于各省。因为监督各处宪政进程的职责在督军府,所以他们是听命于督军府的。于是这些情况就上报到了督军府。
正常的应对措施当然由督军府行文,令信王朱由检办理,最后的手段就是用兵!违反了宪政进程,不服从管理调度,那就要镇压。如果反抗者不是军队,则可以调地方官军,现在不服管的就是军队,那就只能动用国防军了。在每一个行省有国防军的一个营,这个营就是干这个用的。
江西省也是一省两个巡抚,一个驻九江,一个驻赣州。赣州是省会,巡抚是洪瞻祖。国防军驻江西的一个营就在赣州。
朱钰的处理办法是用江西的国防军,强制调动赣州、抚州的卫所军去吉安集合,进剿左良玉部。赣州有卫所军四个千户,抚州有三个千户,合起来名义上有七千多人。之所以调那里的兵,是因为这两个府的官军抗拒整编闹的最凶,设置障碍,拒绝整编。
朱钰的命令上说,不服从调遣的则就地解除武装,以抗拒军令之名抓捕所有的军官,当然了,抓起来的人还要交给南京方面处理。
朱钰的这个命令合适吗?明王国该是有独立执政的权利的,朱钰此举是否越权?
对于明王国内部的事务,中华帝国还是拥有几项权利的,首先的外交,对外事务全部由中华帝国管理;其次是控制其武装力量;最后就是对破坏宪政进程的事件要干预。因此,朱钰的干预完全合法。
如果是朱万化处理,他会督促南京方面,南京是一方的政权,自己的兵管不了还是政权吗?非万不得已时不能用兵。朱钰的处理办法要比朱万化来的狠辣,他没有与南京协商,而是直接调兵,当然他还是会通知南京方面的。其实,这七千卫所兵(估计最多能有四千人)纯粹是炮灰,是撵过去送死的,一般情况下,他们就是白送给左良玉的开胃菜。
大家都看得明白了,这七千人送完了,朱钰还会接着送,直到江西的所有官军都老实了,服从整编为止。
朱钰今年才十五岁,手段就是如此的狠辣,他真不是个善类。
他的这种处理办法也没有大错,朱万化知道了也不好直接驳回纠正,只是更加深了他对于这个儿子的了解罢了。
江西的官府也没有反对剿灭左良玉的理由,在江西的治下存在这样一个国中之国,也可以叫做土匪,官府是有剿灭的职责的。
其结果是江西官军的悲剧:赣州的官军依仗着驻地是省府,与江西的官员关系密切,因此不服调动,被国防军就地缴械镇压,主要的军官击毙了两个,其余的抓捕送给江西巡抚洪瞻祖处置;抚州的官军服软了,老老实实的接受改编,从而避免了当炮灰。这两地的卫所兵就是榜样,不服整编的就调取剿匪,从而江西省的官军整编问题得到了解决。剿匪的兵,江西省一个也没有派出去,左良玉成了改编江西官军的一把钥匙,莫名其妙的立了功!
井冈山可是跨越着江西和湖广(湖南,属于湖广)两省的,对于湖广省不服从整编的,朱钰也是依样画葫芦,也要送往井冈山去剿匪!
也不能说官军都是窝囊废,轮到湖广时就有不服气的,他们真的出兵了,并且主动的凑集部队。
出兵的意思很明显,他们就是不愿意被遣散,他们的想法是:如果打了胜仗,要求保留卫所体制,不被遣散的理由就充分了。这种想法还是头脑简单不明事理,军制的改变不是一两个胜仗能改变的,至多在整编新军时可以保留更多的名额。国防军强迫他们出征,只是整编的手段而已。
牵头闹事的都是各地的卫所千户官,组建部队的也是他们。一个千户出战,千户官可以充任指挥官,两三个千户合兵一处也可以商量推举一位主官。但是几十个千户的卫所兵合兵一处怎么办?谁来指挥?
明朝的规矩是卫所提供兵源,五军都护府任命领军的将领。他们知道左良玉有数万之兵,因此这一次汇集的卫所兵有四万多人,有几十个千户所。他们出兵征缴左良玉是被驻省督办宪政的国防军逼迫出来的举动,总不能让国防军派出将领指挥他们吧?再者说,国防军也不会派将领,他们本就没打算战胜土匪,平定地方,驱赶官军出战目的是为了整军,当然也不愿意担战败的责任。万般无奈之下,湖广巡抚指派都指挥使洪云蒸为主将,领兵出征。
整顿军队并不伤害指挥使的利益,他是朝廷命官,是流水的官。他管着各地卫所不假,但是与各位千户的利益无关,所以,如果没有巡抚的指派命令,他那里会管这种事?
这几十个卫所有半数是长沙、衡阳(此时应该叫做衡州)一带的卫所兵,其余的是湖广各府各县的。他们全部向茶陵集结,准备进剿。
洪云蒸也是历史留名的人物,长沙人,曾在两广为官,原本的历史上,他为熊文灿的招抚海盗刘香政策所害,但是死的很壮烈。
熊文灿招抚了郑芝龙,这是一功,此后熊文灿就变成了彻底的招抚派,对谁都招抚。他招抚刘香失败了,还搭上了洪云蒸等几位官员的性命,后来他又招抚张献忠,结果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了。
但是现在,刘香被国防军剿灭了(其功劳算在了熊文灿的头上),张献忠被击毙在汉中的褒斜道,所以熊文灿也不必去招抚他们了,洪云蒸、熊文灿也就都好好的活了下来。
欲知湖广官军征缴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60章完---
在古代,个别的情况下也曾有过控制人口的事件发生,不过办法非常残酷,名称叫做“减丁”,“丁”是男人,“口”是女人,减丁就是杀男人,是清代对蒙古人口的限制就是减丁。
......
纪元2191年,崇祯十三年的四月初,由于督军离开开封到各地去视察,督办宪政进程,朱钰则暂时代理督军的职责住进了督军府,他的正式头衔是监国。
由于电报的快捷,重大的事情还是需要朱万化决策的,所以朱钰的监国职位更多是象征性的,实际需要他决策的事务很少。
也可以说朱钰很幸运,他上任不久,到了五月初就遇到了一件需要他决策的事务,这件事很蹊跷,居然是有关左良玉的。
事情不是特别的紧要,朱钰拿个处置意见也无不可,因为这是信王治下的明王国的事务,与中央官府没有什么利害冲突。说实在的,就是内阁总理洪承畴也不会关心它。但是朱钰过问了,并且还有指令,国防军也有所动作。当然了,处理过后他还是要上报给他的父亲朱万化的。
为此,我们就要交代一下此事的来龙去脉。
引发此事端的就是:明王国治下各省的官军都要进入整顿的进程,该裁撤的裁撤遣散,该改编整顿的就要改编,当然这种整顿是需要时间的。作为第一步就要对各个部队进行审查,有关的资料文案都要调到王府所属的衙门。
既得利益者要抵制整编是可以预见的,问题是其中又夹杂了左良玉。
左良玉现在在井冈山的山区,山高皇帝远,他占了一块地方,边边沿沿的也有六七个县。那么左良玉算是官军还是草寇?谁也回答不了。
其实井冈山的叫法还是现代人的习惯,正确的名称应该叫罗霄山,井冈山是罗霄山脉南段的一个山峰的名称。就像喜马拉雅山脉有个珠穆朗玛峰,我们不能把喜马拉雅山称作珠穆朗玛山是一样的。但是约定俗成的力量是巨大的,你称呼罗霄山脉很多人不知道你说的是哪里?称呼井冈山所有的人都明白。没办法,我们也只好称呼其为井冈山,但是不要误解为一个山峰,我们说的是一个地区。
再回到刚才的问题:官军就是官军,草寇就是草寇,难道这还分辨不清吗?
左良玉曾经是官军,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自从来到江南之后,特别是到了江西省之后,他们也学乖了,也向国防军学习,对于朝廷任命的地方官他们也是尽量的容忍。
在永州时他们废除了官府,自己设立衙门,但是原来的朝廷命官或者吏员他们是能用就用,不能用也不伤害性命,无论留下的还是离开的,他们都以礼相待。
到了江西则更进了一步,原有的官府全部保留,不管听话还是不听话的,他们一律不碰,刚然了,原有的官军大多被他收编了,不接受收编的就消灭了,或者打跑了。他们自己建立一套系统,就有点军事管制的样子,驻军的军官就是兼管当地的民政。朝廷的官府依旧在,但是成了闲人。
他们打的旗号还是官军的旗号,左良玉还是总兵官,穿官军的鸳鸯战袄,打着官军的大旗,也不杀官府的官员。当然了,地方的税他们是要收的,并且苛捐杂税名目很多,百姓们不堪重负,可也是投告无门。
左良玉没有上官,就是没有人能管他们。这样的军队到底是不是官军呢?
井冈山是个山区,一个县治就是方圆几百里,从县城到偏远的村庄有时都要走上几天的山路。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百姓们怎么能分辨他们是什么人?
江西的官员曾经试图把他们当做官军,下达命令,让他们呈报部队的人数、军官、武器等文案,传达命令的当然是各地的知县了,因为官府还在吗。
这种命令就是泥牛入海无下文,如果再次追问,左良玉就说他不受地方官府节制。
江西的官府不是没考虑过进剿,并且左良玉刚来到江西时他们就交过手,一般的官军还真不是对手。左良玉来到江西时就有一万多人,并且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来到江西之后,他们收编官军,就地招兵、抓壮丁,又扩张了一倍多,现在接近三万人了。他们占据了几个县,粮饷也不缺,与当地的官军相比倒是有个兵强马壮的样子。江西是远离边疆的地方,除了围剿土匪,维持地方,官军是没打过仗的。对于左良玉这样的对手,江西的官军敢进剿吗?
这个情况不是明王国行文上报到督军府的,他们不会报告这种事情,太丢人!上报的呈文是在江西督办宪政进程的人员,因为他们还遇到了别的问题,那就是江西的卫所兵抵制整编。原因不用说了,卫所的基层千户、百户就是变相的地主,财主,卫所的土地他们吞并了,兵丁由自耕农变成了特别廉价的佃户。因为兵丁是军户,比自由民的地位低得多,想做正常地主的佃户也是做不到的,他们只能是他们上官的佃户。这种特别的权利、利益,军官们是不会自愿放弃的。因此,对于整编是坚决的抵制,处处设置障碍。
整编军队等等的办事机构是明王国的官员,督办的人员在旁边监督。这些督办的人员是从议会、最高法院、内阁各部抽调的,分布于各省。因为监督各处宪政进程的职责在督军府,所以他们是听命于督军府的。于是这些情况就上报到了督军府。
正常的应对措施当然由督军府行文,令信王朱由检办理,最后的手段就是用兵!违反了宪政进程,不服从管理调度,那就要镇压。如果反抗者不是军队,则可以调地方官军,现在不服管的就是军队,那就只能动用国防军了。在每一个行省有国防军的一个营,这个营就是干这个用的。
江西省也是一省两个巡抚,一个驻九江,一个驻赣州。赣州是省会,巡抚是洪瞻祖。国防军驻江西的一个营就在赣州。
朱钰的处理办法是用江西的国防军,强制调动赣州、抚州的卫所军去吉安集合,进剿左良玉部。赣州有卫所军四个千户,抚州有三个千户,合起来名义上有七千多人。之所以调那里的兵,是因为这两个府的官军抗拒整编闹的最凶,设置障碍,拒绝整编。
朱钰的命令上说,不服从调遣的则就地解除武装,以抗拒军令之名抓捕所有的军官,当然了,抓起来的人还要交给南京方面处理。
朱钰的这个命令合适吗?明王国该是有独立执政的权利的,朱钰此举是否越权?
对于明王国内部的事务,中华帝国还是拥有几项权利的,首先的外交,对外事务全部由中华帝国管理;其次是控制其武装力量;最后就是对破坏宪政进程的事件要干预。因此,朱钰的干预完全合法。
如果是朱万化处理,他会督促南京方面,南京是一方的政权,自己的兵管不了还是政权吗?非万不得已时不能用兵。朱钰的处理办法要比朱万化来的狠辣,他没有与南京协商,而是直接调兵,当然他还是会通知南京方面的。其实,这七千卫所兵(估计最多能有四千人)纯粹是炮灰,是撵过去送死的,一般情况下,他们就是白送给左良玉的开胃菜。
大家都看得明白了,这七千人送完了,朱钰还会接着送,直到江西的所有官军都老实了,服从整编为止。
朱钰今年才十五岁,手段就是如此的狠辣,他真不是个善类。
他的这种处理办法也没有大错,朱万化知道了也不好直接驳回纠正,只是更加深了他对于这个儿子的了解罢了。
江西的官府也没有反对剿灭左良玉的理由,在江西的治下存在这样一个国中之国,也可以叫做土匪,官府是有剿灭的职责的。
其结果是江西官军的悲剧:赣州的官军依仗着驻地是省府,与江西的官员关系密切,因此不服调动,被国防军就地缴械镇压,主要的军官击毙了两个,其余的抓捕送给江西巡抚洪瞻祖处置;抚州的官军服软了,老老实实的接受改编,从而避免了当炮灰。这两地的卫所兵就是榜样,不服整编的就调取剿匪,从而江西省的官军整编问题得到了解决。剿匪的兵,江西省一个也没有派出去,左良玉成了改编江西官军的一把钥匙,莫名其妙的立了功!
井冈山可是跨越着江西和湖广(湖南,属于湖广)两省的,对于湖广省不服从整编的,朱钰也是依样画葫芦,也要送往井冈山去剿匪!
也不能说官军都是窝囊废,轮到湖广时就有不服气的,他们真的出兵了,并且主动的凑集部队。
出兵的意思很明显,他们就是不愿意被遣散,他们的想法是:如果打了胜仗,要求保留卫所体制,不被遣散的理由就充分了。这种想法还是头脑简单不明事理,军制的改变不是一两个胜仗能改变的,至多在整编新军时可以保留更多的名额。国防军强迫他们出征,只是整编的手段而已。
牵头闹事的都是各地的卫所千户官,组建部队的也是他们。一个千户出战,千户官可以充任指挥官,两三个千户合兵一处也可以商量推举一位主官。但是几十个千户的卫所兵合兵一处怎么办?谁来指挥?
明朝的规矩是卫所提供兵源,五军都护府任命领军的将领。他们知道左良玉有数万之兵,因此这一次汇集的卫所兵有四万多人,有几十个千户所。他们出兵征缴左良玉是被驻省督办宪政的国防军逼迫出来的举动,总不能让国防军派出将领指挥他们吧?再者说,国防军也不会派将领,他们本就没打算战胜土匪,平定地方,驱赶官军出战目的是为了整军,当然也不愿意担战败的责任。万般无奈之下,湖广巡抚指派都指挥使洪云蒸为主将,领兵出征。
整顿军队并不伤害指挥使的利益,他是朝廷命官,是流水的官。他管着各地卫所不假,但是与各位千户的利益无关,所以,如果没有巡抚的指派命令,他那里会管这种事?
这几十个卫所有半数是长沙、衡阳(此时应该叫做衡州)一带的卫所兵,其余的是湖广各府各县的。他们全部向茶陵集结,准备进剿。
洪云蒸也是历史留名的人物,长沙人,曾在两广为官,原本的历史上,他为熊文灿的招抚海盗刘香政策所害,但是死的很壮烈。
熊文灿招抚了郑芝龙,这是一功,此后熊文灿就变成了彻底的招抚派,对谁都招抚。他招抚刘香失败了,还搭上了洪云蒸等几位官员的性命,后来他又招抚张献忠,结果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了。
但是现在,刘香被国防军剿灭了(其功劳算在了熊文灿的头上),张献忠被击毙在汉中的褒斜道,所以熊文灿也不必去招抚他们了,洪云蒸、熊文灿也就都好好的活了下来。
欲知湖广官军征缴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60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