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清晨,中华帝国的国歌在雄壮的乐曲声中唱起来,男高音合唱是那么的高亢:
“中华帝国威加四方,
五星红旗劲风飘扬,
吾皇孔圣恩泽天下,
士农工商且富且强。
江河浩荡山绵连,
君民立宪开尧天,
日月光华真熙皞,
佑我中华万万年。”
在开封城里中华帝国的内阁衙门正门前,立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的清晨,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这里都会举行升国旗的仪式,五星红旗高高升旗,随风飘扬。
这是新朝开国以来定下来的新规矩,各省、府、县的官府门前必须悬挂国旗,以示对国旗的尊重,并且使得官府更端庄、郑重。此外,在开封的内阁衙门门前、中京(曲阜)的皇宫门前,每日太阳升起之时要举行升旗仪式,太阳落山之时举行降旗仪式,风雨不误。这两地本来就有仪仗队,这一份升旗的差事,就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久而久之,升旗仪式成了开封、中京的有名一景,凡是初到此地之人必要早起观看。这也就向国人们宣传了国旗和国歌,增强了人们的爱我中华的意识。
时间不长,此事传到了江宁(南京),不知是哪位大佬建议,被朱由检采纳了,江宁也设法搞了个仪仗队,也是天天的在皇宫门前奏乐升旗。
但是南京的仪仗队和军乐队却完全不是国防军的样子,他们的服装是大明时代沿用下来鸳鸯战袄,新做的加了一些装饰,也是整齐划一,枪械倒是差不多,用的也是新式火铳,队列步伐不太讲究姿态,步伐整齐即可。乐队可是差的太远,国防军用的乐器不是买不到而是不会用,还要等以后请一个教官(乐队指挥)再说。所以现在就是传统的丝竹加大鼓铜钹,热闹有余,庄重不足,也是别有一番韵味。
按照规定,中华的属国,在其王都的王宫门前也必须悬挂五星红旗,各个属国也学着样子定制了自己的国旗,并且多数都是以五星红旗为基础修改设计的,借以宣示他们的属国地位。做属国的好处多多,也是很荣耀的。因此,属国王宫门前,一般都是两根旗杆,一面是宗主国中华帝国的五星红旗,另一面是自己王国的国旗。
......
就在大家忙于崇祯退位,明王国归附中华的时候,从山西省传来一份山西巡按御史赵澄藻的呈文,说是山西祁县的官员,向民间募捐,建造圣宪王爷的生祠,工程已经初具规模被赵澄藻查到了,弹劾的奏疏就呈报上来。
所谓“生祠”,就是给活人建庙,雕塑泥胎塑像、立牌位来供奉,类似于现代城市中塑像的意思。
中国人的习惯,如果感激敬仰某人,则在家中立牌位,日常烧香叩头供奉,这是古代人常用的,例如,马守应在私宅中就有朱万化、吴甡的牌位,他每日顶礼膜拜。这种做法只是表示个人的感恩,没有普遍的社会影响,因此,也不会有人追究。
但是生祠是公共建筑,招徕过往之人焚香叩拜,甚至还要收取敬献银两、布施,是有社会影响的。
这种事情古代是常有的,例如十几年前魏忠贤的生祠就遍布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几乎每个县都有,大小规模不一,宏伟者超过了孔庙的也不少。例如袁崇焕就在宁远为魏忠贤建过生祠,至于袁崇焕是否正面人物,他建生祠的目的我们就不管了,反正这是历史事实,我们拿来说一说而已。
为朱万化建生祠之人目的如何?
真心崇拜的可能性小,溜须拍马,甚至借机敛财的可能很大。
此事旁人不便处置,呈文一级一级上报,就到了宪王爷朱万化的手中。
对于这种事情,具有现代思想的朱万化理解的当然更透彻,这就是巴结讨好、个人崇拜、谋求私利、搞小团体的一个混血儿、混合体,细抠起来其出发点龌蹉无比。如果朱万化欲树立个人权威,给立生祠者于鼓励,或者不置可否的默许,那么用不了多久,全国就到处都是朱万化的塑像、生祠了,甚至还会繁衍出别的新花样来,像高丽棒子人人胸前带一个牌儿就属于此类。
政治是复杂的,个人崇拜也不能说完全不能搞,比如,在崇祯九年,钱谦益写的“朱公论政”当时朱万化就是持鼓励的态度。为什么呢?那时的朱万化需要权威的身份与地位,也就是“话语权”,说话要有人听,说到底是为了宣扬宪政的需要、是政治的需要。但是事情不能搞过了头,像生祠这种事情就不能鼓励,现在朱万化已经不是当年的情况了,身份、地位、权力、话语权都有了,他说的话就像圣旨一样,现在再搞这种形式就可能会走上反面,物极必反是真理。魏忠贤搞的生祠才过去几天?天下人都记忆犹新!搞不好就会令人生厌,令人联想到魏忠贤,其效果适得其反。
所以朱万化当即就给出了三项批示意见:第一,要山西巡抚宋贤详查此案,依照律法办理,如果有触犯刑律的,交给法院审理。生词必须拆毁。第二,让议会讨论一下,能不能立法,确定建生祠就是违法的行为,给出一个合理的刑事处罚。第三,按照议会讨论的结果,让中华日报发批判的文章,让天下人都知道,以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至于若干年之后,人们会不会为朱万化建庙、立雕塑,比如在开封的督军府门前立一座铜像,这应该属于正常的纪念方式,朱万化也管不了那么宽了。
由雕塑、塑像朱万化就想到了照片、照相机。
这些年来朱万化所忙碌的,努力的实现各种现代的技术,都是为了富国强兵,与此无关的,朱万化不会白白的浪费精力和时间。但是现在不同了,有时间也有精力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情了。比如,如果现在能够实现的照相技术,它将为人们的生活添加情趣,有些历史的景象也可以留给后人,报纸上可以有新闻照片,使得新闻更加生动。
其实最原始的照相技术(黑白照片),所应用的化学知识并不是很高深,应该是属于中等的化学知识水平。它不过是利用卤化银的感光化学变化,再加上硫酸钠溶液冲洗掉尚未反应的卤化银,从而实现定影。玻璃底片和复制照片的相纸都是这个原理。
具有感光性能的不光是卤化银,在太阳光下能够改变颜色的都是感光材料,人们发明照相技术就是这么来的。
现在朱万化只要把这个原理告诉相关专业的学者,只不过起到了一个新技术应用的催生作用,也就是平时说的“发明”的作用。现在中华帝国有专门学校,也有专业的研究机构。玻璃、明胶、卤化银、硫酸钠都不是奇缺之物,做个带快门的照相机,有冲洗的暗房就可以照相。初始的相机可能很笨重,但是,有,总比没有强。起码我朱万化的伟大形象应该留在世间吧,画像毕竟太失真了。
抱着如此的设想,朱万化把有关的资料交给了台湾的相关机构,告诉他们建立与照相器材相关的工场,生产照相器材,丰富人们的生活。
......
去年预定的出使属国的使节是朱万文,可是督办各省的宪政进程,以及审查明王朝的归附,和后来的督办明王国属下各省改革等事务都离不开议会,因此一再的耽搁,到了三月下旬,终于可以出行了。于是组成了四个使团,朱万文带领一个使团出使朝鲜、清国、琉球三个属国;孙和京带领一个使团出使属国金边王国和孟加拉王国;陕西巡抚毛九华出使巴尔喀什王国;台湾巡抚倪汝学出使澳王国,册封高迎祥。
划分四个使团当然是路程的原因,最艰难的当属于毛九华这一路,虽然准格尔、西疆这两省的主干公路大部分都有了,但是不能保证全部畅通无阻,无论使用什么车辆都难免会中途受阻,上万里的行程最快也要一个月以上。最没有趣味的,闲的蛋疼的,就是倪汝学这一路,他们航海的行程时间太长了,本来可以派一艘双体水翼船给他,以减少行程时间。但是,与澳国联系一次不容易,带的人员货物就要多,那是一个船队,当前中国还没有那么多的双体船,因此也就只好将就了。两万里的行程,就算全部顺风顺水,也不需要躲避风暴,一个单程就接近一个月,船上的生活会很孤独寂寞、枯燥无味的。
朱万化告诉倪汝学说,你带上夫人,让夫人也开开眼界,看一看海外风光,你在船上的生活也就不寂寞了。倪汝学的夫人就是朱万化的亲姐姐。
古代的出使与现代差距就大了,交通工具的差距没法比,现代的飞机到美国不过十几个小时。礼仪的差距也很大,中华帝国的使节是上国天使,代表着中国的皇帝,他用的旗帜、黄金白银制作的古代兵器,就是所谓的金瓜银斧等,作为仪仗队的标准执事,还要有规定的乐器,各国的国王都要跪迎,如此等等。
所携带的不光有国书,册封用的金印、金册,还要有很多实际的货物,因为这种出访也兼有贸易的职责,大使也要做生意的。
三月二十一日朱万文带领使团离开开封,乘火车到达青岛。黄海舰队为了他们的出行准备了一个较大的船队,为了显示国使的身份和威严,舰队出动了旗舰:济南号巡洋舰和一艘护卫舰。调用了一艘海运客船威海号作为使团成员的坐船。威海号是第一艘海运的航运客轮,排水量1500吨,刚刚大修完成,就赶上了这个任务。
本来巡洋舰上也有一套高档客房,如果朱万文一人出访他乘坐巡洋舰就可以了,但是使团人员比较多,还有搞商务贸易的人员,因此就调用了一艘客船。
此外还有三艘大型的商船,载运着对朝鲜、清国、琉球的贸易货物。
从青岛前往朝鲜的王都汉城距离大约1000里,按商船的航速用不上一昼夜就可以到达。
三月二十二日船队出发,当日夜间到达仁川港,临时停泊在锚地,二十三日上午使团的客船进仁川港,朝鲜的大小官员在宰相吴达济的带领下,已经迎候在码头上了。
吴达济是朝鲜坚定的亲中国派系的领军人物,由于他最早与国防军一系建立联系,在抗击后金保卫朝鲜的斗争中有重大的功绩。并且曾经亲自带领军队,在收复江界的战斗中,消灭了一支侵入朝鲜的2000多人的后金军队而立下的战功,他现在已经是朝鲜王庭中的重臣,位居宰相。
后世的历史上,后金征服朝鲜后,他被押解到沈阳处死,可以说他是朝鲜民族英雄一类的人物。
乐队奏响着朝鲜的民族乐曲,码头上彩旗飘扬,特别显著的是中国的五星红旗,和一看便知的朝鲜国旗。当然朝鲜国旗不会是现代北朝鲜的三条旗,也不是南韩的阴阳鱼八卦老道旗,而是在五星红旗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图案改造的。
朝鲜的官员全部在码头上跪迎中国使臣,并高呼“中华帝国万岁!”朝鲜的高官都会汉语,而且讲得很流利,所以他们呼喊的口号朱万文一听就懂。他连连的招手致意,踏上码头后,双手虚扶,口称:“个位朝鲜官员请起!”然后与吴达济等寒暄问候。
朱万文初次见到朝鲜官员,对朝鲜的官服还是感到新奇。朝鲜的服饰努力模仿中国,大红的官袍略短,官靴有一个翘起的尖头,官帽有一圈大帽檐,有点像草帽,显露出强烈的异国情调。
仁川到汉城(即今日之首尔)很近,码头上备有马车,这些马车也全部是中国出产的。
在朝鲜官员的陪同下,使团乘车奔汉城而去。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52章完---
“中华帝国威加四方,
五星红旗劲风飘扬,
吾皇孔圣恩泽天下,
士农工商且富且强。
江河浩荡山绵连,
君民立宪开尧天,
日月光华真熙皞,
佑我中华万万年。”
在开封城里中华帝国的内阁衙门正门前,立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的清晨,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这里都会举行升国旗的仪式,五星红旗高高升旗,随风飘扬。
这是新朝开国以来定下来的新规矩,各省、府、县的官府门前必须悬挂国旗,以示对国旗的尊重,并且使得官府更端庄、郑重。此外,在开封的内阁衙门门前、中京(曲阜)的皇宫门前,每日太阳升起之时要举行升旗仪式,太阳落山之时举行降旗仪式,风雨不误。这两地本来就有仪仗队,这一份升旗的差事,就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久而久之,升旗仪式成了开封、中京的有名一景,凡是初到此地之人必要早起观看。这也就向国人们宣传了国旗和国歌,增强了人们的爱我中华的意识。
时间不长,此事传到了江宁(南京),不知是哪位大佬建议,被朱由检采纳了,江宁也设法搞了个仪仗队,也是天天的在皇宫门前奏乐升旗。
但是南京的仪仗队和军乐队却完全不是国防军的样子,他们的服装是大明时代沿用下来鸳鸯战袄,新做的加了一些装饰,也是整齐划一,枪械倒是差不多,用的也是新式火铳,队列步伐不太讲究姿态,步伐整齐即可。乐队可是差的太远,国防军用的乐器不是买不到而是不会用,还要等以后请一个教官(乐队指挥)再说。所以现在就是传统的丝竹加大鼓铜钹,热闹有余,庄重不足,也是别有一番韵味。
按照规定,中华的属国,在其王都的王宫门前也必须悬挂五星红旗,各个属国也学着样子定制了自己的国旗,并且多数都是以五星红旗为基础修改设计的,借以宣示他们的属国地位。做属国的好处多多,也是很荣耀的。因此,属国王宫门前,一般都是两根旗杆,一面是宗主国中华帝国的五星红旗,另一面是自己王国的国旗。
......
就在大家忙于崇祯退位,明王国归附中华的时候,从山西省传来一份山西巡按御史赵澄藻的呈文,说是山西祁县的官员,向民间募捐,建造圣宪王爷的生祠,工程已经初具规模被赵澄藻查到了,弹劾的奏疏就呈报上来。
所谓“生祠”,就是给活人建庙,雕塑泥胎塑像、立牌位来供奉,类似于现代城市中塑像的意思。
中国人的习惯,如果感激敬仰某人,则在家中立牌位,日常烧香叩头供奉,这是古代人常用的,例如,马守应在私宅中就有朱万化、吴甡的牌位,他每日顶礼膜拜。这种做法只是表示个人的感恩,没有普遍的社会影响,因此,也不会有人追究。
但是生祠是公共建筑,招徕过往之人焚香叩拜,甚至还要收取敬献银两、布施,是有社会影响的。
这种事情古代是常有的,例如十几年前魏忠贤的生祠就遍布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几乎每个县都有,大小规模不一,宏伟者超过了孔庙的也不少。例如袁崇焕就在宁远为魏忠贤建过生祠,至于袁崇焕是否正面人物,他建生祠的目的我们就不管了,反正这是历史事实,我们拿来说一说而已。
为朱万化建生祠之人目的如何?
真心崇拜的可能性小,溜须拍马,甚至借机敛财的可能很大。
此事旁人不便处置,呈文一级一级上报,就到了宪王爷朱万化的手中。
对于这种事情,具有现代思想的朱万化理解的当然更透彻,这就是巴结讨好、个人崇拜、谋求私利、搞小团体的一个混血儿、混合体,细抠起来其出发点龌蹉无比。如果朱万化欲树立个人权威,给立生祠者于鼓励,或者不置可否的默许,那么用不了多久,全国就到处都是朱万化的塑像、生祠了,甚至还会繁衍出别的新花样来,像高丽棒子人人胸前带一个牌儿就属于此类。
政治是复杂的,个人崇拜也不能说完全不能搞,比如,在崇祯九年,钱谦益写的“朱公论政”当时朱万化就是持鼓励的态度。为什么呢?那时的朱万化需要权威的身份与地位,也就是“话语权”,说话要有人听,说到底是为了宣扬宪政的需要、是政治的需要。但是事情不能搞过了头,像生祠这种事情就不能鼓励,现在朱万化已经不是当年的情况了,身份、地位、权力、话语权都有了,他说的话就像圣旨一样,现在再搞这种形式就可能会走上反面,物极必反是真理。魏忠贤搞的生祠才过去几天?天下人都记忆犹新!搞不好就会令人生厌,令人联想到魏忠贤,其效果适得其反。
所以朱万化当即就给出了三项批示意见:第一,要山西巡抚宋贤详查此案,依照律法办理,如果有触犯刑律的,交给法院审理。生词必须拆毁。第二,让议会讨论一下,能不能立法,确定建生祠就是违法的行为,给出一个合理的刑事处罚。第三,按照议会讨论的结果,让中华日报发批判的文章,让天下人都知道,以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至于若干年之后,人们会不会为朱万化建庙、立雕塑,比如在开封的督军府门前立一座铜像,这应该属于正常的纪念方式,朱万化也管不了那么宽了。
由雕塑、塑像朱万化就想到了照片、照相机。
这些年来朱万化所忙碌的,努力的实现各种现代的技术,都是为了富国强兵,与此无关的,朱万化不会白白的浪费精力和时间。但是现在不同了,有时间也有精力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情了。比如,如果现在能够实现的照相技术,它将为人们的生活添加情趣,有些历史的景象也可以留给后人,报纸上可以有新闻照片,使得新闻更加生动。
其实最原始的照相技术(黑白照片),所应用的化学知识并不是很高深,应该是属于中等的化学知识水平。它不过是利用卤化银的感光化学变化,再加上硫酸钠溶液冲洗掉尚未反应的卤化银,从而实现定影。玻璃底片和复制照片的相纸都是这个原理。
具有感光性能的不光是卤化银,在太阳光下能够改变颜色的都是感光材料,人们发明照相技术就是这么来的。
现在朱万化只要把这个原理告诉相关专业的学者,只不过起到了一个新技术应用的催生作用,也就是平时说的“发明”的作用。现在中华帝国有专门学校,也有专业的研究机构。玻璃、明胶、卤化银、硫酸钠都不是奇缺之物,做个带快门的照相机,有冲洗的暗房就可以照相。初始的相机可能很笨重,但是,有,总比没有强。起码我朱万化的伟大形象应该留在世间吧,画像毕竟太失真了。
抱着如此的设想,朱万化把有关的资料交给了台湾的相关机构,告诉他们建立与照相器材相关的工场,生产照相器材,丰富人们的生活。
......
去年预定的出使属国的使节是朱万文,可是督办各省的宪政进程,以及审查明王朝的归附,和后来的督办明王国属下各省改革等事务都离不开议会,因此一再的耽搁,到了三月下旬,终于可以出行了。于是组成了四个使团,朱万文带领一个使团出使朝鲜、清国、琉球三个属国;孙和京带领一个使团出使属国金边王国和孟加拉王国;陕西巡抚毛九华出使巴尔喀什王国;台湾巡抚倪汝学出使澳王国,册封高迎祥。
划分四个使团当然是路程的原因,最艰难的当属于毛九华这一路,虽然准格尔、西疆这两省的主干公路大部分都有了,但是不能保证全部畅通无阻,无论使用什么车辆都难免会中途受阻,上万里的行程最快也要一个月以上。最没有趣味的,闲的蛋疼的,就是倪汝学这一路,他们航海的行程时间太长了,本来可以派一艘双体水翼船给他,以减少行程时间。但是,与澳国联系一次不容易,带的人员货物就要多,那是一个船队,当前中国还没有那么多的双体船,因此也就只好将就了。两万里的行程,就算全部顺风顺水,也不需要躲避风暴,一个单程就接近一个月,船上的生活会很孤独寂寞、枯燥无味的。
朱万化告诉倪汝学说,你带上夫人,让夫人也开开眼界,看一看海外风光,你在船上的生活也就不寂寞了。倪汝学的夫人就是朱万化的亲姐姐。
古代的出使与现代差距就大了,交通工具的差距没法比,现代的飞机到美国不过十几个小时。礼仪的差距也很大,中华帝国的使节是上国天使,代表着中国的皇帝,他用的旗帜、黄金白银制作的古代兵器,就是所谓的金瓜银斧等,作为仪仗队的标准执事,还要有规定的乐器,各国的国王都要跪迎,如此等等。
所携带的不光有国书,册封用的金印、金册,还要有很多实际的货物,因为这种出访也兼有贸易的职责,大使也要做生意的。
三月二十一日朱万文带领使团离开开封,乘火车到达青岛。黄海舰队为了他们的出行准备了一个较大的船队,为了显示国使的身份和威严,舰队出动了旗舰:济南号巡洋舰和一艘护卫舰。调用了一艘海运客船威海号作为使团成员的坐船。威海号是第一艘海运的航运客轮,排水量1500吨,刚刚大修完成,就赶上了这个任务。
本来巡洋舰上也有一套高档客房,如果朱万文一人出访他乘坐巡洋舰就可以了,但是使团人员比较多,还有搞商务贸易的人员,因此就调用了一艘客船。
此外还有三艘大型的商船,载运着对朝鲜、清国、琉球的贸易货物。
从青岛前往朝鲜的王都汉城距离大约1000里,按商船的航速用不上一昼夜就可以到达。
三月二十二日船队出发,当日夜间到达仁川港,临时停泊在锚地,二十三日上午使团的客船进仁川港,朝鲜的大小官员在宰相吴达济的带领下,已经迎候在码头上了。
吴达济是朝鲜坚定的亲中国派系的领军人物,由于他最早与国防军一系建立联系,在抗击后金保卫朝鲜的斗争中有重大的功绩。并且曾经亲自带领军队,在收复江界的战斗中,消灭了一支侵入朝鲜的2000多人的后金军队而立下的战功,他现在已经是朝鲜王庭中的重臣,位居宰相。
后世的历史上,后金征服朝鲜后,他被押解到沈阳处死,可以说他是朝鲜民族英雄一类的人物。
乐队奏响着朝鲜的民族乐曲,码头上彩旗飘扬,特别显著的是中国的五星红旗,和一看便知的朝鲜国旗。当然朝鲜国旗不会是现代北朝鲜的三条旗,也不是南韩的阴阳鱼八卦老道旗,而是在五星红旗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图案改造的。
朝鲜的官员全部在码头上跪迎中国使臣,并高呼“中华帝国万岁!”朝鲜的高官都会汉语,而且讲得很流利,所以他们呼喊的口号朱万文一听就懂。他连连的招手致意,踏上码头后,双手虚扶,口称:“个位朝鲜官员请起!”然后与吴达济等寒暄问候。
朱万文初次见到朝鲜官员,对朝鲜的官服还是感到新奇。朝鲜的服饰努力模仿中国,大红的官袍略短,官靴有一个翘起的尖头,官帽有一圈大帽檐,有点像草帽,显露出强烈的异国情调。
仁川到汉城(即今日之首尔)很近,码头上备有马车,这些马车也全部是中国出产的。
在朝鲜官员的陪同下,使团乘车奔汉城而去。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52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