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五月十五日,朱大典给朱万化带来了北京城的一份重要探报:北京的官军居然拥有了迫击炮!
    朱万化仔细的看着这份情报,他在思考,这个情报属实吗?以朝廷目前的能力能制造迫击炮吗?
    朱大典迫不及待的问道:“此事有无可能?北京能造出迫击炮吗?又是何人所为呢?”
    朱万化答道:“可能性是有的,这就是机缘巧合了,很多的条件都在可行不可行之间,所有的巧合都碰到了一起,不可能就变成了可能。
    说到这儿,我倒是想起来一件事:前年有一条消息曾经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在我们台湾的工业基地走失了一名重要的人物,此人名叫‘周成’,不知道父亲对此人还有没有印象?”
    “周成,周成......”朱大典在回忆。
    “哦,我想起来了,就是在浙江曙光基地的钟表厂里做工的锦衣卫,当年内卫刚刚成立,那还是内卫得到的第一份重要的信报。”
    “父亲。钟表属于精密加工,有不少精密的检测、加工设备,也是重要的工业了,无论兵器还是电报、电话,其中的很多零部件,在试制的阶段都是钟表厂加工的。所以这个厂子是第一批迁到台湾的,周成也就去了台湾。”
    朱大典说道:“记得我们当初决定不要动他,但要有所防范。你这一提醒我也想起来了:两年多以前,是崇祯八年底或九年初吧,此人因病修养,可能是胃病,他去了宜兰,没过多久他就失踪了。这事是我处理的,为此事,我们还处分了相关的人员。”
    朱万化说道:“我们一直有专人监视着他,我们的关键、要害部门的技术他是接触不到的。因此,当时也没有过分的重视他,因为他不掌握核心的技术。但是现在看来,官府生产迫击炮与此事大有关系。由此也可以推断,朝廷中有人在两年以前就已经做了生产军火的相关工作。”
    朱大典问道:“我儿你说说看,按最好的机会、条件,朝廷能生产出迫击炮吗?”
    朱万化答道:“这是可能的,但是要有不少的条件,头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是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头之人。这个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地位,有一定的权利,否则一个弹劾就下台了,在朝廷里干点正事也不容易呀!当然这个人还要有见识,还要有主持复杂事物的能力。迫击炮出现在北京,这个人物就应该是在北京的一位官员,他会是谁呢?
    他们制造迫击炮在技术上有几个要点是绕不过去的,第一他们要会炼钢,不管钢的质量好坏,一定要有,过去的‘团钢’之法是不行的,铸铁更不行。第二要铸造出空心的炮管。像铸造红衣大炮的那种采用砂型铸造的空心炮管,加工性能太差,按他们可能的技术条件,使用离心铸造效果最好,这就需要见识过离心铸造之人的指点了。第三要有机加工的能力,机床可以很简陋,但是不能没有。第四要有击发火药。我们给南京军火工厂的原料中有子弹的底火铜帽,这个倒是可以利用的,他们如果自己研制,性能要差一些,也是可以制造的,其原理就是烟花中的摔炮。最后一条就是要有一个技术队伍,他们有可能四处搜罗我们的技术工匠或技术员。这几条都做到了,迫击炮是可以造出来的。
    但是对于朝廷的能力来说,制造步枪的难度更大,这难点主要是在子弹上,即便是左轮步枪使用的纸壳子弹,他们制造起来也很有难度,第一是底火,第二是弹头。此外枪管的难度要高于炮管,我们给南京军火工厂提供的枪管,他们可以利用,但是数量有限,一旦我们发现新式火铳的产量与枪管的供应量出现差距,我们就会停止或者限制枪管的供应量。因此,他们只能另想办法。”
    朱大典说道:“官军拥有了火炮,其战斗力会有很大的提升,我国防军对付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好在我们双方始终没要正面开战,否则,我军在战争中的伤亡会成倍的增多。我们对于南京军火工厂的支持即便不是停止也要从严控制了。”
    朱万化说道:“暂时不必控制他们,新式火铳的性能有限,在战场只是略微的强于弓箭。这些年累计下来,朝廷也生产了数万支新式火铳了,主要的官军都已经装备了新式火铳,他们的战斗力也不见变强。部队的战斗力也不光是军器,父亲对于用兵也不外行,应该是知道的。我们突然限制朝廷的军火生产会让朝廷警觉。”
    朱大典说道:“大都督府应该下一道指令,令我们各部队加强防炮的演练,我们的炮兵更要训练快速的定位敌军的火炮,进行反击。这些训练也需要新的训练手册,并修改战场上使用的操典。”
    朱万化说道:“还是父亲想得周全,我的参谋部会尽快拿出一份训练手册出来,供部队演练。”
    朝廷的官军有了迫击炮,双方的军事态势自然就会发生变化,事情来的突然,朱万化还没有时间仔细思索应对之策,于是他问朱大典,他说:“父亲,官军实力增强,我国防军今后是否需要改变策略呢?是积极进取好呢?还是放缓步伐好?”
    朱大典说道:“这个我还没有想过,让我想想看。”
    说完,他站起身来,度步走了出去,来到庭院。
    正是夏季,从凉爽的室内出来,顿时就让朱大典感到一身的燥热,庭院的树上知了一个劲的叫,噪音很大。朱家父子在密谈,下人都远远的躲开了,小院子的外面都是岗哨,严禁闲人靠近。因此,平时粘知了的长竹竿子都立在院子的一边,没人管,知了就多起来。
    院子不大,树木花草都有,还有一个两尺多大的大鱼缸,里边有红色的鱼儿在游动。朱大典端详着鱼儿,顺手喂了一点鱼食。但是知了的叫声实在令人烦躁,朱大典一时兴起,抄起一根竹竿要粘知了。
    这种专用的竹竿年轻人可能没见过,但是它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粘杆,要是还想不起来的话,再加一个字,就定然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了——“粘杆处”!
    怎么样,这个名字熟悉吧,驱赶知了的下人被雍正爷变成了闻声色变的强力特务组织!太有戏剧性了。
    粘杆的顶端有一块核桃大小的麦芽糖,举着杆子一捅,知了就粘在了麦芽糖上。知了的头向上,他的尾巴后面是盲区,它看不到危险的来临,因此,一捅一个,是极好用的工具。
    朱大典捅了几个知了,已经是满头大汗,他赶紧回到室内,洗了一把脸,室内有空调,还是很凉爽的。
    朱万化知道朱大典是在思考问题,并不是一时的童心发作,因此,并没有上前凑趣,只是站在玻璃窗前观看,同时,自己也在紧张的思考着。
    出了一身的汗,年近六十的朱大典满面红光,不知是热的还是想出了头绪心头振奋。他坐了下来,谈话继续。
    朱大典说道:“到现在,我联省一方已经取得了优势,无论从军事上说,从经济上说都是优势空前,即便官军拥有了迫击炮也无法改变这种强弱对比。
    但是朝代的更迭,皇帝的废立,有一个人心向背之说,亡国之君,被废掉的皇帝应该是罪有应得方能顺理成章。我大明乃礼仪之邦,取天下必先取人心。当今天子并无大过失,也没有弥天大罪,贸然废之,似有不妥,恐怕后人要诟病。这才是当今的要点。
    我们最需要的不是战场上的胜利,也不是攻城夺地,而是取民心,获得天下的拥戴。因此,争夺民心比战场上取得胜利更重要,换言之,不能争得民心的仗就不能打。
    我们的策略应该有长期的打算,以我军的战力,以我联省的经济实力再拖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也未尝不可。第一要拖延时日等待时机;第二,但凡所取之地,定然要有十分的理由,让天下之人都认为取之有理,方可动手。总之要在争夺民心上下功夫。
    我儿是心胸开阔之主,定然会克己复礼,以安天下。史上之曹孟德终身没有称帝,其中有军事的原因,也有争夺人心的原因,天下几度分崩离析也是这个原因。曹操的继承者没能遵循曹操的国策,急于称帝,结果造成了天下大乱。
    我们的宪政是个好东西,到天下士绅都懂得宪政的好处之后,这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朱大典是在告诫朱万化不要急于当皇帝,他的立场转变非常之大,原来朱大典可是急着夺天下的,他想当太上皇。
    正可谓乱世之中民心向背至关重要,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但是他不是昏庸残暴的暴君,相反,崇祯很勤奋,也很节俭,更没有好色的名声。在中国明清两代最勤奋的皇帝有两个,一个是雍正、另一个就是崇祯,这是历史公认的。因此,朱万化若是用军事力量灭掉明朝的话,因为朱万化还不是举国拥戴的皇帝,还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因此,就会引起一波有忠君思想的士绅阶层的反抗,找个明朝的王爷做旗帜,就可以用忠君的名义聚集社会的力量进行反抗,甚至于联省内部都可能出现分裂。
    朱万化说道:“依父亲之意,我联省应该对外放缓,内修其政,以避免天下大乱。”
    朱大典说道:“然也!眼下我联省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何必心急?我们耐心等待瓜熟蒂落即可,何必给人以造反的口实。我国防军很强,但是,倘若群雄四起我们也难于应付。即便是我联省内部,也不是没有自立旗号,占山为王的英雄人物。我们不给各路英雄以任何的可能性,完全没有造反的土壤,乱从何来?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万民拥戴的民心民意,争取民心,这才是当今稳定天下的为君之道。”
    朱万化现在是真心的佩服朱大典的智慧和谋略了,他起身躬身施礼,说道:“父亲的教导我记下了,多谢父亲指教。”
    朱大典笑着说道:“你我是父子,不帮你我帮谁?我儿不必多礼。”
    朱大典说的是帝王时代的普遍真理,废掉一个皇帝,更新一个朝代,一定要有获取统治阶层普遍的认可,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否则民心不稳乱象丛生。最典型的就是汉唐两代之间的天下大乱,混乱的漩涡一旦形成是极难扭转的。
    我们回顾一下汉唐之间的历史:
    历史上从统一强盛的前后两个汉朝的灭亡开始,中国大地就陷入一片混战,一乱就是四百年!一个稳定的王朝不过才两三百年,四百年够长了。
    从公元184年张角的黄巾起义算起,开始了三国混战的时代。如果曹操的继任者能够继续打着汉室的旗号,依然保持魏王、汉丞相的地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全国,建立稳定的中央政权,天下大乱的结局或许是有可能避免的。
    但是曹丕废汉室称帝了,战争又继续了下去。
    到公元265年西晋的建立,长达八十年的战乱得以暂短的,也是局部的平息(全国的战乱并没有停下来)。
    此后直到公元420年,是历经约一百五十年的局部小朝廷,就是前后晋两个小朝廷,那是极不稳定的和平时期,并且朝廷统治的地方太小,几乎算不上一统天下,所以我们历数历史上的朝代,都是说“秦、汉、唐、宋、元、明、清”,根本就没有两个晋朝。
    然后就进入了南北分裂的南北朝时代,直到隋朝的暂时统一,这又是两百年。
    最后稳定的唐朝出现,这前后一共历经了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即便有暂短的统一也极不稳定。
    类似的是唐宋之间也有一百年的分裂局面,这就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三国演义的第一句话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这种历史的写照。
    在帝王时代,人们的正统观念极强,或者叫做历史的惯性,彻底的抛弃一个朝代是不容易的。金华朱家代替凤阳朱家做皇帝,天下有多少人能接受?有多少人会反对、反抗?恐怕坚定的支持者是极少数。
    朱万化遇到的就是这种局面,一旦控制不好就会进入混乱的漩涡,一旦跌入这个漩涡就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转出来。按历史的经验,至少要乱上一百年!
    不要以为国防军的军事力量强大,就可以为所欲为,政治是极其复杂的,联省本身、国防军本身就不能分裂吗?就算是落后的大明朝廷不也是获得了火炮的利器吗?企图逐鹿中原的英雄豪杰遍地都是,这就是时势造英雄之说,只要有合适的土壤英雄豪杰就会生根发芽,谁能保证他们不能获得先进的装备?
    所以在新旧交替的时期,保持稳健是极其关键的,慢一点总可以达到目标,欲速则不达,一旦造成混乱局面,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就是朱大典表述的全部含义。
    也有一种说法,叫做“不乱不治,大乱大治。”
    这个说法没有错,可是政治家口中的一个“乱”字是什么代价?有人算过账吗?
    就说中国的近代史吧,所有人都知道新中国是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的,中国今日的富强实在是来之不易,可是这个“一穷二白”是怎么来的?
    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的腐败,即便如此,当时中国的财富依然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当时的中国是农业国,可是中国的工业可以造大型的轮船、造铁甲舰,花银子买来的舰队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七。可以造枪、造炮、机关枪也可以生产。直到财力即将耗尽的抗日战争前夕,东北、山西、上海、还是可以制造坦克装甲车的,甚至飞机制造也没有落后。中国造的火炮口径都在120毫米以上。
    真是痛心啊!如果中国不自乱,何来的一穷二白?到五六十年代仿才造出汽车,有什么可骄傲的,还说是中国造的第一辆汽车!
    这就是朱万化所顾虑的,中国不能乱!国家富强靠什么?民间、社会的财富才是国家的根本,没有银子什么事也办不成!
    ---第484章完---

章节目录

明末强国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早点包子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早点包子铺并收藏明末强国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