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五月初,守卫宣化边防的国防军传来消息:绥查使节到了宣大边关,要求到开封与联省衙门谈判,他们有归附联省的愿望。
这是个好消息!
现在守卫宣大边防的是在山西组建的第十一师,他们整编训练完成之后就替换了第九师,接手了边关的防务。这条防线的总长度有四百多里,第十一师用两个团的兵力,还要加上超编的六个临时营,也是个繁重的差事。好在这几年边关平静,除了检查少量的过往商队,这里极少有什么事情,蒙古人很安稳。
这条边防线的东部,就是宣化那个位置,北边是察哈尔,南边是延庆,朝廷的边军撤退之后就守卫在延庆。国防军与官军的关系是亦敌亦友,因此也要防范,所以宣化是两面受敌,防卫的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
在现代,察哈尔、绥远行省在1952年被撤销了,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它们在哪儿。
察哈尔南端窄,北端大,南边就是现代北京市的延庆和河北省的张家口一带,北部是广阔的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大草原。首府是张家口。在明代,张家口南边的宣化和延庆,就是所谓的宣大边关的一部分,所以明末的察哈尔就是张家口以北的部分,也包括了张家口。
从察哈尔向西,直到河套地区(就是宁夏),那是绥远省的地盘,它包括了鄂尔多斯、乌拉特、包头等,它的首府是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在明代叫做归绥)。
在明代,这里是两个蒙古人的地方政权,叫两个团伙也可以,那就是察哈尔蒙古和绥远蒙古。他们不断的骚扰大明帝国,同时他们相互之间也是征战不断。
明代的蒙古势力有六大团伙,最东边的是科尔沁蒙古(就是热河那块地方,其主要部分已经跟随清国去了海外),由此向西顺序是:察哈尔蒙古、绥远蒙古、准格尔蒙古,北面的有外蒙古和漠北蒙古(就是唐努乌梁海)。
在明清两代,与中央政府关系最密切的就是科尔沁蒙古,明代的朵颜三卫就在那里,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就是政变)就借助了朵颜三卫的蒙古兵力。清代的很多皇后,包括孝庄,都是科尔沁蒙古人。
关系最远的是漠北蒙古,他们与中原很少来往。关系最恶劣的是准格尔蒙古,明清两代都是中央政权的主要对手。准格尔被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发动数次战役彻底的消灭了,因此,在现代已经没有准格尔蒙古这一部,只留下了准格尔盆地这一个名称(准格尔盆地大部分是沙漠,早期的准格尔人就是环绕着准格尔盆地,后期的准格尔以南疆、巴尔喀什地区为核心直到里海沿岸)。其他蒙古各部一直保留到现代,外蒙古、漠北蒙古被苏俄吞并,其余的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各部总是不断的进犯、骚扰中原,他们自己之间也是征战不断,互相抢夺牛羊、女人、草场,互相杀戮。这就是游牧民族的习性,打打杀杀上千年,没完没了。
察哈尔和绥远两家是近邻,多年来他们之间的战争摩擦不断,几乎是死敌,现在这两家居然走到了一起,他们联合派出使者,说明了亲密程度不一般,这又是为何呢?
原因非常简单——外部的压力太大了。他们的南边是日益强大的大明,北边是外蒙,东边是热河,西边是准格尔蒙古。这四面都是强敌,没有一个是弱小的。现在,外蒙古、热河都归附于大明了,他们就被大明三面包围,形势非常的危机。
在强敌的压力之下,他们不得不消除隔阂,撇开仇恨,联合起来以图自保。
自从去年的夏季以来,热河、外蒙古不断的出兵骚扰,采用打了就跑的办法,抢夺牛羊牲畜,在广袤的草原上防不胜防,他们吃尽了苦头。这是吴襄、祖大寿到开封述职的结果,是大都督府的命令。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从崇祯九年的北方大旱以来,草原上的蝗灾愈演愈烈,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
草原的气候不会过于干燥,没有陕北那种滴雨不下的极端天气,相对干旱还是有的。
蝗虫不光是在农田里吃庄稼,草原上的草也是蝗虫的食物。大草原上历来就不缺蝗虫,干旱同样会爆发蝗灾。
蝗灾肆虐草原的后果就是草场缺乏牧草,牛羊数量下降。还有更严重的,那就是沙漠扩大,侵蚀草原。
以往遇到这种情况,蒙古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向大明的中原进犯,到那里去抢粮食,抢布匹、食盐、茶叶、铁器等等,金银财物更是要抢,抢劫一次可以渡过数年。但是这种好日子现在没有了,他们想都不敢想,他们现在祈求的就是外蒙古、热河不来抢他们的牛羊就是万幸了。他们如果出兵攻打大明的边关,先不说战争结果如何,热河、外蒙古甚至准格尔蒙古都会趁机背后捅一刀。
他们的日子太艰难,牛羊人口锐减,快过不下去了。
万般无奈之下,绥远蒙古的王爷苏和来到了张家口会见察哈尔蒙古的王爷额尔德木图。两位穷途末路的王爷坐在了一起,商讨着他们的出路。
外界的消息不是没有,作为王爷,他们还是了解一些的,起码对于同为蒙古人的外蒙古,他们还是有所了解的。蒙古的上层人物从小也是接受汉文化的教育,汉语都是懂得的,报纸也能看,报纸上的信息就更多了。
苏和说道:“额尔德老弟,我们已经被困死在草原上了。但愿长生天开眼,风调雨顺,保我牛羊成群。可是天不如愿啊!可怕的蝗虫遮天蔽日,草原都荒芜了,牛羊成群的死亡。”
额尔德说道:“苏和老兄,我这里也是一样的艰难,连我的王府都很难吃到粮食了,顿顿的都是牛羊肉。”
联省与绥查蒙古的贸易并没有中断,只是数量、品种有所限制,但是,贸易、做生意是有买有卖,不能出售牛羊皮毛如何能籴粮?绥查蒙古的灾荒使得贸易萧条,他们自然就缺粮。蒙古人以肉食为主,那是不得已,粮食毕竟是更好的食物。
籴,读音di,买入粮食。
苏和说:“所以,我不得不来找老弟商议,咱们也依照着外蒙古的样子,归附大明吧!起码可以得到边界的安全。我们做了大明的行省,做了大明的子民,朝廷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饿死吧?老弟要是愿意,我们联手与联省衙门谈一谈可好?”
额尔德木图说道:“唉!谁不愿意做草原的雄鹰,自由自在的翱翔在蓝天上?老弟我一样也是焦头烂额啊!老兄那边好歹只有一个外蒙古,我这里还多了一个热河,那个祖大寿更是凶狠,扫荡我一次,就是成千的牛羊损失。哪天是个尽头啊!我带兵打了两次,祖大寿的马队有大批的三眼铳,还有开花轰天雷,我的勇士们也是死伤无数啊!能保住眼下的草原就不错了。唉!”
苏和说道:“额尔德老弟你可不知道,那西边的准格尔也不是好对付的,幸亏那几块大沙漠,否则我都抵挡不住啊!”
额尔德说道:“与联省衙门试着谈一谈,看看是个什么条件,若能够像坎岱道尔吉那个结果也还不错,起码还有我们的一片天地吗?老兄常看报纸吗?联省的朱督军可是个神人,他的办法多,说不定能给我们的草原带来繁荣呢?”
苏和说道:“我的要求不高,能像坎岱王爷那样自由自在我就满足了,我蒙古与大明本就是一家嘛,做大明的子民有何不可?”
“好,一言为定,我们找几个人,细细的参详一番,列出个章程来,我们两家联合派出使者,到开封试着谈一次。谈好了就打开一条出路,谈不好也没有损失嘛!”
就这样,绥查两家的使者来到了宣化。
五月十二日,绥查使者取道山西入河南,过黄河隧道来到了开封。第二天,执政副官王元雅、朱万武接待了使者,并与之会谈。
察哈尔的使者名叫那日松,绥远的使者名叫巴雅尔,他们都是两位王爷的近臣。
五月已经是炎热的夏季,开封的高温天气让来自北方的蒙古人很不适应,好在他们的住所是联省接待高级官员的宾馆。在开封的高档住所中都有自然冷风的空调,联省的办公场所同样有空调,否则他们怕是要中暑了。
会谈在连省衙门的小会议室里进行的。这种会议室的陈设有点现代的味道:会议室有敞亮的玻璃窗,拉着月白色的窗帘,室内很亮堂,中间一个宽大的长条桌子,会谈的各方各占一侧,桌子上有笔墨纸砚,方便写字记录。后边还有随员的坐席,也都配有小桌子。
所有的这一切,对于蒙古人都很新鲜,大明的中原之地他们不是没来过,但是,这种陈设的确没见过。使者们也是暗自的思量,中原的确富有啊!中原人也是会享受。
会议首先是两位使者表达了绥查归附之意,并希望能得到比较满意的安置,帮助他们渡过灾荒。
王元雅说道:“两位使者,我们第一个要确定的就是你们作为联省治下的行省回归大明,其地位就是绥远省和察哈尔省。作为过渡有一些变通,那就是仿照热河、外蒙古行省,暂时不建立议会。但是,各省的巡抚衙门、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都是要建立的,联省也要委派官员。其中巡抚和都指挥使可以任命你们的王爷和王爷指定的人选,布政使和按察使需要联省任命。在行省内要按大明律行事,一切都要守法守规矩。除了省府,省内各地设置的官员同样要由联省任命,你们的王爷可以提出部分人选。对于这一点,你们二位使者可否同意?”
这个办法基本上等同于热河、外蒙古,他们的王爷有军权和部分行政权,但是,联省要派出大批的官员以保证在这两省中执行联省的律法。这与他们王爷的预想是吻合的。因此,两位使者都点头同意,并记录下来。
朱万武说道:“两省的军队需要核定人数,不准超员,将来要按照核定的人数支取粮饷。此外,我国防军要有部队驻扎于两省的首府,部队的人数不会太多,他们有监督执法的作用,也有保护行省的作用。”
蒙古人对于核定军队数量不会抵触,其原因是他们常规部队很少,打仗需要兵源的时候,他们临时召集,牧民、奴隶都是他们的士兵,并且都自带马匹、武器,都是彪悍的骑兵,有点全民皆兵的意思。
国防军进驻他们的核心之地,对于他们是一个威慑。但是,既然归附了,就不能做没有笼头的野马了,必要的管束还是需要的,这一点也完全说得过去。
使者们没有反驳的理由,他们点头记下了。这次谈判是预备性的,使者要把谈判的结果禀报王爷,他们也不能最后定夺。
---第482章完---
这是个好消息!
现在守卫宣大边防的是在山西组建的第十一师,他们整编训练完成之后就替换了第九师,接手了边关的防务。这条防线的总长度有四百多里,第十一师用两个团的兵力,还要加上超编的六个临时营,也是个繁重的差事。好在这几年边关平静,除了检查少量的过往商队,这里极少有什么事情,蒙古人很安稳。
这条边防线的东部,就是宣化那个位置,北边是察哈尔,南边是延庆,朝廷的边军撤退之后就守卫在延庆。国防军与官军的关系是亦敌亦友,因此也要防范,所以宣化是两面受敌,防卫的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
在现代,察哈尔、绥远行省在1952年被撤销了,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它们在哪儿。
察哈尔南端窄,北端大,南边就是现代北京市的延庆和河北省的张家口一带,北部是广阔的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大草原。首府是张家口。在明代,张家口南边的宣化和延庆,就是所谓的宣大边关的一部分,所以明末的察哈尔就是张家口以北的部分,也包括了张家口。
从察哈尔向西,直到河套地区(就是宁夏),那是绥远省的地盘,它包括了鄂尔多斯、乌拉特、包头等,它的首府是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在明代叫做归绥)。
在明代,这里是两个蒙古人的地方政权,叫两个团伙也可以,那就是察哈尔蒙古和绥远蒙古。他们不断的骚扰大明帝国,同时他们相互之间也是征战不断。
明代的蒙古势力有六大团伙,最东边的是科尔沁蒙古(就是热河那块地方,其主要部分已经跟随清国去了海外),由此向西顺序是:察哈尔蒙古、绥远蒙古、准格尔蒙古,北面的有外蒙古和漠北蒙古(就是唐努乌梁海)。
在明清两代,与中央政府关系最密切的就是科尔沁蒙古,明代的朵颜三卫就在那里,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就是政变)就借助了朵颜三卫的蒙古兵力。清代的很多皇后,包括孝庄,都是科尔沁蒙古人。
关系最远的是漠北蒙古,他们与中原很少来往。关系最恶劣的是准格尔蒙古,明清两代都是中央政权的主要对手。准格尔被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发动数次战役彻底的消灭了,因此,在现代已经没有准格尔蒙古这一部,只留下了准格尔盆地这一个名称(准格尔盆地大部分是沙漠,早期的准格尔人就是环绕着准格尔盆地,后期的准格尔以南疆、巴尔喀什地区为核心直到里海沿岸)。其他蒙古各部一直保留到现代,外蒙古、漠北蒙古被苏俄吞并,其余的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各部总是不断的进犯、骚扰中原,他们自己之间也是征战不断,互相抢夺牛羊、女人、草场,互相杀戮。这就是游牧民族的习性,打打杀杀上千年,没完没了。
察哈尔和绥远两家是近邻,多年来他们之间的战争摩擦不断,几乎是死敌,现在这两家居然走到了一起,他们联合派出使者,说明了亲密程度不一般,这又是为何呢?
原因非常简单——外部的压力太大了。他们的南边是日益强大的大明,北边是外蒙,东边是热河,西边是准格尔蒙古。这四面都是强敌,没有一个是弱小的。现在,外蒙古、热河都归附于大明了,他们就被大明三面包围,形势非常的危机。
在强敌的压力之下,他们不得不消除隔阂,撇开仇恨,联合起来以图自保。
自从去年的夏季以来,热河、外蒙古不断的出兵骚扰,采用打了就跑的办法,抢夺牛羊牲畜,在广袤的草原上防不胜防,他们吃尽了苦头。这是吴襄、祖大寿到开封述职的结果,是大都督府的命令。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从崇祯九年的北方大旱以来,草原上的蝗灾愈演愈烈,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
草原的气候不会过于干燥,没有陕北那种滴雨不下的极端天气,相对干旱还是有的。
蝗虫不光是在农田里吃庄稼,草原上的草也是蝗虫的食物。大草原上历来就不缺蝗虫,干旱同样会爆发蝗灾。
蝗灾肆虐草原的后果就是草场缺乏牧草,牛羊数量下降。还有更严重的,那就是沙漠扩大,侵蚀草原。
以往遇到这种情况,蒙古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向大明的中原进犯,到那里去抢粮食,抢布匹、食盐、茶叶、铁器等等,金银财物更是要抢,抢劫一次可以渡过数年。但是这种好日子现在没有了,他们想都不敢想,他们现在祈求的就是外蒙古、热河不来抢他们的牛羊就是万幸了。他们如果出兵攻打大明的边关,先不说战争结果如何,热河、外蒙古甚至准格尔蒙古都会趁机背后捅一刀。
他们的日子太艰难,牛羊人口锐减,快过不下去了。
万般无奈之下,绥远蒙古的王爷苏和来到了张家口会见察哈尔蒙古的王爷额尔德木图。两位穷途末路的王爷坐在了一起,商讨着他们的出路。
外界的消息不是没有,作为王爷,他们还是了解一些的,起码对于同为蒙古人的外蒙古,他们还是有所了解的。蒙古的上层人物从小也是接受汉文化的教育,汉语都是懂得的,报纸也能看,报纸上的信息就更多了。
苏和说道:“额尔德老弟,我们已经被困死在草原上了。但愿长生天开眼,风调雨顺,保我牛羊成群。可是天不如愿啊!可怕的蝗虫遮天蔽日,草原都荒芜了,牛羊成群的死亡。”
额尔德说道:“苏和老兄,我这里也是一样的艰难,连我的王府都很难吃到粮食了,顿顿的都是牛羊肉。”
联省与绥查蒙古的贸易并没有中断,只是数量、品种有所限制,但是,贸易、做生意是有买有卖,不能出售牛羊皮毛如何能籴粮?绥查蒙古的灾荒使得贸易萧条,他们自然就缺粮。蒙古人以肉食为主,那是不得已,粮食毕竟是更好的食物。
籴,读音di,买入粮食。
苏和说:“所以,我不得不来找老弟商议,咱们也依照着外蒙古的样子,归附大明吧!起码可以得到边界的安全。我们做了大明的行省,做了大明的子民,朝廷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饿死吧?老弟要是愿意,我们联手与联省衙门谈一谈可好?”
额尔德木图说道:“唉!谁不愿意做草原的雄鹰,自由自在的翱翔在蓝天上?老弟我一样也是焦头烂额啊!老兄那边好歹只有一个外蒙古,我这里还多了一个热河,那个祖大寿更是凶狠,扫荡我一次,就是成千的牛羊损失。哪天是个尽头啊!我带兵打了两次,祖大寿的马队有大批的三眼铳,还有开花轰天雷,我的勇士们也是死伤无数啊!能保住眼下的草原就不错了。唉!”
苏和说道:“额尔德老弟你可不知道,那西边的准格尔也不是好对付的,幸亏那几块大沙漠,否则我都抵挡不住啊!”
额尔德说道:“与联省衙门试着谈一谈,看看是个什么条件,若能够像坎岱道尔吉那个结果也还不错,起码还有我们的一片天地吗?老兄常看报纸吗?联省的朱督军可是个神人,他的办法多,说不定能给我们的草原带来繁荣呢?”
苏和说道:“我的要求不高,能像坎岱王爷那样自由自在我就满足了,我蒙古与大明本就是一家嘛,做大明的子民有何不可?”
“好,一言为定,我们找几个人,细细的参详一番,列出个章程来,我们两家联合派出使者,到开封试着谈一次。谈好了就打开一条出路,谈不好也没有损失嘛!”
就这样,绥查两家的使者来到了宣化。
五月十二日,绥查使者取道山西入河南,过黄河隧道来到了开封。第二天,执政副官王元雅、朱万武接待了使者,并与之会谈。
察哈尔的使者名叫那日松,绥远的使者名叫巴雅尔,他们都是两位王爷的近臣。
五月已经是炎热的夏季,开封的高温天气让来自北方的蒙古人很不适应,好在他们的住所是联省接待高级官员的宾馆。在开封的高档住所中都有自然冷风的空调,联省的办公场所同样有空调,否则他们怕是要中暑了。
会谈在连省衙门的小会议室里进行的。这种会议室的陈设有点现代的味道:会议室有敞亮的玻璃窗,拉着月白色的窗帘,室内很亮堂,中间一个宽大的长条桌子,会谈的各方各占一侧,桌子上有笔墨纸砚,方便写字记录。后边还有随员的坐席,也都配有小桌子。
所有的这一切,对于蒙古人都很新鲜,大明的中原之地他们不是没来过,但是,这种陈设的确没见过。使者们也是暗自的思量,中原的确富有啊!中原人也是会享受。
会议首先是两位使者表达了绥查归附之意,并希望能得到比较满意的安置,帮助他们渡过灾荒。
王元雅说道:“两位使者,我们第一个要确定的就是你们作为联省治下的行省回归大明,其地位就是绥远省和察哈尔省。作为过渡有一些变通,那就是仿照热河、外蒙古行省,暂时不建立议会。但是,各省的巡抚衙门、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都是要建立的,联省也要委派官员。其中巡抚和都指挥使可以任命你们的王爷和王爷指定的人选,布政使和按察使需要联省任命。在行省内要按大明律行事,一切都要守法守规矩。除了省府,省内各地设置的官员同样要由联省任命,你们的王爷可以提出部分人选。对于这一点,你们二位使者可否同意?”
这个办法基本上等同于热河、外蒙古,他们的王爷有军权和部分行政权,但是,联省要派出大批的官员以保证在这两省中执行联省的律法。这与他们王爷的预想是吻合的。因此,两位使者都点头同意,并记录下来。
朱万武说道:“两省的军队需要核定人数,不准超员,将来要按照核定的人数支取粮饷。此外,我国防军要有部队驻扎于两省的首府,部队的人数不会太多,他们有监督执法的作用,也有保护行省的作用。”
蒙古人对于核定军队数量不会抵触,其原因是他们常规部队很少,打仗需要兵源的时候,他们临时召集,牧民、奴隶都是他们的士兵,并且都自带马匹、武器,都是彪悍的骑兵,有点全民皆兵的意思。
国防军进驻他们的核心之地,对于他们是一个威慑。但是,既然归附了,就不能做没有笼头的野马了,必要的管束还是需要的,这一点也完全说得过去。
使者们没有反驳的理由,他们点头记下了。这次谈判是预备性的,使者要把谈判的结果禀报王爷,他们也不能最后定夺。
---第482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