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六月初六,第七师教官朱明秋率领一个营占领了乐山县城。
对于原官军的处置也是老办法,部队解散,其兵源经过遴选吸收一批,分别安置到武警、警察、县衙公差、保安镖局,还有的可以安置到即将建立的各种商铺、运输、工厂作坊等等,剩余的老弱病残发放遣散费,遣返回乡,他们中生活确有困难者,可以在住宅、土地等方面给予关照。
乐山的官军都是卫所兵,卫所兵就是屯田兵,是有土地的,户籍为军户。但是,明朝末年,对卫所的管理混乱,基层军官乘势侵吞兵丁的土地,致使很多兵丁沦为军官的佃户,因此,遣散卫所兵丁,是需要救助其中的贫困户的,否则他们就断了生活来源。
军官侵吞的土地,年代久远,也不好追踪。国防军又不能非法剥夺他人的财产,此外,为了稳定局面,对于军官还要从轻从宽发落,以减少阻力,所以不能用打土豪分田地的办法,只能拨出官田,用低息贷款分配给他们。
对于军官原则上要保留其个人财产,除非行为过于恶劣,罪行严重,其他的一般不处置他们。但是,也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没有反抗的举动,安分守己的做大明的子民。其二就是没有人告他的状,民不举官不究,有人告状就要以律法审理处置了。
无论军官还是士兵他们的军户户籍全部撤销,改为民户。
在明代户籍有民户、商户、匠户、军户、乐户、贱户等区别,户籍是世代相传,不能随意改变的。户籍的等级也有高低之分,在明代,军户改为民户可是提高了好几级。
朱万化对于明代的户籍制度是要改革的,但是目前只要不碍事,朱万化都没有改动他们,所以在联省范围内,各种户籍依然存在,只是联省的官府不会以户籍限制民众从业罢了。
旧的封建礼教是很顽固的,取消户籍的分类区别,就会无端的引来社会的动荡,那是得不偿失的。当前需要处理的事物太多,不能因为指端末节的小事影响大局。
我们现代的户籍平等吗?不是也有有城市户口、农村户口的区别吗?还有户籍所在城市大小的区别。同样是农村户口,青海的农村户籍与浙江的农村户籍差异太大了,拥有北京市的户籍那可是了不起的优越!所以我们不要盲目的笑话古代人户籍不平等。
乐山县城之外还有一个千户所尚未处置,因为县城已经占领,政权已经建立,有政权就要使用权利,只要派过去一个连,手持公文布告,到兵营照章办理即可,用不着动刀兵。如若反抗,则派兵镇压!
对于各个大户的私人武装,则全部勒令解散。在保安镖局建立之前,暂时允许徒手的看家护院,并且限制人数。保安镖局建成之后,可以雇佣保安镖局的镖师,所有私人武装必须解散。
这里与西康毗邻,在明代就属于边疆地区了,因此,这里受到西康的影响很大,地主、大户、士绅很多人都有私人武装,并且规模比较大。更有甚者,也有像西康奴隶主一样的领主,拥有数量不少的奴隶(就像秦良玉一样)。国防军接管了政权,当然不能允许奴隶制存在下去,奴隶主如果不能主动的解放奴隶,国防军就要强制了,敢于反抗的,必定是遭到坚决的镇压!
对于现任的官员、吏员首先要经过审查,有罪行的要依照律法处置。对于官员的审查还是放宽尺度的,可以使用的,征求本人的意见,由新官府量才录用,初期还要经过学习教育,以便使其适应新政权。其余的发放遣散费,礼送出境。因为明朝的官员全部是异地做官,只有吏员以下的才能本地录用,所以不能录用的就要返乡了。对于他们,国防军同样采用民不举官不究的政策。
乐山县还需要建立乡一级的政权,大明的政权到县一级,联省到乡一级。每个乡有三名没有品级的雇员,其中一名是警察。
县一级要建一个警察局。县级的武警是一个连,200人。
其他的就是建立邮政、银行,发行曙光币。在新开辟的曙光货币发行区,初期都是以银币、铜币为主,纸币为辅,以后逐渐向纸币过渡。
曙光贸易公司的商业网络也会随之进入,工商业、农业也必将进一步的发展,这都是后话。
乐山的水系发达,多条江河汇集在这里,并且都是水资源丰富的河流。但是很遗憾,在明代,这里是不能行船的,只有短距离的摆渡,没有长距离的航运,其原因就是江河的落差大,水流急,船只无法控制。
因此,这里的运输只能靠陆地,并且以驮马为主,能行车的道路都不多。到雅安的路是可以走马车的,但是路况不好。
眼下国防军对于康藏军的支援全靠途径乐山的陆路运输,现在占领了乐山,第一个大型的工程就是要修好这条路,因此从宜宾到雅安的公路建设会尽快开工。这条路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加宽、加固、减小坡度,因此相对施工量小一些。
......
占领乐山之后,第七师要拿出三个营,分三路向四川全省出击,目标就是彻底的剿灭袍哥帮会。这三路是:一,宜宾、乐山的周边地区,然后向成都平原发展;二、以重庆为中心,清理东部、南部地区;三、川北地区。国防军进军汉中时占领了川北一线,并在那里形成了防线,防止西北的乱民入川,因此,川北一直在国防军的手中。
第七师的三个团,各派出一个营,或者轮换地派出一个营,包下一片区域,出兵进剿。
为了配合四川第七师的剿匪,中华日报及时地连续登载一些文章,文章不少,连续登了几期。内容的重点有四个方面:其一,剖析袍哥帮会的性质,指出它的社会危害,解释他们为什么被定性为城市土匪;其二,解释国防军在四川剿匪的策略,国防军不想伤害四川的官府和官军,但是四川的官府、官军也不能充当袍哥的保护伞;其三,四川官府不能剿灭袍哥也是事出有因,国防军理解、体谅他们,国防军也不会把四川官府当做敌人来对待,而是把他们看做朋友、兄弟,把四川的官军看做友军;第四,宣布国防军为民除害,不得不在四川全省剿灭袍哥帮会,并希望当地官府、官军配合。
这几期报纸特意的多印刷了一些,交给第七师,让他们在四川广为散发,扩大影响。
按照陆军总监的指令,四川其他的地区就不能采用乐山的这种打法了,每次行动都要事先通知有关的官府、官军,国防军也不怕他们通风报信,不怕他们与袍哥联手对付国防军。他们的态度是否配合,就是国防军对待他们的依据,有对抗的就消灭,接管政权。听到风声的袍哥还能跑到那里去?除非上山当明火执仗的土匪,不管他们跑到那里,国防军都有能力消灭他们。
随着第七师多路剿匪部队的出动,四川的袍哥帮会就成了惊弓之鸟,四处逃窜,也有不少主动上门投降自首,以求从宽处理。主动投诚的当然可以从宽,罪减一等,基本上可以不杀头,国防军还有流放地嘛。
各地的官员们的作为就微妙了,对抗国防军,他们不敢。公开的支持又怕朝廷追究责任,于是只好默不作声,暗中支持剿匪。国防军说那一天到县城,他们就会打开城门,官军全部回营,总之就是回避了。无论城里、乡下,国防军细致耐心的清剿,对民众进行宣传,使民众认清袍哥的土匪实质,铲除滋生帮会的土壤。
国防军对待配合的官府也给予照顾,袍哥的案情牵涉到的官员、官军,只要不是过分的恶劣,都把文案移交给他们自行处理。清理了几个县之后,需要国防军直接处理的恶劣官员极少,国防军也给官府留足了面子。
但是,军事法庭的审理照常进行,处置的布告也照常张贴,该杀的当众杀掉,该做苦役的带走。
这个行动必然对四川的官场震动极大,虽然国防军打击的目标不是官员,也不会干预地方的行政,但是,在自己的辖区里,有一支军队,横冲直撞、旁若无人,当地的官员会做如何感想?首当其冲的就是巡抚刘汉儒,他们都要想一想自己的处境了。
大明律有规定,地方官与城池共存亡!但是,那说的是外敌入侵,乱民入寇!国防军既不是外敌,也不是乱民流寇,他们也是大明的官军,他们干完了剿匪的差事就撤走,不但不扰民,还为民除害!做地方官的不存在“与城池共存亡”的问题。就算是大明的忠臣,也不能说拒绝官军剿匪吧?
四川的剿匪是登上报纸的,是公开的,朝廷、皇帝都知道,那么朝廷会如何处理四川的官员呢?朝廷同情他们吗?恐怕不能。坐不坐牢不好说,他们的官帽怕是戴不住了。最低的罪名是面对国防军态度懦弱,没有骨气,丢了朝廷的脸面。
不用刘汉儒找他们,四川的官员们一个一个的往巡抚衙门跑,诉说苦衷,讨教办法。
四川的官员们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问题——要不要加入联省?这成了他们讨论的中心话题,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除非告老还乡,不做官了。
这个话题由暗到明,就摆在了所有的官员面前。人群里总会有主动向前的,于是就有人出面联络。他们也知道四川的事情首先要过巡抚刘汉儒这一关,毕竟是军政大权独握的人物吗?
其实刘汉儒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甚至比别人更紧迫,因为他是第一责任人,所话说:天塌下来由高个子顶着,他就是那个高个子,朝廷第一个要拿他开刀。因此,他巴不得的下属们都想通了,也免了他四处游说的麻烦,正是大家一拍即合,共同投奔联省,改换门庭!
事情公开了就好办了,四川的绝大部分官员都认同了投靠联省。当然个别人总是有的,那就只能欢送他回乡了,估计这种人也不敢去南京,那不是自己往牢房里钻吗?
刘汉儒当领头人也要像个样子,他决定亲自走一遭,面见赵率教。本来应该去开封,无奈路途太遥远了,只好退而求其次。这么多的人投过去,条件总是要讲的,牵扯着这么多人的利益嘛!他们的官位还是要保住的,否则何必投靠过去?联省官员的俸禄高,大家都是知道的。千里来做官为的是吃穿嘛!
七月初一,刘汉儒从成都出发去重庆,500里的路程,初八到达,也算是日夜兼程了。
赵率教热情的接待了他,但是这个事情太大,他是做不了主的,只能电报请示陆军总监和大都督府。
刘汉儒也知道国防军有便利的通信,所以他也是信心满满的来到重庆,他知道,在这里就等于同联省督军直接对话了。
这个消息到了开封,联省的官员们都很惊喜,但是也觉得应该是情理之中。在督军府就召开了军政两方面的联席会议,共同讨论接受四川的办法,分析研究后续的问题,预测防范漏洞。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明末同一个时代有两个刘汉儒,前一个是河南开封人,字文卿。后一个是直隶大城县人,字玉罍(lei),我们这里说的是后者。
---第422章完---
对于原官军的处置也是老办法,部队解散,其兵源经过遴选吸收一批,分别安置到武警、警察、县衙公差、保安镖局,还有的可以安置到即将建立的各种商铺、运输、工厂作坊等等,剩余的老弱病残发放遣散费,遣返回乡,他们中生活确有困难者,可以在住宅、土地等方面给予关照。
乐山的官军都是卫所兵,卫所兵就是屯田兵,是有土地的,户籍为军户。但是,明朝末年,对卫所的管理混乱,基层军官乘势侵吞兵丁的土地,致使很多兵丁沦为军官的佃户,因此,遣散卫所兵丁,是需要救助其中的贫困户的,否则他们就断了生活来源。
军官侵吞的土地,年代久远,也不好追踪。国防军又不能非法剥夺他人的财产,此外,为了稳定局面,对于军官还要从轻从宽发落,以减少阻力,所以不能用打土豪分田地的办法,只能拨出官田,用低息贷款分配给他们。
对于军官原则上要保留其个人财产,除非行为过于恶劣,罪行严重,其他的一般不处置他们。但是,也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没有反抗的举动,安分守己的做大明的子民。其二就是没有人告他的状,民不举官不究,有人告状就要以律法审理处置了。
无论军官还是士兵他们的军户户籍全部撤销,改为民户。
在明代户籍有民户、商户、匠户、军户、乐户、贱户等区别,户籍是世代相传,不能随意改变的。户籍的等级也有高低之分,在明代,军户改为民户可是提高了好几级。
朱万化对于明代的户籍制度是要改革的,但是目前只要不碍事,朱万化都没有改动他们,所以在联省范围内,各种户籍依然存在,只是联省的官府不会以户籍限制民众从业罢了。
旧的封建礼教是很顽固的,取消户籍的分类区别,就会无端的引来社会的动荡,那是得不偿失的。当前需要处理的事物太多,不能因为指端末节的小事影响大局。
我们现代的户籍平等吗?不是也有有城市户口、农村户口的区别吗?还有户籍所在城市大小的区别。同样是农村户口,青海的农村户籍与浙江的农村户籍差异太大了,拥有北京市的户籍那可是了不起的优越!所以我们不要盲目的笑话古代人户籍不平等。
乐山县城之外还有一个千户所尚未处置,因为县城已经占领,政权已经建立,有政权就要使用权利,只要派过去一个连,手持公文布告,到兵营照章办理即可,用不着动刀兵。如若反抗,则派兵镇压!
对于各个大户的私人武装,则全部勒令解散。在保安镖局建立之前,暂时允许徒手的看家护院,并且限制人数。保安镖局建成之后,可以雇佣保安镖局的镖师,所有私人武装必须解散。
这里与西康毗邻,在明代就属于边疆地区了,因此,这里受到西康的影响很大,地主、大户、士绅很多人都有私人武装,并且规模比较大。更有甚者,也有像西康奴隶主一样的领主,拥有数量不少的奴隶(就像秦良玉一样)。国防军接管了政权,当然不能允许奴隶制存在下去,奴隶主如果不能主动的解放奴隶,国防军就要强制了,敢于反抗的,必定是遭到坚决的镇压!
对于现任的官员、吏员首先要经过审查,有罪行的要依照律法处置。对于官员的审查还是放宽尺度的,可以使用的,征求本人的意见,由新官府量才录用,初期还要经过学习教育,以便使其适应新政权。其余的发放遣散费,礼送出境。因为明朝的官员全部是异地做官,只有吏员以下的才能本地录用,所以不能录用的就要返乡了。对于他们,国防军同样采用民不举官不究的政策。
乐山县还需要建立乡一级的政权,大明的政权到县一级,联省到乡一级。每个乡有三名没有品级的雇员,其中一名是警察。
县一级要建一个警察局。县级的武警是一个连,200人。
其他的就是建立邮政、银行,发行曙光币。在新开辟的曙光货币发行区,初期都是以银币、铜币为主,纸币为辅,以后逐渐向纸币过渡。
曙光贸易公司的商业网络也会随之进入,工商业、农业也必将进一步的发展,这都是后话。
乐山的水系发达,多条江河汇集在这里,并且都是水资源丰富的河流。但是很遗憾,在明代,这里是不能行船的,只有短距离的摆渡,没有长距离的航运,其原因就是江河的落差大,水流急,船只无法控制。
因此,这里的运输只能靠陆地,并且以驮马为主,能行车的道路都不多。到雅安的路是可以走马车的,但是路况不好。
眼下国防军对于康藏军的支援全靠途径乐山的陆路运输,现在占领了乐山,第一个大型的工程就是要修好这条路,因此从宜宾到雅安的公路建设会尽快开工。这条路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加宽、加固、减小坡度,因此相对施工量小一些。
......
占领乐山之后,第七师要拿出三个营,分三路向四川全省出击,目标就是彻底的剿灭袍哥帮会。这三路是:一,宜宾、乐山的周边地区,然后向成都平原发展;二、以重庆为中心,清理东部、南部地区;三、川北地区。国防军进军汉中时占领了川北一线,并在那里形成了防线,防止西北的乱民入川,因此,川北一直在国防军的手中。
第七师的三个团,各派出一个营,或者轮换地派出一个营,包下一片区域,出兵进剿。
为了配合四川第七师的剿匪,中华日报及时地连续登载一些文章,文章不少,连续登了几期。内容的重点有四个方面:其一,剖析袍哥帮会的性质,指出它的社会危害,解释他们为什么被定性为城市土匪;其二,解释国防军在四川剿匪的策略,国防军不想伤害四川的官府和官军,但是四川的官府、官军也不能充当袍哥的保护伞;其三,四川官府不能剿灭袍哥也是事出有因,国防军理解、体谅他们,国防军也不会把四川官府当做敌人来对待,而是把他们看做朋友、兄弟,把四川的官军看做友军;第四,宣布国防军为民除害,不得不在四川全省剿灭袍哥帮会,并希望当地官府、官军配合。
这几期报纸特意的多印刷了一些,交给第七师,让他们在四川广为散发,扩大影响。
按照陆军总监的指令,四川其他的地区就不能采用乐山的这种打法了,每次行动都要事先通知有关的官府、官军,国防军也不怕他们通风报信,不怕他们与袍哥联手对付国防军。他们的态度是否配合,就是国防军对待他们的依据,有对抗的就消灭,接管政权。听到风声的袍哥还能跑到那里去?除非上山当明火执仗的土匪,不管他们跑到那里,国防军都有能力消灭他们。
随着第七师多路剿匪部队的出动,四川的袍哥帮会就成了惊弓之鸟,四处逃窜,也有不少主动上门投降自首,以求从宽处理。主动投诚的当然可以从宽,罪减一等,基本上可以不杀头,国防军还有流放地嘛。
各地的官员们的作为就微妙了,对抗国防军,他们不敢。公开的支持又怕朝廷追究责任,于是只好默不作声,暗中支持剿匪。国防军说那一天到县城,他们就会打开城门,官军全部回营,总之就是回避了。无论城里、乡下,国防军细致耐心的清剿,对民众进行宣传,使民众认清袍哥的土匪实质,铲除滋生帮会的土壤。
国防军对待配合的官府也给予照顾,袍哥的案情牵涉到的官员、官军,只要不是过分的恶劣,都把文案移交给他们自行处理。清理了几个县之后,需要国防军直接处理的恶劣官员极少,国防军也给官府留足了面子。
但是,军事法庭的审理照常进行,处置的布告也照常张贴,该杀的当众杀掉,该做苦役的带走。
这个行动必然对四川的官场震动极大,虽然国防军打击的目标不是官员,也不会干预地方的行政,但是,在自己的辖区里,有一支军队,横冲直撞、旁若无人,当地的官员会做如何感想?首当其冲的就是巡抚刘汉儒,他们都要想一想自己的处境了。
大明律有规定,地方官与城池共存亡!但是,那说的是外敌入侵,乱民入寇!国防军既不是外敌,也不是乱民流寇,他们也是大明的官军,他们干完了剿匪的差事就撤走,不但不扰民,还为民除害!做地方官的不存在“与城池共存亡”的问题。就算是大明的忠臣,也不能说拒绝官军剿匪吧?
四川的剿匪是登上报纸的,是公开的,朝廷、皇帝都知道,那么朝廷会如何处理四川的官员呢?朝廷同情他们吗?恐怕不能。坐不坐牢不好说,他们的官帽怕是戴不住了。最低的罪名是面对国防军态度懦弱,没有骨气,丢了朝廷的脸面。
不用刘汉儒找他们,四川的官员们一个一个的往巡抚衙门跑,诉说苦衷,讨教办法。
四川的官员们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问题——要不要加入联省?这成了他们讨论的中心话题,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除非告老还乡,不做官了。
这个话题由暗到明,就摆在了所有的官员面前。人群里总会有主动向前的,于是就有人出面联络。他们也知道四川的事情首先要过巡抚刘汉儒这一关,毕竟是军政大权独握的人物吗?
其实刘汉儒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甚至比别人更紧迫,因为他是第一责任人,所话说:天塌下来由高个子顶着,他就是那个高个子,朝廷第一个要拿他开刀。因此,他巴不得的下属们都想通了,也免了他四处游说的麻烦,正是大家一拍即合,共同投奔联省,改换门庭!
事情公开了就好办了,四川的绝大部分官员都认同了投靠联省。当然个别人总是有的,那就只能欢送他回乡了,估计这种人也不敢去南京,那不是自己往牢房里钻吗?
刘汉儒当领头人也要像个样子,他决定亲自走一遭,面见赵率教。本来应该去开封,无奈路途太遥远了,只好退而求其次。这么多的人投过去,条件总是要讲的,牵扯着这么多人的利益嘛!他们的官位还是要保住的,否则何必投靠过去?联省官员的俸禄高,大家都是知道的。千里来做官为的是吃穿嘛!
七月初一,刘汉儒从成都出发去重庆,500里的路程,初八到达,也算是日夜兼程了。
赵率教热情的接待了他,但是这个事情太大,他是做不了主的,只能电报请示陆军总监和大都督府。
刘汉儒也知道国防军有便利的通信,所以他也是信心满满的来到重庆,他知道,在这里就等于同联省督军直接对话了。
这个消息到了开封,联省的官员们都很惊喜,但是也觉得应该是情理之中。在督军府就召开了军政两方面的联席会议,共同讨论接受四川的办法,分析研究后续的问题,预测防范漏洞。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明末同一个时代有两个刘汉儒,前一个是河南开封人,字文卿。后一个是直隶大城县人,字玉罍(lei),我们这里说的是后者。
---第422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