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阚城这么大的战事,坎岱道尔吉王爷是不放心的,他亲自带领两千骑兵随后就来到了阚城。他看到了打扫战场,看到了战场的残迹,以及阚城守军禀报的战况让他心惊肉跳。他高兴,庆幸自己靠上大明的官军有了依仗。他也害怕,如果自己莽撞的抵制、敌对花皮,他会比老毛子更惨,真是后怕呀!
打扫战场,处理战利品和俘虏,开总结会检讨战场上的得失,立功的提拔、发放勋章、赏银等等,都按部就班的进行。
阚城很小,国防军人多,驻在了城外,坎岱王爷多次邀请国防军的各级军官入城吃酒。其实蒙古人的宴席真没有什么好吃的,无非是大块的牛肉羊肉,大碗的喝酒,然后就是唱歌、跳舞、摔跤比赛,捎带着还会有几个小妞贿赂花皮的军官。
坎岱对阚文明说:“阚将军,莫不如乘罗刹人新败,我们一鼓作气拿下唐努乌梁海,事半而功倍。若此事可行,得到的草原你我各一半。阚将军觉得如何?”
他有点贪心了,并且有利用国防军的意思。
阚文明是知道国防军的策略的,那就是蒙古人打头阵,国防军帮衬他,也捎带着监督他。想让国防军出头打头阵,那是万万不行的。
因此,他说道:“坎岱王爷,眼下严冬临近,不是用兵之时,你我当速速撤军,否则一场暴风雪下来,你我这几千人可就别想走了。”
他说的也是实情,总有千军万马,一场白毛风就是全军覆没。这可不是玩的。
国防军的作战行动,特别是大战略,那是需要大都督府决策的,他在作战方向上还没有教官的权利大,这种事岂能做主。
......
我们该说说中原了,因为河南又有了新情况。
早在四月初,朱大典带着大队人马赶往陕西,他们途径河南境内,河南的所有官员都是知道的,当然朝廷也就知道了。这么大的动作河南不可能不关注,特别是吴甡。
吴甡与朱家的关系很特殊,其缘由就是朱大典怀疑吴甡有野心,总是存着戒备的心里。实际上这个情况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之处。
吴甡认为大明的很多根本制度必须改革,他也是有思想有理想之人,朱家的办法他大多都是赞同的,但是他还有自己的观点,对于朱家就不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走。此外,他的确想在河南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并没有完全依靠朱家的意思。简言之:他有独立性。
本来河南的宪政会早于陕西,但是时事多变耽搁了河南的改革,最终一事无成,这也是吴甡的犹豫和独立性的必然结果。河南的农业和工商业有曲折,但是最终还是有了很好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从经济上说河南略逊于山东,比陕西、山西那些省份可是强多了,同时河南又是个大省,经济实力非同一般。
对于陕西的变化,吴甡知道的比朝廷要多,因为他派出了专人到陕西打探情况。陕西的情况提示了他,这个提示就是军队,没有一支强军保驾护航,任何改革都难于实施。朱家那么多改革的方案、办法,还不是靠国防军来实施?若没有国防军,朱家说的话别人都可以当做耳旁风!他手中有钱继功的部队,这支部队经过国防军的训练,并且有一些先进的火器,在大明算得上是一支强军,但是刘永福手中的兵也不弱,在河南,这就是两分天下的局面。因此,破局的办法只有一个——加入国防军!
吴甡有独立性,但是他还没有打天下的野心,他只是想做一番事业而已。因此,这个选择对他并不困难。
朝廷下旨支持陕西种草,改善黄土高原的环境,这个圣旨对于吴甡的影响没有朱大典想象的那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吴甡本人对于植树、种草改善环境的认识并不很明确。虽然中华日报上分析的很透彻,大明的知识分子们并不能完全认同,人们的观念也不能完全靠讲道理就能改变的。其次朝廷即便有一些开明的举动,但是在根本的弊政上并不见什么动作,比如:减租减息,一体纳粮,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但是朝廷并没有行动,认识到了也不干!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顽固不化!
考虑再三之后,吴甡终于下了决心,他要把河南交到国防军的手中。为此,他像洪承畴一样派出亲信到济南要求面见朱家父子。朱家父子商议一番就回复了欢迎的回信。吴甡于八月二十一日秘密到达了济南。
说句套话就是双方会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于河南的改革必须有国防军的强大军力控制之下,才能顺利进行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改编部队、建立议会这是必然的,否则如何称作宪政,其实从经济、民意等方面说,河南要比陕西更有利。河南的社会改革已经有了三年的历史了。
这些细节问题双方差不多谈了一天,都是老生常谈了,这里从略。只有一点略微的不同,那就是,河南改编出一个师的正规军是以南阳的独立第一团为基础进行扩充的,同样河南的武警部队也是以南洋的一个团的武警为基础改编的。另外就是装备严重不足,陕西组建第八师已经耗尽了库存,朱家的军火生产能力还是不足。这些新兵只能暂时保留冷兵器,甚至军装都要在河南现组织生产,帐篷、军用车辆等也要等待。
下边要讨论的问题有点麻烦。
这就是吴甡只是布政使,巡抚是玄默,虽然吴甡控制了一半的军队,另一半军队归总兵刘永福统带,但是法理上军队归巡抚管辖,并不听命于吴甡,这就要动武了!而朱家又不愿意在河南与官军正面对抗,目的还是不要让中原之地遭受战乱,这就要动一番脑筋,想一想办法。
朱万化说道:“吴大人,我国防军的作战能力很强,我们拿出一个营对上官军的上万人也未必落到下风。可是我国防军为何总是坚持不要与朝廷撕破脸,不要与官军全面开战,这是为什么呢?我今天就要解释清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家和全国民众的根本利益。
我今天可以给你交一个实底,我国防军全军,包括陆海两军有十万之众。”
对于这一点,一般的大明官员还真是不知道,因此吴甡也是很吃惊,竟然有这么多!
“国防军人数不少,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切实需要,不得不组建的部队,以应付局面。我举几个例子:
在南洋我们就投入了极大的力量,这是因为世界在发展,在前进,泰西人已经把触角伸到了我们的家门口,我们不得不迎击防范他们。就以台湾为例,如果我们不出击,用不了几年台湾将是泰西人的天下了,那可是我大明的疆土啊!
还有,我大明这两年的粮价稳定了,粮食充足了,是我们出产多了吗?年景好了吗?我只能说有所改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那些粮食是从那里来的?就是南洋!这两年一直是南洋的大批粮食输入大明,才使我们的粮食充裕,市面稳定。吴大人,南洋如此重要,我国防军能为了打内战撤军吗?
还有北方,清国为何安静了?关宁前线再无战事!今天我也可以告诉你,清国去了东瀛。
东瀛的倭寇为祸骚扰我大明数百年了,他们的社会是以武士为基础的社会,所以早晚是我大明的祸害。我国防军这叫以毒攻毒,把清国这个隐患引向了东瀛,目前东瀛四岛中,清国已经占领了两个多一点(此时清国刚刚完成对四国岛的占领,本州占领一小部分),明年将基本占领东瀛的老窝——本州岛,至多三到四年,东瀛就变成清王国了,清国全体从辽东迁出,那么辽东也就没有清国了。为此,我国防军投入了巨大的军力和物力。”
吴甡张大的嘴巴合不拢了,竟有此事!难怪清国没了消息!他突然想到了西北的乱民,那十几万人进入汉中就消失了,再无消息,同时国防军也进入了汉中。这个疑团一直解不开,莫不是......
他不由得问道:“那西北的乱民......”
朱万化笑道:“他们也去了海外,很远的地方,永远也回不来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他们生活的很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
“这些都是用兵之处,还有蒙古、努尔干都司(即黑龙江流域,永乐皇帝所建,后来也丢失了),北方的罗刹人已经把手伸过来了,目前唐努乌梁海已经被罗刹占领,上个月,我国防军刚刚打掉他们设在贝加尔湖的一个城池,我们正在试图收复唐努乌梁海。
皇上诏令册封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事情你知道吧?”
吴甡点了点头,表示知道。
“那是我朱家建议朝廷做的,圣旨和金印金册已经到了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已经接受册封,并于上个月圆寂了。以此为工具,外蒙古已经控制在祖大寿的手中了。
还有你知道的,近海航线、长江航线、汉水航线、运河航线陆续开通,它们为我大明带来多少经济利益?
好了说的太远了,就到此为止。
吴大人,以上所有这些都是用兵之处,没有国防军的支持,不要说海外、边疆,就是我大明繁华之地的运河,那个航线能维持吗?不被土匪、恶霸、地方豪杰灭了,也要被贪官吃掉。
所以我国防军十万之兵还是太少了,如果与朝廷开战,吴大人是知道大明有多少军队的,没有百万也有七八十万。这个全面的战争我国防军要动用多少部队呢?我国防军肯定能打赢!但是,我们就不得不到处抽调兵力,以应付内战。这样一来,国内的战火会破坏国家,其他各处也会因为兵力不足而遭受损失。这是双重的损失,那一头都损害了我大明的国家利益,也损失了民众的利益。就说南洋吧,粮道一断,我大明立即就是缺粮的局面,不说饿死多少人,单单一个动乱就不好收拾。
这就是我国防军一直极尽努力避免内战的原因。不知我说了这么多,是否解释清楚了?”
吴甡急急忙忙的说:“清楚了。清楚了!我听明白了!”
有很多信息中华日报上是不登载的,这些信息中有的也是即将公开,另一方面吴甡也即将投靠过来,所以朱万化就有意地透露一些信息给他,也是为了强调内战不能轻易地开。
吴甡的震惊可是非同小可,相比起来,他自己就是井底之蛙,见识太短了!朱家父子真是非同凡人,古之圣贤也不过如此吧?大明的皇帝也显得太渺小了!
朱万化又说道:“我为什么说道开战呢?这就是河南要想改变当前的状态,钱继功的部队要想接受国防军的改变,就必然有一战,这是躲避不开的,因为河南的营兵听命于刘永福和玄默,并且占据着开封城(省会)。这些营兵也是为数不少,他们有多少人?吴大人知道吗?”
“三万左右。”
朱大典问道:“钱继功掌握的部队有多少?”
“两万七千人。”
朱大典说道:“河南的部队整顿,两个大事是躲不开的,第一是整编钱继功的部队;第二是解除河南境内的其他武装,或者逼迫他们退出河南。所以武装冲突不可避免。我国防军可以助战,但是不可正面出现在战场上,原因就是刚才万化所说的。
如果先改编钱继功的部队,耗费的时间至少是两个多月,不能再少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大的动作,刘永福和玄默必定会有反应,一旦开打,那就是官军对国防军两家的战争。
因此,既然非要打一仗不可,那就要在改编之前打,并且由钱继功出头,我国防军暗中助战。即便是这样,也要尽量缩小战斗的规模,避免大打。”
朱万化补充说道:“中原之地,乱不得呀!”
吴甡说道:“你们说的对,来之前,我也同钱指挥使商议过。”
钱继功的官职是河南省都指挥使。
“我们也知道必有一战的道理,既然非要打不可,那么晚打不如早打,正面打不如偷袭。我们所谋之事,对方并不知道,突然的偷袭还是容易的,这就可以避免扩大战斗规模。”
朱大典说道:“好,就这么办,南阳的国防军部队不要动,以免对方警觉,山东这边出动一个营,我军也有鸳鸯战袄,换上这套衣服,混编到钱继功的部队中一起行动,一举拿下开封城,拘禁玄默和刘永福。但是注意不要伤了他们的性命,事后释放,允许他们出境,即便他们带上部队走也可以。”
---第347章完---
打扫战场,处理战利品和俘虏,开总结会检讨战场上的得失,立功的提拔、发放勋章、赏银等等,都按部就班的进行。
阚城很小,国防军人多,驻在了城外,坎岱王爷多次邀请国防军的各级军官入城吃酒。其实蒙古人的宴席真没有什么好吃的,无非是大块的牛肉羊肉,大碗的喝酒,然后就是唱歌、跳舞、摔跤比赛,捎带着还会有几个小妞贿赂花皮的军官。
坎岱对阚文明说:“阚将军,莫不如乘罗刹人新败,我们一鼓作气拿下唐努乌梁海,事半而功倍。若此事可行,得到的草原你我各一半。阚将军觉得如何?”
他有点贪心了,并且有利用国防军的意思。
阚文明是知道国防军的策略的,那就是蒙古人打头阵,国防军帮衬他,也捎带着监督他。想让国防军出头打头阵,那是万万不行的。
因此,他说道:“坎岱王爷,眼下严冬临近,不是用兵之时,你我当速速撤军,否则一场暴风雪下来,你我这几千人可就别想走了。”
他说的也是实情,总有千军万马,一场白毛风就是全军覆没。这可不是玩的。
国防军的作战行动,特别是大战略,那是需要大都督府决策的,他在作战方向上还没有教官的权利大,这种事岂能做主。
......
我们该说说中原了,因为河南又有了新情况。
早在四月初,朱大典带着大队人马赶往陕西,他们途径河南境内,河南的所有官员都是知道的,当然朝廷也就知道了。这么大的动作河南不可能不关注,特别是吴甡。
吴甡与朱家的关系很特殊,其缘由就是朱大典怀疑吴甡有野心,总是存着戒备的心里。实际上这个情况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之处。
吴甡认为大明的很多根本制度必须改革,他也是有思想有理想之人,朱家的办法他大多都是赞同的,但是他还有自己的观点,对于朱家就不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走。此外,他的确想在河南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并没有完全依靠朱家的意思。简言之:他有独立性。
本来河南的宪政会早于陕西,但是时事多变耽搁了河南的改革,最终一事无成,这也是吴甡的犹豫和独立性的必然结果。河南的农业和工商业有曲折,但是最终还是有了很好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从经济上说河南略逊于山东,比陕西、山西那些省份可是强多了,同时河南又是个大省,经济实力非同一般。
对于陕西的变化,吴甡知道的比朝廷要多,因为他派出了专人到陕西打探情况。陕西的情况提示了他,这个提示就是军队,没有一支强军保驾护航,任何改革都难于实施。朱家那么多改革的方案、办法,还不是靠国防军来实施?若没有国防军,朱家说的话别人都可以当做耳旁风!他手中有钱继功的部队,这支部队经过国防军的训练,并且有一些先进的火器,在大明算得上是一支强军,但是刘永福手中的兵也不弱,在河南,这就是两分天下的局面。因此,破局的办法只有一个——加入国防军!
吴甡有独立性,但是他还没有打天下的野心,他只是想做一番事业而已。因此,这个选择对他并不困难。
朝廷下旨支持陕西种草,改善黄土高原的环境,这个圣旨对于吴甡的影响没有朱大典想象的那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吴甡本人对于植树、种草改善环境的认识并不很明确。虽然中华日报上分析的很透彻,大明的知识分子们并不能完全认同,人们的观念也不能完全靠讲道理就能改变的。其次朝廷即便有一些开明的举动,但是在根本的弊政上并不见什么动作,比如:减租减息,一体纳粮,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但是朝廷并没有行动,认识到了也不干!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顽固不化!
考虑再三之后,吴甡终于下了决心,他要把河南交到国防军的手中。为此,他像洪承畴一样派出亲信到济南要求面见朱家父子。朱家父子商议一番就回复了欢迎的回信。吴甡于八月二十一日秘密到达了济南。
说句套话就是双方会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于河南的改革必须有国防军的强大军力控制之下,才能顺利进行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改编部队、建立议会这是必然的,否则如何称作宪政,其实从经济、民意等方面说,河南要比陕西更有利。河南的社会改革已经有了三年的历史了。
这些细节问题双方差不多谈了一天,都是老生常谈了,这里从略。只有一点略微的不同,那就是,河南改编出一个师的正规军是以南阳的独立第一团为基础进行扩充的,同样河南的武警部队也是以南洋的一个团的武警为基础改编的。另外就是装备严重不足,陕西组建第八师已经耗尽了库存,朱家的军火生产能力还是不足。这些新兵只能暂时保留冷兵器,甚至军装都要在河南现组织生产,帐篷、军用车辆等也要等待。
下边要讨论的问题有点麻烦。
这就是吴甡只是布政使,巡抚是玄默,虽然吴甡控制了一半的军队,另一半军队归总兵刘永福统带,但是法理上军队归巡抚管辖,并不听命于吴甡,这就要动武了!而朱家又不愿意在河南与官军正面对抗,目的还是不要让中原之地遭受战乱,这就要动一番脑筋,想一想办法。
朱万化说道:“吴大人,我国防军的作战能力很强,我们拿出一个营对上官军的上万人也未必落到下风。可是我国防军为何总是坚持不要与朝廷撕破脸,不要与官军全面开战,这是为什么呢?我今天就要解释清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家和全国民众的根本利益。
我今天可以给你交一个实底,我国防军全军,包括陆海两军有十万之众。”
对于这一点,一般的大明官员还真是不知道,因此吴甡也是很吃惊,竟然有这么多!
“国防军人数不少,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切实需要,不得不组建的部队,以应付局面。我举几个例子:
在南洋我们就投入了极大的力量,这是因为世界在发展,在前进,泰西人已经把触角伸到了我们的家门口,我们不得不迎击防范他们。就以台湾为例,如果我们不出击,用不了几年台湾将是泰西人的天下了,那可是我大明的疆土啊!
还有,我大明这两年的粮价稳定了,粮食充足了,是我们出产多了吗?年景好了吗?我只能说有所改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那些粮食是从那里来的?就是南洋!这两年一直是南洋的大批粮食输入大明,才使我们的粮食充裕,市面稳定。吴大人,南洋如此重要,我国防军能为了打内战撤军吗?
还有北方,清国为何安静了?关宁前线再无战事!今天我也可以告诉你,清国去了东瀛。
东瀛的倭寇为祸骚扰我大明数百年了,他们的社会是以武士为基础的社会,所以早晚是我大明的祸害。我国防军这叫以毒攻毒,把清国这个隐患引向了东瀛,目前东瀛四岛中,清国已经占领了两个多一点(此时清国刚刚完成对四国岛的占领,本州占领一小部分),明年将基本占领东瀛的老窝——本州岛,至多三到四年,东瀛就变成清王国了,清国全体从辽东迁出,那么辽东也就没有清国了。为此,我国防军投入了巨大的军力和物力。”
吴甡张大的嘴巴合不拢了,竟有此事!难怪清国没了消息!他突然想到了西北的乱民,那十几万人进入汉中就消失了,再无消息,同时国防军也进入了汉中。这个疑团一直解不开,莫不是......
他不由得问道:“那西北的乱民......”
朱万化笑道:“他们也去了海外,很远的地方,永远也回不来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他们生活的很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
“这些都是用兵之处,还有蒙古、努尔干都司(即黑龙江流域,永乐皇帝所建,后来也丢失了),北方的罗刹人已经把手伸过来了,目前唐努乌梁海已经被罗刹占领,上个月,我国防军刚刚打掉他们设在贝加尔湖的一个城池,我们正在试图收复唐努乌梁海。
皇上诏令册封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事情你知道吧?”
吴甡点了点头,表示知道。
“那是我朱家建议朝廷做的,圣旨和金印金册已经到了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已经接受册封,并于上个月圆寂了。以此为工具,外蒙古已经控制在祖大寿的手中了。
还有你知道的,近海航线、长江航线、汉水航线、运河航线陆续开通,它们为我大明带来多少经济利益?
好了说的太远了,就到此为止。
吴大人,以上所有这些都是用兵之处,没有国防军的支持,不要说海外、边疆,就是我大明繁华之地的运河,那个航线能维持吗?不被土匪、恶霸、地方豪杰灭了,也要被贪官吃掉。
所以我国防军十万之兵还是太少了,如果与朝廷开战,吴大人是知道大明有多少军队的,没有百万也有七八十万。这个全面的战争我国防军要动用多少部队呢?我国防军肯定能打赢!但是,我们就不得不到处抽调兵力,以应付内战。这样一来,国内的战火会破坏国家,其他各处也会因为兵力不足而遭受损失。这是双重的损失,那一头都损害了我大明的国家利益,也损失了民众的利益。就说南洋吧,粮道一断,我大明立即就是缺粮的局面,不说饿死多少人,单单一个动乱就不好收拾。
这就是我国防军一直极尽努力避免内战的原因。不知我说了这么多,是否解释清楚了?”
吴甡急急忙忙的说:“清楚了。清楚了!我听明白了!”
有很多信息中华日报上是不登载的,这些信息中有的也是即将公开,另一方面吴甡也即将投靠过来,所以朱万化就有意地透露一些信息给他,也是为了强调内战不能轻易地开。
吴甡的震惊可是非同小可,相比起来,他自己就是井底之蛙,见识太短了!朱家父子真是非同凡人,古之圣贤也不过如此吧?大明的皇帝也显得太渺小了!
朱万化又说道:“我为什么说道开战呢?这就是河南要想改变当前的状态,钱继功的部队要想接受国防军的改变,就必然有一战,这是躲避不开的,因为河南的营兵听命于刘永福和玄默,并且占据着开封城(省会)。这些营兵也是为数不少,他们有多少人?吴大人知道吗?”
“三万左右。”
朱大典问道:“钱继功掌握的部队有多少?”
“两万七千人。”
朱大典说道:“河南的部队整顿,两个大事是躲不开的,第一是整编钱继功的部队;第二是解除河南境内的其他武装,或者逼迫他们退出河南。所以武装冲突不可避免。我国防军可以助战,但是不可正面出现在战场上,原因就是刚才万化所说的。
如果先改编钱继功的部队,耗费的时间至少是两个多月,不能再少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大的动作,刘永福和玄默必定会有反应,一旦开打,那就是官军对国防军两家的战争。
因此,既然非要打一仗不可,那就要在改编之前打,并且由钱继功出头,我国防军暗中助战。即便是这样,也要尽量缩小战斗的规模,避免大打。”
朱万化补充说道:“中原之地,乱不得呀!”
吴甡说道:“你们说的对,来之前,我也同钱指挥使商议过。”
钱继功的官职是河南省都指挥使。
“我们也知道必有一战的道理,既然非要打不可,那么晚打不如早打,正面打不如偷袭。我们所谋之事,对方并不知道,突然的偷袭还是容易的,这就可以避免扩大战斗规模。”
朱大典说道:“好,就这么办,南阳的国防军部队不要动,以免对方警觉,山东这边出动一个营,我军也有鸳鸯战袄,换上这套衣服,混编到钱继功的部队中一起行动,一举拿下开封城,拘禁玄默和刘永福。但是注意不要伤了他们的性命,事后释放,允许他们出境,即便他们带上部队走也可以。”
---第347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