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六年七月二十四日,洪承畴带着自己的亲兵卫队来到了褒城,在褒城,洪承畴祝贺国防军大捷,祝贺朱教官及麾下将佐立下不世之功!
可是朱明秋却说:这是洪巡抚的战功,国防军不过是配合陕西官军而已。并且暗示这是大都督的意思。
洪承畴怎么会听不明白,于是他就陷于沉思之中,只是不停地喝茶,闷头想心事。
这个功劳再大,归于朱家的确是没有用途,搞不好朝廷还会更加忌惮朱家,因为这牵扯到了军力和民心,无论军力太强还是民心向国防军倾斜,都是朝廷之大忌。所以,与其说是朱家在推让功劳,不如说朱家在避祸,朱家的一贯做法是尽量避免与朝廷的冲突,洪承畴带着官军出击河南的过程中,朱家就充分的表现了这一点。
这个功劳朱家不想要,或者是推掉一部分,推给他洪承畴,他洪承畴就担得起这份功劳吗?
洪承畴也不是缺心眼的人,经过的事情多了,再傻的人也会想一想。他的大军陈兵潼关时,只要挥军进入河南、山西,彻底剿灭乱民就在弹指之间。可是皇上就是不让他动,让他站在边上看热闹!想一想就让人心跳、害怕,“功高震主”四个字很有分量呀!
让他去打花皮皇上可是毫不犹豫,花皮如何那是另个事,先放到一边,皇上这是让他吃败仗,就是说,皇上盼着他打一个败仗!现在败仗没有,一身的不是都被周延儒这个倒霉蛋背走了,我洪承畴又得了一份天大的功劳!其结果是什么不好说,朝廷的官怕是做到头了,也就是在“荣归故里”和“罢官回乡”之间选一个罢了,他今年才四十岁,正是野心勃勃的时候,怎么能甘心回家养老呢?
想通了事情的因果,洪承畴长叹一声:“哎!朱教官,朱大都督的好意我心领了,代我谢谢朱大都督!国防军有难处,我洪某人的日子也不好过。此事不提也罢!”
天下的怪事就是多,一份功劳,天大的功劳,没人敢要!像躲瘟疫一样的躲着它。
“洪大人,这......”朱明秋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还年轻,就是个朱家的仆人出身,打仗练兵还凑合,这些弯弯绕的东西他可是搞不清,别说洪承畴的心思,大都督的心思他也搞不明白,他纯粹是照本宣科,执行朱大典的命令而已。
“这样吧,朱教官,我出一个主意,请你转告朱大都督。我建议:此事到此为止,你们进入汉中,参与剿匪,都可以实话实说,上报纸宣传也可以。但是,高迎祥等几十个团伙的乱民,一个字也不要提,就当他们遁入秦岭深山了,你我谁也没看见。知道实情的只有汉中的官员,这事情我来办,保证他们什么也没看见。我洪承畴闲来无事到汉中一游,见到了你朱教官,并一同喝茶,就是这些,再没有别的枝节了!特别是,你们的中华日报,千万不要漏了风声。”
“是,洪大人,下官遵命,定然会原原本本地转告我家大都督。”
天下的怪事多,今年特别多,褒城大捷就这样被悄悄的掩盖下来。
朱明秋又说道:“经过我们的审查和询问,有一万八千多陕西本省的难民愿意返回自己的家乡,这些人都是被携裹的民众,没有作恶的罪行。这两日栈道已经贯通,我们会陆续发放遣散费,令其回乡,还希望洪大人妥善安置。”
洪承畴杀乱民那是有名的,朱明秋如此说,实质上是担心他不问青红皂白的滥杀。
“哪里话,保境安民是本官的职责,我还要感谢国防军对于这批难民的救援,朱教官放心就是了。但是有一事老夫我不甚明白,想问一问。”
“大人请讲。”
“作乱之人,作恶多端,国防军为何没有杀他们?据我所知国防军以往对乱民从来都是斩杀不手软的。”
“洪大人,原因无他,皆因乱民军队伍中被携裹的民众尔,按现在的统计数字,这些人已经超过了四万。在栈道那个绝境中如果不采用诱降的办法,这四万人恐怕要死伤过半,留下几十、几百个匪首的性命,救下四万人还是值得的。何况,余下的三四万乱民中也不都是该杀之人。这也是大都督的慈悲呀!如今这些人已经被关押,不能继续作乱了,我国防军也要言而有信,所以就只能留下他们的性命了。大都督说,日后这些人还有用,下官也不甚明白,只是执行而已。”
洪承畴默然,过了一会,他又说道:“我倒是有一个要求,如果贵军方便的话,我倒是想见一见这些首领,怎么说也是双方斗了多年。我不会与他们交谈,只是见见面而已。”
“洪大人说的哪里话,您训示他们几句也是应该的。见一见很容易,我可以立即安排。只是有部分首领已经转运走了,但是主要的几位还在这里。今天我安排了酒宴,给洪大人接风洗尘,明天安排见面吧?”
“不,朱教官,如果方便,马上就看,看到了这几个毛贼的下场,我这酒喝得才痛快!哈哈!”
“好,大人有兴致,下官这就给您引路。”
一边走着,朱明秋一边介绍:“这里居住的条件不好,由于审查已经基本结束了,大部分匪徒也已经宣判了刑期,所以就结束了隔离居住,都是十几人居住的大帐篷。从十天前就开始了转运,他们将分批运往台湾,平均每天能运走一千五百人,预计一个月左右就全部运走了。现在在这里还有二十几个有名号的匪首,分居两个帐篷。”
说着话就走到了地方,朱明秋告诉守卫的士兵,把这两个帐篷中的人都喊出来。
陆续出来的匪首们都自动的站成了一排,看来这些人已经经过了一定的训练。态度也老实多了,土匪枭雄的戾气也少了。
朱明秋拿过一张名单,说道:“我叫到名字的,回答一声‘到’,上前一步。”
“赵胜!”
“到!”
“高迎祥!”
“有!”
“李自成!”
“有!”
......
洪承畴微笑的看着。心中十分的满足。
这些首领可是心情忐忑,他们来到俘虏营之后还是第一次见到大明的官员,从官服上看,品级不低,是个二品的文官,这几乎是朝堂上的顶级官员了,也不知道这位是谁?有什么事?难道花皮不讲信义,要把他们引渡给官府,想到这里真是令人不寒而栗。到了官府手里砍头是最轻的!还不知道要遭什么罪,想到这里,有些匪首们就开始目露凶光了。
洪承畴倒是守信用,一句话也没说。不过旁边的一位军官的一句毕恭毕敬的话暴露了洪承畴的身份。
“洪大人,请!”
洪大人!朝廷二品大员,姓洪,不是洪承畴还是那个!洪阎王!
这个令匪首们听到名字就心中颤抖的人物,就站在眼前!不少匪首开始两腿发抖,看来今天不是个好日子,不知还能不能混得过去?
洪承畴度着方步,从头到尾走了一遍,有时还停下多看两眼,然后拉上朱明秋,说道:“走,喝酒去!哈哈哈!”
洪承畴大笑着就走了,剩下一群呆若木鸡的匪首,是不是今天过了鬼门关尚不得而知。
......
七月二十五日,洪承畴逗留汉中,他对褒城大捷的处理意见传报到了济南,朱万化与朱大典商议过后觉得办法不是太好,只能是勉强可用,因为纸终究包不住火,总有露馅的一天,何况是这么大的事情?但是眼下又没有更好的办法,真要是向朝廷报捷,没有一个顶杠的人,结局反而不妙,同时这样报捷也把洪承畴给装进去了。没有别的办法,暂时这么办吧。
同一天收到台湾朱万雄的电报,称由孔有德与荷兰谈判成功,荷兰方面,就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每年向国防军缴纳贡税20000公斤白银,合64万两。
喜事啊!朱家父子很高兴,对日本作战的军费就等于是荷兰人出了。
在朱万化的心里,这个事情还不算完,还有占据澳门的葡萄牙人,占据印度的英国人都要处理。印度还远一点,国防军的势力还没有过去,再等一等,但是葡萄牙人的问题该处理了。
鉴于葡萄牙人比较温和,他们占据了两个岛屿(其中一个是半岛)面积也不大,并且明代的澳门还保留着大明的行政官府,主权并没有完全丢失,所以朱万化的处理态度也很温和。
他命令孔有德去澳门找葡萄牙人谈判,关键的条件就是一条,命令葡萄牙人撤离他们的军队和舰队,为了照顾到他们在南洋的利益,国防军让出南交口省的舰港作为葡萄牙人的军港和军队驻地。
国防军在金兰湾占领的属于南交口省的控制区域已经到达了舰港,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它的北面已经与北交口省的官府控制区域碰上了。
舰港作为租借地,葡萄牙人要按年度支付租金。大明本土不能留下一个殖民地的隐患。放在舰港也是个绝佳的选择,在今后的年代里,如果有谁打交口的主意,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如果力量不够,还可以拉一个帮手,以维护当地的利益。
其次的条件就是,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分为两种:长期定居者改为大明的子民身份,放弃葡萄牙人的身份。经商者则集中到商馆之中,接受大明官府的管理,照章纳税。
朱万化联络朱万雄,让他派出南海舰队的人员对于澳门执行军事管制,全面接管当地政权。
朱万化还指示以南海舰队为主,孔有德配合办好此事,原因是孔有德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要充分利用,今后的澳门事务完全由南海舰队负责。
海南岛的橡胶林是崇祯元年栽种的,到今年也已经是六个年头了,该割胶了。朱家这些年来一直使用美洲的橡胶,是通过与西班牙人的贸易取得的,橡胶树苗也是从西班牙人手中购买的。毕竟这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自己能够掌握一定的橡胶产量还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割胶并制作成生胶锭的工作,朱万化指示朱万雄,让孔有德从西班牙人手中买来几个懂得割胶的印第安人,做割胶工作的师傅。虽然割胶并不复杂,但是有人指导和自己摸索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割胶的师傅一到立即开始割胶。
海南岛的这一片橡胶林有五千多棵,从产量上说应该足够了,因为,除了马车轮胎、军用胶鞋之外,其他的用量都不大。马车的产量虽然在逐年增加,总量还是不大。自产的橡胶暂时作为战略储备,生产上依然使用美洲橡胶,因此,还维持原有的橡胶贸易。
---第296章完---
可是朱明秋却说:这是洪巡抚的战功,国防军不过是配合陕西官军而已。并且暗示这是大都督的意思。
洪承畴怎么会听不明白,于是他就陷于沉思之中,只是不停地喝茶,闷头想心事。
这个功劳再大,归于朱家的确是没有用途,搞不好朝廷还会更加忌惮朱家,因为这牵扯到了军力和民心,无论军力太强还是民心向国防军倾斜,都是朝廷之大忌。所以,与其说是朱家在推让功劳,不如说朱家在避祸,朱家的一贯做法是尽量避免与朝廷的冲突,洪承畴带着官军出击河南的过程中,朱家就充分的表现了这一点。
这个功劳朱家不想要,或者是推掉一部分,推给他洪承畴,他洪承畴就担得起这份功劳吗?
洪承畴也不是缺心眼的人,经过的事情多了,再傻的人也会想一想。他的大军陈兵潼关时,只要挥军进入河南、山西,彻底剿灭乱民就在弹指之间。可是皇上就是不让他动,让他站在边上看热闹!想一想就让人心跳、害怕,“功高震主”四个字很有分量呀!
让他去打花皮皇上可是毫不犹豫,花皮如何那是另个事,先放到一边,皇上这是让他吃败仗,就是说,皇上盼着他打一个败仗!现在败仗没有,一身的不是都被周延儒这个倒霉蛋背走了,我洪承畴又得了一份天大的功劳!其结果是什么不好说,朝廷的官怕是做到头了,也就是在“荣归故里”和“罢官回乡”之间选一个罢了,他今年才四十岁,正是野心勃勃的时候,怎么能甘心回家养老呢?
想通了事情的因果,洪承畴长叹一声:“哎!朱教官,朱大都督的好意我心领了,代我谢谢朱大都督!国防军有难处,我洪某人的日子也不好过。此事不提也罢!”
天下的怪事就是多,一份功劳,天大的功劳,没人敢要!像躲瘟疫一样的躲着它。
“洪大人,这......”朱明秋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还年轻,就是个朱家的仆人出身,打仗练兵还凑合,这些弯弯绕的东西他可是搞不清,别说洪承畴的心思,大都督的心思他也搞不明白,他纯粹是照本宣科,执行朱大典的命令而已。
“这样吧,朱教官,我出一个主意,请你转告朱大都督。我建议:此事到此为止,你们进入汉中,参与剿匪,都可以实话实说,上报纸宣传也可以。但是,高迎祥等几十个团伙的乱民,一个字也不要提,就当他们遁入秦岭深山了,你我谁也没看见。知道实情的只有汉中的官员,这事情我来办,保证他们什么也没看见。我洪承畴闲来无事到汉中一游,见到了你朱教官,并一同喝茶,就是这些,再没有别的枝节了!特别是,你们的中华日报,千万不要漏了风声。”
“是,洪大人,下官遵命,定然会原原本本地转告我家大都督。”
天下的怪事多,今年特别多,褒城大捷就这样被悄悄的掩盖下来。
朱明秋又说道:“经过我们的审查和询问,有一万八千多陕西本省的难民愿意返回自己的家乡,这些人都是被携裹的民众,没有作恶的罪行。这两日栈道已经贯通,我们会陆续发放遣散费,令其回乡,还希望洪大人妥善安置。”
洪承畴杀乱民那是有名的,朱明秋如此说,实质上是担心他不问青红皂白的滥杀。
“哪里话,保境安民是本官的职责,我还要感谢国防军对于这批难民的救援,朱教官放心就是了。但是有一事老夫我不甚明白,想问一问。”
“大人请讲。”
“作乱之人,作恶多端,国防军为何没有杀他们?据我所知国防军以往对乱民从来都是斩杀不手软的。”
“洪大人,原因无他,皆因乱民军队伍中被携裹的民众尔,按现在的统计数字,这些人已经超过了四万。在栈道那个绝境中如果不采用诱降的办法,这四万人恐怕要死伤过半,留下几十、几百个匪首的性命,救下四万人还是值得的。何况,余下的三四万乱民中也不都是该杀之人。这也是大都督的慈悲呀!如今这些人已经被关押,不能继续作乱了,我国防军也要言而有信,所以就只能留下他们的性命了。大都督说,日后这些人还有用,下官也不甚明白,只是执行而已。”
洪承畴默然,过了一会,他又说道:“我倒是有一个要求,如果贵军方便的话,我倒是想见一见这些首领,怎么说也是双方斗了多年。我不会与他们交谈,只是见见面而已。”
“洪大人说的哪里话,您训示他们几句也是应该的。见一见很容易,我可以立即安排。只是有部分首领已经转运走了,但是主要的几位还在这里。今天我安排了酒宴,给洪大人接风洗尘,明天安排见面吧?”
“不,朱教官,如果方便,马上就看,看到了这几个毛贼的下场,我这酒喝得才痛快!哈哈!”
“好,大人有兴致,下官这就给您引路。”
一边走着,朱明秋一边介绍:“这里居住的条件不好,由于审查已经基本结束了,大部分匪徒也已经宣判了刑期,所以就结束了隔离居住,都是十几人居住的大帐篷。从十天前就开始了转运,他们将分批运往台湾,平均每天能运走一千五百人,预计一个月左右就全部运走了。现在在这里还有二十几个有名号的匪首,分居两个帐篷。”
说着话就走到了地方,朱明秋告诉守卫的士兵,把这两个帐篷中的人都喊出来。
陆续出来的匪首们都自动的站成了一排,看来这些人已经经过了一定的训练。态度也老实多了,土匪枭雄的戾气也少了。
朱明秋拿过一张名单,说道:“我叫到名字的,回答一声‘到’,上前一步。”
“赵胜!”
“到!”
“高迎祥!”
“有!”
“李自成!”
“有!”
......
洪承畴微笑的看着。心中十分的满足。
这些首领可是心情忐忑,他们来到俘虏营之后还是第一次见到大明的官员,从官服上看,品级不低,是个二品的文官,这几乎是朝堂上的顶级官员了,也不知道这位是谁?有什么事?难道花皮不讲信义,要把他们引渡给官府,想到这里真是令人不寒而栗。到了官府手里砍头是最轻的!还不知道要遭什么罪,想到这里,有些匪首们就开始目露凶光了。
洪承畴倒是守信用,一句话也没说。不过旁边的一位军官的一句毕恭毕敬的话暴露了洪承畴的身份。
“洪大人,请!”
洪大人!朝廷二品大员,姓洪,不是洪承畴还是那个!洪阎王!
这个令匪首们听到名字就心中颤抖的人物,就站在眼前!不少匪首开始两腿发抖,看来今天不是个好日子,不知还能不能混得过去?
洪承畴度着方步,从头到尾走了一遍,有时还停下多看两眼,然后拉上朱明秋,说道:“走,喝酒去!哈哈哈!”
洪承畴大笑着就走了,剩下一群呆若木鸡的匪首,是不是今天过了鬼门关尚不得而知。
......
七月二十五日,洪承畴逗留汉中,他对褒城大捷的处理意见传报到了济南,朱万化与朱大典商议过后觉得办法不是太好,只能是勉强可用,因为纸终究包不住火,总有露馅的一天,何况是这么大的事情?但是眼下又没有更好的办法,真要是向朝廷报捷,没有一个顶杠的人,结局反而不妙,同时这样报捷也把洪承畴给装进去了。没有别的办法,暂时这么办吧。
同一天收到台湾朱万雄的电报,称由孔有德与荷兰谈判成功,荷兰方面,就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每年向国防军缴纳贡税20000公斤白银,合64万两。
喜事啊!朱家父子很高兴,对日本作战的军费就等于是荷兰人出了。
在朱万化的心里,这个事情还不算完,还有占据澳门的葡萄牙人,占据印度的英国人都要处理。印度还远一点,国防军的势力还没有过去,再等一等,但是葡萄牙人的问题该处理了。
鉴于葡萄牙人比较温和,他们占据了两个岛屿(其中一个是半岛)面积也不大,并且明代的澳门还保留着大明的行政官府,主权并没有完全丢失,所以朱万化的处理态度也很温和。
他命令孔有德去澳门找葡萄牙人谈判,关键的条件就是一条,命令葡萄牙人撤离他们的军队和舰队,为了照顾到他们在南洋的利益,国防军让出南交口省的舰港作为葡萄牙人的军港和军队驻地。
国防军在金兰湾占领的属于南交口省的控制区域已经到达了舰港,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它的北面已经与北交口省的官府控制区域碰上了。
舰港作为租借地,葡萄牙人要按年度支付租金。大明本土不能留下一个殖民地的隐患。放在舰港也是个绝佳的选择,在今后的年代里,如果有谁打交口的主意,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如果力量不够,还可以拉一个帮手,以维护当地的利益。
其次的条件就是,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分为两种:长期定居者改为大明的子民身份,放弃葡萄牙人的身份。经商者则集中到商馆之中,接受大明官府的管理,照章纳税。
朱万化联络朱万雄,让他派出南海舰队的人员对于澳门执行军事管制,全面接管当地政权。
朱万化还指示以南海舰队为主,孔有德配合办好此事,原因是孔有德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要充分利用,今后的澳门事务完全由南海舰队负责。
海南岛的橡胶林是崇祯元年栽种的,到今年也已经是六个年头了,该割胶了。朱家这些年来一直使用美洲的橡胶,是通过与西班牙人的贸易取得的,橡胶树苗也是从西班牙人手中购买的。毕竟这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自己能够掌握一定的橡胶产量还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割胶并制作成生胶锭的工作,朱万化指示朱万雄,让孔有德从西班牙人手中买来几个懂得割胶的印第安人,做割胶工作的师傅。虽然割胶并不复杂,但是有人指导和自己摸索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割胶的师傅一到立即开始割胶。
海南岛的这一片橡胶林有五千多棵,从产量上说应该足够了,因为,除了马车轮胎、军用胶鞋之外,其他的用量都不大。马车的产量虽然在逐年增加,总量还是不大。自产的橡胶暂时作为战略储备,生产上依然使用美洲橡胶,因此,还维持原有的橡胶贸易。
---第296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