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是正月底到达潼关的,洪承畴用给朝廷上疏的形式拖延到了二月上旬,朝廷再次下达旨意驳斥洪承畴,催促他尽早出兵。洪承畴又翻出新花样,说朝廷拖欠军饷,军队无法开拔。
    按照惯例,不要说拖欠军饷,就是不拖欠军饷,部队开拔也要有一笔开拔费用。俗话说的好:皇帝不差饿兵吗!
    周延儒说:今年的军饷早就足额发放了,怎么会差军饷?
    今年朝廷经济上开始翻身了,由于朱家上交赋税越来越多,现在的朝廷虽然达不到富裕的程度,起码军费充足了,边军、重要的部队都是足额发放,均不欠饷。
    可是洪承畴说:今年是不欠,可是去年、前年的军饷还欠着一半,朝廷没有补发呀?
    洪承畴的兵,就是洪兵成立也就是两三年,这段时间就欠了不少军饷,洪承畴早就想办法捞出来了,他就是以此拖延。
    周延儒没办法,索要了明细表格,搞清数量,去给他弄银子。这个时候也确实是要银子的好时机,朝廷二话不说,照单付款。
    付了银子,洪承畴又有了新的拖延办法,他说大军出动需要把敌情侦查清楚,他已经派出了斥候进入河南探查敌情。
    周延儒这个气呀!你早干什么去了?现在才想起来刺探敌情?
    洪承畴还有办法,他说:现在天气严寒,大军十几万人,全部借住民居是不可能的,需要准备大批的帐篷,否则不好扎营。
    就这样左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拖过了二月份,眼看着进入三月了,出兵的事还是没有动静。这回周延儒真的急了,开始使出了他的手段。
    洪承畴不买尚方宝剑的账,但是洪承畴的帐下不光是他的洪兵,还有西北各省的兵。于是周延儒拿着尚方宝剑一个一个的收服那些总兵、参将,也就掌握了不少部队。以这些部队为后盾,拿着尚方宝剑去拘押洪承畴。
    洪承畴毕竟不是反贼,他还是忠于朝廷的,带兵造反的事情还是不敢干。于是周延儒一把夺过兵符将印,拿过军权就要出兵。
    洪承畴还是有办法,不过这一次是真心的劝告。
    他说:“周阁老,当今圣上一定要出兵,我也是拦不住,但是请阁老听我一句劝告:在等上十天半个月后再出兵。”
    周延儒问道:“这是为何?”
    洪承畴说:“潼关大军一撤,山西的乱民必定要渡过黄河再次进入陕西。在春季里,黄河有一个桃花汛,就是每年的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黄河的中上游因冰雪融化河水猛涨,此时正值沿岸地区桃花盛开的季节,故被称作桃花汛。这期间黄水咆哮而下,并且水中夹杂着大量的大小冰块,任何渡船都无法度过,黄河的河道就中断了所有的交通。因此,乱民也就无法度过黄河。乘这个时机,阁老引军进入河南,只要快去快回,是误不了事的,另外请阁老在潼关留下一只强军,以监视护卫黄河河道,则事情尚有挽回的余地。我洪承畴愿意率领自己的本部人马担此重任,请周阁老决断!”
    周延儒听着洪承畴的话觉得有道理,现在已经是三月初五,再有十几天就到了桃花汛的日期了。大明朝的人都知道桃花汛,特别是官员,因为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黄河就会断绝交通。
    周延儒不是什么好官,他能当上首辅就是和温体仁联手算计打垮了钱谦益,那手段是不怎么光彩的,之后他们也没少干坏事,现在在辽宁任职的毛九华、任赞化二位就吃了他们的亏,被排挤出去的。但是周延儒要比温体仁好一些,还能干点正事,温体仁倒台后周延儒二次复出时还是干了一点正经事的。
    周延儒想,这么多天都等了干脆再等几天,因此天天派人盯着黄河,汛期一到就立即出兵。因为这些年属于小冰河时期,天气特别的冷,所以桃花汛照正常年景晚了几天,推迟到三月最后两天汛期才到,于是四月初一,周延儒就出兵河南了。
    洪承畴用各种办法拖延了两个多月,也算是不错的成绩了,也对得起朱万化那封信了。但是他想留下来守卫黄河却没有如愿,周延儒知道洪兵能打仗,是这只西北边军的灵魂,洪承畴的洪兵中骨干军官都是他的家人、仆人,对于洪承畴绝对的忠心,别人是指挥不了的。国防军又不是好对付的主,周延儒本人不懂用兵,洪承畴不去,他没法打仗。因此,他监押着洪承畴就奔了河南。洪承畴好说歹说,说花皮不过几千人,我们去那么多人没有用。总算多留下了一部分部队,大约有十万人,守在了潼关。周延儒带着六七万大军号称十万直奔南阳而去。
    河南的战端一开,京城的谈判也就有了实质的进展。朱大典指示,某些方面可以退几步,让一让,争取让陕西的兵退回去。乱民如果真的乘虚进入陕西,则此前一直没有受到大伤害的渭河平原、汉中地区,这些陕西仅存的平安富庶之地就算完蛋了,陕西将彻底糜烂,更危险的是乱民进入四川。
    因此,国防军的谈判使者朱家栋提出,国防军将主动退出杭州城,恢复浙江巡抚衙门、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衙门,使其可以正常办差,行驶权利。
    这个时候浙江的改制已经接近尾声,省城杭州的政权也全部被接管了。
    朝廷得到了实质的让步,也开始认真的权衡利弊,修改自己的条件,使双方的谈判进入了实质阶段。
    ......
    四月初三,按照约定,朱万化到达永陵,准备与清国使臣见面,开始了双方的首次会谈。
    会谈的地点是昨天用了半天的时间准备的,朱万化现场指导。
    本来永陵的院落就是极好的场所,但是那是清国的祖坟,礼仪上多有不便。同时也不好区分主客,这里是国防军的地盘,朱万化是主人;在永陵里边,就成了清国是主人,朱万化为客了,反客为主实在不好。
    所以就在永陵正门之外,大道旁边搭建一个军用帐篷,帐篷的东西各留一个门,双方从各自的门进入,以示平等。清国的使节从东边来,他们的联络处也是在永陵东侧,所以清国使节要进东门,坐东边的座位。同样道理朱万化进西门坐西边的座位。帐篷大门朝南正好符合习惯。
    帐篷内正面墙上悬挂一面大明国旗,表示大家同为大明的子民,国旗前面有一个用来悬挂地图的架子,暂时还是空的。室内正中两张八仙桌拉开一米距离东西摆放,桌上有笔墨纸砚,还有各有两个名牌,这名牌可是后世的东西。东边的名牌上写着‘正使朱万化’、‘副使阚文琪’,西边的两个名牌上还是白纸,因为还不知道来的是哪一位。
    大门的一左一右各有一张桌子,桌上同样是笔墨纸砚和名牌,名牌上的字分别是‘国防军记录’、‘清国记录’,这是记录人员的位置。
    双方人员在大道上远远的都停了下来,国防军的一边有两面旗帜,一面大明国旗、一面国防军军旗。人员有朱万化、阚文琪,此外就是朱万化的机要秘书四人,后面是一个排的护卫,所有人都骑马,朱万化着装是国防军的常礼服,没有穿正规的大礼服。这次没有使用仪仗队,这是因为不知对方是何人,够不够摆仪仗的资格,另一个原因就是清国人不懂这个,仪仗队手中也是刀枪,不要吓着对方。
    东边的旗帜也不太多,一面大型三角旗上书“岳”字,这是将旗,说明来人的身份的。
    女真人在正式场合也是使用汉字,满文(外形类似蒙古文字)这个年代刚刚发明出来,还不常用。他们按照汉人的习惯,把名字的第一个汉字权当姓氏使用,比如后来的和珅,他自己的家就称作“和府”,大门上的匾额、灯笼都用“和府”二字,其实和珅不姓和,他姓钮祜禄。为此汉族人就有一个说法,说满族人没准姓,父亲、儿子、孙子都不是一个姓,这是误解。
    当先一骑上的人应该是岳某人,着装常服没有披盔甲。小旗两三面,看来是卫队用的,护卫大约50人,这也是双方约定的。
    朱万化首先派两个文书步行上前,到清国的队伍中,其中一名是翻译,虽然朱万化知道,清国的上层人物汉语都很好,还是以防万一。他们的任务是向清国方面做必要的说明,包括国防军使节的身份介绍,询问对方的身份,现场的情况,内部座位,双方护卫停在什么位置,会谈的大约时间,也包括询问对方是否祭拜陵墓等等。
    第一个程序就是由文书陪同清国派出的两人查看会谈现场,正好岳托要祭拜陵墓,他们就同时进行了。双方卫队都在一里(500米)之外停留。
    查看的结果清国方面基本满意,提出了两点:一是正中只悬挂了国防军的旗帜,没有清国的旗帜,原因是他不认识大明的国旗。这一点很容易,解释一下就行了。第二是他们没有准备副使、记录等人员,朱万化也预计到这个情况了,实际上阚文琪这个副使就是护卫,这是一种掩饰的办法。
    文书就把岳托的名字写在名牌上,另一个撤掉。
    当岳托得知来者就是朱万化时,很是震惊,看来自己的身份差了一些,礼节上一定要小心。
    按照事先规定,双方分别从东西两门进入帐篷,朱万化、阚文琪拱手施礼,口称:“你好!”
    对方身份太高,岳托有点不知所措,结果还是单腿下跪,口称:“在下岳托见过朱将军!”
    朱万化看他下跪只好说了一句:“岳托将军客气了,请起!”但是却没有避让,岳托的地位低,这一拜还是可以受的。阚文琪可是侧身避过。
    待双方坐稳,记录的文书才从正门进来走到记录位置上。朱万化这个场面有点后世的味道。
    朱万化首先开场讲话:“岳将军,请转达我对清王皇太极的问候!
    这次会面是我方提议的,我确实有些话要说,有一些想法希望与清王探讨商议,今天算是我们第一次会面,如果可能我还希望能逗留几日,渴望有第二次、第三次会面。
    我要说的头一个话题就是告诉你们:辽东、东北地区是我大明的疆土,女真族是我大明的一个民族,清国也仅仅是女真族之一部分,所以你们自立为清国,自立清王占据这里的土地作为王国的领地,这只能是暂时的,大明的疆土不容割裂。朝鲜王庭有自己的疆土,那是因为它的土地本就不是大明的疆土,所以大明以属国的名义对待他们。清国如果想取得属国的地位,只能另择其他地方,选择大明疆土之外的土地作为领地,否则你们没有做属国的条件。因此,清国占据辽东之地称王、称孤只是暂时的,不能长久。”
    听到这里岳托的眼睛就瞪起来了。
    ---第268章完---

章节目录

明末强国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早点包子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早点包子铺并收藏明末强国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