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二日,台北,朱万化的书房中。
送走了郑芝龙之后,朱万化找来了他的小弟朱万雄。原定的占领、建设金兰湾海军基地的事情应该提前了,以便应付郑芝龙南下的问题。
郑芝龙南下的初期,在他未站稳脚跟之前还是要支持一下的。
对着地图朱万化在介绍着金兰湾的地理位置和它的作用。
金兰湾位于南海中部,这个位置无疑对于控制整个南海是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是暂时也有一些不足,这就是通信,刚刚研制成功的无线电报仅有500里的通信距离。而金兰湾到琼州(海南岛)有1600里,如果中间有合适的岛屿也要至少两个中间点才能完成接力通信。现在琼州的通信尚未解决,所以通信是个大麻烦。
朱万化说道:“五弟,因为金兰湾非常重要,它将来是南海舰队的主要基地,也是我们控制南洋的主要基地,所以我打算派你走一趟。为了解决通信,这一路上就要寻找几个通信的接力站。考虑到安全,中间站还是选择海岛为宜。从台南到离岛(香港)需要两个中间站,从琼州到金兰湾也需要两个中间站,加上离岛、琼州本身,从台南到金兰湾就是六个中间站才能完成通信。如果我们的无线电技术明年能够取得突破,通信的问题将能够彻底解决。”
“大哥,我们这一路走的慢一点,边走边测试建站,站点多少按照实际测试来办。每个站留下一个排的兵力,配上一艘炮艇,安全也就保证了,中间站多一点,总比没有通信强,顺便也解决了离岛、琼州的通信,也是好事。”
金兰湾后世是南亚的重要大型海军基地,主要就是他的地形特别好。入口很窄只有几百米,入口两侧都有山地,便于设置岸防炮,堵在入口外面就是一个小岛,是入口的天然屏障。金兰湾内部很宽阔,水也比较深,大型舰船完全没有问题。它的内部沿岸的北面,有一块面积不小的冲积平原,便于建筑各种设施,同时也可以组织工农业生产支持基地的运转。
“五弟,你们到达以后对于周围做一个全面的勘察,并作出规划。那个地方做什么用都作出计划,以避免盲目建设。第一期工程要简单实用一些,防御设施,码头仓库是第一步必须做的,先把基地占领,立住脚,能够用,其他的慢慢解决。如果陆战队兵力不够,你可以从琼州的第二独立团带一个营过去。
这个地方还有一个重大的隐含作用,就是把中南半岛的沿海地区南北一分为二。在勘查地形,整体规划中要考虑进去,不要有遗漏。只要把势力范围向西扩展100多里,就截断了南北通道。这个作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不能用经济利益来算账的。移民是第二步的事情,移民的来源将来在考虑。”
从这一点上分割中南半岛的沿海部分,后世的越南这个国家就永远也不会形成了。只能是若干分散的小国家,或许永远是中国的一个行省,它已经没有独立的本钱了。
朱万化说:“五弟,南海舰队在台南现有两艘护卫舰六艘炮舰和10艘炮艇,除了商队护航的力量之外,你全部带走。留下一批人员,把教官杨书堂留下,管理商路护航和留守人员。我再给南海舰队配一批舰艇,其中有正在测试的一艘巡洋舰和半潜艇,另外配一批护卫舰和炮艇,这样南海舰队就成了国防海军最强的舰队。目前南海舰队有三个基地,金兰湾是司令部所在地,琼州一个,离岛一个。”
由于朱家的海军舰艇上的人员都是双配置,甚至更多,目的就是培养海军人员,所以,他们可以随时抽调一批人接收新的舰船。
离岛和琼州还有一部分舰船,主要是小型的炮艇,也是属于南海舰队的。
......
十二月十二日,就在朱万化与朱万雄商议占领金兰湾做海军基地的当天,东阁大学士温体仁来到济南传达朝廷和谈的旨意,能派出一名内阁成员说明朝廷的重视程度。
朱大典在自己的书房了接待了温体仁,对于温大学士朱大典当然十分的了解。这位崇祯年代据首辅职位时间最长的大学士可不是什么好人,他为官这么多年就干了一件事——整人。被他整过的人多的不计其数,他整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穷追猛打,不整死不算完,罢官回家都不行。
但是温体仁在历史上又是一个大大的清官,从不接受贿赂,做官多年却没有积攒下钱财。这是不是很矛盾?不,完全不矛盾。因为他自己知道,得罪的人太多了,几乎所有的官员眼睛都盯着他,有一点把柄在手就会要了他的命。因此他才心惊胆战,小心翼翼,生怕留下把柄,哪敢接受贿赂。做人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一绝了。
温体仁把朝廷的旨意说了,朱大典又索要了他带来的圣旨,仔细的看了一遍。与这种人打交道要时时小心,不可大意,口说无凭,白纸黑字写到纸上才算数。
朱大典看过后,把圣旨还给他,说道:“长卿兄(温体仁的字),我国防军退出天津卫没有问题。但是台湾的赋税正在大沽口转运,今后我朱家交付朝廷的多种货物也会经大沽口上岸。此外,如若我国防军支援关宁、锦州,部队、装备都需要在大沽口上岸。为了保证货物的安全转运和支援关宁,我国防军需要在大沽口驻扎一支部队。我们这也是为朝廷着想,并非为我朱家。对此朝廷不会不同意吧?”
大明的官员对于海外、海洋上的事情都不是特别关心,运输、码头也就无所谓了。在他们眼中,大沽口的存在就是为了东江镇、登州,这些地方如今朝廷都管不了了,码头还有何用?大沽口码头历来在朝廷大员的心中就没有位置,再加上朱大典以支援边关为理由,朝廷就更加没有反驳的余地,要人家出兵总要有一个通道吗。温体仁自认为此事可以做主,于是就满口答应了。
他说道:“大沽口就按延之兄说的办。天津卫及周围各县中,朱家的兵要撤,朱家任命的官员也要撤,此事还是说清的好。”
温体仁也是担心,怕话中有纰漏。因为朱家占领的可不仅仅是天津卫,他的周边四五个县都被占领了。大明的官府只是到达县一级,县以下就没有官员了,所以占领县城就等以占领了整个县。朱大典说是退出天津卫,是不是包括这些县也要说明白。
于是朱大典说道:“我有个提议,我们两人把事情大框架谈妥,让你我的幕僚商议落笔写一个备忘文案,你我过目同意之后签字画押,以文字为准,我们语言上就不必斤斤计较了,可好?”
既然天津卫之事谈妥,就等于完成了和谈的先决条件,和谈也就可以进行了,剩下的就是和议的地点和双方派出的人员了。温体仁提出选在京师比较合适。朱家早有准备,意见也是京城,因此没有问题。但是,朱大典提议具体地点应设在京师外城,原因是朱家人员必定需要警卫,虽然兵不多,进入内城双方都不方便。
京师的外城就是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以南,永定门以北,这里历来是京城底层民众居住的地区,防卫水准低于内城,朱家的少量武装进入是没有问题的。朱大典选择外城,一是为了朱家代表的安全,二是便于设立通信设施,这一套无线电通信设备,和谈之后就准备留在京城。毕竟京城常有重要的情报信息需要传递。
然后朱大典找来朱家栋和赵四海,并介绍给温体仁,当面介绍清楚,也就明确了身份。朱家栋的身份是山东行省行政长官,任和议正使;赵四海是国防军第三师的师长,任和议副使。
边关紧急,谈判议和的各个步骤就不能再耽搁了。议好条文之后,双方签字,八百里加急快马将条文文案送到京城。
十二月十六日,被朱家驱逐滞留京城的天津卫地区的官员,启程去天津卫恢复原职。朱大典、朱万武也陪同温体仁到天津卫地区办理交接。朱家栋等谈判使团带领通信设备人员和一个排的警卫也启程前往京城,随行的有原撤出京城的邮政局的人员,恢复京城的邮政业务。
十二月二十六日,经过十天时间,天津卫的政权交割办妥之后,温体仁回到京城,朱万武顺利接受大沽口,原大沽口的官军和水军全部退到天津卫。如果温体仁力争,朱家原打算再退一步,占据部分大沽口的港口即可。温体仁糊涂也罢,不上心也罢,国防军得到了完整的大沽口也是不小的收获。
十二月二十八日议和谈判开始,到过完年的崇祯五年正月初五,过年都没有休息的谈判,用了八天时间终于完成,达成被称作‘正阳门协议’(谈判的地点是在正阳门前的一个大宅子)的议和条款如下:
“一、朝廷与国防军双方罢兵,结束战争状态。”
“二、罢免杨嗣昌山东巡抚、恢复朱大典的山东巡抚之职。”
山东实际握在朱家手上,朝廷不任命朱大典也没有任何作用。
“三、撤销登莱巡抚衙门,登州水师移防天津卫,所属营兵由总兵黄龙带领移防天津卫,卫所就地遣散安置。”
登莱巡抚已经是没有用的衙门了,早就该撤了,朝廷有用的兵都撤走。在山东朝廷也没有能力在经营一块地盘了,这也是顺理成章的结局。
“四、任命孙元化为台湾巡抚,朱万化为布政使,张志勋(东海舰队教官,后转任第二师教官)为按察使、朱万杰为都指挥使。批准组建台湾军。”
除了孙元化之外全部都是朱家自己的人,但是朝廷坚持原有官府格局。
“五、除了台湾、山东、辽宁之外,不能再建立议会,也不准再宣传基本法。”
这一条是崇祯坚决坚持到底的,最后经朱家父子商议,还是要让一步,否则无法达成和解。实际上朝廷也让了一步,默许台湾等三省的宪政状态。
基本法本来也是关系恶化之后仓促颁布的,原计划就应该晚几年办这个事。毕竟已经造成了三省的宪政事实,已经进了一大步,收获不小了。
“六、允许国防军屯兵觉华岛,以支援边关,限期崇祯五年二月底之前解锦州之围。国防军作为宁远城的后盾,保宁远城不失。辽宁军从东线出击,牵制后金。”
这是朝廷的要求,也是议和的收益。这一条不保证,议和对于朝廷就没有意义了。
“七、中华日报帮助朝廷建立一个同样规模的报社,提供管理、技术、原材料和纸张等方面的协助。使朝廷在三个月内能够出版一份报纸。”
看来我们的万岁爷同志开窍了,知道报纸舆论的力量了。
正阳门协议条款不少,实际就是三件事:山东、台湾、锦州,最后附加的一个报纸。
---第212章完---
送走了郑芝龙之后,朱万化找来了他的小弟朱万雄。原定的占领、建设金兰湾海军基地的事情应该提前了,以便应付郑芝龙南下的问题。
郑芝龙南下的初期,在他未站稳脚跟之前还是要支持一下的。
对着地图朱万化在介绍着金兰湾的地理位置和它的作用。
金兰湾位于南海中部,这个位置无疑对于控制整个南海是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是暂时也有一些不足,这就是通信,刚刚研制成功的无线电报仅有500里的通信距离。而金兰湾到琼州(海南岛)有1600里,如果中间有合适的岛屿也要至少两个中间点才能完成接力通信。现在琼州的通信尚未解决,所以通信是个大麻烦。
朱万化说道:“五弟,因为金兰湾非常重要,它将来是南海舰队的主要基地,也是我们控制南洋的主要基地,所以我打算派你走一趟。为了解决通信,这一路上就要寻找几个通信的接力站。考虑到安全,中间站还是选择海岛为宜。从台南到离岛(香港)需要两个中间站,从琼州到金兰湾也需要两个中间站,加上离岛、琼州本身,从台南到金兰湾就是六个中间站才能完成通信。如果我们的无线电技术明年能够取得突破,通信的问题将能够彻底解决。”
“大哥,我们这一路走的慢一点,边走边测试建站,站点多少按照实际测试来办。每个站留下一个排的兵力,配上一艘炮艇,安全也就保证了,中间站多一点,总比没有通信强,顺便也解决了离岛、琼州的通信,也是好事。”
金兰湾后世是南亚的重要大型海军基地,主要就是他的地形特别好。入口很窄只有几百米,入口两侧都有山地,便于设置岸防炮,堵在入口外面就是一个小岛,是入口的天然屏障。金兰湾内部很宽阔,水也比较深,大型舰船完全没有问题。它的内部沿岸的北面,有一块面积不小的冲积平原,便于建筑各种设施,同时也可以组织工农业生产支持基地的运转。
“五弟,你们到达以后对于周围做一个全面的勘察,并作出规划。那个地方做什么用都作出计划,以避免盲目建设。第一期工程要简单实用一些,防御设施,码头仓库是第一步必须做的,先把基地占领,立住脚,能够用,其他的慢慢解决。如果陆战队兵力不够,你可以从琼州的第二独立团带一个营过去。
这个地方还有一个重大的隐含作用,就是把中南半岛的沿海地区南北一分为二。在勘查地形,整体规划中要考虑进去,不要有遗漏。只要把势力范围向西扩展100多里,就截断了南北通道。这个作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不能用经济利益来算账的。移民是第二步的事情,移民的来源将来在考虑。”
从这一点上分割中南半岛的沿海部分,后世的越南这个国家就永远也不会形成了。只能是若干分散的小国家,或许永远是中国的一个行省,它已经没有独立的本钱了。
朱万化说:“五弟,南海舰队在台南现有两艘护卫舰六艘炮舰和10艘炮艇,除了商队护航的力量之外,你全部带走。留下一批人员,把教官杨书堂留下,管理商路护航和留守人员。我再给南海舰队配一批舰艇,其中有正在测试的一艘巡洋舰和半潜艇,另外配一批护卫舰和炮艇,这样南海舰队就成了国防海军最强的舰队。目前南海舰队有三个基地,金兰湾是司令部所在地,琼州一个,离岛一个。”
由于朱家的海军舰艇上的人员都是双配置,甚至更多,目的就是培养海军人员,所以,他们可以随时抽调一批人接收新的舰船。
离岛和琼州还有一部分舰船,主要是小型的炮艇,也是属于南海舰队的。
......
十二月十二日,就在朱万化与朱万雄商议占领金兰湾做海军基地的当天,东阁大学士温体仁来到济南传达朝廷和谈的旨意,能派出一名内阁成员说明朝廷的重视程度。
朱大典在自己的书房了接待了温体仁,对于温大学士朱大典当然十分的了解。这位崇祯年代据首辅职位时间最长的大学士可不是什么好人,他为官这么多年就干了一件事——整人。被他整过的人多的不计其数,他整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穷追猛打,不整死不算完,罢官回家都不行。
但是温体仁在历史上又是一个大大的清官,从不接受贿赂,做官多年却没有积攒下钱财。这是不是很矛盾?不,完全不矛盾。因为他自己知道,得罪的人太多了,几乎所有的官员眼睛都盯着他,有一点把柄在手就会要了他的命。因此他才心惊胆战,小心翼翼,生怕留下把柄,哪敢接受贿赂。做人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一绝了。
温体仁把朝廷的旨意说了,朱大典又索要了他带来的圣旨,仔细的看了一遍。与这种人打交道要时时小心,不可大意,口说无凭,白纸黑字写到纸上才算数。
朱大典看过后,把圣旨还给他,说道:“长卿兄(温体仁的字),我国防军退出天津卫没有问题。但是台湾的赋税正在大沽口转运,今后我朱家交付朝廷的多种货物也会经大沽口上岸。此外,如若我国防军支援关宁、锦州,部队、装备都需要在大沽口上岸。为了保证货物的安全转运和支援关宁,我国防军需要在大沽口驻扎一支部队。我们这也是为朝廷着想,并非为我朱家。对此朝廷不会不同意吧?”
大明的官员对于海外、海洋上的事情都不是特别关心,运输、码头也就无所谓了。在他们眼中,大沽口的存在就是为了东江镇、登州,这些地方如今朝廷都管不了了,码头还有何用?大沽口码头历来在朝廷大员的心中就没有位置,再加上朱大典以支援边关为理由,朝廷就更加没有反驳的余地,要人家出兵总要有一个通道吗。温体仁自认为此事可以做主,于是就满口答应了。
他说道:“大沽口就按延之兄说的办。天津卫及周围各县中,朱家的兵要撤,朱家任命的官员也要撤,此事还是说清的好。”
温体仁也是担心,怕话中有纰漏。因为朱家占领的可不仅仅是天津卫,他的周边四五个县都被占领了。大明的官府只是到达县一级,县以下就没有官员了,所以占领县城就等以占领了整个县。朱大典说是退出天津卫,是不是包括这些县也要说明白。
于是朱大典说道:“我有个提议,我们两人把事情大框架谈妥,让你我的幕僚商议落笔写一个备忘文案,你我过目同意之后签字画押,以文字为准,我们语言上就不必斤斤计较了,可好?”
既然天津卫之事谈妥,就等于完成了和谈的先决条件,和谈也就可以进行了,剩下的就是和议的地点和双方派出的人员了。温体仁提出选在京师比较合适。朱家早有准备,意见也是京城,因此没有问题。但是,朱大典提议具体地点应设在京师外城,原因是朱家人员必定需要警卫,虽然兵不多,进入内城双方都不方便。
京师的外城就是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以南,永定门以北,这里历来是京城底层民众居住的地区,防卫水准低于内城,朱家的少量武装进入是没有问题的。朱大典选择外城,一是为了朱家代表的安全,二是便于设立通信设施,这一套无线电通信设备,和谈之后就准备留在京城。毕竟京城常有重要的情报信息需要传递。
然后朱大典找来朱家栋和赵四海,并介绍给温体仁,当面介绍清楚,也就明确了身份。朱家栋的身份是山东行省行政长官,任和议正使;赵四海是国防军第三师的师长,任和议副使。
边关紧急,谈判议和的各个步骤就不能再耽搁了。议好条文之后,双方签字,八百里加急快马将条文文案送到京城。
十二月十六日,被朱家驱逐滞留京城的天津卫地区的官员,启程去天津卫恢复原职。朱大典、朱万武也陪同温体仁到天津卫地区办理交接。朱家栋等谈判使团带领通信设备人员和一个排的警卫也启程前往京城,随行的有原撤出京城的邮政局的人员,恢复京城的邮政业务。
十二月二十六日,经过十天时间,天津卫的政权交割办妥之后,温体仁回到京城,朱万武顺利接受大沽口,原大沽口的官军和水军全部退到天津卫。如果温体仁力争,朱家原打算再退一步,占据部分大沽口的港口即可。温体仁糊涂也罢,不上心也罢,国防军得到了完整的大沽口也是不小的收获。
十二月二十八日议和谈判开始,到过完年的崇祯五年正月初五,过年都没有休息的谈判,用了八天时间终于完成,达成被称作‘正阳门协议’(谈判的地点是在正阳门前的一个大宅子)的议和条款如下:
“一、朝廷与国防军双方罢兵,结束战争状态。”
“二、罢免杨嗣昌山东巡抚、恢复朱大典的山东巡抚之职。”
山东实际握在朱家手上,朝廷不任命朱大典也没有任何作用。
“三、撤销登莱巡抚衙门,登州水师移防天津卫,所属营兵由总兵黄龙带领移防天津卫,卫所就地遣散安置。”
登莱巡抚已经是没有用的衙门了,早就该撤了,朝廷有用的兵都撤走。在山东朝廷也没有能力在经营一块地盘了,这也是顺理成章的结局。
“四、任命孙元化为台湾巡抚,朱万化为布政使,张志勋(东海舰队教官,后转任第二师教官)为按察使、朱万杰为都指挥使。批准组建台湾军。”
除了孙元化之外全部都是朱家自己的人,但是朝廷坚持原有官府格局。
“五、除了台湾、山东、辽宁之外,不能再建立议会,也不准再宣传基本法。”
这一条是崇祯坚决坚持到底的,最后经朱家父子商议,还是要让一步,否则无法达成和解。实际上朝廷也让了一步,默许台湾等三省的宪政状态。
基本法本来也是关系恶化之后仓促颁布的,原计划就应该晚几年办这个事。毕竟已经造成了三省的宪政事实,已经进了一大步,收获不小了。
“六、允许国防军屯兵觉华岛,以支援边关,限期崇祯五年二月底之前解锦州之围。国防军作为宁远城的后盾,保宁远城不失。辽宁军从东线出击,牵制后金。”
这是朝廷的要求,也是议和的收益。这一条不保证,议和对于朝廷就没有意义了。
“七、中华日报帮助朝廷建立一个同样规模的报社,提供管理、技术、原材料和纸张等方面的协助。使朝廷在三个月内能够出版一份报纸。”
看来我们的万岁爷同志开窍了,知道报纸舆论的力量了。
正阳门协议条款不少,实际就是三件事:山东、台湾、锦州,最后附加的一个报纸。
---第212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