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乱民队伍向东行进十多里之后,乱民们看到了南边侧前方出现了奇怪的旗帜。每一面旗帜上都是醒目的画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粥,同时一阵阵的风吹来了大锅熬粥的香味。这味道对于饥肠辘辘的乱民们诱惑力太大了。
这时喊话器不失时机的开始喊话,并且是标准的陕北方言:“放下刀枪!双手抱头!过去喝粥!”
很简单的一句话,反复的喊。
乱民的队伍就是乱糟糟的一团,东西方向拖延了十几里的长度,南北的宽度也有四五里,漫山遍野的都是人。外围都是朱家军的士兵。朝其他方向乱跑的,立刻就有枪炮打过来。乱民队伍中一旦发现有指挥、威胁乱民反抗的人,立即就有半自动和狙击步枪准确的点名。指手画脚的,衣着光鲜的都会被子弹光顾。成群结队手拿武器的就会被炮弹打击。
“放下刀枪!双手抱头!过去喝粥!”
这句不断重复的话开始起作用了,饥饿的人们获取食物是本能的反应,诱惑力是巨大的,终于开始有人向着粥锅跑去,于是更多的人丢下了手中乱七八糟的武器,向着粥锅的方向跑去。朱家的士兵走过来维持秩序,让他们排好队,编成一队一队的慢慢向前走,同时不断的监视着队伍中的每一个人。
还是有铁杆的造反者试图打乱这种秩序,威胁,甚至用刀砍杀放下武器的乱民,还有一些匪徒用刀枪驱赶乱民向东边跑。分散在四周的狙击手不会放过这种人,数颗子弹就会打过来,立即击毙他们。
在士兵们的努力下,混乱的乱民渐渐地组成了一排排的队伍,排列在每一个大锅前。他们每人领到了一个大碗,可以得到一碗热气腾腾的粥。通过这种方式,把俘虏划分成队,一队一队的押送到俘虏营集中看押,并且开始审查。
审查的方式很简单,找出一批数十个小头目,在进入俘虏营的入口处,俘虏的队列从他们面前走过,凡是头目都要指认出来,单独关押。乱民的大头目,铁杆造反分子,罪恶累累的,一律枪毙,剩下的作为移民处理。这种方式难免有漏网的,在移民过程中还有几次登记的手续,其实就是更细致的审查,也能查到一些漏网者。在黄河边上设立的移民营地中就要进行一次详细的户籍登记,做好登记的人才能上船移送到山东威海中转站。
经过喝粥的诱降手段,剩下继续逃跑的乱民已经是极少数了,大约还有3000多人最终进入了通往娘子关的路,这条路是沿着桃河的一条山中的大道,经过大约五十里的山路到达娘子关。但是这些“侥幸”逃脱的铁杆乱民们还不知道,这条路还通向另一个地方,那就是阴曹地府。
他们进入山谷还不到十里,像是天神说话一样的巨大声音又响了起来:“放下武器!双手抱头!趴下!”还是陕北口音,这回没有粥吃了。随着喊声枪声也响起来了,为首的、骑马的、衣服光鲜的、指手画脚的、大喊大叫的都是第一轮的打击对象。
喊话声一直没有停,枪声也没有停,直到再也没有站立着的匪徒为止。朱家的士兵们才陆续的走出来进行清理,受伤的就补一枪,跑到这个地方还要继续顽抗的就是铁杆的造反者,对这些人就不能客气了,放走一个都可能是张献忠、李自成之类的人物。抱头投降的俘虏们还有事情做,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掩埋尸体。完成打扫战场的工作后,战士们押着俘虏向山谷外面走去。即便是投降被押解出去的,大部分也要枪毙,这里面被携裹的人已经不多了。无论是台湾还是辽宁,收容移民不能把不安定的因素也带过去。
马回回和混天王彻底灭亡了,打死多少,跑了多少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朱家得到了两万一千多人的移民。更想不到的是,接下来的两天陆陆续续的又有一千多人自己找上门来,他们大多数是当天打散了的乱民,没有落脚之地,没有食物,听说这里有粥吃,自己找来了。也有少数当地的农民,遭遇民乱破坏了家园,生活没有着落,也过来吃粥。
如果不是不想再此地久留,真要坐下来,安安稳稳的办,此地移民真是不少,但是朱万武还是决定走了。一是朱家不宜在西北这个乱局中搅合,大哥也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朱家的力量还不足以稳定西北的局势。二是,这个地方交通不便,远离朱家控制的地区,真要是建一个基地,后勤补给将是一个大问题,也可能成为外人打击朱家的一个软肋。所以此地不宜久留,朱万武决定赶快走。
朱万武想快走还是没有办到,一个人找上门来让他不得不耽搁了几天。这个人就是阳泉的知县老爷,此人姓吴。
八月十九日的中午,正在组织转运移民的朱万武,得到守门士兵报告,说是一群人来到军营门前要见三爷,为首者自称是阳泉知县。朱万武赶紧穿戴衣冠,出门迎接。
朱万武有浙江护路队总兵官的身份,这是个九品的武官。在大明朝,武官的地位要低于文官至少四个级别,而九品又是最末一品,细说起来还不如一个品外的吏员。但是这毕竟是个官方的身份,比没有身份可是强多了。何况大小也是总兵,同是总兵,大小可是差远了。现在活跃在西北的曹文昭、左良玉也都叫做总兵,他们的地位都是省一级的官员。
就好像都是叫司令,蒋委员长是全国的陆海军总司令,胡传奎叫忠义救国军总司令,司令的地位差得太远。但是不管怎么说,叫一声“司令”听着还很威风不是。朱万武倒是没想抖威风,可是他只有这个身份,那也是没办法。
到了军营门口,朱万武一看还真是来了不少人,抬着整只的猪羊,都咋上了红绸子,带着锣鼓乐,一看就是劳军的。朱万武赶紧自报家门:说是浙江护路队总兵官,奉命在河南剿匪,有一股土匪越界进入了山西,为了追缴残匪,不得已来到太原府。
山西省在明朝的时候地位不是特别清楚,明朝早期它就是一个太原府,后来设了山西布政使,就相当于行省了,可他还是一个太原府。再后来又分出一个临汾府,还不错有两个府了。山西的北部有个大同府,可它从来都不归山西管。所以朱万武只说太原府而没有说山西省。
朱万武这套鬼话是早就编好了的,否则进入山西用什么名义?围剿乱民也是可以的,但是朱家不想趟这个浑水。
吴知县倒是不管你是什么来头,解了我阳泉之危,就是有恩于我。因此他申明了劳军的来意,几位本地士绅也都说了不少恭维的话,“朱总兵大人”一个劲的叫。朱万武把他们让进去,锣鼓喧天的一群人就进了兵营。
西北的锣鼓敲得好听,直到后世,也是西北的一大特色。
吴知县献上了劳军的礼品,无非是猪羊酒肉和白银。朱万武带领一干军官恭恭敬敬的接收了劳军礼品,说了一通感谢的话。
最终吴知县还是提了一个让朱万武为难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驻军此地,部队的钱粮阳泉县愿意供应。他们也看出来了,山西乱民如此众多,没有一支强军破城是早晚的事。这只军队之强悍他们在城墙上都看到了,三万乱民一瞬间一扫而光!有他们在,阳泉无忧亦。
朱万武沉默了一会,显然他在思索如何回答。朱万武不善于应对政务方面的问题,他知道自己不能完善的处理这样的要求。但是完全拒绝有些于心不忍,毕竟一个县城的民众也不是少数,眼看着他们落入乱民手中,陷入绝境,自己撒手不管的话说不出口。正所谓人怕见面,如果不见面,走了也就走了,见了面就要有个交代。
思考再三,他抬起头来说道:“我军在河南的剿匪尚未完成,军令在身,我不能违背。但是吴大人为阳泉父老尽心尽力,胸怀一方民众的安危,我心中佩服。吴大人,可否容在下思量一下,明日我定然登门拜访,我不会让阳泉的父老乡亲失望,定会给吴大人一个交代。”
这个答复吴知县也算是比较满意了,话说道这个程度,足见对方诚心实意,别人的难处也应该理解,因此,吴知县告辞回去了。到了县城,吴知县就对同行的士绅们说:“我看朱总兵的话很实在,他明日必来。还望各位有所准备,定要好好招待,不如今日就定下酒席,以免明日仓促。”
士绅们说:“这事我们包了,保证办好,绝不给县尊大人丢面子。”
朱万武缓这一日就是为了请教大哥,他到不是一点办法没有,只是怕自己考虑不周到,好心办坏事。朱万武进入山西时,一路就保持了对开封的通信,现在就用上了。
朱万化的回答原则上与朱万武想的相同,就是给予帮助,但是不能驻军。只是朱万化想得更细一些。
朱万化说:此地暂时不可驻军,原因有二:其一、远离我朱家的势力范围,支援不便。其二、当前的山西是举国注目的焦点,并且,平定西北任重道远,非一日之功,我朱家之力尚不能胜任。所以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辅助工作。
支援一批武器,派出训练教官。武器是新式火铳数量150支,手榴弹500颗左右。这些武器配上他们自己的大炮,对付乱民,守一个县城应该够用了,弹药、手榴弹以后还可以继续供货。山西的地主士绅还是有钱的,支援不能白送,收代加工费,价格按照给朝廷的办。供货交易地点可以选在安阳以西,两地距离400里左右,也不算太远。
另外在政治和行政方面给他们一些建议,头一条是赶紧抢收地里的庄稼,收获季节已过,再不收获,就烂在地里了,粮食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条就是建议他们执行减租减息,改善佃农的生存条件,铲除民乱的土壤。
并且可以答应他们,可以按照河南的粮价供给他们的粮食需求,解除他们的粮荒。我们在安阳设一个办事处,专门办理他们的事情。还可以答应帮助他们维持阳泉到安阳之间交通通道的安全,可以派兵护送。为此,要南阳独立营派出一个连常驻安阳。驻安阳的这个连要逐步扩充为一个营,归属南阳领导。
朱万化还告诉朱万武,完成任务后,要他到济南住上一段时间,陪伴父母,尽一些孝道,在济南等待下一步的安排,这期间可以帮助济南练兵。
阳泉的吴知县和当地士绅对于这个答复非常满意,他们是听说过京城的神机营装备了新式火铳,并且朱万武手中也有新式火铳的样品,可以让他们现场测试。
阳泉到安阳的500里行程虽然是山区,但是这里历来都是交通要道,马车通过绝对没有问题,朱家的供应站向西靠近100里,总路程就剩下400里了。加上朱家保证了这条通道的安全,武器、粮食都解决了。但是需要本地的大户要拿出钱粮养两百名士兵,这些兵原来是有军饷的,只是多年来欠饷严重,要想用兵就要养兵,只好自己筹措粮饷。这就权当是他们养家丁护院了,在这乱世之中他们还是愿意出这笔钱的。一个县的富户也是数十上百,每户出不了多少钱。
......
两万三千人的移民,从阳泉到开封的黄河岸边有一千多里的路程,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就需要五六千石粮食沿途供给,这些粮食需要从威海转运到开封。
这么多人每天能走五十里,也需要20天才能到达,老弱病残还需要乘车。由于这些移民现在基本上能保证吃饱,体力也强了不少,并且这些刚刚脱离了饥饿的移民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情绪高昂,每天都能行走超过五十里的路程,终于在九月十日到达了黄河岸边的移民营地。
在移民营地中,完成了户籍登记的人都可以陆续乘船出发,在黄河的入海口,就是龙口,他们将换乘海船,按照威海、舟山、基隆分段运输到台湾。这两万多人给台湾解决了很大问题,目前台湾总人口才30万人,增加两万不是个小数字。
朱万武也于九月二十日到达了山东济南,朱大典和何氏老太太看到三儿子自然是很高兴。
---第187章完---
这时喊话器不失时机的开始喊话,并且是标准的陕北方言:“放下刀枪!双手抱头!过去喝粥!”
很简单的一句话,反复的喊。
乱民的队伍就是乱糟糟的一团,东西方向拖延了十几里的长度,南北的宽度也有四五里,漫山遍野的都是人。外围都是朱家军的士兵。朝其他方向乱跑的,立刻就有枪炮打过来。乱民队伍中一旦发现有指挥、威胁乱民反抗的人,立即就有半自动和狙击步枪准确的点名。指手画脚的,衣着光鲜的都会被子弹光顾。成群结队手拿武器的就会被炮弹打击。
“放下刀枪!双手抱头!过去喝粥!”
这句不断重复的话开始起作用了,饥饿的人们获取食物是本能的反应,诱惑力是巨大的,终于开始有人向着粥锅跑去,于是更多的人丢下了手中乱七八糟的武器,向着粥锅的方向跑去。朱家的士兵走过来维持秩序,让他们排好队,编成一队一队的慢慢向前走,同时不断的监视着队伍中的每一个人。
还是有铁杆的造反者试图打乱这种秩序,威胁,甚至用刀砍杀放下武器的乱民,还有一些匪徒用刀枪驱赶乱民向东边跑。分散在四周的狙击手不会放过这种人,数颗子弹就会打过来,立即击毙他们。
在士兵们的努力下,混乱的乱民渐渐地组成了一排排的队伍,排列在每一个大锅前。他们每人领到了一个大碗,可以得到一碗热气腾腾的粥。通过这种方式,把俘虏划分成队,一队一队的押送到俘虏营集中看押,并且开始审查。
审查的方式很简单,找出一批数十个小头目,在进入俘虏营的入口处,俘虏的队列从他们面前走过,凡是头目都要指认出来,单独关押。乱民的大头目,铁杆造反分子,罪恶累累的,一律枪毙,剩下的作为移民处理。这种方式难免有漏网的,在移民过程中还有几次登记的手续,其实就是更细致的审查,也能查到一些漏网者。在黄河边上设立的移民营地中就要进行一次详细的户籍登记,做好登记的人才能上船移送到山东威海中转站。
经过喝粥的诱降手段,剩下继续逃跑的乱民已经是极少数了,大约还有3000多人最终进入了通往娘子关的路,这条路是沿着桃河的一条山中的大道,经过大约五十里的山路到达娘子关。但是这些“侥幸”逃脱的铁杆乱民们还不知道,这条路还通向另一个地方,那就是阴曹地府。
他们进入山谷还不到十里,像是天神说话一样的巨大声音又响了起来:“放下武器!双手抱头!趴下!”还是陕北口音,这回没有粥吃了。随着喊声枪声也响起来了,为首的、骑马的、衣服光鲜的、指手画脚的、大喊大叫的都是第一轮的打击对象。
喊话声一直没有停,枪声也没有停,直到再也没有站立着的匪徒为止。朱家的士兵们才陆续的走出来进行清理,受伤的就补一枪,跑到这个地方还要继续顽抗的就是铁杆的造反者,对这些人就不能客气了,放走一个都可能是张献忠、李自成之类的人物。抱头投降的俘虏们还有事情做,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掩埋尸体。完成打扫战场的工作后,战士们押着俘虏向山谷外面走去。即便是投降被押解出去的,大部分也要枪毙,这里面被携裹的人已经不多了。无论是台湾还是辽宁,收容移民不能把不安定的因素也带过去。
马回回和混天王彻底灭亡了,打死多少,跑了多少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朱家得到了两万一千多人的移民。更想不到的是,接下来的两天陆陆续续的又有一千多人自己找上门来,他们大多数是当天打散了的乱民,没有落脚之地,没有食物,听说这里有粥吃,自己找来了。也有少数当地的农民,遭遇民乱破坏了家园,生活没有着落,也过来吃粥。
如果不是不想再此地久留,真要坐下来,安安稳稳的办,此地移民真是不少,但是朱万武还是决定走了。一是朱家不宜在西北这个乱局中搅合,大哥也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朱家的力量还不足以稳定西北的局势。二是,这个地方交通不便,远离朱家控制的地区,真要是建一个基地,后勤补给将是一个大问题,也可能成为外人打击朱家的一个软肋。所以此地不宜久留,朱万武决定赶快走。
朱万武想快走还是没有办到,一个人找上门来让他不得不耽搁了几天。这个人就是阳泉的知县老爷,此人姓吴。
八月十九日的中午,正在组织转运移民的朱万武,得到守门士兵报告,说是一群人来到军营门前要见三爷,为首者自称是阳泉知县。朱万武赶紧穿戴衣冠,出门迎接。
朱万武有浙江护路队总兵官的身份,这是个九品的武官。在大明朝,武官的地位要低于文官至少四个级别,而九品又是最末一品,细说起来还不如一个品外的吏员。但是这毕竟是个官方的身份,比没有身份可是强多了。何况大小也是总兵,同是总兵,大小可是差远了。现在活跃在西北的曹文昭、左良玉也都叫做总兵,他们的地位都是省一级的官员。
就好像都是叫司令,蒋委员长是全国的陆海军总司令,胡传奎叫忠义救国军总司令,司令的地位差得太远。但是不管怎么说,叫一声“司令”听着还很威风不是。朱万武倒是没想抖威风,可是他只有这个身份,那也是没办法。
到了军营门口,朱万武一看还真是来了不少人,抬着整只的猪羊,都咋上了红绸子,带着锣鼓乐,一看就是劳军的。朱万武赶紧自报家门:说是浙江护路队总兵官,奉命在河南剿匪,有一股土匪越界进入了山西,为了追缴残匪,不得已来到太原府。
山西省在明朝的时候地位不是特别清楚,明朝早期它就是一个太原府,后来设了山西布政使,就相当于行省了,可他还是一个太原府。再后来又分出一个临汾府,还不错有两个府了。山西的北部有个大同府,可它从来都不归山西管。所以朱万武只说太原府而没有说山西省。
朱万武这套鬼话是早就编好了的,否则进入山西用什么名义?围剿乱民也是可以的,但是朱家不想趟这个浑水。
吴知县倒是不管你是什么来头,解了我阳泉之危,就是有恩于我。因此他申明了劳军的来意,几位本地士绅也都说了不少恭维的话,“朱总兵大人”一个劲的叫。朱万武把他们让进去,锣鼓喧天的一群人就进了兵营。
西北的锣鼓敲得好听,直到后世,也是西北的一大特色。
吴知县献上了劳军的礼品,无非是猪羊酒肉和白银。朱万武带领一干军官恭恭敬敬的接收了劳军礼品,说了一通感谢的话。
最终吴知县还是提了一个让朱万武为难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驻军此地,部队的钱粮阳泉县愿意供应。他们也看出来了,山西乱民如此众多,没有一支强军破城是早晚的事。这只军队之强悍他们在城墙上都看到了,三万乱民一瞬间一扫而光!有他们在,阳泉无忧亦。
朱万武沉默了一会,显然他在思索如何回答。朱万武不善于应对政务方面的问题,他知道自己不能完善的处理这样的要求。但是完全拒绝有些于心不忍,毕竟一个县城的民众也不是少数,眼看着他们落入乱民手中,陷入绝境,自己撒手不管的话说不出口。正所谓人怕见面,如果不见面,走了也就走了,见了面就要有个交代。
思考再三,他抬起头来说道:“我军在河南的剿匪尚未完成,军令在身,我不能违背。但是吴大人为阳泉父老尽心尽力,胸怀一方民众的安危,我心中佩服。吴大人,可否容在下思量一下,明日我定然登门拜访,我不会让阳泉的父老乡亲失望,定会给吴大人一个交代。”
这个答复吴知县也算是比较满意了,话说道这个程度,足见对方诚心实意,别人的难处也应该理解,因此,吴知县告辞回去了。到了县城,吴知县就对同行的士绅们说:“我看朱总兵的话很实在,他明日必来。还望各位有所准备,定要好好招待,不如今日就定下酒席,以免明日仓促。”
士绅们说:“这事我们包了,保证办好,绝不给县尊大人丢面子。”
朱万武缓这一日就是为了请教大哥,他到不是一点办法没有,只是怕自己考虑不周到,好心办坏事。朱万武进入山西时,一路就保持了对开封的通信,现在就用上了。
朱万化的回答原则上与朱万武想的相同,就是给予帮助,但是不能驻军。只是朱万化想得更细一些。
朱万化说:此地暂时不可驻军,原因有二:其一、远离我朱家的势力范围,支援不便。其二、当前的山西是举国注目的焦点,并且,平定西北任重道远,非一日之功,我朱家之力尚不能胜任。所以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辅助工作。
支援一批武器,派出训练教官。武器是新式火铳数量150支,手榴弹500颗左右。这些武器配上他们自己的大炮,对付乱民,守一个县城应该够用了,弹药、手榴弹以后还可以继续供货。山西的地主士绅还是有钱的,支援不能白送,收代加工费,价格按照给朝廷的办。供货交易地点可以选在安阳以西,两地距离400里左右,也不算太远。
另外在政治和行政方面给他们一些建议,头一条是赶紧抢收地里的庄稼,收获季节已过,再不收获,就烂在地里了,粮食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条就是建议他们执行减租减息,改善佃农的生存条件,铲除民乱的土壤。
并且可以答应他们,可以按照河南的粮价供给他们的粮食需求,解除他们的粮荒。我们在安阳设一个办事处,专门办理他们的事情。还可以答应帮助他们维持阳泉到安阳之间交通通道的安全,可以派兵护送。为此,要南阳独立营派出一个连常驻安阳。驻安阳的这个连要逐步扩充为一个营,归属南阳领导。
朱万化还告诉朱万武,完成任务后,要他到济南住上一段时间,陪伴父母,尽一些孝道,在济南等待下一步的安排,这期间可以帮助济南练兵。
阳泉的吴知县和当地士绅对于这个答复非常满意,他们是听说过京城的神机营装备了新式火铳,并且朱万武手中也有新式火铳的样品,可以让他们现场测试。
阳泉到安阳的500里行程虽然是山区,但是这里历来都是交通要道,马车通过绝对没有问题,朱家的供应站向西靠近100里,总路程就剩下400里了。加上朱家保证了这条通道的安全,武器、粮食都解决了。但是需要本地的大户要拿出钱粮养两百名士兵,这些兵原来是有军饷的,只是多年来欠饷严重,要想用兵就要养兵,只好自己筹措粮饷。这就权当是他们养家丁护院了,在这乱世之中他们还是愿意出这笔钱的。一个县的富户也是数十上百,每户出不了多少钱。
......
两万三千人的移民,从阳泉到开封的黄河岸边有一千多里的路程,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就需要五六千石粮食沿途供给,这些粮食需要从威海转运到开封。
这么多人每天能走五十里,也需要20天才能到达,老弱病残还需要乘车。由于这些移民现在基本上能保证吃饱,体力也强了不少,并且这些刚刚脱离了饥饿的移民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情绪高昂,每天都能行走超过五十里的路程,终于在九月十日到达了黄河岸边的移民营地。
在移民营地中,完成了户籍登记的人都可以陆续乘船出发,在黄河的入海口,就是龙口,他们将换乘海船,按照威海、舟山、基隆分段运输到台湾。这两万多人给台湾解决了很大问题,目前台湾总人口才30万人,增加两万不是个小数字。
朱万武也于九月二十日到达了山东济南,朱大典和何氏老太太看到三儿子自然是很高兴。
---第187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