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七八天,设路卡画像缉拿张文清、沈志雄一无所获。朱万化想,可能搞错了方向。原来预计他们可能向外省潜逃,所以路卡的主要方向是安徽、江苏方向。因为南方较富足,安定,容易谋生。次要方向是直隶,但是全部失算了,罪犯可能反其道而行之,跑向了山东的大山之中。若如此,暂时是缉拿不到了。
    ......
    四月初十日凌晨卯初(5点),登州海外。
    炮2号正在登州西北方向50里处巡游。发现登州方向有一支船队开来。炮2号一边发射信号弹提醒临近船只靠拢支援,一边用灯光通信联系威海,向威海的黄海舰队报告,要求支援。然后就开船迎了上去,进行拦截。临近的巡逻舰船看到信号弹就会赶来汇合,威海基地也会派出增援舰船。
    登州城里有电报,为了联系海上船只还设有通信塔,接收到信号就可以通过电报联系威海。其他巡逻地点就没有这么便利了。
    炮2号是500料的铁甲舰,降下风帆之后,不惧怕对方炮击。所以跑2号敢于迎头拦截上去,打算近距离喊话。如果对方敢于开炮,则立即还击。
    登州的船队看到前方彩色的烟花升到空中,时间不长就看到一艘铁甲舰迎头驶来,立刻就慌了神。这种船一年多以前他们就领教过,也是在海上的这个位置。
    那一次是崇祯二年九月,北上支队前往大沽口,路过登州外海,登州水师追上去想打秋风,结果被炮1号、炮2号打伤了旗舰,狠狠的被教训了一顿。因此,他们对于炮舰的外形记忆深刻。
    慌乱中炮2号已经迅速靠近了,双方相对行驶,很快就到了眼前。炮2号接近之后,开始围绕着登州的船队兜圈子。同时用喊话器喊话:“我是黄海舰队,奉登莱孙巡抚之命在此巡查。登州的船队停船,靠拢,等候检查!”
    声音之大令登州船队上的人一阵惊慌,都怀疑是天上的神仙在说话。
    这种喊话器是新产品。在多次的战斗和其他大型的活动中,很多人都知道了用铁皮卷成的喇叭筒很管用,因此推广使用很快。使用的人多了,难免就有有心人提出了它的不足。这种铁皮喇叭优点是方便,手一举,对着喇叭喊就行了。缺点也有,一是声音有些变形,显得含混不清,而是声音放大不多,音量不够大,传播不远。
    来自后世的朱万化是知道战争中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的,因此,也上了心。后世的电子扩音设备现在是没有办法搞的,受到了电子管的限制,虽然电子管正在研制,可以想象得到,自己搞出来的电子放大器会有多么笨重,故障率也会很高。因此,就要另外想办法。
    老式的机械留声机,50岁以上的人应该很熟悉,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在老电影中偶尔还能看到。朱万化是见过的,也知道他的原理。钢针在旋转的唱盘上滑动,产生了微小的震动,这个震动声音很小,和蚊子哼哼的音量差不多。这么小的声音被一套机械管路放大之后,一个大房间里众多的人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民国时期的舞会就有这么跳舞的。这个放大的过程是纯机械的,一点电子设备也没有。它的秘诀就在那套弯弯曲曲的铜管上,铜管乐器也是这个原理。
    朱万化就是仿照这个原理,设计了一套扩音设备。留声机是散布播放的,没有定向功能。朱万化在最后的声音输出端,就是那个喇叭口,又添加了一个定向装置,就是后世常见的大锅。喇叭口向着大锅的方向发出放大后的声音,大锅负责定向反射出去。使用这套喊话器,其效果比电子扩音器差不了多少,四五百米也能听清。连同钢铁支架,整套设备五六十斤,放在车上是没问题的,也能由一个人背着走。
    ......
    在登州北面的大海上,这一句话反反复复的喊着,双方的距离只有几十米,听得清清楚楚。
    在其中一艘兵船上的登莱巡按王道纯、济南的祁县票号大掌柜张文清,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铁皮小船。炮2号只有500料,就是250吨,在海里可不就是一条小船吗?他们二人看到登州水军的船都老老实实的靠拢停船,十分不理解。孙巡抚有那么大的权威吗?他的命令如果管用,这船队都出不了登州码头!
    他们两人急忙来到指挥舱,王道纯对水军的军官说:“不就是一条小船吗,你们为什么不冲过去!这么多大船,还有大炮,为什么这么听话!一句孙巡抚命令,你们就成了一群绵羊吗?”
    那军官苦笑着回答:“巡按大人,那不是小船,那是炮舰!你看到了吗?炮舰上有三门炮,这三门炮比我们100门炮都顶用。打得远、打得准、威力大得狠!那个不要命了敢试一试?当时就粉身碎骨!”
    王、张二人一听,就惊呆了。他们那里懂得海战,登上兵船还是头一遭。看着眼前的那艘炮舰,没有风帆,一个粗粗的大烟筒冒着浓烟,行驶飞快。整个船型像刀裁的一样,直线棱角分明。三个不时转动的大铁嘎达,大概就是大炮吧?今天真是开了眼,也要了命!
    “有那么厉害吗?”王巡按小声的问,好像是问自己。
    “王巡按,距离这么近不会有脱靶的炮弹,这三门炮最多各打一炮,我们这条船就沉了!”
    “你们不是也有大炮吗?你们打一炮,他不是也沉了?”
    “我的巡按大人哎!你看到了吗?那个炮舰是铁壳子,我们的炮弹只能打掉他一层漆,也就是听歌响儿!那船上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铁船?铁船能漂在海上吗?......”
    “我是黄海舰队,奉登莱孙巡抚之命在此巡查。登州的船队停船,靠拢,等候检查!”
    这个喊话的声音,不停的重复着,绕着圈子。他是在等其他黄海舰队的舰船到来。一条船可是不敢贸然靠上去。
    张文清的逃跑路线设计得很精明。他把三万多两银子兑换成了曙光币,装到箱子里,携带着家眷和两个仆人,乔装打扮就奔了登州。他知道,陆地上的道路是出不了山东省的,查粮食的卡子还没有撤掉,他带这么多人还有马车,是混不过去的。登州存有他抢购的一万多石粮食,那原本是他自己的小金库,准备顺便捞一把的,现在只能拿来做买路钱了。粮食在山东是卖不出去了,出了山东他也不敢卖,他是一个逃亡之人,那里还敢招摇。
    于是他就用这批粮食买通了王道纯和几名水军的军官,让他们带自己全家人到达直隶的地盘,卖粮食的钱就是他的船票。他以为有兵舰护送万无一失,怎么会知道朱家的炮舰厉害!
    王道纯在京城时与兵部给事中乔贤人交厚,有乔贤人的引荐,张文清来到山东时就交结了他,现在他是利用旧关系设计逃亡之路。
    王道纯是属于贪财,他以为兵舰一出,一路坦途,接近两万两的银子诱惑力太大了,那里还会想到中途被劫。
    登州水军历来我行我素,不要说登莱巡抚,就是顶头上司登莱总兵黄龙的命令,他们也经常阳奉阴违。原因是前任总兵杨国栋带着水师这帮人发辽东难民的财,封锁毛文龙,克扣毛文龙的粮饷。黄龙接任后揪住这个事不放,整了几个人。断了他们的财路还整他们的人,于是就产生了矛盾。现在遇到飞来的横财那里会不干,何况还有登莱巡按大人顶在前边。天塌下来由高个子扛着,我们怕什么?
    于是偷运粮食的事情就发生了。
    四月初十日的下午,登州外海的消息传到了济南。说拦截了登州水军的一支船队,共六艘船只,其中两艘兵舰,四艘商船。商船上都是粮食,数目尚未统计清楚,估计有一万石粮食。船上搜到了张文清,另有登莱巡按王道纯和数名登州水军将领。
    朱万化喜出望外,命令他们派船只把张文清、王道纯通过水路押解到济南。俘获的船队及粮食,押解返回登州,交给登莱巡抚孙元化处理,但是,进港之前先要与孙元化取得联系,如果联系不上,就押解到威海。
    这是因为登州的码头处于一个水城之中,要防止水城中有同伙袭击。
    舰船与登州的通信站联络极为方便,这个通信站就是为孙元化服务的。
    孙元化得到这批粮食喜出望外,自从朱家进驻威海以来,不断地接济他粮食。因此,他现在并不缺粮。但是,在大明的北方普遍缺粮的情况下,自己手中多一些粮食储备总是好的。他也明白这是朱家送给他的人情。毕竟偷运粮食的是他的属下,交给他处置是给他脸面。朱家完全可以把船队押送到威海的,可是,人家没有这么做。所以他做事也要有些讲究,不能让人挑出毛病来。
    于是他以囤积粮食,搅动政局,又违背山东政令偷运粮食出境的名义罚没了这一万石粮食。并拿出一半,就是5000石,交给山东巡抚衙门处理,自己留下一半,充作军粮。
    参与此事的军官交给登莱总兵黄龙处置,士兵罚三个月的军饷。他同样也给黄龙留下面子。王道纯已经被押解到济南,他就不必再管了,再说巡查御史也不归他管。但是,孙元化还是准备上一道奏疏参劾王道纯贪赃枉法。
    张文清直接策划指挥了山东囤积粮食一案,是主犯之一,论罪当斩,但是,他同时又是重要的人证。因此,朱大典写了上奏朝廷的奏章,连同大量的口供证人,还有张文清都解送京城,由朝廷处置。王道纯是巡按御史身份(相当于中央巡视员),山东不便处置,朱大典写了弹劾他的奏章,也一并解送京城。张文清的家属解送回原籍。
    乔家的当家人,朝廷上的乔贤人也是本案的主犯,不过就看朝廷如何处理了,即便朝廷不处理,他们也不会有好结果,特别是乔东家,他这一身债务如何处理,如果死了反而便宜他了。
    作为赃物的58万石粮食,全部转运到山东省藩库储存。其实扣押罚没的粮食不止是这些,乔家抢购粮食主要是在济南,在山东其他各府也都有存粮地点,有些甚至在县城里。这些粮食数目都不大,不少就被当地的府县衙门罚没扣下了,巡抚衙门直接扣下的也不少,这些粮食被基层官员贪墨的肯定有,但是大部分还是到了各级官府手中。这些数字朱大典就不准备上报了,各级官府有些粮食也不是坏事,只要账目明白就可以了,所以报到朝廷的数字就是58万石。
    ......
    四月二十二日,山东押解进京的人犯和奏疏到京,立即引起了京城的轰动。
    轰动的原因,当然是那58万石粮食,天文数字啊!这都是山西乔家在山东抢购囤积的。乔家有多少钱?富可敌国呀!山东有多少粮食?简直是大明开国以来的奇闻!
    大臣们高兴了,皇帝也高兴了。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这58石粮食哪怕有一半归了国库,空闲已久的国库就充盈了。
    高兴之余谁也没有仔细的品味朱大典奏疏中的一句话:“五十八万石粮食乃山东百姓之口粮,乔家拥有如此数量之粮食,如何处置,干系重大,臣不能决,恳请陛下圣裁。”
    大臣们看着山东的上疏,山东说了,这些粮食是山东600万黎民百姓的口粮,大部分应该留在山东。朝堂上乱哄哄的,说什么的都有,有的人甚至要求全部调入京城。
    朝会开成了分赃大会!最后还是崇祯皇帝拍了板,五五分成!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崇祯心里想,我够给你山东面子了!辽宁建省我准了,你山东要征我皇帝的税我也准了,皇庄减佃租也准了,我缺粮不是一天半天了,也不是一年半年了,朝廷管着天下,不能没粮。山东得让一步!你朱家不是用自己的粮食苦苦支撑着局面吗,继续撑下去好了。夏收(冬小麦)就在眼前。真有撑不下去那天再议。
    这边分粮闹的热闹,屯粮一案倒是没人管了。
    ---第157章完---

章节目录

明末强国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早点包子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早点包子铺并收藏明末强国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