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计划,孙和京到遵化会见了巡抚王元雅。携带的礼物是一个单筒望远镜。
王元雅,字浦鹤,山西太原卫人,万历年间的进士。40多岁,为人和善。他面部清瘦,身穿大红官袍常服。
孙和京代表父亲问候了他,并呈上礼物“千里镜”。王元雅甚是喜欢,拿在手中把玩,孙和京拿出配装的使用说明书,一一指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见面的气氛更显融洽。
孙和京说:“浦公(王元雅字浦鹤),家父和袁大帅(督师袁崇焕)担心蓟镇防卫(遵化属蓟州镇,又名蓟县),遣在下领家丁两千人,辅助浦公,是防备于万一之意,为了不惊扰百姓,我家丁队另择偏僻处扎营。今特来报道,危机时我部谨遵浦公差遣。”
“初阳(孙元化的字)兄客气了。差遣二字当不起,但有事端,互相辅助就是了。”
“浦公,我们驻地在山里,距离比较远,在下欲委派联络兵丁,驻在城里,以保持双方联系,协调防卫。可否?”
“甚好!但是,一旦军情紧急,怕是敌兵围城,联络兵丁出不了城,怎么联系。”王元雅担心的说。
“浦公勿忧,我军略有雕虫小技,不必出城,亦可联络。我们的联络人员共有二十多人,三辆马车。还请浦公择一处僻静的院子安置。”
“好说,孙公子这是帮我,岂能不安置妥当。尽管放心。”
“我这二十多人颇有战力,紧急时,浦公尽可差遣。”
王元雅心想,毕竟年轻人,这话说大了。王元雅虽是文官,亦是带兵之人,二十多人能顶什么事?两军阵前不是比武打斗,再强的武功,又有多大用途?毕竟对方是客人,不好当面教训。只是不置可否的答应着。
孙和京继续说:“后金连续灾荒多年,若入寇,必劫掠粮草,此地太平日久,下令百姓坚壁清野,未必奏效。因此,我们准备了大笔银两,到乡下大批收购粮食,这就间接实现了坚壁清野。粮食屯于遵化城中,和我军营地两处,战时可充作军粮,亦可用于救助百姓。还请浦公协助。”
王元雅心想,要我出钱可是没有,朝廷就是缺银子,这孙家真是财大气粗,有点冤大头的味道。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条良策,执行亦不难,有大笔银子在,这事就好办了。所以也是满口答应,并且立即安排人手。孙和京答应明日即派人携带银两随行,下乡购粮。
孙和京又说:“后金攻城略地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大批收买奸细,辽东很多城池就是这样被攻破的。”(实际上遵化也是这么被攻破的。)“大战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家父要在下转告浦公,在遵化城中立即开始搜查、抓捕奸细。根据辽东各城的经验,这些奸细十之八九混迹于行商之中,因此,行商是搜查的重点。一旦后金真的入寇,就要严格控制、盘查进城、出城的人员,特别是行商。战时不但要加强城防,也要加强内防,发现可疑之人立即抓捕。”
“初阳(孙元化的字)兄提醒的是,本官此前也有考虑,只是不够详尽,此事的确应该立即着手,即便后金人不来,也是该做的。府、县的三班衙役对坊间百姓很熟悉,令他们办理此事,再辅以士兵,可保万无一失。另外,本城有锦衣卫数人,也可以商量一下,让他们帮忙。”
锦衣卫的能量非同小可,收拾奸细还是很专业的。在一些重点城市,常有锦衣卫的人员,只是官员调动不了他们。
王元雅还真是个好官,好的建议全部依从,没有考虑脸面这一类无用的东西,是个豁达之人,办事也是认真有效。
孙和京的这些要求,实际是朱万化的主意,部队出发前已经交代安排好了。否则,孙和京是想不到这些的。
第二天,孙和京带领一个特务班和一个气球通信班,进入遵化城。另有一个排的辎重兵携带购粮银两和车辆进城辅助官府下乡收粮,同时宣传坚壁清野。这些车辆中大部分是北上后,购置的当地马车,也有三辆是曙光基地生产的四轮马车,橡胶轮胎的车辆自燃吸引人的眼球,载重量大,而且轻快。有钱人纷纷打探,哪里可以买到这种车辆。
进城的特务班和通信班携带的武器装备是:一辆战车、一辆气球通信车、一辆货车。武器有四支装备瞄准镜的半自动步枪,其余是左轮步枪和喷子,两面盾牌,52迫击炮(掷弹筒)两门,这些都是正常装备,通信兵全部装备喷子,弹药充足。为了协助守城,朱万杰另外批准携带手榴弹50箱,一箱20颗,共1000颗;地雷5箱,一箱50颗,共250颗。食物携带不多,准备在城中购买,没有炊事兵,战士们轮流做饭,另有卫生兵一名。并且规定平时要穿鸳鸯战袄,战时换作训服,否则穿着迷彩服在街上逛一圈就热闹了。
孙和京指定特务班长刘十三,做联络官。(刘十三,还有任根伢,在完成金州送信的任务后,提拔为班长。)孙和京引导他见了遵化方面的联络人,双方约定了联络时间、地点和方法。
几天后遵化城中已经是一片紧张气氛,锦衣卫、衙役、士兵在全城搜捕奸细。乡下购入的大批粮食、草料被拉进遵化城和北山的北方支队营地。坚壁清野的宣传效果不大,也只能到此为止,毕竟不是强制的事儿。百姓多年不经战乱,不相信的还是大多数。到十月二十日总计购入各种粮食五万石。草料100车。说不上收获巨大,但是做军粮是用不了的。北方支队2000多人,每日消耗口粮30石,三个月不到3000石。大宗的粮食还要用于救灾。战乱的灾荒,可是大于任何天灾的。
炮兵在寻找前出的支援城防的炮兵阵地,测量各射击目标地域的坐标。通信线路正在加紧施工,有的已经完成并通过了测试。同时对重要的道路进行了修缮,以便于战车通行。
两个营直属的特务排正在全面侦查地形,设立几个侦查点,有的重要侦查点需要安排人员,长期蹲守。这些侦查点向北一直到大安口、喜峰口,皇太极就是突破长城的大安口进入遵化的,喜峰口在大安口东面约80里,再向东100里就是冷口,这几处都是防御的要点,冷口距离较远派出了一个五人的骑兵侦查小组。远距离通信,还是采用灯光通信。长期蹲守的侦查点都修建了隐蔽的休息取暖设施,毕竟是北方的冬季,没有取暖休息的地点,是无法长期坚守的。
一切顺利的准备中也有不如意之处,这个不如意就发生在三屯营的总兵朱国彦身上。此人也算是抗击后金的一个英雄人物,但是为人专横,逞强好胜。虽然勉强接待了孙和京的来访,但是拒绝联络人员进入三屯营,说是军营重地,外人不得入内。历史上赵率教被拒绝进入三屯营,而死于与后金的城外遭遇战,朱国彦是有责任的。
无奈之下,只好在三屯营南面的山里建立一个观察哨,配置五名士兵。用以监视这里的敌情。
三屯营位于遵化东北方,这里是通向山海关的一个通道,也可以到达喜峰口、冷口。三屯营在这个较宽的通道的南侧,背靠南侧的山脉。
时间到了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按公历(即所谓的阳历)说,已经是12月底或1月初,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监视大安口的特种兵传来报文,后金军已经攻破大安口,大军长驱直入,向遵化杀来。
......
敬告读者:
作品发表一月有余,算了一下,已经有25万字了。感谢各位读者捧场,使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作为写作新手,自感有许多不足,我会再努力,为读者奉献好的故事。
本书已经上架三天,我又坚持发送了9个免费章节,用以感谢读者的捧场。从下一章起,将告别免费章节,进入vip章节,从此,读者将是我的衣食父母,我会以此为动力,努力再努力,以答谢读者。
---第74章完---
王元雅,字浦鹤,山西太原卫人,万历年间的进士。40多岁,为人和善。他面部清瘦,身穿大红官袍常服。
孙和京代表父亲问候了他,并呈上礼物“千里镜”。王元雅甚是喜欢,拿在手中把玩,孙和京拿出配装的使用说明书,一一指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见面的气氛更显融洽。
孙和京说:“浦公(王元雅字浦鹤),家父和袁大帅(督师袁崇焕)担心蓟镇防卫(遵化属蓟州镇,又名蓟县),遣在下领家丁两千人,辅助浦公,是防备于万一之意,为了不惊扰百姓,我家丁队另择偏僻处扎营。今特来报道,危机时我部谨遵浦公差遣。”
“初阳(孙元化的字)兄客气了。差遣二字当不起,但有事端,互相辅助就是了。”
“浦公,我们驻地在山里,距离比较远,在下欲委派联络兵丁,驻在城里,以保持双方联系,协调防卫。可否?”
“甚好!但是,一旦军情紧急,怕是敌兵围城,联络兵丁出不了城,怎么联系。”王元雅担心的说。
“浦公勿忧,我军略有雕虫小技,不必出城,亦可联络。我们的联络人员共有二十多人,三辆马车。还请浦公择一处僻静的院子安置。”
“好说,孙公子这是帮我,岂能不安置妥当。尽管放心。”
“我这二十多人颇有战力,紧急时,浦公尽可差遣。”
王元雅心想,毕竟年轻人,这话说大了。王元雅虽是文官,亦是带兵之人,二十多人能顶什么事?两军阵前不是比武打斗,再强的武功,又有多大用途?毕竟对方是客人,不好当面教训。只是不置可否的答应着。
孙和京继续说:“后金连续灾荒多年,若入寇,必劫掠粮草,此地太平日久,下令百姓坚壁清野,未必奏效。因此,我们准备了大笔银两,到乡下大批收购粮食,这就间接实现了坚壁清野。粮食屯于遵化城中,和我军营地两处,战时可充作军粮,亦可用于救助百姓。还请浦公协助。”
王元雅心想,要我出钱可是没有,朝廷就是缺银子,这孙家真是财大气粗,有点冤大头的味道。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条良策,执行亦不难,有大笔银子在,这事就好办了。所以也是满口答应,并且立即安排人手。孙和京答应明日即派人携带银两随行,下乡购粮。
孙和京又说:“后金攻城略地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大批收买奸细,辽东很多城池就是这样被攻破的。”(实际上遵化也是这么被攻破的。)“大战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家父要在下转告浦公,在遵化城中立即开始搜查、抓捕奸细。根据辽东各城的经验,这些奸细十之八九混迹于行商之中,因此,行商是搜查的重点。一旦后金真的入寇,就要严格控制、盘查进城、出城的人员,特别是行商。战时不但要加强城防,也要加强内防,发现可疑之人立即抓捕。”
“初阳(孙元化的字)兄提醒的是,本官此前也有考虑,只是不够详尽,此事的确应该立即着手,即便后金人不来,也是该做的。府、县的三班衙役对坊间百姓很熟悉,令他们办理此事,再辅以士兵,可保万无一失。另外,本城有锦衣卫数人,也可以商量一下,让他们帮忙。”
锦衣卫的能量非同小可,收拾奸细还是很专业的。在一些重点城市,常有锦衣卫的人员,只是官员调动不了他们。
王元雅还真是个好官,好的建议全部依从,没有考虑脸面这一类无用的东西,是个豁达之人,办事也是认真有效。
孙和京的这些要求,实际是朱万化的主意,部队出发前已经交代安排好了。否则,孙和京是想不到这些的。
第二天,孙和京带领一个特务班和一个气球通信班,进入遵化城。另有一个排的辎重兵携带购粮银两和车辆进城辅助官府下乡收粮,同时宣传坚壁清野。这些车辆中大部分是北上后,购置的当地马车,也有三辆是曙光基地生产的四轮马车,橡胶轮胎的车辆自燃吸引人的眼球,载重量大,而且轻快。有钱人纷纷打探,哪里可以买到这种车辆。
进城的特务班和通信班携带的武器装备是:一辆战车、一辆气球通信车、一辆货车。武器有四支装备瞄准镜的半自动步枪,其余是左轮步枪和喷子,两面盾牌,52迫击炮(掷弹筒)两门,这些都是正常装备,通信兵全部装备喷子,弹药充足。为了协助守城,朱万杰另外批准携带手榴弹50箱,一箱20颗,共1000颗;地雷5箱,一箱50颗,共250颗。食物携带不多,准备在城中购买,没有炊事兵,战士们轮流做饭,另有卫生兵一名。并且规定平时要穿鸳鸯战袄,战时换作训服,否则穿着迷彩服在街上逛一圈就热闹了。
孙和京指定特务班长刘十三,做联络官。(刘十三,还有任根伢,在完成金州送信的任务后,提拔为班长。)孙和京引导他见了遵化方面的联络人,双方约定了联络时间、地点和方法。
几天后遵化城中已经是一片紧张气氛,锦衣卫、衙役、士兵在全城搜捕奸细。乡下购入的大批粮食、草料被拉进遵化城和北山的北方支队营地。坚壁清野的宣传效果不大,也只能到此为止,毕竟不是强制的事儿。百姓多年不经战乱,不相信的还是大多数。到十月二十日总计购入各种粮食五万石。草料100车。说不上收获巨大,但是做军粮是用不了的。北方支队2000多人,每日消耗口粮30石,三个月不到3000石。大宗的粮食还要用于救灾。战乱的灾荒,可是大于任何天灾的。
炮兵在寻找前出的支援城防的炮兵阵地,测量各射击目标地域的坐标。通信线路正在加紧施工,有的已经完成并通过了测试。同时对重要的道路进行了修缮,以便于战车通行。
两个营直属的特务排正在全面侦查地形,设立几个侦查点,有的重要侦查点需要安排人员,长期蹲守。这些侦查点向北一直到大安口、喜峰口,皇太极就是突破长城的大安口进入遵化的,喜峰口在大安口东面约80里,再向东100里就是冷口,这几处都是防御的要点,冷口距离较远派出了一个五人的骑兵侦查小组。远距离通信,还是采用灯光通信。长期蹲守的侦查点都修建了隐蔽的休息取暖设施,毕竟是北方的冬季,没有取暖休息的地点,是无法长期坚守的。
一切顺利的准备中也有不如意之处,这个不如意就发生在三屯营的总兵朱国彦身上。此人也算是抗击后金的一个英雄人物,但是为人专横,逞强好胜。虽然勉强接待了孙和京的来访,但是拒绝联络人员进入三屯营,说是军营重地,外人不得入内。历史上赵率教被拒绝进入三屯营,而死于与后金的城外遭遇战,朱国彦是有责任的。
无奈之下,只好在三屯营南面的山里建立一个观察哨,配置五名士兵。用以监视这里的敌情。
三屯营位于遵化东北方,这里是通向山海关的一个通道,也可以到达喜峰口、冷口。三屯营在这个较宽的通道的南侧,背靠南侧的山脉。
时间到了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按公历(即所谓的阳历)说,已经是12月底或1月初,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监视大安口的特种兵传来报文,后金军已经攻破大安口,大军长驱直入,向遵化杀来。
......
敬告读者:
作品发表一月有余,算了一下,已经有25万字了。感谢各位读者捧场,使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作为写作新手,自感有许多不足,我会再努力,为读者奉献好的故事。
本书已经上架三天,我又坚持发送了9个免费章节,用以感谢读者的捧场。从下一章起,将告别免费章节,进入vip章节,从此,读者将是我的衣食父母,我会以此为动力,努力再努力,以答谢读者。
---第74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