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鲜花,感谢捧场。
......
在杭州朱家的商铺院子里的临时住处,朱大典、朱万武父子拿着朱万化发来的报文,正在商议着应对之策。
六月底,浙江已经是梅雨季节,灯光通信遇到了大麻烦,为此,环山的通信位置又向南移动了十几里,原因是必须采用夜间通信,为了避免敌人发现灯光,只能远离环山河口的位置。好在这几天雨水不大,天气时好时坏,两天来还时断时续保持着通信,需要尽快行动了。
除了环山的敌情外,还有一个麻烦事:为了安全而适当的张扬,弄得玻璃交易在杭州已经尽人皆知,嫉妒的人也好,仇富的人也罢,他们虽然不知道具体数额,但是,从玻璃、玻璃镜子的市场价格也可以推断个大概。老百姓也就算了,这议论纷纷的都是达官贵人、地方士绅。他们普遍猜测朱家有几十万两的收入,如果真的知道近200万两(加上瓷器)的收入,还不知会出什么事。虽然不能直接开口要钱,但朱家应该为本地出力的呼声甚高,没个回应看来是不好交代,朱家还是生根于浙江的,日后还要混日子的。
为此朱大典征求了朱万化的意见,朱万化在报文中说可以考虑修路。杭州到金华大约400多里,南方河流湖泊多,桥梁自然就多,道路窄多弯曲,不便策马奔驰,车辆就更不必说了。所以这400里的路,无论水路,陆路都是差不多十天的行程。如果修一条便捷的道路,无论于官于民都是受惠的。于官可以政令顺畅通达,于民可以便利生产生活交易。
修路还隐含着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调动兵力迅速,水路交通毕竟速度慢,而且运力有限。今后我们的军队主要是骑马或乘车。好的道路条件就非常重要了。从这点考虑,我们的力量达到那里,路就要修到那里。花费些银钱是值得的。
这个年代修路的费用基本是人工费和修建桥梁的费用,如果不修水泥路,材料费用不大。征地虽然是一大费用,可以让官府解决,我们不考虑。可以征调当地民役(明朝是有徭役的)充实劳力,费用还会大幅下降。初期专业的修路队人员100人差不多,以后逐渐增加到400人,平均按300人计算,每月人工费1000两左右,一年一万多两,加上两万两的材料费(主要是桥梁、木料、铺路的石料等),每年投入约五万两。预计四年竣工,总费用二十万到四十万两差不多够了,就算超预算一倍也不到一百万两,朱家还是拿得出来的。
水泥用于关键部位,不能修水泥路。明朝的车,全部是木轮包铁的硬轮车,硬质路面很容易压坏,同时,硬质路面也不利于马匹奔驰。
材料费的大头在桥梁上,现在的大河小溪中的行船是主要的交通,因此所修的桥要考虑下面通过的船之,大的河流通过的船只就大,桥就要高,桥高了,为了减小上桥的路面坡度,引桥就要长,否则马车上不去。引桥也是桥,建设成本就要高。(后世不少城市中的桥梁采用闸门式的可以开合的桥梁就是不能同时解决引桥坡度和桥梁高度而采用的无奈之策。)我们修的路,应该是马车马匹可以快速通行的高速路,所以坡度的控制非常重要,正常马力应该能上的去。
为了今后维护道路通行,不但需要维修保养工人,还需要保护道路安全的护路队,以防人为的破坏道路和车匪路霸。不算建设费用,为了维护道路的人力物力和各种开销,这路就要设卡收费。
最后就是要10年的道路的管理经营权。当前官府还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估计不会有异议。但是来自后世的朱万化知道它的经济利益。
一是征地,二是利用民夫徭役,三是设卡收费,四是道路经营权,五是设置护路队。这五条官府如果同意,即可开工修路。
朱家父子把修建道路的意见形成文案,交给浙江巡抚衙门,就打算回金华了。回程走陆路更不安全,再说船队必须返回金华。因此计划六月二十五启程。
按朱家父子的计划,既然敌方藏于芦苇荡,就可以考虑使用火攻,此时的梅雨季节给火攻带来困难,但是,同时也让敌方疏于防火。如果是容易发生火灾的冬季,海盗就不一定会藏身于芦苇荡了。多制备火油干柴火箭(弓箭的箭),用抛掷干柴、推入火船的方法加大火势,路上水上两路进攻,这应该是比较好的进攻方案。
曙光基地已经派出两个连的护厂队,朱顺带队,并携带了赶工做出来的两架抛石机,当然,这次不是抛石头,而是抛掷浇了油的干柴。
抛石机是利用所配重物的重力发射。主要用于围攻和防守城池、要塞。抛石机的机架两支柱间有固定横轴,上有与轴垂直的杠杆,可绕轴自由转动。杠杆短臂上固定一个重物,长臂末端有弹袋用于装弹。发射时,用绞车把长臂向后拉至几乎水平,突然放开,石袋即迅速升起。当短臂重锤完全落下时,投射物从弹袋中沿约45度角飞出。3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150-200米。据测试用来抛射干柴可达150米以上,原因是干柴的空气阻力大,因此,抛射的距离稍短。朱万化设计的抛石机可以方便拆卸,用骡马驮运。
此外,还携带了大量的抛射燃烧弹头的弓箭。乘船到富阳、环山上游下船。留下一个排的兵丁由排长钱世忠(老家丁)带领。他们的任务就是释放火船,已经准备了十条小船满载浸油干柴。大队人马由护厂队教官朱顺带领,陆路行军到环山与石怀亮汇合,侦查敌情,设置进攻阵地。万事具备,就等进攻了。
可是到了二十五日的早晨就开始下雨。行程就拖下去,直到二十七日放晴方才动身。因为雨天不利火攻,也不利通信。
船只侧风行进(东南风),中午到达富阳,距离环山已经不远,吃过午饭后看天气虽然不是晴天,但多云无雨正是行军打仗的好天气,便通知环山方面,这边已从富阳出发,约两个时辰(4个小时)到达环山,环山方面立即做进攻的准备。随船兵丁均更换迷彩作训服,准备战斗。水军的迷彩为蓝灰色。(礼服蓝色,夏装配白色上衣。)
朱大典看着兵丁的军服想,这样的军装不错,有益于战,平时穿戴毕竟有些扎眼,还要做一套鸳鸯战袄以备不时之需。
......
崇祯元年六月二十七下午,朱家家丁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战在环山打响了。
环山方面的朱顺接到命令,首先派出石怀亮带领他的特务班带着一个通信兵去摸海盗的哨探,这个哨探点就在小溪至富春江的汇合处南边的一个小山上。朱顺把单筒千里镜交给石怀亮说:“这个暂时借给你,干的漂亮点,不许使用火铳,不要惊动山下的海盗。”
“是!”石怀亮美滋滋的接过千里镜,还试着看了看。
因为在这个小山下,富春江有一个转弯,在水面上只能看到已经转过这个弯的船只,为了看得更远,海盗们在小山上设了一个哨探点,朝西的方向上立了一面旗子,还时不时地挥动,显然是联络之用,山下还经常有上去的海盗,应该是送饭的。石怀亮已经监视这个哨探点三天了,上面有五个海盗,石怀亮对此一清二楚,但是一直没有动他们。
现在得到命令,石怀亮的特务班立即摸了上去。也不能说海盗警惕性太差,他们以为自己的行动就是一次打劫,心里上就没有摆开战场开战的准备,根本就想不到有人会摸哨,另一方面,他们惯于海战,对陆战还是知之甚少。
五个海盗,随时轮一个人到山顶观察,其他人藏在一块大石下休息。石怀亮派两个人去摸山顶上的哨探,其余人悄悄靠近大石头,只等山上得手,这边立即下手。
石怀亮的特务班悄无声息的包围了大石头下的海盗,迷彩装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掩护。远远的用千里镜望过去,三个海盗在睡觉,或者躺着休息,一个手扶着旗杆,向山下张望,可能是等待联络,看来还是有点警惕性。一会功夫,这个海盗拔下旗子,朝山下挥动几下,又插好旗子,转身也躺下休息了。又过了一会,山上传来“布谷,布谷”的鸟叫声音,这是山顶得手的信号。石怀亮一挥手,五个兵丁从大石头侧面悄悄接近,最后十几步,猛然冲刺,直扑上去,四个海盗虽然看到有人,但是来不及判断或喊叫就被扑到。石怀亮立即上前,低声命令:“不许喊叫!出声者杀!”这四个海盗的手脚都被捆绑起来口中塞上破布。这时山上摸哨的两名兵丁下来了。并没有带回海盗,石怀亮刚要问,那两个兵丁说:“他要喊叫,没办法,杀掉了。”说的轻松,那四个海盗听得头上冒汗,浑身发抖。
石怀亮命令通信兵打信号,通知山下,这边已经完成任务。然后隔离审问了这几个海盗,果然他们是瞭望江面的,一旦发现二十几只的船队(有的船他们已经在杭州码头上认识了)到达,就晃动旗子然后放倒旗子下山。平时看到山下晃动旗子,这边也晃动旗子,表示无事。
问清了情况,命令五名兵丁押解一名海盗,观察应对山下,随时报‘平安’,其余的人押解三名海盗悄然下山汇合大部队去了。
---第14章完---
......
在杭州朱家的商铺院子里的临时住处,朱大典、朱万武父子拿着朱万化发来的报文,正在商议着应对之策。
六月底,浙江已经是梅雨季节,灯光通信遇到了大麻烦,为此,环山的通信位置又向南移动了十几里,原因是必须采用夜间通信,为了避免敌人发现灯光,只能远离环山河口的位置。好在这几天雨水不大,天气时好时坏,两天来还时断时续保持着通信,需要尽快行动了。
除了环山的敌情外,还有一个麻烦事:为了安全而适当的张扬,弄得玻璃交易在杭州已经尽人皆知,嫉妒的人也好,仇富的人也罢,他们虽然不知道具体数额,但是,从玻璃、玻璃镜子的市场价格也可以推断个大概。老百姓也就算了,这议论纷纷的都是达官贵人、地方士绅。他们普遍猜测朱家有几十万两的收入,如果真的知道近200万两(加上瓷器)的收入,还不知会出什么事。虽然不能直接开口要钱,但朱家应该为本地出力的呼声甚高,没个回应看来是不好交代,朱家还是生根于浙江的,日后还要混日子的。
为此朱大典征求了朱万化的意见,朱万化在报文中说可以考虑修路。杭州到金华大约400多里,南方河流湖泊多,桥梁自然就多,道路窄多弯曲,不便策马奔驰,车辆就更不必说了。所以这400里的路,无论水路,陆路都是差不多十天的行程。如果修一条便捷的道路,无论于官于民都是受惠的。于官可以政令顺畅通达,于民可以便利生产生活交易。
修路还隐含着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调动兵力迅速,水路交通毕竟速度慢,而且运力有限。今后我们的军队主要是骑马或乘车。好的道路条件就非常重要了。从这点考虑,我们的力量达到那里,路就要修到那里。花费些银钱是值得的。
这个年代修路的费用基本是人工费和修建桥梁的费用,如果不修水泥路,材料费用不大。征地虽然是一大费用,可以让官府解决,我们不考虑。可以征调当地民役(明朝是有徭役的)充实劳力,费用还会大幅下降。初期专业的修路队人员100人差不多,以后逐渐增加到400人,平均按300人计算,每月人工费1000两左右,一年一万多两,加上两万两的材料费(主要是桥梁、木料、铺路的石料等),每年投入约五万两。预计四年竣工,总费用二十万到四十万两差不多够了,就算超预算一倍也不到一百万两,朱家还是拿得出来的。
水泥用于关键部位,不能修水泥路。明朝的车,全部是木轮包铁的硬轮车,硬质路面很容易压坏,同时,硬质路面也不利于马匹奔驰。
材料费的大头在桥梁上,现在的大河小溪中的行船是主要的交通,因此所修的桥要考虑下面通过的船之,大的河流通过的船只就大,桥就要高,桥高了,为了减小上桥的路面坡度,引桥就要长,否则马车上不去。引桥也是桥,建设成本就要高。(后世不少城市中的桥梁采用闸门式的可以开合的桥梁就是不能同时解决引桥坡度和桥梁高度而采用的无奈之策。)我们修的路,应该是马车马匹可以快速通行的高速路,所以坡度的控制非常重要,正常马力应该能上的去。
为了今后维护道路通行,不但需要维修保养工人,还需要保护道路安全的护路队,以防人为的破坏道路和车匪路霸。不算建设费用,为了维护道路的人力物力和各种开销,这路就要设卡收费。
最后就是要10年的道路的管理经营权。当前官府还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估计不会有异议。但是来自后世的朱万化知道它的经济利益。
一是征地,二是利用民夫徭役,三是设卡收费,四是道路经营权,五是设置护路队。这五条官府如果同意,即可开工修路。
朱家父子把修建道路的意见形成文案,交给浙江巡抚衙门,就打算回金华了。回程走陆路更不安全,再说船队必须返回金华。因此计划六月二十五启程。
按朱家父子的计划,既然敌方藏于芦苇荡,就可以考虑使用火攻,此时的梅雨季节给火攻带来困难,但是,同时也让敌方疏于防火。如果是容易发生火灾的冬季,海盗就不一定会藏身于芦苇荡了。多制备火油干柴火箭(弓箭的箭),用抛掷干柴、推入火船的方法加大火势,路上水上两路进攻,这应该是比较好的进攻方案。
曙光基地已经派出两个连的护厂队,朱顺带队,并携带了赶工做出来的两架抛石机,当然,这次不是抛石头,而是抛掷浇了油的干柴。
抛石机是利用所配重物的重力发射。主要用于围攻和防守城池、要塞。抛石机的机架两支柱间有固定横轴,上有与轴垂直的杠杆,可绕轴自由转动。杠杆短臂上固定一个重物,长臂末端有弹袋用于装弹。发射时,用绞车把长臂向后拉至几乎水平,突然放开,石袋即迅速升起。当短臂重锤完全落下时,投射物从弹袋中沿约45度角飞出。3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150-200米。据测试用来抛射干柴可达150米以上,原因是干柴的空气阻力大,因此,抛射的距离稍短。朱万化设计的抛石机可以方便拆卸,用骡马驮运。
此外,还携带了大量的抛射燃烧弹头的弓箭。乘船到富阳、环山上游下船。留下一个排的兵丁由排长钱世忠(老家丁)带领。他们的任务就是释放火船,已经准备了十条小船满载浸油干柴。大队人马由护厂队教官朱顺带领,陆路行军到环山与石怀亮汇合,侦查敌情,设置进攻阵地。万事具备,就等进攻了。
可是到了二十五日的早晨就开始下雨。行程就拖下去,直到二十七日放晴方才动身。因为雨天不利火攻,也不利通信。
船只侧风行进(东南风),中午到达富阳,距离环山已经不远,吃过午饭后看天气虽然不是晴天,但多云无雨正是行军打仗的好天气,便通知环山方面,这边已从富阳出发,约两个时辰(4个小时)到达环山,环山方面立即做进攻的准备。随船兵丁均更换迷彩作训服,准备战斗。水军的迷彩为蓝灰色。(礼服蓝色,夏装配白色上衣。)
朱大典看着兵丁的军服想,这样的军装不错,有益于战,平时穿戴毕竟有些扎眼,还要做一套鸳鸯战袄以备不时之需。
......
崇祯元年六月二十七下午,朱家家丁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战在环山打响了。
环山方面的朱顺接到命令,首先派出石怀亮带领他的特务班带着一个通信兵去摸海盗的哨探,这个哨探点就在小溪至富春江的汇合处南边的一个小山上。朱顺把单筒千里镜交给石怀亮说:“这个暂时借给你,干的漂亮点,不许使用火铳,不要惊动山下的海盗。”
“是!”石怀亮美滋滋的接过千里镜,还试着看了看。
因为在这个小山下,富春江有一个转弯,在水面上只能看到已经转过这个弯的船只,为了看得更远,海盗们在小山上设了一个哨探点,朝西的方向上立了一面旗子,还时不时地挥动,显然是联络之用,山下还经常有上去的海盗,应该是送饭的。石怀亮已经监视这个哨探点三天了,上面有五个海盗,石怀亮对此一清二楚,但是一直没有动他们。
现在得到命令,石怀亮的特务班立即摸了上去。也不能说海盗警惕性太差,他们以为自己的行动就是一次打劫,心里上就没有摆开战场开战的准备,根本就想不到有人会摸哨,另一方面,他们惯于海战,对陆战还是知之甚少。
五个海盗,随时轮一个人到山顶观察,其他人藏在一块大石下休息。石怀亮派两个人去摸山顶上的哨探,其余人悄悄靠近大石头,只等山上得手,这边立即下手。
石怀亮的特务班悄无声息的包围了大石头下的海盗,迷彩装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掩护。远远的用千里镜望过去,三个海盗在睡觉,或者躺着休息,一个手扶着旗杆,向山下张望,可能是等待联络,看来还是有点警惕性。一会功夫,这个海盗拔下旗子,朝山下挥动几下,又插好旗子,转身也躺下休息了。又过了一会,山上传来“布谷,布谷”的鸟叫声音,这是山顶得手的信号。石怀亮一挥手,五个兵丁从大石头侧面悄悄接近,最后十几步,猛然冲刺,直扑上去,四个海盗虽然看到有人,但是来不及判断或喊叫就被扑到。石怀亮立即上前,低声命令:“不许喊叫!出声者杀!”这四个海盗的手脚都被捆绑起来口中塞上破布。这时山上摸哨的两名兵丁下来了。并没有带回海盗,石怀亮刚要问,那两个兵丁说:“他要喊叫,没办法,杀掉了。”说的轻松,那四个海盗听得头上冒汗,浑身发抖。
石怀亮命令通信兵打信号,通知山下,这边已经完成任务。然后隔离审问了这几个海盗,果然他们是瞭望江面的,一旦发现二十几只的船队(有的船他们已经在杭州码头上认识了)到达,就晃动旗子然后放倒旗子下山。平时看到山下晃动旗子,这边也晃动旗子,表示无事。
问清了情况,命令五名兵丁押解一名海盗,观察应对山下,随时报‘平安’,其余的人押解三名海盗悄然下山汇合大部队去了。
---第14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