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商纣王最新章节!
他又有何打算?
想了半晌,思索出了一些东西,又有些不确定。
只是心中暗暗提起了防备。
事到如今,一切都已准备好,只等大幕彻底拉开。
决不能因为帝辛而有什么破坏。
当然,理智上,他也不觉得对方还能破坏大局。
可内心中,生平第三次、他如此忌惮一个人。
包括帝辛在内,这三人都因为特殊原因,不是单纯的实力。
比如三清就不在其内。
而他对帝辛的忌惮,甚至超过了第二次忌惮的那位。
所以他不敢有任何大意。
……
匆匆间,又是两年多的时间过去。
帝辛一千一百一十二年六月。
全力之下,大商终于大致掌握了七十二层星辰天、以及洞天福地、十个大千世界。
帝辛实力更进一步,七龙真气大有长进。
这时,朝廷中也有数百名官员左右,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对此,绝大部分官员连知道都不知道,毕竟大商的官员太多了,区区数百位官员而已,毫不起眼。
而知道的,则是沉默不语、恍若不见。
这数百位官员,正是这两年所找出来的他人棋子。
朝歌城中的中央和地方官府皆有。
到此,帝辛也下了命令、停止探查,小心警惕即可。
因为接受了七十二层星辰天等地方的原因,大商朝廷这些年积累的力量,一耗而空,甚至还大大不足,只是大致掌握这些地方。
所以统合冀州之事,又要往后延期不知多久。
大商和帝辛,依旧的忙碌。
七月十八日,西岐城外,很是热闹,几乎聚齐了西岐高层。
伯邑考正对着西岐众高层弯身一礼,带着丝丝的感激郑重道:“伯邑考走后,西岐就拜托诸位了!”
“大公子严重!”西岐众高层连忙同样行礼道,偷着一股期待和凝重。
伯邑考又说了两句客套话,转向太似、姬发等家人,嘱托道:“母亲、孩儿去了,二弟、三弟、四弟,为兄走后,你们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和诸位弟弟、妹妹。”
太似有些不舍,姬发等人肃然地点头应到。
没有再多说什么,深深看了一眼西岐城,毅然决然的转身向东走去。
期间,还不经意的给了郭嘉一个目光。
郭嘉微不可察的略一点头回应。
数百人的队伍,以伯邑考为首,向东出发。
留下西岐城外,气氛很是凝重、神色皆带有浓浓期待、凝重的西岐众高层。
他们不知,伯邑考此去会不会成功。
但其实他们心中都不怎么抱有希望,只是不好反对阻止,心里也只有一抹奢望罢了。
郭嘉看着队伍消失的方向,心中轻叹一声。
以后、恐怕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余光不动声色的、看了眼神色忠厚老实的姬发一眼。
……
八月二十日,伯邑考带着队伍进入朝歌,马上就引来了无数的目光。
虽然不知道这位一直不敢前来朝歌、却依旧声明远扬的西伯侯府大公子此来的目的。
但他仍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当然,不管是大小官员,还是朝歌城中的两三百位诸侯,都丝毫没有联系伯邑考的意思。
哪怕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西伯侯这三个字,对于大商朝廷的人而言,依旧是一个不能碰的禁忌。
当做无视。
伯邑考不以为意,老老实实,只是先后带重礼拜访了几位德高望重之大臣,比如闻仲、商容等。
然后就等待帝辛的召见。
这一等,就等到了九月一日的朝会。
商议完了一些国事,帝辛下旨传见伯邑考。
早已等待多时的伯邑考立马来了,迎着数千双各种各样的目光,走进大殿中,弯身一拜道:“臣伯邑考参见陛下!”
气宇轩昂、贵气十足、风度翩翩!
许多官员心中有些赞赏之意,当然,表面上自是没有露出来丝毫的。
“平身。”帝辛淡漠开口,无动于衷,没有丝毫的异样。
“谢陛下。”伯邑考直起身,没有直视上方,而是不卑不亢中又带着几分恭敬、目光微微低垂,感受着自上方传来、那惊人的压迫感,暗自惊讶。
他能感觉到,这不是在针对他,而是帝辛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
同时,也有一些官员,心中升起惊讶之意。
虽然因为这是在人帝殿,他们不好仔细探查。
但伯邑考给他们的感觉,不简单。
实力恐怕超过他们预料,强的惊人。
“你给孤上奏折,求孤放了你父,孤给你一个机会,证明西伯侯府的忠心。”帝辛直接开口说道,顿时震惊了大殿中绝大部分人。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伯邑考来此,竟是为了姬昌。
更没想到,陛下好像松了口。
如果这不是人帝殿,帝辛在上方,大殿中恐怕当即就要沸腾了。
唯有商容这等官员们似乎早就知道,但也目光慎重。
伯邑考神色大喜,充满了感激之意,深深一礼道:“谢陛下,臣代家父谢陛下。”
稍稍平静下情绪,勉强镇定道:“陛下,这些年来,臣虽没有见过家父,但臣二弟却承蒙陛下恩典,见过十几次。
臣敢肯定,家父早已洗心革面,一心著书,以偿还当年所犯下的罪孽、错误。
如今家父对陛下,是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西伯侯府上下同样如此,这千年多来,无不感恩陛下不杀之恩典,时刻谨记忠孝之道。”
一番话,仿佛肺腑之言,异常的真诚。
不过这大厅中,却没有几个相信的。
“启禀陛下,伯邑考一人之言、不足为信。”比干当即站出,微微一礼肃然道。
见有人带头,马上、类似的言语就充满了大殿。
帝辛不语。
伯邑考垂下的双眼深处微冷,待声音稍稍落下时,连忙道:“启禀陛下,为了证明西伯侯府上下的忠心,臣此次前来,带上了所有官员的名单,以及历代以来所有的积累,以证臣等的忠心。”
“名单和积累,都仍只是你一人所言,还是不足为信。”比干再次说道,态度异常的强硬。
“陛下,臣等都可立刻前来朝歌定居,以表明忠心。”伯邑考又道,毫不犹豫。
顿时,许多官员都有些惊疑不定了,包括比干这等大臣,也若有所思,余光紧紧盯着上方的帝辛。
帝辛终于开口:“此事再议、退朝。”
伯邑考眉头一跳,但还是马上跟着众臣一起行礼道:“恭送陛下。”
金光中,帝辛身影消失。
众臣开始散去,都默契的无视伯邑考。
伯邑考有些皱眉,但也没有多想。
他知道,哪怕已经谈好了约定,想要帝辛放出姬昌,也没那么容易。
些许刁难是一定有的。
毕竟还要做给大商官员以及天下看的。
最后的结果则定会是释放姬昌,如此就够了。
些许刁难没什么。
反而刁难越大、越好。
因为如此,他所获得的名声,也就越大。
他经历了千辛万苦,救回亲父。
立马,他的好名声就会传遍天下,在西岐的根基也会立马稳固无比,再不可动摇。
哪怕姬昌回到西岐,也是如此。
所以,这一趟他必须亲自来,谁也不能代替。
谁敢代替,那可以说就是他的死敌。
转身默默向殿外走去,没有理会周围之人的无视,和暗中的打量。
他坚信,终有一天,这里所有的人,都会仰视他。
……
朝会散去,伯邑考求帝辛放出姬昌的事,马上就引起了一阵阵风浪,朝野都是议论此事的声音。
而朝堂中,不管心里如何想,嘴上都是觉得不行。
毕竟无论怎样,站在西伯侯度和姬昌的对立面,在大商朝堂上,是一定不会有错的。
民间也差不多,姬昌当年的名声很好。
但随着他起兵叛乱失败,和帝辛的威望越发高之后,姬昌的名声也就不那么好了。
在豫州,更是认为其就是乱臣贼子。
其它八州,对其印象也皆是大打折扣,远不如昔。
朝野的不断议论中,帝辛没发出任何言论。
第二天。
人帝殿后殿,处理了一些政务,让郑和等人下去,帝辛嘴角闪过一抹冰冷笑意,闭上了双眼。
朝歌城外,一个小小的地方,因为当年一战之后、一直囚禁着一个人,所以很是著名。
正是被大阵笼罩、无人敢胆靠近的羑里。
大阵中心,那一座平常的竹园依旧。
姬昌在竹屋里写着什么,不时眉头轻皱,像是在思索该如何写。
忽然,前方丈许外,一道金光升起,身穿帝王之袍的威严虚影出现,背对而立。
姬昌神色一惊,连忙起身,走出身前的案几,带着几分恭敬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时隔一千多年,二人再次相见。
帝辛没有转身,淡漠的声音从嘴里吐出:“姬昌,你可知错了?”
“臣知错。”没得到帝辛命令,没有直起身的姬昌不假思索道:“臣这些年来,无时无刻不在痛心当年所大逆不道的行为,臣罪孽深重,承蒙陛下饶得一命,臣感激不尽,此生只愿为当年之过错赎罪。”
(第二章,谢谢支持。)
………………
他又有何打算?
想了半晌,思索出了一些东西,又有些不确定。
只是心中暗暗提起了防备。
事到如今,一切都已准备好,只等大幕彻底拉开。
决不能因为帝辛而有什么破坏。
当然,理智上,他也不觉得对方还能破坏大局。
可内心中,生平第三次、他如此忌惮一个人。
包括帝辛在内,这三人都因为特殊原因,不是单纯的实力。
比如三清就不在其内。
而他对帝辛的忌惮,甚至超过了第二次忌惮的那位。
所以他不敢有任何大意。
……
匆匆间,又是两年多的时间过去。
帝辛一千一百一十二年六月。
全力之下,大商终于大致掌握了七十二层星辰天、以及洞天福地、十个大千世界。
帝辛实力更进一步,七龙真气大有长进。
这时,朝廷中也有数百名官员左右,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对此,绝大部分官员连知道都不知道,毕竟大商的官员太多了,区区数百位官员而已,毫不起眼。
而知道的,则是沉默不语、恍若不见。
这数百位官员,正是这两年所找出来的他人棋子。
朝歌城中的中央和地方官府皆有。
到此,帝辛也下了命令、停止探查,小心警惕即可。
因为接受了七十二层星辰天等地方的原因,大商朝廷这些年积累的力量,一耗而空,甚至还大大不足,只是大致掌握这些地方。
所以统合冀州之事,又要往后延期不知多久。
大商和帝辛,依旧的忙碌。
七月十八日,西岐城外,很是热闹,几乎聚齐了西岐高层。
伯邑考正对着西岐众高层弯身一礼,带着丝丝的感激郑重道:“伯邑考走后,西岐就拜托诸位了!”
“大公子严重!”西岐众高层连忙同样行礼道,偷着一股期待和凝重。
伯邑考又说了两句客套话,转向太似、姬发等家人,嘱托道:“母亲、孩儿去了,二弟、三弟、四弟,为兄走后,你们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和诸位弟弟、妹妹。”
太似有些不舍,姬发等人肃然地点头应到。
没有再多说什么,深深看了一眼西岐城,毅然决然的转身向东走去。
期间,还不经意的给了郭嘉一个目光。
郭嘉微不可察的略一点头回应。
数百人的队伍,以伯邑考为首,向东出发。
留下西岐城外,气氛很是凝重、神色皆带有浓浓期待、凝重的西岐众高层。
他们不知,伯邑考此去会不会成功。
但其实他们心中都不怎么抱有希望,只是不好反对阻止,心里也只有一抹奢望罢了。
郭嘉看着队伍消失的方向,心中轻叹一声。
以后、恐怕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余光不动声色的、看了眼神色忠厚老实的姬发一眼。
……
八月二十日,伯邑考带着队伍进入朝歌,马上就引来了无数的目光。
虽然不知道这位一直不敢前来朝歌、却依旧声明远扬的西伯侯府大公子此来的目的。
但他仍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当然,不管是大小官员,还是朝歌城中的两三百位诸侯,都丝毫没有联系伯邑考的意思。
哪怕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西伯侯这三个字,对于大商朝廷的人而言,依旧是一个不能碰的禁忌。
当做无视。
伯邑考不以为意,老老实实,只是先后带重礼拜访了几位德高望重之大臣,比如闻仲、商容等。
然后就等待帝辛的召见。
这一等,就等到了九月一日的朝会。
商议完了一些国事,帝辛下旨传见伯邑考。
早已等待多时的伯邑考立马来了,迎着数千双各种各样的目光,走进大殿中,弯身一拜道:“臣伯邑考参见陛下!”
气宇轩昂、贵气十足、风度翩翩!
许多官员心中有些赞赏之意,当然,表面上自是没有露出来丝毫的。
“平身。”帝辛淡漠开口,无动于衷,没有丝毫的异样。
“谢陛下。”伯邑考直起身,没有直视上方,而是不卑不亢中又带着几分恭敬、目光微微低垂,感受着自上方传来、那惊人的压迫感,暗自惊讶。
他能感觉到,这不是在针对他,而是帝辛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
同时,也有一些官员,心中升起惊讶之意。
虽然因为这是在人帝殿,他们不好仔细探查。
但伯邑考给他们的感觉,不简单。
实力恐怕超过他们预料,强的惊人。
“你给孤上奏折,求孤放了你父,孤给你一个机会,证明西伯侯府的忠心。”帝辛直接开口说道,顿时震惊了大殿中绝大部分人。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伯邑考来此,竟是为了姬昌。
更没想到,陛下好像松了口。
如果这不是人帝殿,帝辛在上方,大殿中恐怕当即就要沸腾了。
唯有商容这等官员们似乎早就知道,但也目光慎重。
伯邑考神色大喜,充满了感激之意,深深一礼道:“谢陛下,臣代家父谢陛下。”
稍稍平静下情绪,勉强镇定道:“陛下,这些年来,臣虽没有见过家父,但臣二弟却承蒙陛下恩典,见过十几次。
臣敢肯定,家父早已洗心革面,一心著书,以偿还当年所犯下的罪孽、错误。
如今家父对陛下,是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西伯侯府上下同样如此,这千年多来,无不感恩陛下不杀之恩典,时刻谨记忠孝之道。”
一番话,仿佛肺腑之言,异常的真诚。
不过这大厅中,却没有几个相信的。
“启禀陛下,伯邑考一人之言、不足为信。”比干当即站出,微微一礼肃然道。
见有人带头,马上、类似的言语就充满了大殿。
帝辛不语。
伯邑考垂下的双眼深处微冷,待声音稍稍落下时,连忙道:“启禀陛下,为了证明西伯侯府上下的忠心,臣此次前来,带上了所有官员的名单,以及历代以来所有的积累,以证臣等的忠心。”
“名单和积累,都仍只是你一人所言,还是不足为信。”比干再次说道,态度异常的强硬。
“陛下,臣等都可立刻前来朝歌定居,以表明忠心。”伯邑考又道,毫不犹豫。
顿时,许多官员都有些惊疑不定了,包括比干这等大臣,也若有所思,余光紧紧盯着上方的帝辛。
帝辛终于开口:“此事再议、退朝。”
伯邑考眉头一跳,但还是马上跟着众臣一起行礼道:“恭送陛下。”
金光中,帝辛身影消失。
众臣开始散去,都默契的无视伯邑考。
伯邑考有些皱眉,但也没有多想。
他知道,哪怕已经谈好了约定,想要帝辛放出姬昌,也没那么容易。
些许刁难是一定有的。
毕竟还要做给大商官员以及天下看的。
最后的结果则定会是释放姬昌,如此就够了。
些许刁难没什么。
反而刁难越大、越好。
因为如此,他所获得的名声,也就越大。
他经历了千辛万苦,救回亲父。
立马,他的好名声就会传遍天下,在西岐的根基也会立马稳固无比,再不可动摇。
哪怕姬昌回到西岐,也是如此。
所以,这一趟他必须亲自来,谁也不能代替。
谁敢代替,那可以说就是他的死敌。
转身默默向殿外走去,没有理会周围之人的无视,和暗中的打量。
他坚信,终有一天,这里所有的人,都会仰视他。
……
朝会散去,伯邑考求帝辛放出姬昌的事,马上就引起了一阵阵风浪,朝野都是议论此事的声音。
而朝堂中,不管心里如何想,嘴上都是觉得不行。
毕竟无论怎样,站在西伯侯度和姬昌的对立面,在大商朝堂上,是一定不会有错的。
民间也差不多,姬昌当年的名声很好。
但随着他起兵叛乱失败,和帝辛的威望越发高之后,姬昌的名声也就不那么好了。
在豫州,更是认为其就是乱臣贼子。
其它八州,对其印象也皆是大打折扣,远不如昔。
朝野的不断议论中,帝辛没发出任何言论。
第二天。
人帝殿后殿,处理了一些政务,让郑和等人下去,帝辛嘴角闪过一抹冰冷笑意,闭上了双眼。
朝歌城外,一个小小的地方,因为当年一战之后、一直囚禁着一个人,所以很是著名。
正是被大阵笼罩、无人敢胆靠近的羑里。
大阵中心,那一座平常的竹园依旧。
姬昌在竹屋里写着什么,不时眉头轻皱,像是在思索该如何写。
忽然,前方丈许外,一道金光升起,身穿帝王之袍的威严虚影出现,背对而立。
姬昌神色一惊,连忙起身,走出身前的案几,带着几分恭敬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时隔一千多年,二人再次相见。
帝辛没有转身,淡漠的声音从嘴里吐出:“姬昌,你可知错了?”
“臣知错。”没得到帝辛命令,没有直起身的姬昌不假思索道:“臣这些年来,无时无刻不在痛心当年所大逆不道的行为,臣罪孽深重,承蒙陛下饶得一命,臣感激不尽,此生只愿为当年之过错赎罪。”
(第二章,谢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