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朱仙镇、郏县,这些近年来的著名大战都是军事训练课中反复提及的战例,在座的明军军官大都上了半年左右的文化课,对战斗的过程相当熟悉。
    “和松山之战一样,我们的水师会在夜间突然撤离,然后各队举火离开营地。事出突然,李国英的胆子还未必有洪太那么大,他多半不敢立刻追击。但他迟早会感觉出不对,等天明后发现船只和我的旗号不见了,就会明白过来。这时他的侦骑也会向他报告,说撤出营地的我军全无旗号引导,建制溃散。”
    邓名认为最迟到这时,李国英就会发动全军追击。而如果明军能够在清军抵达前恢复秩序,就赢得了一个局面有利的遭遇战机会。
    “现在还不能对士兵们讲,不过迟早他们都会知道我们的军事计划。在撤退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掉队,每一个士兵都必须明白,我们的胜利、全军的生死存亡都取决于诱敌的成败,他们必须要尽可能久地保密。如果他们在被俘后主动向清军吐露了我们的军事计划,那就等于在谋杀他的同袍。”
    向全军通报军事计划会有很大的好处,免得士兵真的以为邓名弃军潜逃了,以致军心溃散不可收拾。但这同样会给明军带来计划泄露的巨大风险。
    两害相权取其轻,邓名还是决定在战前向士兵们通报真实意图,现在他说的话也是对在座军官们的警告:“在座的诸君,我知道你们都有朋友,都有绝对信得过的属下,但在我下令通报全军前,任何人都不能泄露计划,任何泄露都会增大我军失败的危险,正如我刚才所说的,那就是在谋杀我军的全体将士。”
    把全部计划通报完毕,邓名给军官们一些时间思考,然后开始让他们提问题。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被提出来,若是邓名已经考虑过的,就拿出答案与大家分享;若是邓名还没有想好的,就让全体一起讨论。
    有人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贵州的俘虏怎么办?”
    没有人相信贵州的俘虏能够像舟山的义勇兵一样保守秘密。
    “这就是我说暂时不能泄露计划的原因。”邓名答道。
    但这个回答显然不能让部下们满意,迟早俘虏们都会知道。
    “是的,当我军开始撤退的时候,这些贵州的百姓肯定会听到一些风声,就算士兵人人守口如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他们也能看出一些异常。要是他们向清军报告,必然会引起李国英的警惕。”邓名对这种疑虑并不是没有预料,实际上他的卫士已经提出过这个问题:“俗话说,死人的嘴是最严的,如果我把这些贵州百姓都坑了,就不担心他们泄密了。”
    有些浙江军官心里已经在转这个念头,但被邓名点破后,这些人就没有出声接话。
    “幸好还有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让水师把这一万贵州百姓都运走,我们的水师虽然运不走全部的军队,但是一万人还是挤得下的。”邓名对在座的军官们说道:“与其说这些贵州人是俘虏,我更愿意把他们视为被清军劫持的百姓,而我们至少现在还是军人,有时候,军人需要为百姓断后,需要留下和同袍同生共死,这样,当他退伍后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俸禄。”
    “如果这样办的话,”又有一个军官说道:“若是李国英发现贵州百姓居然都没有逃回去向他投降,不会感到奇怪吗?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肯定不会把贵州的百姓用船送走吧。”
    “如果他能平心静气地想上一天,就像他在渝城时那样时间充裕,他或许会起疑,不过我觉得他这次应该没有这么长的时间来想;而且就算起疑,难道他会为了根本不重视的贵州百姓,就不追杀我们的溃军吗?他废了这么大气力,不就是为了这个时候么?”
    制定了分批去熟悉道路地形的时间表后,邓名宣布散会。
    回到自己的中军帐后,他立刻提笔给李国英写挑战书。袁宗第曾经绘声绘色地描述过李国英和其他人被追赶时的窘况,在袁宗第看来,徒劳无益地尝试向敌军挑战,就是崩溃的先兆。
    ……关闭<广告>
    发现明军停下脚步后,李国英立刻命令清军止步,与明军相隔数里对峙。
    “贼人已经开始失控了。”自认为经验丰富的李国英做出了判断:“呵呵,这个邓名还真是年轻啊,我还以为他能多坚持些曰子呢,竟然这么早就无法继续行军了。
    以前每当李国英感到士兵开始焦躁不安时,就会不情愿地停下脚步,原地扎营以安抚士气。不过这种工作非常辛苦,而且恢复行军后士气仍然会迅速低落当听说明军那边送来挑战书后,李国英先是一惊,接着就心花怒放,如果不是要在部下面前维持川陕总督的威严,李国英差点就笑出声来。
    尽管如此,当明军的使者把挑战书递上来时,李国英的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了微笑。把战书读了两遍后,李国英春风满面地抬起头,看着下面正等待答复的使者。
    “不知李总督如何答复邓提督。”见李国英抬起头,明军使者急不可待地问道。
    “唔,本官这两天身体不适,等本官痊愈后,自当统兵出营,与邓提督堂堂一阵。”李国英拉着长调说完后,就命令左右把明军的使者送出去。
    第二天邓名又派使者送来战书,李国英听说后微微一惊:“他这么心急吗?”
    李国英重复了一遍昨天的借口,又把使者和战书一起送出营外。结果邓名显得更沉不住气了,下午就派了一队人马来营外骂阵。
    开始明军骂得还比较含蓄,暗示李国英不敢应战,然后就明确指出李国英是个胆小鬼,最后就污言秽语一起上了。听到明军越骂越难听,李国英就下令敲锣打鼓,把明军的声音盖过去,同时让侦骑兵加紧监视明军的动静。
    明军在营门外辱骂总督大人,但被辱骂的人和他的两万五千多手下却非常高兴。虽然不知道明军营中的具体情况,但明军表现得越心急,就说明了他们的情况越糟糕,经过军官、士兵的口口相传,很快全体清军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于是清军纷纷竖起耳朵,竭力从锣鼓声中寻找着敌人的谩骂声。
    “听,他们还在骂总督大人。”一个士兵满脸喜色地说道:“他们已经骂了整整一天了。”
    “是啊,哈哈,他们骂得真是难听啊。”另外几个清军士兵也拍着大腿笑道。营外明军对川陕总督骂得越是不堪入耳,川陕总督的手下越是爱听,一个个都发自内心地欢喜:“看来我们很快就能领赏,然后回渝城去喽。”
    士气高涨让李国英也很兴奋,在他看来邓名简直就是在帮他。等到下一天明军又派使者来送战书时,李国英童心忽起,下令不放使者进营,同时让各营都打造一丈高的木牌,上面大书“免战”二字,每个营地门口都摆上一个。
    看到评书里的东西都出现在军中,清军士兵更是人人大笑不已,他们嘻嘻哈哈地把免战牌挂上营门。被激怒的明军于是又出动大批士兵来清军营地前谩骂,守卫在营墙上的清军士兵都用嘲讽的目光看着这些骂阵的明军。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是头脑再迟钝的人也看得出来,邓名战败在即,清军只要坚壁不战,就可以坐看明军自败。
    再过一曰,邓名派来的人除了战书,又送来一份礼物,见清军不放他们进营,就把东西放在营门前自行离去。
    守卫营门的士兵把礼物送来中军帐中,李国英和众将开封检视,发现其中竟然是一套女人的衣裙。
    “哈哈,哈哈。”虽然是在众人之前,但李国英再也忍耐不住,仰天大笑不已:“邓名小儿,当真无用,竟然这么几天就军心丧尽了。”
    李国英当初在渝城扮演空城计时的诸葛亮,现在又扮演五丈原的司马懿,邓名这么凑趣,世上还有比这更体贴的对手、更愉快的享受么?李国英看了箱中的衣裙两眼,风趣地对众人说道:“可惜老夫乃是朝廷命官,一举一动关乎朝廷体统,不然老夫真想笑纳了邓名的礼物,让三军将士看看老夫的心胸气量。”
    周围谀声如涌,李国英下令把这套衣服挑上旗杆,传示各营。
    这几天来,探子报告明军军营有进有出,但没有大队人马离开过。李国英知道明军主力还没有彻底崩溃,不过看到邓名送来的裙子后,他更加深信这一天近在眼前。
    “启禀大人!”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熟睡中的川陕总督突然被卫兵叫醒:“贼人大营出现乱像。”
    “什么乱像?”李国英闻言一跃而起,转眼间就睡意全无。
    还没走到营墙上,李国英就听到一阵阵杂乱的喧哗。登上了望台后,看到营墙上的卫兵正冲着明军营地的防线指指点点,举目所及,到处是火把发出的点点亮光。
    这些亮光数也数不清,好像有一两万之多。从军多年的李国英一瞥之下,就看出其中全无章法,成千上万的敌人零零散散,多则十余人、少则数人,争先恐后地向西方离去。

章节目录

伐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灰熊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灰熊猫并收藏伐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