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京也来了?”
文彦博半眯着眼睛,靠在躺椅上。整个下午,他都在躺椅上度过,家仆来回奔走,将一条条最新得来的消息通报于他。但文彦博只在听到另一位前任宰相也抵达京师时,才稍稍抬了一下眼皮。
“正是冯相公,前脚刚下车,后脚就进宫去了。”
“去看皇帝了吗?”文彦博追问。
报信的家人声音颤了起来,“小人不知。”
文彦博闭上了眼睛,不说话了。站在旁边的次子文嗣舜立刻就呵斥道:“那还不快去打探!”
“不用去了。”一人走了进来,“冯当世只是去慈寿宫探问了太后就出来了。”
文彦博睁开眼,在儿子的搀扶下站起身来,“德孺来了。”
表字德孺,来人正是范仲淹的幼子范纯粹。因患病离任,居于京师就医已有半年。文彦博安顿下来后,就把他给请了来。
不过文彦博找范纯粹来,不是要打听京师的新闻——文彦博的消息来源,只会比范纯粹更广,他只是想问一问范仲淹的另一位儿子的下落,“尧夫还没到吗?”
范仲淹的三个儿子,只有范纯仁的声望最高。如果在京任职,也是在议政之列。不过如范纯仁这般的死硬旧党,始终被章惇拒之京外,而韩冈,对绝不会帮忙的范纯仁,他也同样不会理会。
如今旧党后继乏人,富弼、吕公著、司马光等一干成员又相继去世,文彦博之外,只剩范纯仁和吕大防还有些人望了。
文彦博此番进京,正想有些作为,范纯仁的助力对他必不可少。
“如果家兄在收到邸报后就启程上京,这两日也该到。”范纯粹冷着脸,补充道,“如果家兄进京,当是会去拜见天子。”
文彦博进京之后,先入宫探望了太后,然后就回到自己的府邸,就跟冯京一般。
皇帝虽还没有被废,其实也跟被罢废没有两样了。文彦博有所欲求,自不愿在此事上与整个朝廷为敌。换作他年轻十岁,或许会展示一下风骨,现在年近九旬,这口气他不会再争了,要争的,只是儿孙的好处罢了。
但文彦博没有因范纯粹的顶撞而动气。范仲淹也是这个臭脾气。要不然,以他的声望和才能,何至于不能进位宰相?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不愧是文正公的儿子。”文彦博道,“一日未退位,一日便是天子,我辈的确是要崇以尊礼。不过,我等若是造访福宁宫,恐对天子不利。无论章、韩,岂能容得下身荷众望的皇帝?”
老狐狸的推托之词,范纯粹岂能不明。不过,范纯粹闹了一下,却也只是想表明立场,并非要与文彦博翻脸。眼下机会难得,正要互谅互助,不是分道扬镳的时候。
“是纯粹孟浪了。”范纯粹欠了欠身,“潞公老成谋国,非纯粹所能及。”
文彦博知道范家三子绝非同道中人,能有一个攻守互助的协议已经不错了。
“德孺可知韩冈为何提议创立大议会?”文彦博问道。
“当是自清之举。”
大议会前所未有,故而韩冈的想法,便是世人猜测的重点。
如今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韩冈爱惜羽毛、顾虑青史的缘故。
韩冈当年为了证明自己无意做权臣,把朝中重臣召集起来共议大政。当时还有太后、天子,现在太后退隐,天子被禁,韩冈为了名声,把大议会提出来不至于让人难以理解。
“或许当年韩冈就看到了会有今日,故而方才会有州县中的议会。”范纯粹说道。
“或许是有几分道理,但确切些,是因为他怕!”文彦博断然下了定论,“古来权臣,若不能如隋文谋朝篡位,从来只有死无葬生之地一条路。纵使伊尹,也没能逃过太甲之诛。”
史记中说伊尹放太甲于桐宫,是因为太甲昏乱,三年后太甲洗心革面,便被伊尹迎回。不过在竹书纪年里,写的却是伊尹篡位,流放太甲,太甲自桐宫脱逃,反杀伊尹。孔颖达的《尚书正义》中对此有所辩驳,所以竹书纪年的记载,并未为世论公认。
不过伊尹最后的结局,会置疑竹书纪年的士人,绝不会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臣子之中,或许有这等拳拳忠心、以性命相报的正人君子,但天子,却决不可能容忍一个能够操持国政、乃至帝位的权臣。
文彦博继续道:“他担心太后去后,孤身一人无法阻止天子亲政,即便能够继续操持国政,天下四方的重臣也不会容忍他。”
“所以干脆就‘致君尧舜上’了?”
“罚不责众,他其实更加安全了。”文彦博道。
范纯粹反驳,“不是有王舜臣吗?”
王舜臣是韩冈的人,他这一回上京本就是韩冈的安排,不过韩冈究竟会把他放在哪里,到现在有没有人能够了解到韩冈的心思。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王舜臣的确是对韩冈唯命是从,否则韩冈绝不会叫他回来,
“王舜臣……难道他还敢在京师屠戮良善?”
“韩冈绝不会不用他。”
“不用担心,”文彦博道,“韩冈现在投鼠忌器,有些手段,他一时还做不得。现在还是多想想大议会,可不能让南人捡了便宜去。”
皇帝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昏聩说不上,但的的确确不会是什么明君。
这不仅仅是通过太后、宰辅散布出来的消息得到的结论,皇帝那个模样,范纯粹见过了多次,刻薄一点,就是沐猴而冠,稍稍留些口德,也少不了一句望之不似人君。
“‘致君尧舜上’只是儒臣拿出来说一说,韩冈却是当真打算让天子‘垂衣裳而天下治’了。”
《易系辞》中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那是说黄帝、尧、舜会用人,量才而用,使人尽其能,故而可以垂拱而治,不是说臣子把天子给架空了。
但现在谁能说这是不伦不类的比喻?韩冈的种种作为,看着像是读拧了经典的儒生,但他偏偏即将成功。若是士大夫能够共治天下,皇帝之有无,那也是无关紧要的。
重要的是共治天下,谁人为主?
文彦博觉得这其中是得有些说道的。
……………………
黄裳进来的时候,韩冈正在保养他新近得到的几柄刀剑。
听到黄裳进来的动静,韩冈只稍稍抬了一下头,就又低头下去。
黄裳不以为意,道了一声相公,就挑了一张椅子,自己坐了下来。
韩冈待客,越是陌生人,越是有礼,十分熟悉了,才会不拘小节。他这种风格与另一位宰相正好相反。
章惇面客,越是疏远,越是疏怠傲慢。在官邸穿道服见僚属,传出来是个轶闻,对于当事人,心中难免有疙瘩。当年章惇下荆南,也是傲然慢下,只有一个张商英让他另眼相看——不过张商英昔年屡屡跟韩冈犯冲,又不服管束,之后就被章惇放弃了,现在还只是一个转运判官。
韩冈擦拭得很用心。
左手掌着一把短刀,右手拿了块棉布,眯起眼睛一点点的擦拭着刀面上多余的油脂。
短刀刀面上有着流水一般绵延起伏的线条,黑白间色犹如山川水波,纹理多而不乱。经过一番打理,刀刃隐见寒芒,似可吹毛断发。刀身黯淡,只有白处星星闪光,却是让人有种神兵自晦的感觉。
黄裳素知韩冈喜好武具,家中珍藏了诸般利器。除了重弩、甲胄这样的禁兵器,刀枪剑戟,长兵短兵,长枪短炮,韩冈家里都不缺。而且件件都是精品,不是古物,就是如今名工亲造,每一件拿出去,都能报到百贯以上。
不过韩冈现在拿在手上的这把刀,不仅质地特殊,就是外形,也与方今中土兵器截然不同。
“是大马士革刀?”黄裳对刀剑也有些认识。
韩冈举起刀,递给黄裳:“认得出来?”
黄裳起身接过来,拿拇指指肚摩挲着锋刃:“倭刀给辽人毁了,如今外传利器,也就剩这个大马士l革刀了。”
递还给韩冈,他又问,“是收自阿拉伯的胡商?”
韩冈重又拿起刀,竖起来仔细观赏:“不,是王舜臣带回来的。其实做工还比不上军器监的大工造,但材料好,好钢。”
黄裳道:“国中百炼钢也不输乌兹钢多少,只是没乌兹钢这般显眼。”
刀身上那明暗相间的图案,的确是让人叹为观止。
韩冈收到入鞘,放在一边,“是中国的铁矿差,含铁太少了。”
“听说广州市面上如今偶尔能见到乌兹钢锭,日后若能跟天竺多多往来,说不定就能多见好钢了。”黄裳又看了看韩冈放在桌上的弯刀,“裳旧日听人说起,大马士l革刀似乎不易生锈,不需要如倭刀一般上油。”
“是比倭刀要强。倭刀三天不上油就会生锈斑,大马士l革刀就长得多。不过上油是习惯,也没坏处。”
黄裳满口的大马士革、阿拉伯、乌兹,这些专有名词能传播于世,完全是韩冈倡导的翻译标准化的结果。
所有外来词汇,主要是地名、人名以及其他一些专有名词,都按照韩冈的习惯来翻译。
大量翻译外文书籍,来自于是韩冈博采众家的倡议,正好也在韩冈的职权范围之内——他正兼任着译经润文使一职。
真宗天禧时置译经院,聘梵僧翻译佛经,再由文臣加以润色,之后译经院就延续了下来。而且沿袭唐时故事,例由宰相来兼任译经润文使。
不过对宰相来说,这只是一个空衔罢了,院中官员,一半是得罪了人,被调来这边发霉,剩下一些真正做事的,都是院中的底层官吏,一辈子爬不上去——在这个时代,精通一门外语并不算多出色的本事,远比不上做得一手不错的诗文,而译经院本身,也只是一个以翻译佛经为主的闲散衙门。
但在韩冈就任之后,佛经给丢到了一边。翻译最多的,是来自于大食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有关医学、天文、算术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是译经院翻译的重点。
而原本译经院工作重心的宗教经典,则被拒之门外。佛经还好说,只是不翻译了,来自西域的景教、大食教,则因为两浙的明教之乱,而成为禁毁的重点。
只要是韩冈这一系的官员,没有不去收集这些书籍的,大多数也都认真翻看过,黄裳是韩冈门客出身,更是认真研读过,如此方与韩冈言谈甚欢。
黄裳道:“的确是没坏处,不过万一此物乃是赝品,可就发现不了了。”
大马士l革刀如今的名气,就跟过去倭刀的名气差不多。的确有不法之徒设法伪造乌兹钢特有的纹路,而阿拉伯胡商带来的货品,也不全是真货。据传要区分真伪,最准确有效的办法就是看沾水后生锈不生锈。
韩冈笑道:“这是黑汗国阿斯兰汗宫帐中的珍藏,北庭军纵马伊犁河时缴获的战利品。我和王舜臣能走眼,波斯国君可不会走眼。”
“伊犁河……”黄裳微微皱眉,“王景圣血洗十三城,杀人无算,国中皆畏之如虎狼。他此番上京来,京师里怕是有很多人睡不着觉了。”
对刀剑的议论只是顺口,当韩冈把刀剑放到一边,黄裳也不想多费唇舌,顺着话将话题过渡到了王舜臣身上。
“他们究竟是担心王舜臣,还是担心我?”
“正是因为王景圣只听相公的话,而相公的心思又难以测度,所以才担心。”
现在京师之中,还没人知道韩冈打算怎么安排王舜臣。
名臣元勋如今汇聚京师,他们若是被一网打尽,地方上一时之间可就没有几人能扛起清君侧的大旗了。
相比起统领京营禁军的诸多将领,王舜臣常年在西域作威作福的这个屠夫,听命动手起来,才会没那么多顾忌。
“勉仲,你担心不担心?”韩冈扬眉笑道。
“不。”黄裳毫不犹豫的摇头,“非到万不得已,相公不会动用王景圣。如今相公稳坐钓鱼台,正看着各方相争,完全没必要平白让人戒备。”
“那可说不准。”韩冈笑着,在黄裳的惊讶中,又重复了一遍,“那可说不准。”
文彦博半眯着眼睛,靠在躺椅上。整个下午,他都在躺椅上度过,家仆来回奔走,将一条条最新得来的消息通报于他。但文彦博只在听到另一位前任宰相也抵达京师时,才稍稍抬了一下眼皮。
“正是冯相公,前脚刚下车,后脚就进宫去了。”
“去看皇帝了吗?”文彦博追问。
报信的家人声音颤了起来,“小人不知。”
文彦博闭上了眼睛,不说话了。站在旁边的次子文嗣舜立刻就呵斥道:“那还不快去打探!”
“不用去了。”一人走了进来,“冯当世只是去慈寿宫探问了太后就出来了。”
文彦博睁开眼,在儿子的搀扶下站起身来,“德孺来了。”
表字德孺,来人正是范仲淹的幼子范纯粹。因患病离任,居于京师就医已有半年。文彦博安顿下来后,就把他给请了来。
不过文彦博找范纯粹来,不是要打听京师的新闻——文彦博的消息来源,只会比范纯粹更广,他只是想问一问范仲淹的另一位儿子的下落,“尧夫还没到吗?”
范仲淹的三个儿子,只有范纯仁的声望最高。如果在京任职,也是在议政之列。不过如范纯仁这般的死硬旧党,始终被章惇拒之京外,而韩冈,对绝不会帮忙的范纯仁,他也同样不会理会。
如今旧党后继乏人,富弼、吕公著、司马光等一干成员又相继去世,文彦博之外,只剩范纯仁和吕大防还有些人望了。
文彦博此番进京,正想有些作为,范纯仁的助力对他必不可少。
“如果家兄在收到邸报后就启程上京,这两日也该到。”范纯粹冷着脸,补充道,“如果家兄进京,当是会去拜见天子。”
文彦博进京之后,先入宫探望了太后,然后就回到自己的府邸,就跟冯京一般。
皇帝虽还没有被废,其实也跟被罢废没有两样了。文彦博有所欲求,自不愿在此事上与整个朝廷为敌。换作他年轻十岁,或许会展示一下风骨,现在年近九旬,这口气他不会再争了,要争的,只是儿孙的好处罢了。
但文彦博没有因范纯粹的顶撞而动气。范仲淹也是这个臭脾气。要不然,以他的声望和才能,何至于不能进位宰相?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不愧是文正公的儿子。”文彦博道,“一日未退位,一日便是天子,我辈的确是要崇以尊礼。不过,我等若是造访福宁宫,恐对天子不利。无论章、韩,岂能容得下身荷众望的皇帝?”
老狐狸的推托之词,范纯粹岂能不明。不过,范纯粹闹了一下,却也只是想表明立场,并非要与文彦博翻脸。眼下机会难得,正要互谅互助,不是分道扬镳的时候。
“是纯粹孟浪了。”范纯粹欠了欠身,“潞公老成谋国,非纯粹所能及。”
文彦博知道范家三子绝非同道中人,能有一个攻守互助的协议已经不错了。
“德孺可知韩冈为何提议创立大议会?”文彦博问道。
“当是自清之举。”
大议会前所未有,故而韩冈的想法,便是世人猜测的重点。
如今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韩冈爱惜羽毛、顾虑青史的缘故。
韩冈当年为了证明自己无意做权臣,把朝中重臣召集起来共议大政。当时还有太后、天子,现在太后退隐,天子被禁,韩冈为了名声,把大议会提出来不至于让人难以理解。
“或许当年韩冈就看到了会有今日,故而方才会有州县中的议会。”范纯粹说道。
“或许是有几分道理,但确切些,是因为他怕!”文彦博断然下了定论,“古来权臣,若不能如隋文谋朝篡位,从来只有死无葬生之地一条路。纵使伊尹,也没能逃过太甲之诛。”
史记中说伊尹放太甲于桐宫,是因为太甲昏乱,三年后太甲洗心革面,便被伊尹迎回。不过在竹书纪年里,写的却是伊尹篡位,流放太甲,太甲自桐宫脱逃,反杀伊尹。孔颖达的《尚书正义》中对此有所辩驳,所以竹书纪年的记载,并未为世论公认。
不过伊尹最后的结局,会置疑竹书纪年的士人,绝不会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臣子之中,或许有这等拳拳忠心、以性命相报的正人君子,但天子,却决不可能容忍一个能够操持国政、乃至帝位的权臣。
文彦博继续道:“他担心太后去后,孤身一人无法阻止天子亲政,即便能够继续操持国政,天下四方的重臣也不会容忍他。”
“所以干脆就‘致君尧舜上’了?”
“罚不责众,他其实更加安全了。”文彦博道。
范纯粹反驳,“不是有王舜臣吗?”
王舜臣是韩冈的人,他这一回上京本就是韩冈的安排,不过韩冈究竟会把他放在哪里,到现在有没有人能够了解到韩冈的心思。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王舜臣的确是对韩冈唯命是从,否则韩冈绝不会叫他回来,
“王舜臣……难道他还敢在京师屠戮良善?”
“韩冈绝不会不用他。”
“不用担心,”文彦博道,“韩冈现在投鼠忌器,有些手段,他一时还做不得。现在还是多想想大议会,可不能让南人捡了便宜去。”
皇帝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昏聩说不上,但的的确确不会是什么明君。
这不仅仅是通过太后、宰辅散布出来的消息得到的结论,皇帝那个模样,范纯粹见过了多次,刻薄一点,就是沐猴而冠,稍稍留些口德,也少不了一句望之不似人君。
“‘致君尧舜上’只是儒臣拿出来说一说,韩冈却是当真打算让天子‘垂衣裳而天下治’了。”
《易系辞》中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那是说黄帝、尧、舜会用人,量才而用,使人尽其能,故而可以垂拱而治,不是说臣子把天子给架空了。
但现在谁能说这是不伦不类的比喻?韩冈的种种作为,看着像是读拧了经典的儒生,但他偏偏即将成功。若是士大夫能够共治天下,皇帝之有无,那也是无关紧要的。
重要的是共治天下,谁人为主?
文彦博觉得这其中是得有些说道的。
……………………
黄裳进来的时候,韩冈正在保养他新近得到的几柄刀剑。
听到黄裳进来的动静,韩冈只稍稍抬了一下头,就又低头下去。
黄裳不以为意,道了一声相公,就挑了一张椅子,自己坐了下来。
韩冈待客,越是陌生人,越是有礼,十分熟悉了,才会不拘小节。他这种风格与另一位宰相正好相反。
章惇面客,越是疏远,越是疏怠傲慢。在官邸穿道服见僚属,传出来是个轶闻,对于当事人,心中难免有疙瘩。当年章惇下荆南,也是傲然慢下,只有一个张商英让他另眼相看——不过张商英昔年屡屡跟韩冈犯冲,又不服管束,之后就被章惇放弃了,现在还只是一个转运判官。
韩冈擦拭得很用心。
左手掌着一把短刀,右手拿了块棉布,眯起眼睛一点点的擦拭着刀面上多余的油脂。
短刀刀面上有着流水一般绵延起伏的线条,黑白间色犹如山川水波,纹理多而不乱。经过一番打理,刀刃隐见寒芒,似可吹毛断发。刀身黯淡,只有白处星星闪光,却是让人有种神兵自晦的感觉。
黄裳素知韩冈喜好武具,家中珍藏了诸般利器。除了重弩、甲胄这样的禁兵器,刀枪剑戟,长兵短兵,长枪短炮,韩冈家里都不缺。而且件件都是精品,不是古物,就是如今名工亲造,每一件拿出去,都能报到百贯以上。
不过韩冈现在拿在手上的这把刀,不仅质地特殊,就是外形,也与方今中土兵器截然不同。
“是大马士革刀?”黄裳对刀剑也有些认识。
韩冈举起刀,递给黄裳:“认得出来?”
黄裳起身接过来,拿拇指指肚摩挲着锋刃:“倭刀给辽人毁了,如今外传利器,也就剩这个大马士l革刀了。”
递还给韩冈,他又问,“是收自阿拉伯的胡商?”
韩冈重又拿起刀,竖起来仔细观赏:“不,是王舜臣带回来的。其实做工还比不上军器监的大工造,但材料好,好钢。”
黄裳道:“国中百炼钢也不输乌兹钢多少,只是没乌兹钢这般显眼。”
刀身上那明暗相间的图案,的确是让人叹为观止。
韩冈收到入鞘,放在一边,“是中国的铁矿差,含铁太少了。”
“听说广州市面上如今偶尔能见到乌兹钢锭,日后若能跟天竺多多往来,说不定就能多见好钢了。”黄裳又看了看韩冈放在桌上的弯刀,“裳旧日听人说起,大马士l革刀似乎不易生锈,不需要如倭刀一般上油。”
“是比倭刀要强。倭刀三天不上油就会生锈斑,大马士l革刀就长得多。不过上油是习惯,也没坏处。”
黄裳满口的大马士革、阿拉伯、乌兹,这些专有名词能传播于世,完全是韩冈倡导的翻译标准化的结果。
所有外来词汇,主要是地名、人名以及其他一些专有名词,都按照韩冈的习惯来翻译。
大量翻译外文书籍,来自于是韩冈博采众家的倡议,正好也在韩冈的职权范围之内——他正兼任着译经润文使一职。
真宗天禧时置译经院,聘梵僧翻译佛经,再由文臣加以润色,之后译经院就延续了下来。而且沿袭唐时故事,例由宰相来兼任译经润文使。
不过对宰相来说,这只是一个空衔罢了,院中官员,一半是得罪了人,被调来这边发霉,剩下一些真正做事的,都是院中的底层官吏,一辈子爬不上去——在这个时代,精通一门外语并不算多出色的本事,远比不上做得一手不错的诗文,而译经院本身,也只是一个以翻译佛经为主的闲散衙门。
但在韩冈就任之后,佛经给丢到了一边。翻译最多的,是来自于大食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有关医学、天文、算术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是译经院翻译的重点。
而原本译经院工作重心的宗教经典,则被拒之门外。佛经还好说,只是不翻译了,来自西域的景教、大食教,则因为两浙的明教之乱,而成为禁毁的重点。
只要是韩冈这一系的官员,没有不去收集这些书籍的,大多数也都认真翻看过,黄裳是韩冈门客出身,更是认真研读过,如此方与韩冈言谈甚欢。
黄裳道:“的确是没坏处,不过万一此物乃是赝品,可就发现不了了。”
大马士l革刀如今的名气,就跟过去倭刀的名气差不多。的确有不法之徒设法伪造乌兹钢特有的纹路,而阿拉伯胡商带来的货品,也不全是真货。据传要区分真伪,最准确有效的办法就是看沾水后生锈不生锈。
韩冈笑道:“这是黑汗国阿斯兰汗宫帐中的珍藏,北庭军纵马伊犁河时缴获的战利品。我和王舜臣能走眼,波斯国君可不会走眼。”
“伊犁河……”黄裳微微皱眉,“王景圣血洗十三城,杀人无算,国中皆畏之如虎狼。他此番上京来,京师里怕是有很多人睡不着觉了。”
对刀剑的议论只是顺口,当韩冈把刀剑放到一边,黄裳也不想多费唇舌,顺着话将话题过渡到了王舜臣身上。
“他们究竟是担心王舜臣,还是担心我?”
“正是因为王景圣只听相公的话,而相公的心思又难以测度,所以才担心。”
现在京师之中,还没人知道韩冈打算怎么安排王舜臣。
名臣元勋如今汇聚京师,他们若是被一网打尽,地方上一时之间可就没有几人能扛起清君侧的大旗了。
相比起统领京营禁军的诸多将领,王舜臣常年在西域作威作福的这个屠夫,听命动手起来,才会没那么多顾忌。
“勉仲,你担心不担心?”韩冈扬眉笑道。
“不。”黄裳毫不犹豫的摇头,“非到万不得已,相公不会动用王景圣。如今相公稳坐钓鱼台,正看着各方相争,完全没必要平白让人戒备。”
“那可说不准。”韩冈笑着,在黄裳的惊讶中,又重复了一遍,“那可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