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2020年3月3日星期二
尽管越南军官嘴里说的是防止使馆内的中国士兵开枪,但是现场的情况无论怎么看都更像是一群越南军警率领着一群手持枪支的乌合之众在围攻中国使馆,显然并不是他说的那么回事。
不得不承认,现场采访的这个记者也绝对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油条了。面对越南军官的变相驱逐,他不但没有表示任何不满,反而还面带微笑地表示感谢。不过下一刻,他就面对着镜头说:
“现场的情况就是这样。尽管越南官方的说法是防止使馆工作人员使用武力,可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现场持有枪支的全部都是使馆外面的人。尽管对于我来说,不太分得清越南人和中国人的面孔,但我还是感觉这根本就是一些当地的暴徒在越南政府的支持——至少是默许下,所采取的对中国使馆的武装威胁,甚至不排除发生武装袭击的可能。
“好了,接下来,还是让我们看一看越南在中国的使馆那边又是什么样的情况了呢?主持人,请把画面交给我们在北京的朋友吧。”
其实越南在华使馆的画面一直就是在屏幕上和这边同步播出的,不过主持人在听到他的话之后还是把画面放大了。在等待同驻北京记者联线的时候,主持人的画外音响起:
“好,我们现在正在同北京的记者联系。趁这段时间呢,我想批评一下我们在越南的记者。怎么说呢,他忘记了作为一个记者应该只需要负责任的报到事情的真相就好了,而不应该加上那些评论。所以从职业的角度上讲,他可能得不了满分了。不过刚才我们从画面上也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他不需要做任何评论相信大家也能猜到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我我也相信任何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都会忍不住说出和他类似的话来。所以我认为他其实只是代替大家很含蓄地说出了内心的看法,这是一个道德的问题。在职业和道德两个方面,我们的记者勇敢地选择了道德,我个人认为这绝对是一种值得称赞的行为。
“好了,我们已经同北京联系上了。让我们看看那边的情况如何。有请我们在北京的记者。”
“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好。我现在就站在越南驻中国使馆的门前。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两米左右的地方有一道黄线,那就是中国军方为了使馆的安全而临时设置的警戒线。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在使馆的外面已经聚集起了数千民众。我不知道越南那边的情况现在是什么样的,但是在这里,就在我的眼前,我看到数千愤怒的群众聚集到了现场。从他们的脸上、眼神上、还有表情和神态上,我都能明显的感觉到他们的怒火。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数千愤怒的人聚集在一起却没有丝毫的混乱。是的,这在我看来绝对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特别是以我多年以来对中国的了解。我记得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他们就连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还都不知道排队而是挤来挤去。
“哦,对不起。我有些激动了。我们还是来看现场。正如你们所看到的,这里已经设置了警戒线,并且有武警——对,我刚刚询问过了,是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装警察部队,他们已经在警戒线外开始警戒了。但是在我看来,这道警戒线的设置其实根本是没有必要的。我们通过电视画面可以看到,所有在使馆外示威的人们都很自觉地与警戒线保持了至少两米的距离,人群和警戒线之间甚至可以都能通过一辆小型的汽车。这样的情况结果就是让我都不太好意思孤零零地走到警戒线附近了。
“现在让我们来随机采访一下现场的示威者们。”
问:“你好。打扰一下。我是德新社的记者,能不能问您几个问题?”
答:“没有问题。如果不违法法律和道德准则的话。”
问:“天啊,我当然不会犯那样的错误。谢谢您的提醒。首先您刚才的回答就已经让我对您的身份产生了兴趣,不过我还是先问问您和您身后的团队为什么会聚集在越南使馆门前吗?”
答:“我的身份?哦,我只是一个学生。不过我和我周围的这些人并不认识,但我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来的,所以就站在了一起。”
问:“可是看起来你们好像都很默契啊。”
答:“当所有人因为同一个目标而走到一起并共同努力的时候,那默契也就自然形成了。”
问:“天啊,我猜你一定是哲学系的学生!我必须说,你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采访对象,你差点都让我忘了最初的目的了!”
答:“抱歉,我是学经济的。而且我对你们德国的经济也曾经有过一些了解啊,包括您所在的德新社。从它最初诞生的经营模式到之后的逐渐发展,甚至还分析过你们目前所面临那些困境……”
问:“等等。不,我不能再让您继续说下去了,否则我的老板一定会高薪聘请你去的,而我则被炒了鱿鱼。好吧,我还是想知道您的年龄。不过,您还是先回答我最初的那个问题吧。”
答:“19岁。我们来这里的原因和目的很简单。我想现在全世界都已经知道越南政府在纵容其境内所发生的针对我们中国人的暴力事件。而越南政府的反应是让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们才会聚集到这里,希望能够通过越南使馆来向越南政府表达我们的不满和抗议。”
问:“我看得出你们每个人好像都很愤怒,但现场的秩序却似乎和你们的愤怒并不一致。我想知道,是不是你们的行动受到了政府的约束?”
答:“中国是一个法制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所有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而不是政府。不过你应该能够看到,现在并没有人限制我们什么。”
问:“是的,我看到了。但是为什么呢?”
答:“很简单啊,因为警戒线上站着的是我们的战士,我们不能让他们为难。另外,我猜测中国这次武装撤侨应该已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我知道我们的军队可以很轻易的扫平越南,但是我更知道也希望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我们是被逼的。假如你的兄弟姐们正在异国受苦,我相信你也会希望你的国家尽一切可能救他们回来。我们的国家拥有足够的武力,却不直接用武力;这是就是中国的文明。我们站在这里也一样,我们用文明的方式向越南表达我们的意愿,也表达我们的愤怒和抗议。而且我认为,我们要表达的只是一种态度,所有中国人民的态度。”
问:“太精彩了,我承认你的话让我很受感动。我打赌只要你愿意,将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说家。我能不能再问一下,你真的只是一名学生吗?”
答:“你要看看我的学生证吗?”
……
记者:“天啊,主持人。如果不是在直播,我打赌你绝对不会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我必须承认,我被这个只有19岁的中国学生给征服了。而且,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我恐怕很快就被这群理智的中国人彻底征服。不过我希望主持人能再多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再看看其他人会说些什么。”
主持人:“好的,没有问题。我想观众们也和我一样,都很想确认一下这个学生是不是事先安排好专门来应对采访的。”
接下来,现场的记者又随即采访了几个不同的男女老少,得到的回答虽然再没有像刚才那么精彩,但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真的征服了记者甚至众多观众的心:
“对,很愤怒。但是我们冲进使馆里就能解决问题吗?”
“国家为了去救我们的同胞已经有不小的压力了,我们不能再给国家添乱。”
“如果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那不就和越南那些残害我们同胞的暴徒们一样了吗?”
“没有人强制,我们在到达之前就已经通过微信或者其它方式沟通好了,与围墙保持五米以上的距离。我们没想到临时设置的警戒线只有三米。”
“大家都站得这么整齐,你觉得谁好意思不守规矩呢?”
“是直播吗?那我也敢说实话。就是不能乱,不然就让你们这些外国记者抓住把柄了。我知道全世界都能看见,我不能给我们国家丢人。”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关于中越这场“纠纷”的报到还有很多很多,但被转载转发的最多的,就是德新社的这段两地同步播出的画面。评论和议论最多的,就是报到中德新社的记者对中国示威者的那些采访对话。虽然即便没有那些采访和对话,仅从画面上人们就不难看出中越两国民众在表现上的巨大差异,而对话只不过更清晰也更深刻地揭露出了两国人民内心的真实反映。
路透社用《警惕,中国来了!》为标题发表评论说:从中国示威群众的表现和语言中,已经充分体现出了中国这个国家已经崛起的事实。这些普通百姓的表现,真实地反应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当一个曾拥有几千年文明的民族再次拥有了强大的自信心和凝聚力,真的很难想象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发展的脚步。也许,中国政府让这个古老的民族紧密的凝聚在一起,才是所有已经取得的成就里最令人震撼的。
2020年3月3日星期二
尽管越南军官嘴里说的是防止使馆内的中国士兵开枪,但是现场的情况无论怎么看都更像是一群越南军警率领着一群手持枪支的乌合之众在围攻中国使馆,显然并不是他说的那么回事。
不得不承认,现场采访的这个记者也绝对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油条了。面对越南军官的变相驱逐,他不但没有表示任何不满,反而还面带微笑地表示感谢。不过下一刻,他就面对着镜头说:
“现场的情况就是这样。尽管越南官方的说法是防止使馆工作人员使用武力,可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现场持有枪支的全部都是使馆外面的人。尽管对于我来说,不太分得清越南人和中国人的面孔,但我还是感觉这根本就是一些当地的暴徒在越南政府的支持——至少是默许下,所采取的对中国使馆的武装威胁,甚至不排除发生武装袭击的可能。
“好了,接下来,还是让我们看一看越南在中国的使馆那边又是什么样的情况了呢?主持人,请把画面交给我们在北京的朋友吧。”
其实越南在华使馆的画面一直就是在屏幕上和这边同步播出的,不过主持人在听到他的话之后还是把画面放大了。在等待同驻北京记者联线的时候,主持人的画外音响起:
“好,我们现在正在同北京的记者联系。趁这段时间呢,我想批评一下我们在越南的记者。怎么说呢,他忘记了作为一个记者应该只需要负责任的报到事情的真相就好了,而不应该加上那些评论。所以从职业的角度上讲,他可能得不了满分了。不过刚才我们从画面上也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他不需要做任何评论相信大家也能猜到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我我也相信任何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都会忍不住说出和他类似的话来。所以我认为他其实只是代替大家很含蓄地说出了内心的看法,这是一个道德的问题。在职业和道德两个方面,我们的记者勇敢地选择了道德,我个人认为这绝对是一种值得称赞的行为。
“好了,我们已经同北京联系上了。让我们看看那边的情况如何。有请我们在北京的记者。”
“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好。我现在就站在越南驻中国使馆的门前。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两米左右的地方有一道黄线,那就是中国军方为了使馆的安全而临时设置的警戒线。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在使馆的外面已经聚集起了数千民众。我不知道越南那边的情况现在是什么样的,但是在这里,就在我的眼前,我看到数千愤怒的群众聚集到了现场。从他们的脸上、眼神上、还有表情和神态上,我都能明显的感觉到他们的怒火。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数千愤怒的人聚集在一起却没有丝毫的混乱。是的,这在我看来绝对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特别是以我多年以来对中国的了解。我记得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他们就连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还都不知道排队而是挤来挤去。
“哦,对不起。我有些激动了。我们还是来看现场。正如你们所看到的,这里已经设置了警戒线,并且有武警——对,我刚刚询问过了,是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装警察部队,他们已经在警戒线外开始警戒了。但是在我看来,这道警戒线的设置其实根本是没有必要的。我们通过电视画面可以看到,所有在使馆外示威的人们都很自觉地与警戒线保持了至少两米的距离,人群和警戒线之间甚至可以都能通过一辆小型的汽车。这样的情况结果就是让我都不太好意思孤零零地走到警戒线附近了。
“现在让我们来随机采访一下现场的示威者们。”
问:“你好。打扰一下。我是德新社的记者,能不能问您几个问题?”
答:“没有问题。如果不违法法律和道德准则的话。”
问:“天啊,我当然不会犯那样的错误。谢谢您的提醒。首先您刚才的回答就已经让我对您的身份产生了兴趣,不过我还是先问问您和您身后的团队为什么会聚集在越南使馆门前吗?”
答:“我的身份?哦,我只是一个学生。不过我和我周围的这些人并不认识,但我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来的,所以就站在了一起。”
问:“可是看起来你们好像都很默契啊。”
答:“当所有人因为同一个目标而走到一起并共同努力的时候,那默契也就自然形成了。”
问:“天啊,我猜你一定是哲学系的学生!我必须说,你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采访对象,你差点都让我忘了最初的目的了!”
答:“抱歉,我是学经济的。而且我对你们德国的经济也曾经有过一些了解啊,包括您所在的德新社。从它最初诞生的经营模式到之后的逐渐发展,甚至还分析过你们目前所面临那些困境……”
问:“等等。不,我不能再让您继续说下去了,否则我的老板一定会高薪聘请你去的,而我则被炒了鱿鱼。好吧,我还是想知道您的年龄。不过,您还是先回答我最初的那个问题吧。”
答:“19岁。我们来这里的原因和目的很简单。我想现在全世界都已经知道越南政府在纵容其境内所发生的针对我们中国人的暴力事件。而越南政府的反应是让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们才会聚集到这里,希望能够通过越南使馆来向越南政府表达我们的不满和抗议。”
问:“我看得出你们每个人好像都很愤怒,但现场的秩序却似乎和你们的愤怒并不一致。我想知道,是不是你们的行动受到了政府的约束?”
答:“中国是一个法制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所有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而不是政府。不过你应该能够看到,现在并没有人限制我们什么。”
问:“是的,我看到了。但是为什么呢?”
答:“很简单啊,因为警戒线上站着的是我们的战士,我们不能让他们为难。另外,我猜测中国这次武装撤侨应该已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我知道我们的军队可以很轻易的扫平越南,但是我更知道也希望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我们是被逼的。假如你的兄弟姐们正在异国受苦,我相信你也会希望你的国家尽一切可能救他们回来。我们的国家拥有足够的武力,却不直接用武力;这是就是中国的文明。我们站在这里也一样,我们用文明的方式向越南表达我们的意愿,也表达我们的愤怒和抗议。而且我认为,我们要表达的只是一种态度,所有中国人民的态度。”
问:“太精彩了,我承认你的话让我很受感动。我打赌只要你愿意,将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说家。我能不能再问一下,你真的只是一名学生吗?”
答:“你要看看我的学生证吗?”
……
记者:“天啊,主持人。如果不是在直播,我打赌你绝对不会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我必须承认,我被这个只有19岁的中国学生给征服了。而且,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我恐怕很快就被这群理智的中国人彻底征服。不过我希望主持人能再多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再看看其他人会说些什么。”
主持人:“好的,没有问题。我想观众们也和我一样,都很想确认一下这个学生是不是事先安排好专门来应对采访的。”
接下来,现场的记者又随即采访了几个不同的男女老少,得到的回答虽然再没有像刚才那么精彩,但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真的征服了记者甚至众多观众的心:
“对,很愤怒。但是我们冲进使馆里就能解决问题吗?”
“国家为了去救我们的同胞已经有不小的压力了,我们不能再给国家添乱。”
“如果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那不就和越南那些残害我们同胞的暴徒们一样了吗?”
“没有人强制,我们在到达之前就已经通过微信或者其它方式沟通好了,与围墙保持五米以上的距离。我们没想到临时设置的警戒线只有三米。”
“大家都站得这么整齐,你觉得谁好意思不守规矩呢?”
“是直播吗?那我也敢说实话。就是不能乱,不然就让你们这些外国记者抓住把柄了。我知道全世界都能看见,我不能给我们国家丢人。”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关于中越这场“纠纷”的报到还有很多很多,但被转载转发的最多的,就是德新社的这段两地同步播出的画面。评论和议论最多的,就是报到中德新社的记者对中国示威者的那些采访对话。虽然即便没有那些采访和对话,仅从画面上人们就不难看出中越两国民众在表现上的巨大差异,而对话只不过更清晰也更深刻地揭露出了两国人民内心的真实反映。
路透社用《警惕,中国来了!》为标题发表评论说:从中国示威群众的表现和语言中,已经充分体现出了中国这个国家已经崛起的事实。这些普通百姓的表现,真实地反应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当一个曾拥有几千年文明的民族再次拥有了强大的自信心和凝聚力,真的很难想象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发展的脚步。也许,中国政府让这个古老的民族紧密的凝聚在一起,才是所有已经取得的成就里最令人震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