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林自称是达摩的弟子,曾记录过达摩的‘二入四行说’。〈慧可传〉中称他为林法师。北魏·永平元年至东魏·武定元年(508~543)之间,他在洛阳和邺都参与译经事业,在菩提流支、佛陀扇多、瞿昙般若流支、毗目智仙等译场任笔受,是当时参加译经的重要人物。他博学善讲,在邺都常讲《胜鬘经》。
周武灭法期间,他与慧可共同护持经典,被砍掉一臂,人称‘无臂林’。昙林早年虽曾亲近达摩,但他以禅法与义学并重,因此后世所传达摩临终对在侧弟子们分别印可得皮、肉、骨、髓的说法,没有提及昙林。昙林在传承达摩禅法上所记的《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于中国禅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断臂求法
相传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听说达摩大师住在少林寺,于是前往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没有气馁。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无不历尽艰难险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当自勉励!”时置寒冬腊月,纷纷扬扬飘起漫天大雪。夜幕降临,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动,天明积雪已没过他的双膝。
达摩这时才开口问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泪流满面说道:“只愿和尚慈悲,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难以持久,略有迟疑。神光明白达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于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并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便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的事迹而建。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后禅宗在东土的第二代祖师,自此,禅宗在中国有了传法世系。
楞伽经文
《楞伽经》者,所明在无相之虚宗。虽亦为法相有宗之典籍。但其说法,处处着眼在破除妄想,显示实相。妄想者如诸执障,有无等戏论。实相者体用一如,即真如法身,亦即涅盘。菩提达摩主行禅观法,证知真如。因须契合无相之真如,故观行在乎遣荡一切诸相。必罪福并舍,空有兼忘。必心无所得,必忘言绝虑。故道宣论又有曰:”属有菩提达摩者,神化居宗,阐导江洛。大乘壁观,功业最高。(中略)审其所慕,则遣荡之志存焉。观其立言,罪福之宗两舍。详夫真俗双翼,空有二轮,帝网之所不拘,爱见莫之能引。静虑筹此,故绝言乎。“
达摩所修大乘禅法,名曰壁观。达摩所证,则真俗不二之中道。壁观者喻如墙壁,中直不移,心无执着,遣荡一切执见。中道所诠,即无相之实相。以无著之心,契彼真实之理。达摩禅法,旨在于此。
然所谓契者,相应之谓。不二则相应。彼无著之心,与夫真实之理,本无内外。故达摩又拈出心性一义。心性者,即实相,即真如,即涅盘,并非二也。密宗曰,达摩但说心。心性一义,乃达摩说法之特点。而与后来禅宗有最要之关系。(中略)
菩提达摩以四卷《楞伽》授学者。大鉴慧能则偏重《金刚般若》。由此似若古今禅学之别在法相与法性。然而不然。达摩玄旨,本为《般若》法性宗义。在史实上,此有六证。(1)摄山慧布,三论名师,并重禅法。于邺遇慧可,便以言悟其意。可曰,法师所述,可谓破我除见,莫过此也。(2)三论师兴皇法朗教人宗旨,在于无得。达摩所教《楞伽》,亦以‘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3)道信教人念《般若》。
(4)法融禅师,受学于三论元匠茅山大明法师。而禅宗人认融为牛头宗初祖。此虽不确,然《三论》与禅之契合可知。(5)慧命禅师,曾着《大品义章》。其所作〈详玄赋〉载于《广弘明集》中。而禅宗之《楞伽师资记》,误以为僧璨所作。可见宗《般若经》之慧命,与楞伽师之僧璨,义理上原少异致。(6)法冲,楞伽师也。然初学于三论宗安州慧暠,后学慧可之《楞伽经》义。
达摩相关
语录
真性颂
“真离性情缘理空忘照寂身至净明圆始终常妙极”写成一个圆圈,任凭五言、七言读都是见性语。
达摩祖师真性颂(夜坐偈)
一更端坐结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虚
旷劫由来不生灭何须生灭灭无余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
若识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
二更凝神转明净不起忆想同真性
森罗万像并归空更执有空还是病
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安想论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怀谁道即凡非是圣
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无无性即含融
非但诸佛能如此有情之类并皆同
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
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
不起诸见如来见无名可名真佛名
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奥非心测不用寻逐令疲极
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化寂静宗
问曰:「何名寂静,于此法中,谁静谁寂?」
彼众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为静。」
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静。本来寂故,何用寂静?」
彼曰:「诸法本空,以空空故。于彼空空,故名寂静。」
祖曰:「空空已空,诸法亦尔。寂静无相,何静何寂?」
彼尊者闻师指诲,豁然开悟。
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祖师传法偈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电影
佛教电影达摩祖师传
达摩祖师传
中文名:达摩祖师传
英文名:tamomonk
发行时间:1994年04月22日
地区:香港对白
语言:普通话
导演:袁振洋
演员:尔冬升高雄午马樊少皇
周武灭法期间,他与慧可共同护持经典,被砍掉一臂,人称‘无臂林’。昙林早年虽曾亲近达摩,但他以禅法与义学并重,因此后世所传达摩临终对在侧弟子们分别印可得皮、肉、骨、髓的说法,没有提及昙林。昙林在传承达摩禅法上所记的《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于中国禅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断臂求法
相传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听说达摩大师住在少林寺,于是前往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没有气馁。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无不历尽艰难险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当自勉励!”时置寒冬腊月,纷纷扬扬飘起漫天大雪。夜幕降临,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动,天明积雪已没过他的双膝。
达摩这时才开口问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泪流满面说道:“只愿和尚慈悲,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难以持久,略有迟疑。神光明白达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于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并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便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的事迹而建。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后禅宗在东土的第二代祖师,自此,禅宗在中国有了传法世系。
楞伽经文
《楞伽经》者,所明在无相之虚宗。虽亦为法相有宗之典籍。但其说法,处处着眼在破除妄想,显示实相。妄想者如诸执障,有无等戏论。实相者体用一如,即真如法身,亦即涅盘。菩提达摩主行禅观法,证知真如。因须契合无相之真如,故观行在乎遣荡一切诸相。必罪福并舍,空有兼忘。必心无所得,必忘言绝虑。故道宣论又有曰:”属有菩提达摩者,神化居宗,阐导江洛。大乘壁观,功业最高。(中略)审其所慕,则遣荡之志存焉。观其立言,罪福之宗两舍。详夫真俗双翼,空有二轮,帝网之所不拘,爱见莫之能引。静虑筹此,故绝言乎。“
达摩所修大乘禅法,名曰壁观。达摩所证,则真俗不二之中道。壁观者喻如墙壁,中直不移,心无执着,遣荡一切执见。中道所诠,即无相之实相。以无著之心,契彼真实之理。达摩禅法,旨在于此。
然所谓契者,相应之谓。不二则相应。彼无著之心,与夫真实之理,本无内外。故达摩又拈出心性一义。心性者,即实相,即真如,即涅盘,并非二也。密宗曰,达摩但说心。心性一义,乃达摩说法之特点。而与后来禅宗有最要之关系。(中略)
菩提达摩以四卷《楞伽》授学者。大鉴慧能则偏重《金刚般若》。由此似若古今禅学之别在法相与法性。然而不然。达摩玄旨,本为《般若》法性宗义。在史实上,此有六证。(1)摄山慧布,三论名师,并重禅法。于邺遇慧可,便以言悟其意。可曰,法师所述,可谓破我除见,莫过此也。(2)三论师兴皇法朗教人宗旨,在于无得。达摩所教《楞伽》,亦以‘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3)道信教人念《般若》。
(4)法融禅师,受学于三论元匠茅山大明法师。而禅宗人认融为牛头宗初祖。此虽不确,然《三论》与禅之契合可知。(5)慧命禅师,曾着《大品义章》。其所作〈详玄赋〉载于《广弘明集》中。而禅宗之《楞伽师资记》,误以为僧璨所作。可见宗《般若经》之慧命,与楞伽师之僧璨,义理上原少异致。(6)法冲,楞伽师也。然初学于三论宗安州慧暠,后学慧可之《楞伽经》义。
达摩相关
语录
真性颂
“真离性情缘理空忘照寂身至净明圆始终常妙极”写成一个圆圈,任凭五言、七言读都是见性语。
达摩祖师真性颂(夜坐偈)
一更端坐结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虚
旷劫由来不生灭何须生灭灭无余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
若识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
二更凝神转明净不起忆想同真性
森罗万像并归空更执有空还是病
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安想论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怀谁道即凡非是圣
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无无性即含融
非但诸佛能如此有情之类并皆同
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
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
不起诸见如来见无名可名真佛名
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奥非心测不用寻逐令疲极
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化寂静宗
问曰:「何名寂静,于此法中,谁静谁寂?」
彼众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为静。」
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静。本来寂故,何用寂静?」
彼曰:「诸法本空,以空空故。于彼空空,故名寂静。」
祖曰:「空空已空,诸法亦尔。寂静无相,何静何寂?」
彼尊者闻师指诲,豁然开悟。
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祖师传法偈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电影
佛教电影达摩祖师传
达摩祖师传
中文名:达摩祖师传
英文名:tamomonk
发行时间:1994年04月22日
地区:香港对白
语言:普通话
导演:袁振洋
演员:尔冬升高雄午马樊少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