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马超:
马超(176-222)(47岁),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族。三国时期蜀汉大将。马超,名门望族,其父马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腾父马肃,字子硕,汉桓帝时为天水兰干县尉,后失官流落陇西,娶羌女生马腾,故而马超有四分之一的羌人血统。
害死当人质的家人,认仇人做义父,把全家性命抛诸脑后。历史上的马超本来就是一个善谋略,薄情寡义且骁勇善战的家伙,集中了几乎所有的枭雄特质,演义里的马超反而小白了。至于民间传说里的马超,则是和罗成,岳云等一样理想化的少年英雄,白马王子。本文就来给大家说说历史上与演义中不同的马超。
历史上关于马超的第一宗悬案,便是其父马腾究竟是不是他贻害至死的。中国古代向来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传统,儿子害死父亲,罪孽可谓深重。《三国演义》倒是已帮马超开脱罪名,罗贯中写道:马超一天梦见身卧雪地,群虎来袭,知是个不祥预兆,果然,堂弟马岱踉跄而入,言马腾已在许都为曹操所杀。马超随即联合韩遂起兵,为父报仇。
《三国演义》三分假七分真,这件看似简单的历史事件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权力集团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斗争,乃至马超的人品。汉朝末年,王室衰微,关西军阀占山为王,割据混战,就连称兄道弟的马腾与韩遂之间,都曾有过杀妻之仇。马腾、韩遂是两个战争投机分子,一生经历无数战争,从一介布衣升迁到将军,拜了兄弟,不久便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反目成仇。马腾妻子在混战中为韩遂所杀,从此,这两兄弟之间连兵不断,直到司隶校尉钟繇前来调解,方才告一段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钟繇怕韩、马两人再闹矛盾,在曹操示意下,上表将马腾召入京师为官。马腾戎马一生,此时可能想享点清福了,于是欣然入京为卫尉,地位在三公之下,儿子马休、马铁及家属也迁徙到邺,只有马超一人留在关西,统帅马腾旧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令钟繇带兵入长安,沿途放出风声,要借道关西,进攻汉中张鲁。马超、韩遂关西诸军阀岂能放心任朝廷大军从自己地盘经过,索性联合造反,几路大军一同杀向长安。所谓借道,只不过是曹操“假道伐虢”之计,他要借机试探关西军阀的态度,结果马超、韩遂果然造反。《典略》还记载了这样一段史料,马超欲与韩遂结盟抗曹,于是面见韩遂,言“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将马超描述得很是不孝不义。《典略》作者鱼豢乃是魏国京兆,对犯上作乱的马超自然没有好印象。
因此,《典略》所载,不应当成为评判马超的标准。马超之所以有贻害生父之嫌,是他造反当年,马腾其实还没死。建安十七年(212年)夏天,曹操才下令诛杀马腾,夷三族,马家大小两百余口几乎全部罹难。中央曹操故意找茬,地方军阀马超造反自保,在三国本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不过,老父马腾正在朝中为官,全家两百余口尚在曹操手中,不顾老父及家人安危,执意造反,马超的做法颇为历代史家诟病。曹操不在马超起兵当年诛杀马腾,而选择次年动手,是此时他才击败马超等人,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在潼关,马超远远看见曹操,想凭蛮力上去擒拿,后慑于许褚之勇方才做罢。马超、许褚两员虎将相遇,自然少不了一场恶斗,因此《三国演义》又有了“许褚裸衣斗马超”。
其实,正史是没有这次恶斗的,就跟后来的“马超战张飞”一样,都是罗贯中的虚构;所谓潼关“割须弃袍”,也只是罗贯中往马超脸上贴金而已,马超一败涂地,直接连累二百余口家人惨遭毒手。历史上,马超的武力也是个谜团。《三国志·张既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旧事:马超曾与韩遂之婿阎行厮杀,“行当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阎行在三国只是个小人物,却因为胜了马超,顿时成为曹操的大红人。战不能胜,马超开始寻找退路,他先是遣使请求“割河以西请和”,后来又屡次“固请割地”,一心割地自立。曹操不允,继而大破马超、韩遂,关西遂平。《三国演义》又把责任推到韩遂身上,言韩遂背弃马超降曹操,官封西凉侯。其实,韩遂与马超一直并肩作战,直到215年5月为手下诛杀。
建安十八年(213年),马超在凉州重整旗鼓,依靠羌人东山再起,几乎夺得整个陇西。冀州刺史韦康开城投降,马超却尽杀韦康一家老小四十余口,反而对负隅顽抗的冀州参军杨阜、姜叙不加怀疑,继续委用。不久,夏侯渊奉曹操之命入陇西,马超领兵拒敌,杨阜、姜叙趁机复叛,马超首尾难顾,投奔汉中张鲁。在此之前,马超突袭历城,捉到姜叙老母,姜母破口大骂:“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对此,北宋庆云间毛宗仁评价说,“若马超,则可为战将,而不可为大将。其杀韦康,屠百姓,不得谓之仁矣!其不疑杨阜,不得谓之智矣。”
杨阜、姜叙复叛,马超妻儿尚留在冀州,成了刀下鬼,马超仅与从弟马岱、部将庞德等少数亲随逃脱,又一次作战失利连累了妻子与尚在襁褓中的幼子,不知马超心里会做何感想。此次战败,马超最终失去了枭雄的地位,从此只能寄人篱下,而他中年的凄凉境遇,也是由此开始的。张鲁割据汉中多年,苦无良将,见马超来投,大喜,以为从此“西可以吞益州,东可以拒曹操”,准备招马超为婿,后因营中杨柏苦谏作罢。杨柏说,马超妻儿惨遭杀戮,都是马超贻害所致,你怎么还能把女儿嫁给他?张鲁从此对马超半信半疑,不再信任。
马超(176-222)(47岁),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族。三国时期蜀汉大将。马超,名门望族,其父马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腾父马肃,字子硕,汉桓帝时为天水兰干县尉,后失官流落陇西,娶羌女生马腾,故而马超有四分之一的羌人血统。
害死当人质的家人,认仇人做义父,把全家性命抛诸脑后。历史上的马超本来就是一个善谋略,薄情寡义且骁勇善战的家伙,集中了几乎所有的枭雄特质,演义里的马超反而小白了。至于民间传说里的马超,则是和罗成,岳云等一样理想化的少年英雄,白马王子。本文就来给大家说说历史上与演义中不同的马超。
历史上关于马超的第一宗悬案,便是其父马腾究竟是不是他贻害至死的。中国古代向来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传统,儿子害死父亲,罪孽可谓深重。《三国演义》倒是已帮马超开脱罪名,罗贯中写道:马超一天梦见身卧雪地,群虎来袭,知是个不祥预兆,果然,堂弟马岱踉跄而入,言马腾已在许都为曹操所杀。马超随即联合韩遂起兵,为父报仇。
《三国演义》三分假七分真,这件看似简单的历史事件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权力集团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斗争,乃至马超的人品。汉朝末年,王室衰微,关西军阀占山为王,割据混战,就连称兄道弟的马腾与韩遂之间,都曾有过杀妻之仇。马腾、韩遂是两个战争投机分子,一生经历无数战争,从一介布衣升迁到将军,拜了兄弟,不久便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反目成仇。马腾妻子在混战中为韩遂所杀,从此,这两兄弟之间连兵不断,直到司隶校尉钟繇前来调解,方才告一段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钟繇怕韩、马两人再闹矛盾,在曹操示意下,上表将马腾召入京师为官。马腾戎马一生,此时可能想享点清福了,于是欣然入京为卫尉,地位在三公之下,儿子马休、马铁及家属也迁徙到邺,只有马超一人留在关西,统帅马腾旧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令钟繇带兵入长安,沿途放出风声,要借道关西,进攻汉中张鲁。马超、韩遂关西诸军阀岂能放心任朝廷大军从自己地盘经过,索性联合造反,几路大军一同杀向长安。所谓借道,只不过是曹操“假道伐虢”之计,他要借机试探关西军阀的态度,结果马超、韩遂果然造反。《典略》还记载了这样一段史料,马超欲与韩遂结盟抗曹,于是面见韩遂,言“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将马超描述得很是不孝不义。《典略》作者鱼豢乃是魏国京兆,对犯上作乱的马超自然没有好印象。
因此,《典略》所载,不应当成为评判马超的标准。马超之所以有贻害生父之嫌,是他造反当年,马腾其实还没死。建安十七年(212年)夏天,曹操才下令诛杀马腾,夷三族,马家大小两百余口几乎全部罹难。中央曹操故意找茬,地方军阀马超造反自保,在三国本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不过,老父马腾正在朝中为官,全家两百余口尚在曹操手中,不顾老父及家人安危,执意造反,马超的做法颇为历代史家诟病。曹操不在马超起兵当年诛杀马腾,而选择次年动手,是此时他才击败马超等人,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在潼关,马超远远看见曹操,想凭蛮力上去擒拿,后慑于许褚之勇方才做罢。马超、许褚两员虎将相遇,自然少不了一场恶斗,因此《三国演义》又有了“许褚裸衣斗马超”。
其实,正史是没有这次恶斗的,就跟后来的“马超战张飞”一样,都是罗贯中的虚构;所谓潼关“割须弃袍”,也只是罗贯中往马超脸上贴金而已,马超一败涂地,直接连累二百余口家人惨遭毒手。历史上,马超的武力也是个谜团。《三国志·张既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旧事:马超曾与韩遂之婿阎行厮杀,“行当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阎行在三国只是个小人物,却因为胜了马超,顿时成为曹操的大红人。战不能胜,马超开始寻找退路,他先是遣使请求“割河以西请和”,后来又屡次“固请割地”,一心割地自立。曹操不允,继而大破马超、韩遂,关西遂平。《三国演义》又把责任推到韩遂身上,言韩遂背弃马超降曹操,官封西凉侯。其实,韩遂与马超一直并肩作战,直到215年5月为手下诛杀。
建安十八年(213年),马超在凉州重整旗鼓,依靠羌人东山再起,几乎夺得整个陇西。冀州刺史韦康开城投降,马超却尽杀韦康一家老小四十余口,反而对负隅顽抗的冀州参军杨阜、姜叙不加怀疑,继续委用。不久,夏侯渊奉曹操之命入陇西,马超领兵拒敌,杨阜、姜叙趁机复叛,马超首尾难顾,投奔汉中张鲁。在此之前,马超突袭历城,捉到姜叙老母,姜母破口大骂:“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对此,北宋庆云间毛宗仁评价说,“若马超,则可为战将,而不可为大将。其杀韦康,屠百姓,不得谓之仁矣!其不疑杨阜,不得谓之智矣。”
杨阜、姜叙复叛,马超妻儿尚留在冀州,成了刀下鬼,马超仅与从弟马岱、部将庞德等少数亲随逃脱,又一次作战失利连累了妻子与尚在襁褓中的幼子,不知马超心里会做何感想。此次战败,马超最终失去了枭雄的地位,从此只能寄人篱下,而他中年的凄凉境遇,也是由此开始的。张鲁割据汉中多年,苦无良将,见马超来投,大喜,以为从此“西可以吞益州,东可以拒曹操”,准备招马超为婿,后因营中杨柏苦谏作罢。杨柏说,马超妻儿惨遭杀戮,都是马超贻害所致,你怎么还能把女儿嫁给他?张鲁从此对马超半信半疑,不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