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崇祯皇帝总算是好好浪了一波,在两个小老婆和儿子女儿的陪伴下,难得的抛开了政务和打仗的那些破事儿,好好的游玩了一番南京城。
魏国公徐弘基倒是打算陪驾同游来着,可是崇祯皇帝嫌弃徐弘基又老又丑,那此脸在南京城内外还算是个标志性的老脸,就拒绝了。
几年没有来南京城露过脸,其实南京城里面已经没人还记得崇祯皇帝长什么样子了,看到崇祯皇帝一家出行,最多当成是北方哪家有钱人闲的没事儿跑来游玩。
临离开南京之前,崇祯皇帝还是大张旗鼓的去祭拜了孝陵,向朱元璋同志汇报了一番自己的工作,表示大明帝国在自己的领导下正在蒸蒸日上,很是有些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意思,让老朱同志继续保佑自己,继续保佑大明。
同时,崇祯皇帝还表示,只要老朱同志保佑,自己将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将地球上已知蛮子国家的酋长脑袋都拎回来,送给老朱同志当礼物,让他老人家也一起乐呵乐呵。
随行的南京钦天监监正,和刚刚从龙虎山赶到的道教扛把子张显庸表示,太祖高皇帝已经收到了崇祯皇帝的工作报告,并且对崇祯皇帝的工作表现十分满意,希望崇祯皇帝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争取把整个地球都变成老朱家的猪圈云云……
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工作受到肯定更让崇祯皇帝开心的事情了,带着自欺欺人的满足感,崇祯皇帝又带着自己的两个小老婆和儿子女儿一起离开了南京。
一同离开的还有崇祯皇帝最宠小老婆宜贵妃在南京城里面买买买的那些东西。
按照宜贵妃的说法,自己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必须得多买一些东西,带回去给皇后和其他嫔妃们,至于江灵儿那个新来的,没自己有钱,就不用她花钱了。
然后崇祯皇帝总结出来一个道理:女人这种生物其实不分古代现代,买买买才是她们永恒的追求。
幸好这年头没有淘宝和狗东,要不然这皇宫门口天天有快递小哥送货,这事儿怎么想怎么别扭。
崇祯皇帝回京的线路是完全随机的,刚刚离开南京就直奔着杭州而去,断桥自然是要看看的,西湖自然也要看看,顺便再看看**塔。
锁住塔门的铁锁在君王的面前自然不存在,在里面来回逛了一圈之后,崇祯皇帝也没找到白娘子的踪影。
失望至极的崇祯皇帝最终还是任性了一回——让锦衣卫去抓条白蛇,然后自己再将白蛇放生,千百年后会不会有个千娇百媚的小娘子来找朕报恩?
宜贵妃和江灵儿对于崇祯皇帝的举动很奇怪,等从崇祯皇帝的嘴里听到了《新白娘子传奇》的故事之后,宜贵妃斩钉截铁的告诉崇祯皇帝:“果然负心每多读书人!那许仙看似痴情,然而不顾孩子,自己跑到了金山寺出家,本身就是无能至极的表现,让人瞧不起。”
江灵儿在赞成过宜贵妃的看法之后,又提出了新的想法:“如果没有法海禅师,那等许仙老死之后该怎么办?白娘子会不会抛弃成仙的想法而照顾自己的孩子?”
崇祯皇帝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这种破事儿你们问朕,朕怎么回答?朕又不是编剧!
介于两个女人等于五百只鸭子这个定律,崇祯皇帝决定转移话题,于是在某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崇祯皇帝左边搂着宜贵妃,右边搂着江灵儿,向她们讲述了《倩女幽魂》的故事。
然后,自然是荒唐无比的一夜,强如崇祯皇帝,第二天也忍不住捶了捶老腰,感叹一声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古人诚不我欺。
崇祯皇帝带着两个小老婆和儿子女儿,还有一众的马仔跑路回京,挥一挥衣衫,没带走一片云彩,却在西湖留下了《新白娘子传奇》和《倩女幽魂》的故事。
等到了大明湖之后,崇祯皇帝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心中又是一阵忍不住的惆怅。
朕这么帅,又是个皇帝,怎么就没有个妹子上赶着投怀送抱?那些留着老鼠尾巴的建奴就那么受欢迎?千古穿越送逼者有之,上赶子送上门者有之,被玩弄抛弃之后痴痴苦守着亦有之,怎么到朕这里就没了?
彼其娘之!
不过,没有妹子主动送也没关系,山东还有的是美食可以尝尝,尤其是前世在山东长大的崇祯皇帝,对于山东的美食诱惑总是抵挡不住。
唯一让崇祯皇帝不太满意的,是在微服私访的时候,发现济南城的青皮挺多。
或者说,不止是济南城,整个山东的青皮都挺多的,这些货口口声声的讲究着什么江湖义气,时不时的还扯出来什么替天行道,简直就是一个水浒的再翻版。
一路上看多了青皮的崇祯皇帝顿时大为不满了起来。
老百姓自然没有人愿意招惹这些青皮,毕竟破碗不碰硬石头,这些青头都是好勇斗狠的人渣,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也是常有的事儿,犯不上跟他们计较。
有权有势的自然是瞧不上这些青皮,而青皮们也很有眼力见,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的也向来不招惹,专门欺负那些老实的百姓。
这可不行,老百姓肯定是要受欺压的,但是只能由朕来欺压,因为朕向他们收了税,就等于自己收了他们的保护费,现在这些小青皮想要从老百姓身上收第二茬,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脸么?
心情不太美妙的崇祯皇帝也没啥心情再慢慢的游山玩水了,告别了大明湖畔那个并不存在的夏雨荷之后就起驾回京了。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张之极跟卢象升的关系极好,崇祯皇帝又没有刻意下令保密,所以崇祯皇帝不开心的消息很快就让内阁知道了。
内阁一知道,朝堂八部也就知道了,然后各省的督抚们也就知道了。
正所谓食君之禄自应替君分忧,朝堂上的御史们是最先跳出来的。
扬扬洒洒了一大段的废话之后,御史台大夫罗俊辰才将话题转向了正轨:“臣前些日子巡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诸省,吏治倒还算得上是清明,而民间青皮扰民之事却是层出不穷,理应责令地方官府严加治理。”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将目光投向了卢象升:“卢爱卿以为如何?”
卢象升躬身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此事宜早不宜晚,宜重不宜轻。”
崇祯皇帝再次嗯了一声道:“倘若有冤枉的呢?”
卢象升咬牙道:“启奏陛下,宁枉勿纵!只有一次将这些青皮全部都打掉,才能有效的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以后才能一劳永逸,还百姓一个朗朗青天!”
说完之后,卢象升又沉默了一会儿,才接着道:“对于官场,也应如此。如今已经是崇祯二十五年,眼看明年的京察就要再次开始,不若一起行动,彻底打掉那边替青皮充当后盾的不法官员。”
当卢象升的话音落下之后,大量的文武官员们开始一起跳了出来,表示赞同卢象升的看法,让崇祯皇帝倍感懵逼。
同伙啊,下面那些胡来的官员好歹也跟你们是同伙,现在你们居然摆出来一副恨他们不死的模样?
想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也没有想明白到底是为什么。
不过,既然想不明白,崇祯皇帝也就懒得去想了,干脆开口吩咐道:“内阁拿个条陈出来吧,责成各地的二级后备卫所配合,大理寺正卿为主,皇次子朱慈烺副之。”
卢象升躬身应了之后,才又接着道:“启奏陛下,关于崇祯二十六年到崇祯三十年的规划,目前内阁已经会同八部商议过了。”
听到第六个五年计划已经出台了,崇祯皇帝顿时感兴趣起来:“说说看,重心放在何处了?”
卢象升躬身道:“启奏陛下,重心依旧在修路,包括通行马车和行人的道路,还有铁路,其次是各地的桥梁和堤坝。
自崇祯二年大修各地的道路开始至今,全大明共完成十余万里的铁路修建,二百余个州府之间的道路重修,以直道为标准的总里程约为二十万里,消耗劳工约百七十万人,相关费用已经整理在册。
崇祯二十六年至崇祯三十年,预计要完成十五万里的铁路修建,完成三百个州之间的道路重修,同样是以直道为标准。”
花了多少钱,卢象升没有说,但是崇祯皇帝就算是猜也能猜得出来。
一百七十万劳工,按照每个劳工五两银子的成本来核算,仅仅是劳工一项就达到了八百五十万两之巨。
问题是,这些劳工仅仅是收购价,而因为劳工发动战争,劳工的衣食费用,修路时支出的各项物料,大明百姓的工钱,这些费用比之劳工的消耗更大了无数倍。
如果说对于几千万两上亿两的银子没有什么概念,想想一只大肥鸡只要26文钱,大米两文钱一斤,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等比例换算一下就好了。
如果换成大明百姓去修建,这其中需要支付出去的费用只怕更多——彻底废除徭役之后,各地官府再想让大明百姓干活,就得实打实的拿出工钱来。
可以说,崇祯皇帝的很多政策让自己的江山皇位变得稳固无比,天下百姓会从心底里支持他,但是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无数的麻烦。
最起码,人家杨二修运河是没支付工钱的……
万幸的是,这些路基本上是拿着异族的尸骨和银两铺起来的。
随着大明在崇祯皇帝的带领下搞开了军火和福寿膏贸易之后,大量的白银从全世界流入大明国库,然后再被国库拿来修路,给百姓们发福利。
这就是国力强盛和人口基数大所带来的红利了,甚至于,现在还不是人口红利爆发的时候。
国力强盛,人口基数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代表着拳头够硬,也就意味着崇祯皇帝可以将这场变革的所有成本都转嫁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头上。
事实上,就连崇祯皇帝自己都不清楚,当过上二三十年,自己老了的那一天,大明的人口数量迎来大爆炸的时候,到底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儿的变化。
中原有句老话说的好,有错要承认,挨打要立正,崇祯皇帝庆幸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圣母的存在,没有人会扯什么人权和冥煮兹油。
崇祯皇帝更加庆幸的是,大明帝国的百姓们坚信大明帝国本身就是灯塔,没有人认为其他的国家是灯塔……
笑眯眯的点了点头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然后呢?如果仅仅是这样,可还是有些不够。”
卢象升躬身道:“启奏陛下,除了这些之外,自崇祯二十六年至崇祯三十年之前,将会有五千万贯宝钞会投入到社学的建设之中,还有一万万贯宝钞会投入到各地的州学、府学的建设之中,五千万贯投入到大学的建设之中。
除此之外,崇祯二十六年到崇祯三十年,预计批复军费三万万贯宝钞用于各地卫所士卒们的饷银和武器换代,预计两万万贯宝钞用于后备计划。”
毕竟是在朝堂上,卢象升没有赤裸裸的说出来拿两亿贯宝钞出去打仗,好歹算是要些面子的。
崇祯皇帝也是暗自点了点头,因为这个这个比例其实已经差不多了。
修路肯定是坚持一百年不能动摇的国策,啥时候铁路和公路修满大明了,这两项工程才有可能停下。
而眼下还有很多地方是不属于大明的,比如莫卧儿的一大部分,整个奥斯曼帝国和大部分欧洲。
这些地方以后肯定也要铁路、公路修起来,没个百八十年的时间怎么够?
至于教育和军费上面的比例,看着军费比教育多了很多,其实这个比例大概还是在个合理的范围之内的。
最大的原因就是大明的地盘太大的,士卒也太多,需要承担的费用也就相应的多了起来。
而社学经过二十多年的修建,已经差不多了,真正需要大量费用支出的还是州学和府学,也就是初中、高中部分。
至于大学,反而没那么急迫,毕竟人口还没有真正的开始爆增。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道:“朕还有一事,要跟大家商议一下。”
崇祯皇帝总算是好好浪了一波,在两个小老婆和儿子女儿的陪伴下,难得的抛开了政务和打仗的那些破事儿,好好的游玩了一番南京城。
魏国公徐弘基倒是打算陪驾同游来着,可是崇祯皇帝嫌弃徐弘基又老又丑,那此脸在南京城内外还算是个标志性的老脸,就拒绝了。
几年没有来南京城露过脸,其实南京城里面已经没人还记得崇祯皇帝长什么样子了,看到崇祯皇帝一家出行,最多当成是北方哪家有钱人闲的没事儿跑来游玩。
临离开南京之前,崇祯皇帝还是大张旗鼓的去祭拜了孝陵,向朱元璋同志汇报了一番自己的工作,表示大明帝国在自己的领导下正在蒸蒸日上,很是有些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意思,让老朱同志继续保佑自己,继续保佑大明。
同时,崇祯皇帝还表示,只要老朱同志保佑,自己将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将地球上已知蛮子国家的酋长脑袋都拎回来,送给老朱同志当礼物,让他老人家也一起乐呵乐呵。
随行的南京钦天监监正,和刚刚从龙虎山赶到的道教扛把子张显庸表示,太祖高皇帝已经收到了崇祯皇帝的工作报告,并且对崇祯皇帝的工作表现十分满意,希望崇祯皇帝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争取把整个地球都变成老朱家的猪圈云云……
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工作受到肯定更让崇祯皇帝开心的事情了,带着自欺欺人的满足感,崇祯皇帝又带着自己的两个小老婆和儿子女儿一起离开了南京。
一同离开的还有崇祯皇帝最宠小老婆宜贵妃在南京城里面买买买的那些东西。
按照宜贵妃的说法,自己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必须得多买一些东西,带回去给皇后和其他嫔妃们,至于江灵儿那个新来的,没自己有钱,就不用她花钱了。
然后崇祯皇帝总结出来一个道理:女人这种生物其实不分古代现代,买买买才是她们永恒的追求。
幸好这年头没有淘宝和狗东,要不然这皇宫门口天天有快递小哥送货,这事儿怎么想怎么别扭。
崇祯皇帝回京的线路是完全随机的,刚刚离开南京就直奔着杭州而去,断桥自然是要看看的,西湖自然也要看看,顺便再看看**塔。
锁住塔门的铁锁在君王的面前自然不存在,在里面来回逛了一圈之后,崇祯皇帝也没找到白娘子的踪影。
失望至极的崇祯皇帝最终还是任性了一回——让锦衣卫去抓条白蛇,然后自己再将白蛇放生,千百年后会不会有个千娇百媚的小娘子来找朕报恩?
宜贵妃和江灵儿对于崇祯皇帝的举动很奇怪,等从崇祯皇帝的嘴里听到了《新白娘子传奇》的故事之后,宜贵妃斩钉截铁的告诉崇祯皇帝:“果然负心每多读书人!那许仙看似痴情,然而不顾孩子,自己跑到了金山寺出家,本身就是无能至极的表现,让人瞧不起。”
江灵儿在赞成过宜贵妃的看法之后,又提出了新的想法:“如果没有法海禅师,那等许仙老死之后该怎么办?白娘子会不会抛弃成仙的想法而照顾自己的孩子?”
崇祯皇帝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这种破事儿你们问朕,朕怎么回答?朕又不是编剧!
介于两个女人等于五百只鸭子这个定律,崇祯皇帝决定转移话题,于是在某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崇祯皇帝左边搂着宜贵妃,右边搂着江灵儿,向她们讲述了《倩女幽魂》的故事。
然后,自然是荒唐无比的一夜,强如崇祯皇帝,第二天也忍不住捶了捶老腰,感叹一声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古人诚不我欺。
崇祯皇帝带着两个小老婆和儿子女儿,还有一众的马仔跑路回京,挥一挥衣衫,没带走一片云彩,却在西湖留下了《新白娘子传奇》和《倩女幽魂》的故事。
等到了大明湖之后,崇祯皇帝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心中又是一阵忍不住的惆怅。
朕这么帅,又是个皇帝,怎么就没有个妹子上赶着投怀送抱?那些留着老鼠尾巴的建奴就那么受欢迎?千古穿越送逼者有之,上赶子送上门者有之,被玩弄抛弃之后痴痴苦守着亦有之,怎么到朕这里就没了?
彼其娘之!
不过,没有妹子主动送也没关系,山东还有的是美食可以尝尝,尤其是前世在山东长大的崇祯皇帝,对于山东的美食诱惑总是抵挡不住。
唯一让崇祯皇帝不太满意的,是在微服私访的时候,发现济南城的青皮挺多。
或者说,不止是济南城,整个山东的青皮都挺多的,这些货口口声声的讲究着什么江湖义气,时不时的还扯出来什么替天行道,简直就是一个水浒的再翻版。
一路上看多了青皮的崇祯皇帝顿时大为不满了起来。
老百姓自然没有人愿意招惹这些青皮,毕竟破碗不碰硬石头,这些青头都是好勇斗狠的人渣,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也是常有的事儿,犯不上跟他们计较。
有权有势的自然是瞧不上这些青皮,而青皮们也很有眼力见,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的也向来不招惹,专门欺负那些老实的百姓。
这可不行,老百姓肯定是要受欺压的,但是只能由朕来欺压,因为朕向他们收了税,就等于自己收了他们的保护费,现在这些小青皮想要从老百姓身上收第二茬,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脸么?
心情不太美妙的崇祯皇帝也没啥心情再慢慢的游山玩水了,告别了大明湖畔那个并不存在的夏雨荷之后就起驾回京了。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张之极跟卢象升的关系极好,崇祯皇帝又没有刻意下令保密,所以崇祯皇帝不开心的消息很快就让内阁知道了。
内阁一知道,朝堂八部也就知道了,然后各省的督抚们也就知道了。
正所谓食君之禄自应替君分忧,朝堂上的御史们是最先跳出来的。
扬扬洒洒了一大段的废话之后,御史台大夫罗俊辰才将话题转向了正轨:“臣前些日子巡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诸省,吏治倒还算得上是清明,而民间青皮扰民之事却是层出不穷,理应责令地方官府严加治理。”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将目光投向了卢象升:“卢爱卿以为如何?”
卢象升躬身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此事宜早不宜晚,宜重不宜轻。”
崇祯皇帝再次嗯了一声道:“倘若有冤枉的呢?”
卢象升咬牙道:“启奏陛下,宁枉勿纵!只有一次将这些青皮全部都打掉,才能有效的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以后才能一劳永逸,还百姓一个朗朗青天!”
说完之后,卢象升又沉默了一会儿,才接着道:“对于官场,也应如此。如今已经是崇祯二十五年,眼看明年的京察就要再次开始,不若一起行动,彻底打掉那边替青皮充当后盾的不法官员。”
当卢象升的话音落下之后,大量的文武官员们开始一起跳了出来,表示赞同卢象升的看法,让崇祯皇帝倍感懵逼。
同伙啊,下面那些胡来的官员好歹也跟你们是同伙,现在你们居然摆出来一副恨他们不死的模样?
想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也没有想明白到底是为什么。
不过,既然想不明白,崇祯皇帝也就懒得去想了,干脆开口吩咐道:“内阁拿个条陈出来吧,责成各地的二级后备卫所配合,大理寺正卿为主,皇次子朱慈烺副之。”
卢象升躬身应了之后,才又接着道:“启奏陛下,关于崇祯二十六年到崇祯三十年的规划,目前内阁已经会同八部商议过了。”
听到第六个五年计划已经出台了,崇祯皇帝顿时感兴趣起来:“说说看,重心放在何处了?”
卢象升躬身道:“启奏陛下,重心依旧在修路,包括通行马车和行人的道路,还有铁路,其次是各地的桥梁和堤坝。
自崇祯二年大修各地的道路开始至今,全大明共完成十余万里的铁路修建,二百余个州府之间的道路重修,以直道为标准的总里程约为二十万里,消耗劳工约百七十万人,相关费用已经整理在册。
崇祯二十六年至崇祯三十年,预计要完成十五万里的铁路修建,完成三百个州之间的道路重修,同样是以直道为标准。”
花了多少钱,卢象升没有说,但是崇祯皇帝就算是猜也能猜得出来。
一百七十万劳工,按照每个劳工五两银子的成本来核算,仅仅是劳工一项就达到了八百五十万两之巨。
问题是,这些劳工仅仅是收购价,而因为劳工发动战争,劳工的衣食费用,修路时支出的各项物料,大明百姓的工钱,这些费用比之劳工的消耗更大了无数倍。
如果说对于几千万两上亿两的银子没有什么概念,想想一只大肥鸡只要26文钱,大米两文钱一斤,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等比例换算一下就好了。
如果换成大明百姓去修建,这其中需要支付出去的费用只怕更多——彻底废除徭役之后,各地官府再想让大明百姓干活,就得实打实的拿出工钱来。
可以说,崇祯皇帝的很多政策让自己的江山皇位变得稳固无比,天下百姓会从心底里支持他,但是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无数的麻烦。
最起码,人家杨二修运河是没支付工钱的……
万幸的是,这些路基本上是拿着异族的尸骨和银两铺起来的。
随着大明在崇祯皇帝的带领下搞开了军火和福寿膏贸易之后,大量的白银从全世界流入大明国库,然后再被国库拿来修路,给百姓们发福利。
这就是国力强盛和人口基数大所带来的红利了,甚至于,现在还不是人口红利爆发的时候。
国力强盛,人口基数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代表着拳头够硬,也就意味着崇祯皇帝可以将这场变革的所有成本都转嫁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头上。
事实上,就连崇祯皇帝自己都不清楚,当过上二三十年,自己老了的那一天,大明的人口数量迎来大爆炸的时候,到底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儿的变化。
中原有句老话说的好,有错要承认,挨打要立正,崇祯皇帝庆幸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圣母的存在,没有人会扯什么人权和冥煮兹油。
崇祯皇帝更加庆幸的是,大明帝国的百姓们坚信大明帝国本身就是灯塔,没有人认为其他的国家是灯塔……
笑眯眯的点了点头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然后呢?如果仅仅是这样,可还是有些不够。”
卢象升躬身道:“启奏陛下,除了这些之外,自崇祯二十六年至崇祯三十年之前,将会有五千万贯宝钞会投入到社学的建设之中,还有一万万贯宝钞会投入到各地的州学、府学的建设之中,五千万贯投入到大学的建设之中。
除此之外,崇祯二十六年到崇祯三十年,预计批复军费三万万贯宝钞用于各地卫所士卒们的饷银和武器换代,预计两万万贯宝钞用于后备计划。”
毕竟是在朝堂上,卢象升没有赤裸裸的说出来拿两亿贯宝钞出去打仗,好歹算是要些面子的。
崇祯皇帝也是暗自点了点头,因为这个这个比例其实已经差不多了。
修路肯定是坚持一百年不能动摇的国策,啥时候铁路和公路修满大明了,这两项工程才有可能停下。
而眼下还有很多地方是不属于大明的,比如莫卧儿的一大部分,整个奥斯曼帝国和大部分欧洲。
这些地方以后肯定也要铁路、公路修起来,没个百八十年的时间怎么够?
至于教育和军费上面的比例,看着军费比教育多了很多,其实这个比例大概还是在个合理的范围之内的。
最大的原因就是大明的地盘太大的,士卒也太多,需要承担的费用也就相应的多了起来。
而社学经过二十多年的修建,已经差不多了,真正需要大量费用支出的还是州学和府学,也就是初中、高中部分。
至于大学,反而没那么急迫,毕竟人口还没有真正的开始爆增。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道:“朕还有一事,要跟大家商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