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听到朱瞻基这样说,朱棣兴奋地问道:“基儿可愿领军令状?”
    大明的火枪,最困难的就是枪管的制造。这个时代不能钻孔,枪管都是工匠用锤子敲出来的,为了安全,不得不做成双层的,这也让火枪的制造不仅慢,浪费人工,还不安全。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孙儿有几个条件。”
    朱棣脸色一板,瞪着他说道:“跟朕你还要谈条件?”
    朱瞻基耍赖说道:“皇爷爷,你要孙儿做事,总要给孙儿一些人吧!没有工匠,你让孙儿如何做事?”
    朱棣哼了一下说道:“那你就说说你的条件吧!”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孙儿要的人比较多,从矿工,炼铁工,锻造工,堪舆工匠,然后是工部百工每一样也都要几个技术娴熟的,年龄大一点没关系,关键是经验丰富。”
    “这些朕都允了,你就能做出火枪来?”
    “孙儿还没有说完呢,孙儿还要烧炭工,窑匠……”
    朱棣不耐烦听了,打断他的话说道:“你要什么朕都给你,你就能做出火枪来?”
    朱瞻基肯定地说道:“孙儿不仅要做出火枪,还要做出更好的火炮。”
    这个时代的大炮其实更简单,关键就是材料工艺和浇铸工艺的改进。
    明朝的浇铸倒模工艺其实已经很牛了,几吨重的大钟,上面还能刻满了精细的花纹和图案。
    关键还是材料工艺。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做出合格的机床,只要有了机床,整个大明的工业就能有质的提升。
    一台车床,或者说机床,有两个部位在如今的科技水平下很难解决。
    第一是动力部分,没有电,没有电机,就不能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
    第二个部分是材料部分,想要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高强度合金刃具,需要从钢铁厂那边就进行材料工艺的改进,而这一点,是需要无数次试验才能获得合格的材料的。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机床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条的问题解决朱瞻基已经有了腹稿,南京靠近长江,只需要建立一条水道,就能依靠水力提供动力。
    这里最难解决的是水车的动力强度和传动部分,不过只要制造出了轴承,水车就可以建的更大,动力这一块的问题不大。
    但是材料工艺方面,朱瞻基除了知道用钨钢制作刃具最好,但是多少材料的配比,他一窍不通。
    钨钢在其他国家可能不好解决,因为钨矿储量并不多。但是中国却恰好是世界钨矿第一大国,如今的南安府,也就是后世的大余县,是世界最大的钨都。
    对于熟知全球矿产资源分布的朱瞻基来说,想要获得高强度的钨合金钢,只需要找一个借口,让人开发那里的钨矿就好了。
    让矿工们一炉炉的钢水混搅,总是能做出比普通钢铁更硬的合金钢。
    关键就是借口。
    没有合适的理由,朱瞻基就说那里有钨,能做出高强度的合金钢,那他就不是太孙,而是神棍了。
    同样,因为这个原因,他到现在一直都还没有拿出水泥配方。
    不过水泥这件利器,他已经准备交给马迪来发明了。这个小家伙具有一个科学家应该具有的好奇心和联想,并且善于做白日梦。
    比如说,从朱瞻基做滑板车,他就能想到滑冰鞋;车床的传动系统,他就能联想到自行车。
    朱瞻基跟他谈话,经常就被他带到沟里去,但是,他的许多奇思妙想的确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比如说,他用四十倍的望远镜观看月亮,依旧看的不是太清楚,所以他就想要研究更高倍数的望远镜。
    朱瞻基提醒他不仅可以向远看,还能向小看,他就用几个凸透镜组合在一起,做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虽然做出来的东西都还很初级,但是既然已经推开了这扇门。朱瞻基相信,只要尝到了甜头,就有了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马迪以前就不爱干净,经常用袖子擦鼻涕,吃饭不洗手。但是当他看到自己的手臂上,有一层蠕动的病菌的时候,他一下子变得比谁都爱干净了。
    朱瞻基原本准备等过年后,将显微镜推销给太医院。还准备让马迪回家一趟,让他把自己的家搬过来,让他父亲在下马桥开几家琉璃窑和瓷窑,那个时候,把水泥搞出来。
    马致才虽然没有马迪的奇思妙想,但是却是一个优秀的工匠。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解决了轴承的钢珠卡簧问题,让钢珠不会再容易乱跑。
    幼军的丙子连,一帮小家伙,在他的带领下,硬是用手工锉出了几十个齿轮,做出了这台简易车床。
    他可能永远当不了一个发明家,但是当一个工程师,还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朱棣又确定了一遍:“你要什么人朕都可以给你,你能确定以后大量生产火枪?”
    朱瞻基嘿嘿笑道:“皇爷爷放心,孙儿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朱棣斜瞥了他一眼,挥了挥手,众太监和内阁大学士们,包括守卫的锦衣卫们,立即就退了出去。
    马氏叔侄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一幕,这个时候有些傻眼了,看到朱瞻基对他们摆了一下手,立即转身就向外走。
    这其实是大不敬的,只能面向皇上退出屋子,才能转身走。不过这个时候朱棣可不会在意这叔侄俩,何况他也有点爱才之心,所以并没有计较。
    等仓库里面就剩下了爷孙俩,朱棣才有开口问道:“所以,你把你的二叔也当做了敌人?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你就确定你这次能赢?”
    朱瞻基正容说道:“胜负皆在皇爷爷一念之间,我这样做,只是为了给皇爷爷一个借口,解决大明的后顾之忧。”
    朱棣也没有想到朱瞻基竟然就直接承认了,愣了一下冷笑道:“这么说,你还是替我着想。”
    “孙儿不敢居功。”
    朱棣被气的笑了起来,指着他骂道:“混账!今天你要说不服我,看我不大板伺候!”
    朱瞻基笑道:“大明经高祖和祖父两代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蒙元退出漠南之后,北元实际已经没有与我大明竞争的实力。两次北征,第一次打残了鞑靼,第二次打残了瓦剌。如今武安侯镇守北明山,那里就将会成为我大明放在北元的一颗钉子。待铜山开采越盛,以后的草原就将会变成大明的腹心,不管是瓦剌人,还是鞑靼人,都将只能选择帮我大明牧马,或者挖矿才能生存。”
    朱棣是有些好大喜功的,朱瞻基说道话正说道了他的得意之处,所以忍不住点了点头,但是随后想起他在兴师问罪,这个时候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岂不是让这小子更得意。
    所以他嗯了一下,说道:“别说这些个没用的。”
    朱瞻基心里暗自好笑,清了清喉咙说道:“我大明国力上升,疆域扩大,这个时候,应该是集中国内力量,对外扩张,但是国本不稳,却影响了大明开疆拓土的进度。我父王身体有恙,你怜惜他的身体,所以不以俗事烦他。但是汉王叔却以为你对他不满,一心觊觎大宝。此番相争,固然能锻炼其才,但是我却怕,自己成为第二个炆叔。”
    朱棣是不承认建文帝的,建文帝执政的四年,他登基之后,全部算到了朱元璋的身上。比如建文元年,他让史官记成洪武三十二年,建文四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
    所以朱瞻基提到朱允炆的时候,并不以建文帝相称,只是按照族谱叫他炆叔。
    朱棣问道:“你怕你汉王叔?”
    朱瞻基笑了一下说道:“汉王叔有勇无谋,孙儿从来没有在意过他。”
    “那你为什么说你怕成为第二个允炆?”
    朱瞻基长叹了一声说道:“我是怕跟炆叔一样,直接从你手里接过皇位。”
    这一下,朱棣听懂了,一时之间,脸色也有些僵硬了。
    朱瞻基又说道:“那日孙儿得了祖父旨意,领水师大权。这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是孙儿却开心不起来。父王那日闻知孙儿领权,就气急攻心,晕厥过去,后面虽然醒来,却有气无力,心如死灰。他的身体本就不好,汉王叔又一直咄咄逼人,孙儿怕这样下去,他的日子就不会太多了。”
    “不要再说了……朕都明白了……”
    朱棣打断了他的话,有些黯然地向外走去,走到了仓库门口,他又回过头说道:“念你此次是为父担忧,朕这次就不追究了。不过……基儿你要记住,这天下是我们朱家的,朱家的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内乱,更不能拔刀相向!”
    朱瞻基点了点头,他这才又继续向外走,高大的身影也有些佝偻了起来。
    话虽然这样说,朱瞻基却并不以为然。不能拔刀相向,那你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呢?
    这个时候,朱瞻基大声说道:“皇爷爷,孙儿并非贪恋皇位,对孙儿来说,大明以外那些神秘的地方,其实更吸引孙儿。”
    他又回过头来,说道:“身为朱家的子孙,你就要承担属于你的责任!”

章节目录

我的大明新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摇摇-欲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摇摇-欲坠并收藏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