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还是非常关心这场洪水,一直想着该怎么办。他每天都要登上皇城的房顶亲自观察水情,并听手下官员汇报防汛排水的情况。官员告诉他,现在城楼上的百姓都组织起来了,形成人墙,用人手传递的办法将木桶装水往外倒。这种方法比人肩挑手抬要快捷得多,所以水位也开始明显下降。
    宋神宗听了之后很是赞赏,便问是谁想出来的。有人回答是蔡京,而这时吴王就在宋神宗身边,吴王为了给自己女婿贴金,于是又加了一句,解释说这个蔡京是女婿杨仙茅发现的人才,多次保荐之后,吴王才安排他现在这个职位试试看他的能力。没想到在这次洪水中展现出了如此强的组织能力,组织了无数的百姓参与排涝,可谓立下汗马功劳。
    宋神宗得知后很是赞赏,下令任命蔡京为开封府判官,向上提了一级,并勉励他再接再厉,争取再立新功,将来等大水退了,一定会论功行赏。
    蔡京得到提拔和皇帝的勉励之后,非常的高兴,更加卖力,没日没夜的在城楼上主持民众运水。
    同时,他还等待着皇帝能将皇宫中的粮食运出来送上城楼赈济饥饿的百姓。
    可宋神宗并不知道城楼上已经严重缺粮,因为这时,城里几乎所有粮食都已经淹没在水下,唯有皇城里的粮食。皇城的城门结实,封闭严密,洪水无法入内,才得以保存。他还以为城外跟皇城一样,粮食也都得到了保障。
    因为皇城距离北城城门楼还有相当远的距离,根本看不清楚城墙上的人在做什么。
    城楼之上的暴乱是在三天之后的夜晚发生的。虽然这三天源源不断的通过人力传倒的方式将水运到了城外,水位有所下降。但是也只降了一人高,根本没办法重返家园。
    而这时,城楼之上暴乱突然发生了。原因很简单,连续三天,城楼上的上百万民众每天只有喝天上降下来的雨水。只有少量带了食物上城的百姓还有干粮可吃。绝大多数的百姓都只顾着逃命了,带的大多是些金银珠宝,很少有人想到要带吃的,等到上了城楼,想到这一点时,反回去拿已经来不及了,洪水已经淹没了一切。所以城楼上百万人绝大部分在三天里没吃到一颗粮食。
    有些头脑精明的商人,在逃上城楼时便带去了不少干粮。当下,以天价出售。人饿得慌了,也只能忍着掏钱买。而没有钱的和不愿意被高价盘剥的百姓,便动手去抢。如此一来,就发生了严重的骚乱。
    城墙上的人并不知道骚乱的地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因为当时天黑了,四周都是漆黑一片,天上又下着雨。恐慌迅速蔓延,人人自危。而骚乱就像星星之火,只要有一处被点燃,很快就会席卷各处。因此这一晚上就发生了多起抢粮杀人的事件,死伤无数。
    到了第二天天亮,情况反而变得更加恶化。因为东京汴梁城太大,整个城楼上面有上百万人,大部分都没有携带粮食。而为了生存下去暴力不可避免。所以到处都是杀人抢劫等恶性犯罪。之前被送上城的两万御林军没有携带武器,也没得到弹压的圣旨,所以没有镇压。
    而且他们也没有收到这样的命令。当这个消息被蔡京用紧急奏折报给了皇帝之后,宋神宗才知道,城楼之上发生了因为粮食而导致的大规模骚乱。死伤已经达数千人。
    宋神宗立刻下令,让上城的御林军维持秩序。对于抢劫杀人者可以格杀勿论。同时下令开仓,将皇宫中的粮食送上外城,熬成稀粥供百姓食用。
    因为粮食有限,洪水也不知道多久才会退去,必须尽可能的以保证体力,以能够维持体力为原则,不能胡吃海塞。稀粥是最稳妥的维持生命的手段。
    这个举措极大地稳定了民心,再加上两万御林军的弹压,暴乱很快平息了下去。
    排涝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几天之后,终于将城里面的积水大部分都倾倒出来了。城中很多地势相对比较高的地面已经露出了水面。这些区域的百姓也从城墙返回了家园。
    然而,返回家园的百姓被眼前一片疮痍惊呆了。整个家都被黄河水带来的泥沙给塞满了。要想恢复家园,还有很多事要做。
    杨仙茅在看到水位开始往下降时,便下令将船开到了自家院子花园的空地上方,等到水位完全降下之后,他的船又停在了原先停放的院子中。等到洪水差不多排涝完毕,洪水退出宅院之后,杨仙茅这才与全府上下仆从们一起恢复家园。
    这些人在这些日子里都在杨仙茅的船上,吃喝不愁。得知城楼上发生暴乱,死了数千人之后,他们更是感激杨仙茅帮助他们躲过了这场灾难。因此,杨仙茅让他们出力恢复家园的时候,人人都争先恐后的做着清理工作,都想回报主人的恩德。
    他们首先需要清除院子里的淤泥。因为杨仙茅有大船,吃住不愁,所以整个清淤工作有条不紊。但是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很多人发现粮食被水冲走之后,惊慌之下,城里又再次发生骚乱。
    但这一次蔡京有了准备。他已经得到宋神宗的授权,带着开封府的衙役,在守城兵士的协助下,迅速平息了这些动乱。同时他超强的组织能力再次发挥了作用。他马上征集民壮运送淤泥,将城里的淤泥全部集中起来堆放在北城的城墙内侧。因为这些淤泥太过沉重,运上城楼再到到城外去的话的确有些太费劲了,而且也没有这种必要。——淤泥是不会主动伤人的,不像洪水。
    所以城里各处的淤泥都被堆积在北城的城墙内侧,这样做也可以帮助城墙加固加,以免城外的洪水将城墙冲垮。
    城里的百姓知道自己家的淤泥该往哪里送了之后,心中也就安定了下来。城里的淤泥源源不断的被运送到城墙边,堆成一座座靠着北城城墙的斜坡。城里逐渐恢复了原貌。
    这几项工作持续了大半个月,才基本上将城里的淤泥清理干净。
    这大半个月里,城外的洪水稍稍退了一些,但依旧围着整个开封府。水位依旧达到城墙的一半高度。高水位的洪水持续给城墙施加着强大水压,有不少城墙开始垮塌。
    因为宋朝城墙整个是用夯土夯实而成,而不是用青砖。在长时间洪水浸泡之下很容易垮塌。
    城墙开始部分垮塌这个令人揪心的消息快传到了皇宫,让宋神宗稍稍放下来的心再次悬紧了。
    但随即他又得到消息,新任开封府判官的蔡京,组织开封府的衙役以及数万民众,组织民壮在坍塌城墙处打上木桩,拉上围栏,再将城墙边上清出来的淤泥用草编的袋子装上之后,重新加固坍塌的城墙。
    坍塌的位置全部修补完毕。而由于城墙的根基得到了清理出来的淤泥堆集的支撑,整个城墙没有出现致命的垮塌。蔡京的在这次抗洪排涝中的超强组织能力和非凡的智慧,得到了宋神宗的多次夸奖,下旨任命他为京城抗洪排涝都指挥使,直接领导抗洪排涝。
    杨仙茅在将自家的宅院清理安家之后,他决定做的第一件重要事情就是预防瘟疫。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一点杨仙茅在很多医书上都看过。因此他很担心会出现这可怕的局面,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对京城带来的致命伤害绝对不是洪水所能比拟的,无孔不入的瘟疫,将会把东京汴梁城变成一座人间地狱。
    大灾之后的防疫工作并没有人管,蔡京忙着抗洪排涝,开封府的知府在其中没能发挥什么作用。开封府知府系大宋开国功臣赵普的后代,出身名门,但是才能平庸。在大洪水面前慌了手脚,只顾自己逃命,也没有任何组织能力。
    宋神宗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知人善用,他任用王安石变法,就是看人看得非常准。而这一次,他准确的发现了蔡京卓越的组织能力。从而将整个京城的抗洪排涝工作交给了这位新任开封府的判官。
    蔡京没有辜负宋神宗仁器重,把整个防洪排涝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迅速而卓有成效。城里的百姓对这位开封判官所领导的抗洪排涝交口称赞。现在他的光环甚至盖过了驾船救人的杨仙茅。
    杨仙茅当真有些哭笑不得,原本自己是想除掉这位未来的大奸臣,避免他未来祸国殃民。没想到阴差阳错,反倒让他更快的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而现在杨仙茅要想尽快防止城里头出现瘟疫,他就必须借助这位防洪排涝的组织者蔡京来达到目的。
    杨仙茅探听到蔡京一直在北城城楼上领导抗洪,防止城墙长时间被洪水浸泡之后出现坍塌。
    这天正好没下雨,杨仙茅独自一人出门去找蔡京,不带任何随从。
    他走在大街上,眼见满城淤泥基本上已经清理干净了,但是空气中一直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带着尸臭的恐怖气味。靠近北城城楼的时候,这种味道更浓了。

章节目录

大宋小郎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柳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柳川并收藏大宋小郎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