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大半个月的努力,心力交瘁的时八终于成功制造出一个看起来勉强有点像玄武的东西。纹理粗糙,鼻子坍塌,身上到处坑坑洼洼,这些,时八都无力处理了。看着脑袋偏大,蛇身偏粗,腿脚偏短,但大体上还不算太走样的玄武。时八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黄承彦看了这只“玄武”一眼,只说了一句话:“砸了当石兵吧!”
时八这一次没有听从。而是郑而重之地将之收藏了起来。
作为历次作品中残缺度最低,完成度最高,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机会做出来的作品,时八觉得,它具备收藏的价值与纪念的意义。
这是最后一次的作品。因为黄承彦在此期间内,不紧不慢雕完了其他三神兽,最后将玄武也雕了出来。
也就是说时八忙乎大半个月,除了给自己增添一大堆罄云碎石和仅存的最后一件纪念品之外,再没作做其它贡献。
而这半个月,黄天岛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小心细致而充满激情地忙碌着。黄天之岛,不论表面,还是内部,每一个,都大变了模样,等时八苦雕半月,收工出来时,已经有些不认识这座天之岛屿。
不过,已经没有时间容他细细观看,黄承彦紧随其后出来,轻咳一声,领着时八,一步一步,慢条斯理走到岛上正中的小山脉的主峰峰顶。
嶙峋的孤峰,山石料峭,每一片石面,都在天风的修减与云雾的滋养中,焕发着凝云仙玉的光泽。
由于小块的碎石都自然而然被风吹走,所以岛上的事物,山脉也好,大地也好,都是一个整体,时八他们脚下的山峰,就是连着整体,稍稍凸出的一块大石的一角。尚未被风与时间磨平的棱角。
站在棱角的尖上,举目四望,远近的景色,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尽入眼底。
黄承彦自袖中,掏出一枚小石,迎风一晃,变作一个常人大小的雕像。
时八第一次见到黄承彦露这一手时,还有些惊讶,后来才知道,这不是点石成兵术,只是点石成兵术的一项小小的辅助技能而已。
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一块大石用心祭炼,炼成很小一枚,待到需要运用时,再将之放大。
一经解释之后,时八顿时想起,此术的末流,在南宋时空中,还有流传来着,而且流传得还蛮广。那些行走江湖的术士,基本上都会来这么一手。(这里可以参考《济公全传》,那里面的道士,真的有好多都会这一手。)但是南宋的那项技术,祭炼需要花费长年累月的功夫,而祭出来的大石头,除了重量重一些,偶尔可以砸砸普通人,碰到高手,都是不怎么管用。对玩家来讲,与其花费时间学习这等雕虫小技,不如拿这时间去炼制剑丸。
剑丸就是飞剑。大体上,也是把大剑凝炼变小的功夫。很显然,同样是凝炼变小,炼石跟炼剑的差别,就是劣石跟宝剑的差别。
所以除非实在是穷得毛都不剩一根,或者有“立志学习天下所有奇技淫巧”之类的强迫症,不然实在没玩家舍飞剑(剑丸)不炼而去炼飞石(石丸)。
但从黄承彦的表现来看,他凝炼他雕出来的那九尊神像,并没有花费多少功夫。时八虽然忙于雕石,没怎么注意,但既然没注意到,显然就是黄承彦随便花点功夫,在雕石的空档,就把石雕炼成了小石丸。
这倒也颇符合时八的平衡观:这才是真正的炼石术!石丸的威力既然比剑丸差了这么多档次,那么根据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的平衡观,石丸的炼制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怎么看都不应该跟剑丸的时间成本处在同一个档次。(虽然是几年跟几十年的差别,但终归都是以年为单位……)黄承彦这一手的出现,时八顿时感觉游戏中的石丸与剑丸达到了真正的平衡。一个质量差但成本低时间短见效快,一个质量高但成本高时间长见效慢。平衡了。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时八顿时知道自己的点石成兵术,是一项多么厉害的技能!
直接跟飞剑(剑丸)之术相比时,因为没有可比性,还不怎么直观。
但当它们的中间加上了一个飞石(石丸)之术,事情一下子明显了:
石丸跟剑丸现在是对等平衡的关系。而与剑丸平衡的石丸,仅仅是点石成兵术的一项辅助技能!
虽然在之前很漫长的一段游戏时间里,点石成兵术,都被时八拿来当炮灰使,偶尔在马战的时候,可以当山寨版的石丸来使,除此之外,从来没体现过它比飞剑术高一个档次的相应的战斗力。
但现在看来,如果纯从理论上推演,这项技术,就是比飞剑术高一个档次以上。不然石丸术也不会成为它的辅助技。
黄承彦这一次掏出来的石丸,恢复原形后,是一个上半身上人,下半身是蚯蚓的怪物。
时八本以那盘曲在一团的东西是蛇尾,经黄承彦解说才知那是蚯蚓尾。
这尊大神,乃是后土。
黄承彦丢出后土后,没做别的事情,就把右手轻轻放在后土的脑门子上。
左手随意地拂着胡须,山风吹拂,鬓发与衣袂齐飞,飘然有仙去之意。
最初一段时间,时八以为什么都没有发生。
走神一阵之后,才恍然察觉,后土的石像,在缓缓地下陷。
等他仔细看时,石像下陷的速度,已经相当可观。而且有越陷越快的趋势。
再过不久,黄承彦挺拔的身姿,开始弯下腰。然后是蹲着,到最后,干脆盘坐在地,身子渐渐下趴。
终至没顶。
最后,黄承彦收回手掌。
那里再没有痕迹。山石的嶙峋,一如初见。看不出任何毛病。
黄承彦站起身,拍拍手与衣物,整理冠冕仪容,整理完毕,轻咳一声,算是提醒时八。
一步一步,不徐不疾,走往山下。
之后的四人四兽八尊神像,被一一安置在准备好的广场中心。时八这才知道,需要被隐去的,只有半人半兽的后土一尊而已。
黄承彦看了这只“玄武”一眼,只说了一句话:“砸了当石兵吧!”
时八这一次没有听从。而是郑而重之地将之收藏了起来。
作为历次作品中残缺度最低,完成度最高,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机会做出来的作品,时八觉得,它具备收藏的价值与纪念的意义。
这是最后一次的作品。因为黄承彦在此期间内,不紧不慢雕完了其他三神兽,最后将玄武也雕了出来。
也就是说时八忙乎大半个月,除了给自己增添一大堆罄云碎石和仅存的最后一件纪念品之外,再没作做其它贡献。
而这半个月,黄天岛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小心细致而充满激情地忙碌着。黄天之岛,不论表面,还是内部,每一个,都大变了模样,等时八苦雕半月,收工出来时,已经有些不认识这座天之岛屿。
不过,已经没有时间容他细细观看,黄承彦紧随其后出来,轻咳一声,领着时八,一步一步,慢条斯理走到岛上正中的小山脉的主峰峰顶。
嶙峋的孤峰,山石料峭,每一片石面,都在天风的修减与云雾的滋养中,焕发着凝云仙玉的光泽。
由于小块的碎石都自然而然被风吹走,所以岛上的事物,山脉也好,大地也好,都是一个整体,时八他们脚下的山峰,就是连着整体,稍稍凸出的一块大石的一角。尚未被风与时间磨平的棱角。
站在棱角的尖上,举目四望,远近的景色,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尽入眼底。
黄承彦自袖中,掏出一枚小石,迎风一晃,变作一个常人大小的雕像。
时八第一次见到黄承彦露这一手时,还有些惊讶,后来才知道,这不是点石成兵术,只是点石成兵术的一项小小的辅助技能而已。
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一块大石用心祭炼,炼成很小一枚,待到需要运用时,再将之放大。
一经解释之后,时八顿时想起,此术的末流,在南宋时空中,还有流传来着,而且流传得还蛮广。那些行走江湖的术士,基本上都会来这么一手。(这里可以参考《济公全传》,那里面的道士,真的有好多都会这一手。)但是南宋的那项技术,祭炼需要花费长年累月的功夫,而祭出来的大石头,除了重量重一些,偶尔可以砸砸普通人,碰到高手,都是不怎么管用。对玩家来讲,与其花费时间学习这等雕虫小技,不如拿这时间去炼制剑丸。
剑丸就是飞剑。大体上,也是把大剑凝炼变小的功夫。很显然,同样是凝炼变小,炼石跟炼剑的差别,就是劣石跟宝剑的差别。
所以除非实在是穷得毛都不剩一根,或者有“立志学习天下所有奇技淫巧”之类的强迫症,不然实在没玩家舍飞剑(剑丸)不炼而去炼飞石(石丸)。
但从黄承彦的表现来看,他凝炼他雕出来的那九尊神像,并没有花费多少功夫。时八虽然忙于雕石,没怎么注意,但既然没注意到,显然就是黄承彦随便花点功夫,在雕石的空档,就把石雕炼成了小石丸。
这倒也颇符合时八的平衡观:这才是真正的炼石术!石丸的威力既然比剑丸差了这么多档次,那么根据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的平衡观,石丸的炼制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怎么看都不应该跟剑丸的时间成本处在同一个档次。(虽然是几年跟几十年的差别,但终归都是以年为单位……)黄承彦这一手的出现,时八顿时感觉游戏中的石丸与剑丸达到了真正的平衡。一个质量差但成本低时间短见效快,一个质量高但成本高时间长见效慢。平衡了。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时八顿时知道自己的点石成兵术,是一项多么厉害的技能!
直接跟飞剑(剑丸)之术相比时,因为没有可比性,还不怎么直观。
但当它们的中间加上了一个飞石(石丸)之术,事情一下子明显了:
石丸跟剑丸现在是对等平衡的关系。而与剑丸平衡的石丸,仅仅是点石成兵术的一项辅助技能!
虽然在之前很漫长的一段游戏时间里,点石成兵术,都被时八拿来当炮灰使,偶尔在马战的时候,可以当山寨版的石丸来使,除此之外,从来没体现过它比飞剑术高一个档次的相应的战斗力。
但现在看来,如果纯从理论上推演,这项技术,就是比飞剑术高一个档次以上。不然石丸术也不会成为它的辅助技。
黄承彦这一次掏出来的石丸,恢复原形后,是一个上半身上人,下半身是蚯蚓的怪物。
时八本以那盘曲在一团的东西是蛇尾,经黄承彦解说才知那是蚯蚓尾。
这尊大神,乃是后土。
黄承彦丢出后土后,没做别的事情,就把右手轻轻放在后土的脑门子上。
左手随意地拂着胡须,山风吹拂,鬓发与衣袂齐飞,飘然有仙去之意。
最初一段时间,时八以为什么都没有发生。
走神一阵之后,才恍然察觉,后土的石像,在缓缓地下陷。
等他仔细看时,石像下陷的速度,已经相当可观。而且有越陷越快的趋势。
再过不久,黄承彦挺拔的身姿,开始弯下腰。然后是蹲着,到最后,干脆盘坐在地,身子渐渐下趴。
终至没顶。
最后,黄承彦收回手掌。
那里再没有痕迹。山石的嶙峋,一如初见。看不出任何毛病。
黄承彦站起身,拍拍手与衣物,整理冠冕仪容,整理完毕,轻咳一声,算是提醒时八。
一步一步,不徐不疾,走往山下。
之后的四人四兽八尊神像,被一一安置在准备好的广场中心。时八这才知道,需要被隐去的,只有半人半兽的后土一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