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几个角度,一连气拍了四五张照片,孙浩这才重又放下相机,“黄院长,您这是专程来观摩指导京城棋社联赛的首轮比赛吗?”掏出录音笔,他笑着问道。
看了一眼曹英,黄德志露出那种领导在公开场合惯常的笑脸,“呵呵,观摩的确是观摩,指导就不敢讲了,各种各样的比赛我参加经历过不少,但京城棋社联赛这样的民间自发经营,自主管理的形式却还是第一次,对我而言也是全新的事物。所以,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只带着一张嘴,一对耳朵,一双眼睛,多问多听多看。”
“呵,黄院长,您可真谦虚。曹总,您大概也没想到黄院长会来吧?有什么感想?”孙浩又向曹英采访道。
“呵,是呀,黄院长的莅临的确是大大出乎意料之外,让我有受宠若惊的感觉。”知道自已现在说的话很有可能登上报纸杂志,曹英的精神非常饱满,“.....刚才黄院长已经说了,以前业余比赛大多是采用赛会制,无论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基本都是将参赛者集中起来,在很短的时间,比如说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内结束。赛会制的比赛有其优势,比如说时间短,花费少,易于管理,影响大等等,但不足之处则是对局密度大,比赛任务重,对棋手的精力和身体消耗很大,不利于棋手真实水平的发挥,此外,比赛的影响力虽大但执久力不足,用一句民间俗语来讲,就是‘雨过地皮湿’,比赛进行的那些天会很热闹,吸引很多人的关注,但比赛结束后热度便迅速下降,短短几天便鲜有人提及。而相比于常见的赛会制比赛,京城棋社联赛所采用的积分循环主客场比赛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一周一赛,最多超不过一周两赛,不仅可以让参赛棋手得到良好的休息、恢复,有利于棋手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比赛,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大众棋迷保持持继续关注度,我个人认为,这种比赛形式会为广大棋迷所喜闻乐见,当然,由于是新的尝试,开始阶段肯定会碰到许多问题,黄院长大驾光临,不仅表明了棋院官方对业余围棋活动的重视,也是对陶然居上下全体工作人员的鼓励,在此,我再一次代表京城棋社联盟,代表陶然居所有成员以及所有棋迷,感谢黄院长的莅临指导。”转过身来,曹英再一次与黄德志握手致意,自然,少不得又让孙浩多浪费一张底片。
好嘛,这小子,比我还能侃,我只说了一句,你一口气说了那么长一串儿,人才呀!——黄德志心里暗自想到,都说高手在民间,和棋院里那些亦步亦趋,习惯了接受上级指示做事混日子的人相比,曹英岂止是能干?
简短的采访后,曹英在前引路,带着黄德志进入棋社,孙浩和孙治尾随其后,一行四人穿过大厅来到楼上,其间不少棋迷认出曹英陪同的人是中国棋院的院长,一时间群情激动,议论纷纷,曹英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脸上别提有多光彩了,心想,今天在北京同时举办的几场比赛中,恐怕没有哪一场比赛能比陶然居的这场更风光吧?
“总经理,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您是不是该准备一下儿呀?”跟在后边的孙浩看了眼手表,紧赶了两步来到曹英身旁,凑近他的耳朵小声提醒道——曹英除了是陶然居的总经理之外,还是今天这场比赛的出赛棋手之一,虽然曹英的专注力很强,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平静心神,进入到比赛状态之中,但再怎么快,终究也还是需要时间的,眼见比赛在即,却还陪着人到处参观,虽然是出于礼貌,于比赛则显然不利。
低头看了一眼手表,时针已经指向九点二十五分,离比赛开战只有五分钟,的确是不能再陪着黄德志风光了。
“呃......,黄院长,抱歉,一会我还得上场比赛,现在得去做准备,暂时不能陪您参观了。”虽然有些遗憾,但事有轻重缓急,曹英也只有向黄德志告假。
“噢,快去吧,不用管我,我这把年纪了,不会走丢的。”黄德志笑着点头道。
“呵,您真幽默。那好,我去准备了,孙治,你来接待黄院长。”曹英笑着,把黄德志交给孙治,自已到休息室养精蓄锐去了。
目送曹英离开,黄德志把头转向孙治,“王仲明有没有来?”他问道。
“王仲明?来了,这么重要的比赛,他怎么能不来呢?”孙治先是一愣,后又恍然明白——王仲明近段时间名气可是大的很,不仅有过战胜韩国年轻高手吴灿宇的实绩,而且据说在不久前的bc卡杯决赛观战时大出风头,得到林海涛,孙贤周等超一流棋士的赞许,此外,这一两个星期,网络上更是掀起一股为国内业余棋手排列强弱的热潮,不少人将之列为业余最强者(不只是国内,甚至是世界),把这些年来国内由业余四大天王把持的稳定秩序完全打破,想必黄德志对此也是有所耳闻,所以对这个人才特别关注。
”是吗?他在哪里?“黄德志心中一喜,连忙问道。
他今天来陶然居当然不是为了观摩比赛——他当然很关心京城棋社联赛的运作情况,不过做为棋院高层领导,他没必要亲自到现场去做调查研究,相关数据,自然有孙文东统计整理汇报上来,所以,曹英那时的良好感觉未免有点儿太过一厢情愿,之所以不请自到,实在是离三星杯比赛的报名截止日期越来越近,而王仲明那边却还没有确实的消息,饶是他这样老谋深算的人也有点儿沉不住气,想亲自来探探口风。
“噢,他在客队研究室,您请这边儿。”既然负责招待客人,就得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况且,圈子里的人都知道黄院长和棋胜楼的总经理陈淞生交情深厚,就算不关王仲明的事儿,既然来了,他也得去见见老朋友,孙治忙带着黄德志前往客队所在处。
看了一眼曹英,黄德志露出那种领导在公开场合惯常的笑脸,“呵呵,观摩的确是观摩,指导就不敢讲了,各种各样的比赛我参加经历过不少,但京城棋社联赛这样的民间自发经营,自主管理的形式却还是第一次,对我而言也是全新的事物。所以,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只带着一张嘴,一对耳朵,一双眼睛,多问多听多看。”
“呵,黄院长,您可真谦虚。曹总,您大概也没想到黄院长会来吧?有什么感想?”孙浩又向曹英采访道。
“呵,是呀,黄院长的莅临的确是大大出乎意料之外,让我有受宠若惊的感觉。”知道自已现在说的话很有可能登上报纸杂志,曹英的精神非常饱满,“.....刚才黄院长已经说了,以前业余比赛大多是采用赛会制,无论是个人赛还是团体赛基本都是将参赛者集中起来,在很短的时间,比如说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内结束。赛会制的比赛有其优势,比如说时间短,花费少,易于管理,影响大等等,但不足之处则是对局密度大,比赛任务重,对棋手的精力和身体消耗很大,不利于棋手真实水平的发挥,此外,比赛的影响力虽大但执久力不足,用一句民间俗语来讲,就是‘雨过地皮湿’,比赛进行的那些天会很热闹,吸引很多人的关注,但比赛结束后热度便迅速下降,短短几天便鲜有人提及。而相比于常见的赛会制比赛,京城棋社联赛所采用的积分循环主客场比赛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一周一赛,最多超不过一周两赛,不仅可以让参赛棋手得到良好的休息、恢复,有利于棋手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比赛,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大众棋迷保持持继续关注度,我个人认为,这种比赛形式会为广大棋迷所喜闻乐见,当然,由于是新的尝试,开始阶段肯定会碰到许多问题,黄院长大驾光临,不仅表明了棋院官方对业余围棋活动的重视,也是对陶然居上下全体工作人员的鼓励,在此,我再一次代表京城棋社联盟,代表陶然居所有成员以及所有棋迷,感谢黄院长的莅临指导。”转过身来,曹英再一次与黄德志握手致意,自然,少不得又让孙浩多浪费一张底片。
好嘛,这小子,比我还能侃,我只说了一句,你一口气说了那么长一串儿,人才呀!——黄德志心里暗自想到,都说高手在民间,和棋院里那些亦步亦趋,习惯了接受上级指示做事混日子的人相比,曹英岂止是能干?
简短的采访后,曹英在前引路,带着黄德志进入棋社,孙浩和孙治尾随其后,一行四人穿过大厅来到楼上,其间不少棋迷认出曹英陪同的人是中国棋院的院长,一时间群情激动,议论纷纷,曹英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脸上别提有多光彩了,心想,今天在北京同时举办的几场比赛中,恐怕没有哪一场比赛能比陶然居的这场更风光吧?
“总经理,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您是不是该准备一下儿呀?”跟在后边的孙浩看了眼手表,紧赶了两步来到曹英身旁,凑近他的耳朵小声提醒道——曹英除了是陶然居的总经理之外,还是今天这场比赛的出赛棋手之一,虽然曹英的专注力很强,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平静心神,进入到比赛状态之中,但再怎么快,终究也还是需要时间的,眼见比赛在即,却还陪着人到处参观,虽然是出于礼貌,于比赛则显然不利。
低头看了一眼手表,时针已经指向九点二十五分,离比赛开战只有五分钟,的确是不能再陪着黄德志风光了。
“呃......,黄院长,抱歉,一会我还得上场比赛,现在得去做准备,暂时不能陪您参观了。”虽然有些遗憾,但事有轻重缓急,曹英也只有向黄德志告假。
“噢,快去吧,不用管我,我这把年纪了,不会走丢的。”黄德志笑着点头道。
“呵,您真幽默。那好,我去准备了,孙治,你来接待黄院长。”曹英笑着,把黄德志交给孙治,自已到休息室养精蓄锐去了。
目送曹英离开,黄德志把头转向孙治,“王仲明有没有来?”他问道。
“王仲明?来了,这么重要的比赛,他怎么能不来呢?”孙治先是一愣,后又恍然明白——王仲明近段时间名气可是大的很,不仅有过战胜韩国年轻高手吴灿宇的实绩,而且据说在不久前的bc卡杯决赛观战时大出风头,得到林海涛,孙贤周等超一流棋士的赞许,此外,这一两个星期,网络上更是掀起一股为国内业余棋手排列强弱的热潮,不少人将之列为业余最强者(不只是国内,甚至是世界),把这些年来国内由业余四大天王把持的稳定秩序完全打破,想必黄德志对此也是有所耳闻,所以对这个人才特别关注。
”是吗?他在哪里?“黄德志心中一喜,连忙问道。
他今天来陶然居当然不是为了观摩比赛——他当然很关心京城棋社联赛的运作情况,不过做为棋院高层领导,他没必要亲自到现场去做调查研究,相关数据,自然有孙文东统计整理汇报上来,所以,曹英那时的良好感觉未免有点儿太过一厢情愿,之所以不请自到,实在是离三星杯比赛的报名截止日期越来越近,而王仲明那边却还没有确实的消息,饶是他这样老谋深算的人也有点儿沉不住气,想亲自来探探口风。
“噢,他在客队研究室,您请这边儿。”既然负责招待客人,就得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况且,圈子里的人都知道黄院长和棋胜楼的总经理陈淞生交情深厚,就算不关王仲明的事儿,既然来了,他也得去见见老朋友,孙治忙带着黄德志前往客队所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