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道长生最新章节!
丹,是单的意思。
道家讲究一,一就是单,单也就是丹。这其实是个逐渐演变、包装的过程。
所以道家讲的结丹,是指身体内气达到一种圆润充盈的程度,可去除病气,延年益寿。
再比如元婴,是指返璞归真,凝聚全身元气,化成一个纯能量体的自己,就像初始婴儿一样。
但是呢,经过后世曲解,结丹就变成了一颗有形有状的大号玻璃球,元婴就变成了一只蹦蹦哒哒的小人儿。
纯属扯淡。
咱们再说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他讲究内、外丹兼修,以身体为鼎炉,在自己体内养气,然后外服金丹,便可成仙。
这与当时的主流相悖,所以写出来之后,并未引起大规模的重视。
同样的,也是在汉代,道家开始往道教、道门演变,出现了天师道,以及一些散乱组织——小斋统称为古仙派。
第三个阶段,是一千年前,叫变革时期。
汉之后,便是修行最强盛的几百年间。魏晋时的主流,变成了外丹、食气两术,内丹隐而不彰,在民间秘传。
此时将修士分为三等,据《仙经》记载:“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所谓尸解仙,就是弃肉体而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升天。有典籍称:“该人尸解于京师,数日启棺,惟有一杖。”
这便是其中一种,杖解术。当然了,尸解是比较低等的,后来渐渐摒弃。
再往后,就到了隋唐,钟离权、吕洞宾、陈抟、张果等一大批修士,开始研究内丹法,并加以补充、完善。
外丹和食气突然断档,内丹盛行,并有取代一切道法之势。《周易参同契》被奉为丹经之祖,众多门派也开始繁衍发展。
第四个阶段,是五百多年前,叫近古时期。
内丹术已经大一统,门派之争成了主旋律。北方创立了全真道,丘处机为蒙元讲道,被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
同时,为应对全真道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
从而形成了北有全真、南有正一的大格局。不过后来张伯端立南宗,归于全真,全真一时风头无量。
此时的内丹道法极为完善,并提出“阳神”,以及“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化神返虚”这两套被大吹特吹的理论。
不过,这却是道教最后的辉煌,此后只有三丰道人昙花一现,便彻底衰落。
……
总的来讲,体系大概如下:
上古时期的特点,是讲究肉体长生,形神俱妙。古仙时期略差,但也很注重肉体修炼。这两个阶段,根本没有内丹法。
到了变革时期,内丹兴起。
全真道基本否定了肉体成仙,虽称性命双修,实则先性后命,或先命后性,做不到同时修炼。
内丹派认为的最高境界,是出阳神。阳神就是留下肉体,元神脱体飞升,达到长生之境。
这姑且也算长生,但终究不是正道。失了肉体,就失了大道之机,想进一步成就天仙境界,更是千难万难。
更何况,阳神这东西真的没啥说服力。除了张伯端有些零星事迹,就再无典籍记载。
可能内丹派自己也明白,凡是活得久的修士故去,通通都叫羽化成仙。反正是元神飞升,旁人也看不见,是真是假无从考证。
总之呢,道家的修炼体系,就是从人道,到仙道,到食气而服外丹,再到内丹而出阳神,这么一条越来越lowb的路子。
…………
“呼……”
顾玙看完,不禁长吐了一口气,举目抬眼,见灯光柔和,小斋倚坐,外面已是黑夜漫漫。
一瞬间,真有恍惚之感。
“喝点水。”
小斋早备好了白开水,轻轻推过,道:“你先消化一下。”
“嗯。”
他捧起杯子,小抿了一口,而后一仰脖,全干了。
没办法,他现在就觉得好几种世界观混在一起,真真假假,虚虚幻幻。前段时间,自己跟莫老道也聊过,对方讲了很多东西。
莫老道出身南宗,自然向着宗门说话。在他口中,南宗简直盖世无双,张伯端堪称一代道祖,什么阳神之法、性命双修之法,更是天下正统。
但小斋梳理的东西,却隐隐透着对内丹派的不屑,比如阳神,细细想来,不就是尸解仙的变种么?
而且还不如尸解仙,人家好歹不弃肉体,假托一物飞升,阳神还得留下身体。
他的理论知识本就可怜,一冲击更是乱七八糟,过了半响,才开口问:“你整理的这些,能保证真实么?”
“四分考据,六分猜测。”
她实话实说,又道:“不过有几点我敢确定,第一,古代确实有大修士。第二,魏伯阳绝不是无端著《周易参同契》,肯定有什么变故。”
“正是!”
顾玙眼睛一亮,接道:“我刚才就很奇怪,当时食气盛行,常有飞升记载。既然功法没问题,掌权者没阻挠,他就没理由去研究内丹术,还是远不如食气的内丹术。”
“我也不得其解,但碰到你之后,却有了些猜想。”
小斋看着对方,忽问:“你说你能食气?”
“对。”
“那你能判断出,这灵气是自古就有?还是突然出现的么?”
嗯?
顾玙一怔,但马上懂了意思,惊讶道:“你是说……”
“没错!上古时期虽然道法极简,威能盖世,但对修炼环境的要求也最高。之后一代代的演变、改革,都是在降低这个需求。所以我推测,魏伯阳那时已经发现灵气在渐渐衰退。如果还按照古仙术的传承,等灵气耗尽,整个修行界必将消亡。”
小斋顿了顿,接着道:“之后的外丹术、尸解术,不无在探索解脱之法。最后内丹术得以一统,许是它真的可以另辟蹊径。但你要知道,道门载于文字的只有理论典籍,真正的修炼之法都是口口相传。”
“那时门派倾轧,外有外的争斗,内有内的争斗。光全真一脉,就有数十分支,都想搏名得利。很多分脉宗主自己的修为都不够,还要指导弟子修行,后果可想而知。”
“自三丰道人往下数百年,再无杰出人物。我想一是道法失传,二是灵气干涸。近代更是战乱不断,道门清隐,直到九十年前新朝初立,创建道教协会,各派才浮出水面。”
咝!
顾玙听得此处,不由接口道:“那我现在练了食气之法,就可能表明,天地灵气正慢慢恢复?”
“呵……”
小斋眨了眨眼,没应茬,反而笑道:“现在知道我们在干嘛了么?”
丹,是单的意思。
道家讲究一,一就是单,单也就是丹。这其实是个逐渐演变、包装的过程。
所以道家讲的结丹,是指身体内气达到一种圆润充盈的程度,可去除病气,延年益寿。
再比如元婴,是指返璞归真,凝聚全身元气,化成一个纯能量体的自己,就像初始婴儿一样。
但是呢,经过后世曲解,结丹就变成了一颗有形有状的大号玻璃球,元婴就变成了一只蹦蹦哒哒的小人儿。
纯属扯淡。
咱们再说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他讲究内、外丹兼修,以身体为鼎炉,在自己体内养气,然后外服金丹,便可成仙。
这与当时的主流相悖,所以写出来之后,并未引起大规模的重视。
同样的,也是在汉代,道家开始往道教、道门演变,出现了天师道,以及一些散乱组织——小斋统称为古仙派。
第三个阶段,是一千年前,叫变革时期。
汉之后,便是修行最强盛的几百年间。魏晋时的主流,变成了外丹、食气两术,内丹隐而不彰,在民间秘传。
此时将修士分为三等,据《仙经》记载:“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所谓尸解仙,就是弃肉体而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升天。有典籍称:“该人尸解于京师,数日启棺,惟有一杖。”
这便是其中一种,杖解术。当然了,尸解是比较低等的,后来渐渐摒弃。
再往后,就到了隋唐,钟离权、吕洞宾、陈抟、张果等一大批修士,开始研究内丹法,并加以补充、完善。
外丹和食气突然断档,内丹盛行,并有取代一切道法之势。《周易参同契》被奉为丹经之祖,众多门派也开始繁衍发展。
第四个阶段,是五百多年前,叫近古时期。
内丹术已经大一统,门派之争成了主旋律。北方创立了全真道,丘处机为蒙元讲道,被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
同时,为应对全真道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
从而形成了北有全真、南有正一的大格局。不过后来张伯端立南宗,归于全真,全真一时风头无量。
此时的内丹道法极为完善,并提出“阳神”,以及“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化神返虚”这两套被大吹特吹的理论。
不过,这却是道教最后的辉煌,此后只有三丰道人昙花一现,便彻底衰落。
……
总的来讲,体系大概如下:
上古时期的特点,是讲究肉体长生,形神俱妙。古仙时期略差,但也很注重肉体修炼。这两个阶段,根本没有内丹法。
到了变革时期,内丹兴起。
全真道基本否定了肉体成仙,虽称性命双修,实则先性后命,或先命后性,做不到同时修炼。
内丹派认为的最高境界,是出阳神。阳神就是留下肉体,元神脱体飞升,达到长生之境。
这姑且也算长生,但终究不是正道。失了肉体,就失了大道之机,想进一步成就天仙境界,更是千难万难。
更何况,阳神这东西真的没啥说服力。除了张伯端有些零星事迹,就再无典籍记载。
可能内丹派自己也明白,凡是活得久的修士故去,通通都叫羽化成仙。反正是元神飞升,旁人也看不见,是真是假无从考证。
总之呢,道家的修炼体系,就是从人道,到仙道,到食气而服外丹,再到内丹而出阳神,这么一条越来越lowb的路子。
…………
“呼……”
顾玙看完,不禁长吐了一口气,举目抬眼,见灯光柔和,小斋倚坐,外面已是黑夜漫漫。
一瞬间,真有恍惚之感。
“喝点水。”
小斋早备好了白开水,轻轻推过,道:“你先消化一下。”
“嗯。”
他捧起杯子,小抿了一口,而后一仰脖,全干了。
没办法,他现在就觉得好几种世界观混在一起,真真假假,虚虚幻幻。前段时间,自己跟莫老道也聊过,对方讲了很多东西。
莫老道出身南宗,自然向着宗门说话。在他口中,南宗简直盖世无双,张伯端堪称一代道祖,什么阳神之法、性命双修之法,更是天下正统。
但小斋梳理的东西,却隐隐透着对内丹派的不屑,比如阳神,细细想来,不就是尸解仙的变种么?
而且还不如尸解仙,人家好歹不弃肉体,假托一物飞升,阳神还得留下身体。
他的理论知识本就可怜,一冲击更是乱七八糟,过了半响,才开口问:“你整理的这些,能保证真实么?”
“四分考据,六分猜测。”
她实话实说,又道:“不过有几点我敢确定,第一,古代确实有大修士。第二,魏伯阳绝不是无端著《周易参同契》,肯定有什么变故。”
“正是!”
顾玙眼睛一亮,接道:“我刚才就很奇怪,当时食气盛行,常有飞升记载。既然功法没问题,掌权者没阻挠,他就没理由去研究内丹术,还是远不如食气的内丹术。”
“我也不得其解,但碰到你之后,却有了些猜想。”
小斋看着对方,忽问:“你说你能食气?”
“对。”
“那你能判断出,这灵气是自古就有?还是突然出现的么?”
嗯?
顾玙一怔,但马上懂了意思,惊讶道:“你是说……”
“没错!上古时期虽然道法极简,威能盖世,但对修炼环境的要求也最高。之后一代代的演变、改革,都是在降低这个需求。所以我推测,魏伯阳那时已经发现灵气在渐渐衰退。如果还按照古仙术的传承,等灵气耗尽,整个修行界必将消亡。”
小斋顿了顿,接着道:“之后的外丹术、尸解术,不无在探索解脱之法。最后内丹术得以一统,许是它真的可以另辟蹊径。但你要知道,道门载于文字的只有理论典籍,真正的修炼之法都是口口相传。”
“那时门派倾轧,外有外的争斗,内有内的争斗。光全真一脉,就有数十分支,都想搏名得利。很多分脉宗主自己的修为都不够,还要指导弟子修行,后果可想而知。”
“自三丰道人往下数百年,再无杰出人物。我想一是道法失传,二是灵气干涸。近代更是战乱不断,道门清隐,直到九十年前新朝初立,创建道教协会,各派才浮出水面。”
咝!
顾玙听得此处,不由接口道:“那我现在练了食气之法,就可能表明,天地灵气正慢慢恢复?”
“呵……”
小斋眨了眨眼,没应茬,反而笑道:“现在知道我们在干嘛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