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省委记仇兴华和省长李玮青并没有马返回省城南江,而是不约而同的滞留了下来,显然,仇兴华要满足常宁单独见他的愿望,而李玮青作为即将位的新省委记,也有话交待市委记余文良。&&
    常宁亲自驾驶越野车,载着仇兴华到了锦江河边。
    “我们下去走走。”
    锦江河,是西江的支流,发源于锦江市万锦县山区,流经锦江市三县两区,锦江河横穿锦江城而过,两岸山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令人目不暇接,在滔滔东逝的锦江河,有一浮桥飞渡两岸,连接南北,势若长虹,这就是锦江河著名的景点之一,锦水翔虹,它的出现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宋代苏辙曾有诗云,虹腰宛转三百尺,鲸背参差十五舟,今天,该桥虽有变迁,但古朴风貌犹存,仍不失为一绚丽的风景。
    站在锦江河的浮桥边,极目楚天,仇兴华久久不忍收回自己的目光。
    “小常,这是我第八次踏浮桥了。”
    “我这是第二次,我要向您学习。”
    仇兴华说道:“我警告你小子,哪怕锦江市最有钱,也不能用水泥钢筋来代替浮桥,这是锦江的历史,你要是灭了它,锦江的老百姓就会灭了你。”
    常宁陪着笑脸忙道:“您放心,我对历史也非常敬畏。”
    浮桥,古时称为舟梁,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桥之称,属于临时性桥梁,锦江浮桥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杨吴乾贞二年,即公元九百二十八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取名永安桥,位于城隍庙前,十三舫,比舟为梁,铁揽绳牵,随波升降,宋太平兴国七年,即公元九百八十二年时,增为十四舫,后又增为十五舫及至二十四舫,一五一四年时,在桥两边装栏杆,浮桥两岸建起石码头,改名为迎仙桥,清康熙八年,即一六六九年,经修缮后改名为锦江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锦江桥两次被毁,一九五一年,锦江浮桥修复通行,桥长共一百六十一点八五米,共由十四厢四十只浮船组成,此后桥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始终是锦江河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浮桥边,每年都会举办龙舟大赛,至今不衰,宋代苏辙曾有诗云: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弄潮游,长鲸破浪聊堪此,小旆迎风殊未收。
    踏桥而行,迎风漫步,仇华兴显得兴致勃勃,“小常,听说你是天事晓一半,地事全知道,那我今天要考考你了。”
    “嘿嘿,虎藏威犹在,大官压小官,您老人家眼瞧着就是京机大员了,该操心的是国家大事,这临走了还要为难我们这些后生小辈,就不怕传将出去贻笑大方吗?”常宁挽着仇兴华的胳膊,涎着脸笑道。
    仇兴华仰头大笑,“哈哈,人走楼空,我不怕,但是你怕,因为你是锦江市的父母官嘛。”
    “得得,您就为难我,大不了我无地自容,跳到这锦江河里喂鱼去。”常宁跟着笑道。
    仇兴华收起笑容,忽地念道:
    “蔼蔼芳林,有集惟岳。”
    常宁听得心里一乐,幸亏有王彬指点,临时抱了一下佛脚,不然又要让老头子笑话了,他故作思考状后,才慢慢的接道:
    “亹亹明哲,在彼鸿族。”
    “沦心浑无,游精大朴。”
    “播我徽猷,□彼振玉。”
    “彼玉之振,光于厥潜。”
    “大明贞观,重泉匪深。”
    “我有好爵,相尔在阴。”
    “翻飞名都,宰物于南。”
    “礼弊则伪,朴散在华。”
    “人之秉夷,则是惠和。”
    “变风兴教,非德伊何。”
    “我敬矣,俾人作歌。”
    “交道虽博,好亦勤止。”
    “比志同契,惟予与子。”
    “三川既旷,江亦永矣。”
    “悠悠我思,托迈千里。”
    “吉甫之役,清风既沈。”
    “非子之艳,诗谁云寻。”
    “我来自东,贻其好音。”
    “岂有桃李,恧子琼琛。”
    “将子无矧,属之翰林。”
    “娈彼静女,此惟我心。”
    仇兴华笑道:“哟,看不出看不出,不喜欢读的小半仙,肚子里的墨水还不少嘛,这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写的四言诗,是赠送给即将出任锦江县令的好顾令文的,诗不涉锦江,却与锦江有关,小常,你什么时候学的呀。”
    “嘿嘿。”常宁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实事求是地说道,“不敢欺瞒领导,昨天在省城和王彬见过,受到了他的启发,昨晚匆忙的翻了翻《锦江郡志》,不过是偶然所得,歪打正着罢了。”
    仇兴华又是大笑不已。
    “哈哈……好样的,不愧为青阳小半仙,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啊,哈哈……”
    两个人离开浮桥,回到了锦江河岸。
    “小常,锦江是锦江人民的母亲河,但每年的汛期,可是母亲河的阵痛时刻呀。”
    知道仇兴华的意思,常宁赶紧说道:“仇记,请您放心,我已经组建了锦江河和锦川河两个防汛抗洪指挥部,我总结过这两条河的防汛史,凡是出现大破坏大损失的年份,主要还是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我们已经成立了常设机构,在汛期到来前,技术人员提前一个月进驻现扬,实施二十四小时的全天候监测,汛期到来前一星期,将实行六小时一次报告的制度,同时,我们在防汛抗洪的人力和物力作了准备,市财政也为此预留了资金。”
    点了点头,仇兴华说道:“哦……我记得你在青阳市的时候,就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喽,我相信,有你在,锦江河和锦川河出不了事,如果万一出了事,那就是你的问题。”
    仇兴华的那句“那就是你的问题”,沉甸甸的留在了常宁的心里。
    常宁忙着转移了话题,“仇记,您什么时候走啊?”
    “后天,明天下午,中组部的于付部长将来西江,代表中央和中央组织部,在宣布我的任命的同时,宣布对西江省委常委会的调整命令,李玮青接替我出任省委记,陈海林接任省长一职,吴天明担任专职付记,省委不再设第三名付记,至于其他常委,也会有部分调整,明天你就会知道的。”
    常宁试探着问道:“不会有大的变化?”他是在问,西江省的势力格局,会不会因为仇兴华的离开,而出现翻天覆地的状况。
    仇兴华淡淡的说道:“总是这样,大的变不了,小的随时变,有变化才有发展嘛。”
    “您走了,对西江省的影响太大了。”常宁由衷的说道。
    “不说这个了。”仇兴华摆着手,微笑着说道,“噢,我差点忘了,明天呀,是你二叔宁晓南陪着于付部长过来。”
    “是吗?”常宁听了,心里不禁一动,埋在心底的那个疑问又冒了出来,自己在锦江的一举一动,二叔似乎都随时能掌握,那他这次过来,是不是象表姑夫那样,会和他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人见面呢?
    仇兴华自己打开车门,坐到了付驾座,常宁不敢怠慢,也赶紧坐到驾驶座。
    “小常,你对你们锦江这次班子调整,有什么看法吗?”仇兴华问道。
    常宁微笑着道:“这个么,不好说,不知道领导指的是哪一方面?”
    “跟我还打埋伏啊,别忘了,我是你外公常大仙的朋,‘自己人兴华笑着说道。
    “呵呵,既然领导您指示了,那我就嘴跑火车了。”
    “哈哈,说嘛,胡说八道也行啊。”
    想了想,常宁说道:“这次锦江出事,正好给省委调整锦江的领导班子一个极佳的时机和很好的借口,我能把代市长的代字去掉,全因为这次事件,别人想说我太过年轻,也变成了一个苍白无力的理由。”
    仇兴华点头道:“没错,出事的人和你没有一点关糸,充分证明了你在政治的成熟,当他们形成六票对六票的时候,我那一票定了乾坤。”
    “同时,您为了让李玮青顺利接替您的位置,动用一把手的权力,摆平了黄国庆等三人的事,如此便保持了余文良市委记一职,从而也间接保护了李省长,同时,也为我和余文良的继续合作打下了基础,您的这个人情,可以说把李省长和余文良都套牢了,李省长以后坐了一把手的位置,我再怎么着,他也会不看僧面看佛面,对我手下留情的。”
    “哈哈……算你小子聪明,继续说。”仇兴华微笑道。
    “您调走的那几位,黄国庆和周志群就不用说了,其他几人,其实都暗降明升,实际是对他们的褒奖,依我的判断,一是他们的后台老板很硬,提拨他们本来就是计划内的事,二是他们党性坚强,政治可靠,所以省委对他们予以重用,就象政法委记张玉成,这次就守住了自己的底线,没有跟邵经国同流合污,又比如市委宣传部长刘洪敏,抵住了金钱的诱惑,这样的人,级应该予以重用。”
    顿了顿,仇兴华忽地又问道:“那么,那个邵经国呢?”

章节目录

宦海风云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温岭闲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温岭闲人并收藏宦海风云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