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嫡为贵最新章节!
赵皇后的脸隐隐发青,但想到什么,她忽而又笑了,怒气尽消。
变脸之快,明澜咋舌,心里也隐隐生出几分不安来。
外面,宫女进来禀告,说孙昭仪来给她道贺。
然后,孙昭仪来了。
再然后,刘昭容也来了。
连赵皇后和李贵妃都来道贺了,她们这些小嫔妃能不来么?
寝殿内,热闹不凡,你一言我一语,夹枪带棍,绵里藏针,明澜就起身了,对柳贤妃道,“时辰不早,我就先回府了,改日再来看小皇子。”
沈芷馨也趁机道,“姨母,我也先回去了。”
柳贤妃笑的温和婉柔,沈芷馨和离王世子妃走的近是好事,指不定世子妃就是看在她们的面子上才帮她的。
明澜还有话和柳贤妃说,只是这么多嫔妃在,她也没有说话的机会,和沈芷馨说也一样。
出了宫,半道上,明澜说起第一次进宫和赵嫣起争执的情形。
沈芷馨是聪明人,听得懂明澜的弦外之音。
李贵妃和赵皇后斗个你死我活,可为了利益,都能将送到她跟前狠狠践踏赵家脸面的机会都能错过,当然,那时候的离王世子妃没有什么拉拢价值,如果再给李贵妃一次选择的机会,她当初一定不会让离王世子妃忍气吞声。
现在李贵妃想和她姨母联手,不过是为了抵抗赵皇后才帮她,并非出自真心,这后宫里,谈真心也太可笑了些。
在宫围倾轧中,有利用价值,才能活的长久。
但姨母……
还真说不准。
谁对她好,她能掏心掏肺,娘亲叮嘱她在后宫不要参与党争,不要与人结怨,万事以和为贵,安分守己。
入宫这么多年,姨母很听娘的话,再到她怀身孕,因为是小公主,娘亲知道后,当即就进宫了,正巧听到有嫔妃羡慕她,说什么她以前低调,现在怀了身孕了,就该有点宠妃的样子。
娘亲当时没说什么,等那嫔妃走后,和姨母推心置腹了一翻,有了公主,就更容易招人羡慕妒忌恨了,那些生不出来皇子公主的嫔妃,保不齐存了弄死她的心,然后抚养小公主长大成人。
生恩不及养恩大,死了十年八年,还能指望小公主记着她吗?
没听见离王世子妃都说她被害小产,害她之人被抄家灭族了吗?
知道了,就要小心谨慎,避开祸端,不然悔之晚矣,更是辜负了离王世子妃一番苦心。
一番话,把姨母吓个半死,因为这世上,只有爹娘兄姐对姨母最好,她也是最听娘亲的话。
离王世子妃大概也是看出来这一点了,所以特地提醒她。
沈芷馨感激的看了明澜一眼,在宫里不宜说的太透,彼此明白就好,明澜笑道,“护国公府四姑娘不错,可交心。”
单独提到李四姑娘,可见她是真的很好,至于其他人,明面上过的去就成了。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的出了宫,到了马车处,依依惜别了一番,就坐上马车,各回各家了。
明澜回王府时,长乐郡主和魏国公府大姑娘都还没有走,像是故意她难堪似的,就在她回锦华轩的必经之路上等着,有说有笑。
真是阴魂不散,为什么非要落别人的脸才特别高兴呢。
明澜深呼一口气,迈步走过去,萧柔老远就喊道,“大嫂怎么进宫这么久才回来?”
明澜笑道,“柳妃大喜,李贵妃帮着说了几句好话,皇上进封她为贤妃了,我就在她宫里多待了会儿。”
只一句,长乐郡主脸色就僵硬了几分,当然脸色难看还数沈兰馨了。
柳妃和李贵妃联手了,那魏国公府长房的势力就大了,将来魏国公府的爵位还会不会落到三房头上可就说不准了。
明澜说了一句,慢悠悠道,“柳家接连大喜,我得备一份厚礼让人送去肃宁侯府,就不陪你们了。”
她笑了笑,一脸不计前嫌的回了锦华轩。
身后,沈兰馨的眸光追随了她很久。
她们虽然是闺阁女儿,平常围绕爹娘转,朝堂上的事也略知一二,柳妃有今日风光,可全拜她所赐!
她简直就是三房的克星!
回了锦华轩,明澜喝了盏茶,就进库房挑贺礼,让陈妈妈送肃宁侯府去。
李贵妃帮柳妃进封贤妃的事,一阵风刮遍京都,大小朝臣无不震惊,柳妃仿佛一夕之间拔起,隐隐有势不可挡之势。
护国公得知此事后,也是震惊不已,当即递了帖子进宫,面见李贵妃。
父女两在御花园凉亭商议了半个时辰,宫女太监远远的看着,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第二天,朝堂就热闹了,风起云涌。
柳妃如有神助,这股神风从宫内刮到了魏国公府长房,李贵妃一党问魏国公怎么迟迟不立继承人,说魏国公府大老爷德才兼备,堪当大用,魏国公府比靖宁伯府情况好的多,靖宁伯府都定下了继承人,怎么魏国公府还一点都没有。
魏国公立谁为爵位继承人,说到底只是魏国公府的家事,他就是把爵位给傻儿子继承,那也是他的事,最多皇上不委以重任就是了,朝廷养的蛀虫不知爱到多少,不差魏国公府一条。
可既然别人都提出来了,魏国公能置若罔闻吗,本来爵位就该嫡长子继承,他迟迟不立世子,是不是对沈大老爷心存不满?
如果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这么说了,一准会父子离心。
他虽然拥戴赵皇后和太子,可没看见朝堂上风向都变了吗,李贵妃一党都在给柳妃造势了,肃宁侯府要是争气,皇上再拉一把,就能和赵皇后还有李贵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了。
到时候李贵妃一党进可攻,退可守,赵皇后则是腹背受敌,情况危矣。
魏国公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好,皇上笑道,“魏老国公年纪也不小了,是该定下继承人了。”
皇上都逼他立世子了,皇上这是要帮柳贤妃了啊。
魏国公心头一震,忙出列,没敢说回去想一想,只道,“臣回去就写请立世子的奏折。”
赵皇后的脸隐隐发青,但想到什么,她忽而又笑了,怒气尽消。
变脸之快,明澜咋舌,心里也隐隐生出几分不安来。
外面,宫女进来禀告,说孙昭仪来给她道贺。
然后,孙昭仪来了。
再然后,刘昭容也来了。
连赵皇后和李贵妃都来道贺了,她们这些小嫔妃能不来么?
寝殿内,热闹不凡,你一言我一语,夹枪带棍,绵里藏针,明澜就起身了,对柳贤妃道,“时辰不早,我就先回府了,改日再来看小皇子。”
沈芷馨也趁机道,“姨母,我也先回去了。”
柳贤妃笑的温和婉柔,沈芷馨和离王世子妃走的近是好事,指不定世子妃就是看在她们的面子上才帮她的。
明澜还有话和柳贤妃说,只是这么多嫔妃在,她也没有说话的机会,和沈芷馨说也一样。
出了宫,半道上,明澜说起第一次进宫和赵嫣起争执的情形。
沈芷馨是聪明人,听得懂明澜的弦外之音。
李贵妃和赵皇后斗个你死我活,可为了利益,都能将送到她跟前狠狠践踏赵家脸面的机会都能错过,当然,那时候的离王世子妃没有什么拉拢价值,如果再给李贵妃一次选择的机会,她当初一定不会让离王世子妃忍气吞声。
现在李贵妃想和她姨母联手,不过是为了抵抗赵皇后才帮她,并非出自真心,这后宫里,谈真心也太可笑了些。
在宫围倾轧中,有利用价值,才能活的长久。
但姨母……
还真说不准。
谁对她好,她能掏心掏肺,娘亲叮嘱她在后宫不要参与党争,不要与人结怨,万事以和为贵,安分守己。
入宫这么多年,姨母很听娘的话,再到她怀身孕,因为是小公主,娘亲知道后,当即就进宫了,正巧听到有嫔妃羡慕她,说什么她以前低调,现在怀了身孕了,就该有点宠妃的样子。
娘亲当时没说什么,等那嫔妃走后,和姨母推心置腹了一翻,有了公主,就更容易招人羡慕妒忌恨了,那些生不出来皇子公主的嫔妃,保不齐存了弄死她的心,然后抚养小公主长大成人。
生恩不及养恩大,死了十年八年,还能指望小公主记着她吗?
没听见离王世子妃都说她被害小产,害她之人被抄家灭族了吗?
知道了,就要小心谨慎,避开祸端,不然悔之晚矣,更是辜负了离王世子妃一番苦心。
一番话,把姨母吓个半死,因为这世上,只有爹娘兄姐对姨母最好,她也是最听娘亲的话。
离王世子妃大概也是看出来这一点了,所以特地提醒她。
沈芷馨感激的看了明澜一眼,在宫里不宜说的太透,彼此明白就好,明澜笑道,“护国公府四姑娘不错,可交心。”
单独提到李四姑娘,可见她是真的很好,至于其他人,明面上过的去就成了。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的出了宫,到了马车处,依依惜别了一番,就坐上马车,各回各家了。
明澜回王府时,长乐郡主和魏国公府大姑娘都还没有走,像是故意她难堪似的,就在她回锦华轩的必经之路上等着,有说有笑。
真是阴魂不散,为什么非要落别人的脸才特别高兴呢。
明澜深呼一口气,迈步走过去,萧柔老远就喊道,“大嫂怎么进宫这么久才回来?”
明澜笑道,“柳妃大喜,李贵妃帮着说了几句好话,皇上进封她为贤妃了,我就在她宫里多待了会儿。”
只一句,长乐郡主脸色就僵硬了几分,当然脸色难看还数沈兰馨了。
柳妃和李贵妃联手了,那魏国公府长房的势力就大了,将来魏国公府的爵位还会不会落到三房头上可就说不准了。
明澜说了一句,慢悠悠道,“柳家接连大喜,我得备一份厚礼让人送去肃宁侯府,就不陪你们了。”
她笑了笑,一脸不计前嫌的回了锦华轩。
身后,沈兰馨的眸光追随了她很久。
她们虽然是闺阁女儿,平常围绕爹娘转,朝堂上的事也略知一二,柳妃有今日风光,可全拜她所赐!
她简直就是三房的克星!
回了锦华轩,明澜喝了盏茶,就进库房挑贺礼,让陈妈妈送肃宁侯府去。
李贵妃帮柳妃进封贤妃的事,一阵风刮遍京都,大小朝臣无不震惊,柳妃仿佛一夕之间拔起,隐隐有势不可挡之势。
护国公得知此事后,也是震惊不已,当即递了帖子进宫,面见李贵妃。
父女两在御花园凉亭商议了半个时辰,宫女太监远远的看着,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第二天,朝堂就热闹了,风起云涌。
柳妃如有神助,这股神风从宫内刮到了魏国公府长房,李贵妃一党问魏国公怎么迟迟不立继承人,说魏国公府大老爷德才兼备,堪当大用,魏国公府比靖宁伯府情况好的多,靖宁伯府都定下了继承人,怎么魏国公府还一点都没有。
魏国公立谁为爵位继承人,说到底只是魏国公府的家事,他就是把爵位给傻儿子继承,那也是他的事,最多皇上不委以重任就是了,朝廷养的蛀虫不知爱到多少,不差魏国公府一条。
可既然别人都提出来了,魏国公能置若罔闻吗,本来爵位就该嫡长子继承,他迟迟不立世子,是不是对沈大老爷心存不满?
如果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这么说了,一准会父子离心。
他虽然拥戴赵皇后和太子,可没看见朝堂上风向都变了吗,李贵妃一党都在给柳妃造势了,肃宁侯府要是争气,皇上再拉一把,就能和赵皇后还有李贵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了。
到时候李贵妃一党进可攻,退可守,赵皇后则是腹背受敌,情况危矣。
魏国公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好,皇上笑道,“魏老国公年纪也不小了,是该定下继承人了。”
皇上都逼他立世子了,皇上这是要帮柳贤妃了啊。
魏国公心头一震,忙出列,没敢说回去想一想,只道,“臣回去就写请立世子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