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将官的思想、心态很快纠正过来。
因为他们都是想赢而怕输的人,赢一场固然可以吹几天,可一旦失败,即使不丢命,往日的赞扬和恭维也会变成刺骨的刀枪,刺的他们浑身滴血,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臊的他们不敢在人前露脸。
得意时有多少赞美,失意时就有多少挖苦。
在苏仲、潘诚等人带领下,众将一一表态反思。
见众人认错态度很好,杨丛义便不再多言,马上安排训练任务。
“即日起,所有战船全部进入长江训练,上下二十里水域状况,每一艘船都必须清楚。十艘战船为一个作战单位,每天巡航两个时辰,操练阵型三个时辰。这是阵图,我就不细讲了,你们拿回去自己看,如果看不懂,就找能看懂的人。”
杨丛义说完,就让一旁的亲兵将阵图一一分发给众人。
“巡航期间,一旦发现敌方有异动,马上派人回来。”
“是,大人!”众将领命而去。
杨丛义如今有些头疼,敌军从和州到扬州,连败两场之后,吸取了教训,越来越谨慎,别说再赢一场,就算想跟他们近距离接触一次都办不到。
而虞允文今天却在跟他说,皇上和朝廷非常关注镇江,上次一场大胜,朝廷大加赞赏,马上就会派重臣亲临镇江嘉奖犒赏,在朝廷派的人到镇江之前,最好能再打一次胜仗,用胜利迎接重臣,再次激励全军士气,坚定朝廷继续抗金的信心!
在眼前这个危难的局势下,抗金信心固然非常重要,虞允文的想法虽然很好,但要取得一场胜利,谈何容易?敌人不出来,他们不可能打到对岸去,敌人也不傻,即使知道宋军无力打过对岸,他们也在江岸布置了防御,就是防那万一。
敌人已经吸取了冒进的教训,接下来一旦再次行动,必定是雷霆万钧,千船齐动,不会再给他们像前两次那么好的攻击机会。
杨丛义没有给虞允文明确答复,没有告诉他一定能再取得一场大胜,只是告诉他,一旦敌军渡江进攻,他必定会全力以赴,尽力抗击,至于能不能再胜,不是他们能单方面决定的。
胜了两场,虞允文显然也有些膨胀了,可能在他眼里敌军都是任人宰杀的草包猪羊,之前那些带兵逃跑的将军都是被敌军人多势众的虚影吓倒,自乱阵脚,弃城而逃,只要敢打,敌人一定不是对手,甚至他们能打一场赢一场,也许他已经在想何时指挥军队过江,彻底赶走敌军,收复江北土地了。
敌人并不那么好打,二十多年前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刘锜等名将在世,敌军也一路从淮河以北打到长江,而后通过拉锯战、持久战,才一一收复失地,将敌人赶回淮河以北,但也仅限于此了,战线再往北推进十里百里都难如登天,那么多名将在世,战争尚且那么艰难,几次被敌人打到长江边,可见敌人战斗力之强悍,如今宋军荒废二十年,那些曾经的名将除了卧病不起的刘锜,全都凋零了,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就连像样的战马都没有多少,整个镇江府,马军不足万人,绝大部分都是步兵,况且整个东线战场一个会打仗的统帅都没有,拿什么跟四五十万敌军对抗?
这些话,杨丛义不好跟虞允文明说,说了怕他会误会,以为他胆小畏战,也许失败过一次之后,他才能知道对方的厉害,这是眼高手低的文人通病,可能在他们眼里,打仗就像下棋一样。
瓜洲渡。
自从大军从和州赶来瓜洲渡附近之后,之前几乎从不在长江里乱晃的大宋水军开始从早到晚在江里训练巡航,放眼望去,眼里每时每刻都是挂着杏黄旗的战船影子,瓜洲渡的金军别提有多难受,之前这片江面是他们的地盘,现在几十万大军来了,江面反倒被宋军占了,这让他们怎么能接受?
对于为何整个局面会迅速变换,最先夺下扬州、拿下瓜洲镇、瓜洲渡的金军先头部队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也没人跟他们解释。
数天前他们眼见一向胆小的宋军突然越过江心来挑衅,他们哪里会放过这个剿灭对方的绝佳机会,当即派几十大艘追上去,想把对方数十艘船一口吃掉,最终却反被对方吃的渣的不剩,而他们只能站在岸边眼睁睁的看着,看着往日的兄弟们被火烧,听着往日的兄弟们惨叫。
这一场大败,谁都没有想到,原本他们还想组织兵力渡江给惨死的兄弟们报仇,狠狠的教训宋军一次,正当他们要行动时,谁知却被上官叫停,并下了严令:没有命令,任何船只不得离岸一里!
他们不理解,非常不理解,可没人告诉他们原因。
直到几天前,才传来一个小道消息,说是大军之所以从和州赶来扬州,是因为他们在和州准备了一个多月,搜集来的一千多艘船,渡江时被一战击溃,绝大部分船只损毁江中,只有不足百艘小船逃了回去,完全丧失渡江能力。而和州来的上官那天刚好在江边看到江中战况,发现宋军这场战斗的方式跟在和州几乎一模一样,便猜测是太平州一带的宋军也赶来了镇江,很可能就是同一支宋军,由于担心如果再战,恐怕还会重蹈覆辙,无端损毁宝贵的船只,于是紧急叫停金军的报复性渡江行动。
而今天,他们获知了那支军队最确切的信息。
从探子从镇江探知的消息来看,那支宋军的主力叫精武军,还有一部叫扬武军,他们原先驻守在瓜洲渡,宋军大部队撤离瓜洲渡大营,他们也随之撤离,但他们没去镇江,而是逆流而上去了建康府太平州一带,作为援军,协助守军防守长江,结果先是破坏了先头部队已经登岸的第一次渡江,迫使金军重新准备,后来在金军第二次大举渡江时,更是一战将近千艘船摧毁,等和州大军来扬州,精武军、扬武军尾随而来,并马上挑衅,发起了之前那场惨烈的战斗。从现有信息来看,这支宋军的水战能力十分强悍,但之前却未曾听闻过,就连率领这支军队的统帅的名字,他们之前都没有听过,但今天起,他们不会再忘记这个名字,杨丛义!
不久之后,有进一步的小道消息传来,有军中老将怀疑这个杨丛义并不是无名之辈,二十多年前在川陕一带,就有一个名叫杨丛义的宋军将官,作战异常骁勇,又善用计谋,金军在跟他的战斗中胜少败多,几十年的战斗经历,让他对金军非常了解,很可能现在这支精武军就是他在统领,不然绝对不会这么难对付。
对于这个消息,很快就传来了质疑的声音,因为杨丛义驻守川陕几十年,况且他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帅军驻守在仙人关,完全没道理会千里奔袭,来到扬州附近,并且从年龄来推算,他应当已经年近七十,而传闻中的精武军、扬武军统兵官杨丛义年龄不超过四十,如果传闻无误,这两人很可能就是只是同名同姓而已。
随着关于精武军、扬武军和统兵官杨丛义的消息传开,没多久,又有一个消息传来,说是当初从扬州突袭瓜洲大营的先头部队也是被精武军、扬武军在半路击败的,那一仗是他们南下以来第一场惨败,一战损失六千人,就连统兵万户高景山也死在那场战斗中。
这个消息无疑就像一记闷棍打在最先攻占扬州、瓜洲渡的金军将士头顶,让他们头晕目眩,难受之极。
在同一支军队手下,连吃两场败仗,这让谁能接受?
而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东路军南下以来遭遇的三场惨败居然都是拜同一支宋军所赐,普通士兵不能接受,高级将官、甚至是将帅也不能接受,不到一个月时间,从扬州打到和州,又从和州打到镇江,每一仗都有他们,还都打胜了,难道他们是天兵天将不成?
普通士兵在传言中议论时,确切的消息已经送到身在龟山寺行营的完颜亮手中。
接到消息,他连玩女人的兴致都没有了,就连他最宠爱的郕国夫人完颜重节,都被他轰回后营。因为他心里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预感这个杨丛义会成为二十多年前的宋国名将岳飞,他够年轻,就像当年的岳飞一样,他够神,也像当年的岳飞一样。
如果杨丛义真的跟岳飞一样,那么这次南下,很可能就会失败,这是完颜亮所不能接受,毕竟他们准备了这么多年,把都城一路从几千里外遥远的会宁迁到汴京,杀了那么多反对南下的人,如果无功而返,那些曾经反对他的人,估计会在阴曹地府里嘲笑他,笑掉大牙。
“三天之内,我要知道这个杨丛义的所有信息!”
完颜亮将手里的资料看了一遍又一遍,却见其中语焉不详,除了三场战斗,根本没有更多信息。
因为他们都是想赢而怕输的人,赢一场固然可以吹几天,可一旦失败,即使不丢命,往日的赞扬和恭维也会变成刺骨的刀枪,刺的他们浑身滴血,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臊的他们不敢在人前露脸。
得意时有多少赞美,失意时就有多少挖苦。
在苏仲、潘诚等人带领下,众将一一表态反思。
见众人认错态度很好,杨丛义便不再多言,马上安排训练任务。
“即日起,所有战船全部进入长江训练,上下二十里水域状况,每一艘船都必须清楚。十艘战船为一个作战单位,每天巡航两个时辰,操练阵型三个时辰。这是阵图,我就不细讲了,你们拿回去自己看,如果看不懂,就找能看懂的人。”
杨丛义说完,就让一旁的亲兵将阵图一一分发给众人。
“巡航期间,一旦发现敌方有异动,马上派人回来。”
“是,大人!”众将领命而去。
杨丛义如今有些头疼,敌军从和州到扬州,连败两场之后,吸取了教训,越来越谨慎,别说再赢一场,就算想跟他们近距离接触一次都办不到。
而虞允文今天却在跟他说,皇上和朝廷非常关注镇江,上次一场大胜,朝廷大加赞赏,马上就会派重臣亲临镇江嘉奖犒赏,在朝廷派的人到镇江之前,最好能再打一次胜仗,用胜利迎接重臣,再次激励全军士气,坚定朝廷继续抗金的信心!
在眼前这个危难的局势下,抗金信心固然非常重要,虞允文的想法虽然很好,但要取得一场胜利,谈何容易?敌人不出来,他们不可能打到对岸去,敌人也不傻,即使知道宋军无力打过对岸,他们也在江岸布置了防御,就是防那万一。
敌人已经吸取了冒进的教训,接下来一旦再次行动,必定是雷霆万钧,千船齐动,不会再给他们像前两次那么好的攻击机会。
杨丛义没有给虞允文明确答复,没有告诉他一定能再取得一场大胜,只是告诉他,一旦敌军渡江进攻,他必定会全力以赴,尽力抗击,至于能不能再胜,不是他们能单方面决定的。
胜了两场,虞允文显然也有些膨胀了,可能在他眼里敌军都是任人宰杀的草包猪羊,之前那些带兵逃跑的将军都是被敌军人多势众的虚影吓倒,自乱阵脚,弃城而逃,只要敢打,敌人一定不是对手,甚至他们能打一场赢一场,也许他已经在想何时指挥军队过江,彻底赶走敌军,收复江北土地了。
敌人并不那么好打,二十多年前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刘锜等名将在世,敌军也一路从淮河以北打到长江,而后通过拉锯战、持久战,才一一收复失地,将敌人赶回淮河以北,但也仅限于此了,战线再往北推进十里百里都难如登天,那么多名将在世,战争尚且那么艰难,几次被敌人打到长江边,可见敌人战斗力之强悍,如今宋军荒废二十年,那些曾经的名将除了卧病不起的刘锜,全都凋零了,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就连像样的战马都没有多少,整个镇江府,马军不足万人,绝大部分都是步兵,况且整个东线战场一个会打仗的统帅都没有,拿什么跟四五十万敌军对抗?
这些话,杨丛义不好跟虞允文明说,说了怕他会误会,以为他胆小畏战,也许失败过一次之后,他才能知道对方的厉害,这是眼高手低的文人通病,可能在他们眼里,打仗就像下棋一样。
瓜洲渡。
自从大军从和州赶来瓜洲渡附近之后,之前几乎从不在长江里乱晃的大宋水军开始从早到晚在江里训练巡航,放眼望去,眼里每时每刻都是挂着杏黄旗的战船影子,瓜洲渡的金军别提有多难受,之前这片江面是他们的地盘,现在几十万大军来了,江面反倒被宋军占了,这让他们怎么能接受?
对于为何整个局面会迅速变换,最先夺下扬州、拿下瓜洲镇、瓜洲渡的金军先头部队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也没人跟他们解释。
数天前他们眼见一向胆小的宋军突然越过江心来挑衅,他们哪里会放过这个剿灭对方的绝佳机会,当即派几十大艘追上去,想把对方数十艘船一口吃掉,最终却反被对方吃的渣的不剩,而他们只能站在岸边眼睁睁的看着,看着往日的兄弟们被火烧,听着往日的兄弟们惨叫。
这一场大败,谁都没有想到,原本他们还想组织兵力渡江给惨死的兄弟们报仇,狠狠的教训宋军一次,正当他们要行动时,谁知却被上官叫停,并下了严令:没有命令,任何船只不得离岸一里!
他们不理解,非常不理解,可没人告诉他们原因。
直到几天前,才传来一个小道消息,说是大军之所以从和州赶来扬州,是因为他们在和州准备了一个多月,搜集来的一千多艘船,渡江时被一战击溃,绝大部分船只损毁江中,只有不足百艘小船逃了回去,完全丧失渡江能力。而和州来的上官那天刚好在江边看到江中战况,发现宋军这场战斗的方式跟在和州几乎一模一样,便猜测是太平州一带的宋军也赶来了镇江,很可能就是同一支宋军,由于担心如果再战,恐怕还会重蹈覆辙,无端损毁宝贵的船只,于是紧急叫停金军的报复性渡江行动。
而今天,他们获知了那支军队最确切的信息。
从探子从镇江探知的消息来看,那支宋军的主力叫精武军,还有一部叫扬武军,他们原先驻守在瓜洲渡,宋军大部队撤离瓜洲渡大营,他们也随之撤离,但他们没去镇江,而是逆流而上去了建康府太平州一带,作为援军,协助守军防守长江,结果先是破坏了先头部队已经登岸的第一次渡江,迫使金军重新准备,后来在金军第二次大举渡江时,更是一战将近千艘船摧毁,等和州大军来扬州,精武军、扬武军尾随而来,并马上挑衅,发起了之前那场惨烈的战斗。从现有信息来看,这支宋军的水战能力十分强悍,但之前却未曾听闻过,就连率领这支军队的统帅的名字,他们之前都没有听过,但今天起,他们不会再忘记这个名字,杨丛义!
不久之后,有进一步的小道消息传来,有军中老将怀疑这个杨丛义并不是无名之辈,二十多年前在川陕一带,就有一个名叫杨丛义的宋军将官,作战异常骁勇,又善用计谋,金军在跟他的战斗中胜少败多,几十年的战斗经历,让他对金军非常了解,很可能现在这支精武军就是他在统领,不然绝对不会这么难对付。
对于这个消息,很快就传来了质疑的声音,因为杨丛义驻守川陕几十年,况且他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帅军驻守在仙人关,完全没道理会千里奔袭,来到扬州附近,并且从年龄来推算,他应当已经年近七十,而传闻中的精武军、扬武军统兵官杨丛义年龄不超过四十,如果传闻无误,这两人很可能就是只是同名同姓而已。
随着关于精武军、扬武军和统兵官杨丛义的消息传开,没多久,又有一个消息传来,说是当初从扬州突袭瓜洲大营的先头部队也是被精武军、扬武军在半路击败的,那一仗是他们南下以来第一场惨败,一战损失六千人,就连统兵万户高景山也死在那场战斗中。
这个消息无疑就像一记闷棍打在最先攻占扬州、瓜洲渡的金军将士头顶,让他们头晕目眩,难受之极。
在同一支军队手下,连吃两场败仗,这让谁能接受?
而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东路军南下以来遭遇的三场惨败居然都是拜同一支宋军所赐,普通士兵不能接受,高级将官、甚至是将帅也不能接受,不到一个月时间,从扬州打到和州,又从和州打到镇江,每一仗都有他们,还都打胜了,难道他们是天兵天将不成?
普通士兵在传言中议论时,确切的消息已经送到身在龟山寺行营的完颜亮手中。
接到消息,他连玩女人的兴致都没有了,就连他最宠爱的郕国夫人完颜重节,都被他轰回后营。因为他心里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预感这个杨丛义会成为二十多年前的宋国名将岳飞,他够年轻,就像当年的岳飞一样,他够神,也像当年的岳飞一样。
如果杨丛义真的跟岳飞一样,那么这次南下,很可能就会失败,这是完颜亮所不能接受,毕竟他们准备了这么多年,把都城一路从几千里外遥远的会宁迁到汴京,杀了那么多反对南下的人,如果无功而返,那些曾经反对他的人,估计会在阴曹地府里嘲笑他,笑掉大牙。
“三天之内,我要知道这个杨丛义的所有信息!”
完颜亮将手里的资料看了一遍又一遍,却见其中语焉不详,除了三场战斗,根本没有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