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五万斤?你可看清楚了,小册中记载的香料可有三十八种。”汤鷽吃了一惊,这商贾看着清瘦,不像是大富大贵之人,莫不是来捣乱的。
    那商贾笑道:“看清了,每种五万斤,大人刚刚说过的话,不会不算数吧?”
    “当然算数,只是这么多货,可不是小数目。”汤鷽十分怀疑,他可不相信一个人会随身带上百万贯钱财。
    谁知他商贾一伸手就从怀里掏出来一大沓纸钞,笑道:“这些银钞一张一万两,拿着它们在临安鸿运钱庄可以直接兑换同等数量的银子。大人不必担心,这些货款当场现付,绝不赊欠。也不用担心这些银钞做假,在座的诸位都是生意人,手里都有银钞,估计有不少也是鸿运钱庄的,大人要是有所怀疑,可以让诸位帮忙辨认真伪。”说着取出一张银钞递给汤鷽。
    汤鷽自然知道鸿运钱庄,他们的两万两黄金就是兑换给了这个钱庄。
    此钱庄在大宋开国之初就存在了,原本有六大中心店铺,在靖康之乱时汴京的店铺被毁,但由于当时汴京的掌柜机警,在辽国被灭之后,钱庄里库存的大量金银便被偷偷运到江南,果然不久之后,金人南下,汴京被围,城破之后,金银财宝被金人搜刮一空,鸿运钱庄躲过一劫,而汴京城里手持鸿运钱庄大额银钞的人,非富即贵,都是金人的目标,他们多数死于战乱或被抓去北方,后人寥落,而银钞也基本被损毁,不知所踪,因此大量的金银无人兑换,这些无主的金银就成了鸿运钱庄的私产。
    在靖康之乱以前,鸿运钱庄在大宋也只能算是排的上名号,跟那些中心店铺在汴京城里的钱庄没法比,可自从金人将汴京搜刮一空之后,原本的几大钱庄从此全都一蹶不振,朝廷在临安重建,原本生意中心就在江南的鸿运钱庄一跃成为大宋最大的钱庄。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除了临安的中心店铺,还有成都府、江陵府、洪州、福州、广州五大中心店铺,全国重要州府也都有分店铺,势力强劲,就连有些地方官府上缴财赋为图方便都走钱庄的路子。
    汤鷽接过银钞仔细一看,确实有鸿运钱庄的标记,是没有兑换过的银钞。但他为了安全,还是将银钞拿起来,向众人问道:“本官不曾见过这等大额银钞,还请诸位帮忙看,以辨真伪。”
    此话一处,马上就有商贾起身道:“大人,我用鸿运钱庄银钞十几年了,从来没出过错,我替大人看看。”
    汤鷽将银钞递出,那商贾接在手里,仔细看了一会儿,便道:“大人,银钞没问题,确实是鸿运钱庄的。”说完将银钞递回汤鷽。
    汤鷽拿在手里,笑道:“好,既然银钞没问题,那我再确认一遍,册子上三十八种香料,全部都要,每种五万斤吗?”
    商贾笑道:“正是。还请大人算算,这一百九十万斤香料要多少钱,我马上付款,尽快开始交割货物。”
    汤鷽将那张银钞退回给他,笑道:“好,稍等,我就这给你算算。”说完他便提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片刻之后,计算清楚,对那商贾道:“香料三十八种,每种五万斤,所需货款共计白银二百四十三万两千两。你自己也计算一遍,两相核对吧。”
    商贾笑道:“不必了,大人负责整个船队的贸易,定然不会出错。”说完就开始在桌上数起银钞来。
    汤鷽则在账册上登记交易信息,开提货单据。
    约一炷香时间之后,单据开好,银钞也清点清楚。
    商贾将少量银钞放回怀里后,拿着一沓银钞道:“大人,这是二百四十三万两千两银钞,请大人清点。”
    汤鷽接过银钞仔细清点过后,不多不少刚刚好,于是收起银钞,将开好的一沓提货单据交给他,笑道:“恭喜,这第一批一百九十万斤的货是你的了。”
    商贾拿着单据,仔细一数,刚好是三十八张。
    第一单完成后,汤鷽见其他商贾似乎还在考虑,便笑道:“诸位付过货款之后,暂且不要离开,一会儿还要给你们安排提货的先后顺序,船队在泉州的时间有限,付款之后来不及交割货物的话,就只能等船队到明州后再做交割。”
    此话一出,众商贾顿时就不淡定了,当即就有数人跳起来争抢道:“大人,第二批货我要!”
    “好了,诸位不要争抢,前十五单肯定能在泉州交割,就是晚上不休息,也给你们交割完毕。你第二个,你第三个,你第四个,你第五个,都不要抢。”汤鷽一通指认,便把挣抢的商贾交易名次排定。
    见众人安静下来,问道:“有多少人是要用鸿运钱庄的银钞交易。”
    房间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我是”。
    见几乎所有人都用鸿运钱庄的银钞,便道:“既然是这样,那银钞的真伪就让鸿运钱庄的掌柜自己来分辨。”
    还没等众人明白是什么意思,汤鷽便把卫士叫进来,递给他一块回易处的牌子,告诉他:“速速去泉州城里把鸿运钱庄的掌柜请来,就说这里有大额鸿运钱庄的银钞流通,请他来做个见证。”
    等卫士领命离开,汤鷽道:“可以开始交易了。”
    排在第二的商贾赶紧起身道:“我也一样,所有香料全都要五万斤。”
    经过第一单,汤鷽已经见怪不怪,不过还是要确认一下:“三十八种香料,各要五万斤吗?”
    那商贾答道:“正是,一共一百九十万斤香料。”
    “好。”汤鷽提笔记录,并开始填写提货单据。
    等单据全部填好,商贾也在桌上把银钞点好,只见他把一沓银钞往桌上一推:“这是二百四十三万两千两银钞,请大人清点。”
    不多时,汤鷽将银钞清点清楚,一张不多,一张不少,于是将银钞按交易顺序放好,把单据一递:“第二批,一百九十万斤货是你的了。请稍坐等候。”
    那商贾刚接了单据还没点看完毕,第三名商贾就起身道:“大人,我也要全部香料,各五万斤!”
    此话一出,其余还没交易的商贾顿时一惊,都要这么多货?那还轮得到他们吗?
    此时最不急的就是已经完成交易的两个商贾和第三名站起来的商贾。
    汤鷽已经平静下来,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人,有钱的商贾永远不缺,在塞尔柱一下子拿出二十万枚金币的商贾他都见过,两百两银钞其实也不算多,只不过连续三个,还是多少有些意外。
    “好,三十八种香料,各要五万斤?”再次确认。
    “对,全部五万斤。”
    那商贾掏出银*始点数,汤鷽提笔记录,填写提货单据。
    不久之后,一人交钱、一人交单。
    三笔交易,五百七十万斤香料,整整七艘船的货,半个时辰就卖出去了,这速度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要是剩下的商贾都这么财大气粗,船队的货估计今天就要被他们拿走一半。汤鷽忽然有一丝担忧,卖的太快也不是个好消息。
    当第四名商贾正要起身要求交易时,汤鷽收好银钞后,忽然笑道:“诸位,这香料虽然是好东西,绝大多数能久放不坏,但也不是生活必需品,若财力不是太充裕,还是少采购一些的好,不然到时候积压在手里,需要用钱也是麻烦。”
    “多谢大人提醒,既然这香料能久放不坏,那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西域香料可不多见,要是错过了这次交易,再想采购怕是难了吧。”有商贾笑道。
    “谁说不是,幸好船队进了泉州港,要是一路北上,到明州、临安去了,哪里还轮得到我们,临安府一带,富甲天下的商贾和豪门大户太多了,我估计他们见到船队,肯定连船上是什么货物都不会看,直接就要连船带货一起买走。你们不想想,临安都是什么人,个个都有关系,张嘴三艘船、五艘船,朝廷能不给?还是汤大人仁义,为我们这些小商贾考虑,给我们留一口汤喝。我们应该感谢汤大人!”
    众商贾附和,口称该谢汤大人。
    这倒把汤鷽弄的有些不好意思,本想让他们不要买的太多,经他们嘴一说,变成再不抢购就没了,引的众商贾又是一阵恐慌。
    “大人,这册子上的货物我每样都要五万斤。”
    “我也要每样要五万斤。”
    “我也要五万斤。”
    “你们一个个的口气倒不小,这货有一百多种,你们有钱吗?买的起吗?大人,每样五万斤,这这册子里的货我全要。先付一半款,明天中午之前再付另外一半。这是三百万两银钞,请大人过目清点。”那商贾闪身上前,将一沓银钞拍在汤鷽面前。
    一见有人直接掏钱,其他商贾哪里还坐得住,纷纷从怀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银钞往汤鷽面前挤去,场面一度混乱。
    “一个个来,都有。回去坐好,按顺序来。”汤鷽被这番景象吓了一跳,都疯了不成!

章节目录

大宋燕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战国萧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战国萧烟并收藏大宋燕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