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c-75的试运营工作已经展开,cf-34发动机占据了先手已经装上了飞机进行试运营测试,特别是汉莎城际航空公司那边,合计170架的超级订单要是最后都采购了cf-34发动机就肯定是不能忍,但还好德国那边的mtu公司挺给力,在这期间也还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mtu和德国政府一起出面,直接用一些政策性的优惠来说服了汉莎的母公司高层,也就决定仅仅只在首批前30架上使用cf-34发动机,后续的140架飞机会支持国产,使用在mtu公司总装生产的cg-2000发动机,而这也暂时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但在这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加巨大的压力袭来,cg-2000发动机最后阶段的空中飞行台测试、结冰飞行测试等项目都在不断地推进,一些特殊飞行条件不好进行模拟,需要在国外的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测试,美国那边肯定不给做,罗罗更是横眉冷对,最终还是负责cg-2000整个后续测试工作的克拉夫琴科提出了方案,将发动拿到俄罗斯去进行最后的结冰测试,这才算是解决了问题。
但不管怎样,就算再着急上火也要把该做的测试项目都一个一个走完,在时间上就至少还有一年的最后期限,原本打算采购cg-2000发动机的民航公司也知道这款发动机性能好,但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也就都是把发动机的定型交付时间签到了94年,只要在这之前能够交付发动机就不会流失大量的客户,违约金也不用担心。
和cg-2000发动机的遭遇不一样,提供给巴航工业emb-145客机使用的ms-4小推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却顺风顺水,这种小推力发动机虽然有市场,但盈利却并不多,也就不太受到三巨头的重视。
发动机只要能够符合相关的适航要求,最后的适航证流程已经走完,英国提供的适航证还算是很有含金量,毕竟英国还有着罗罗公司这样的民航发动机巨头在,全世界范围内承认英国航空发动机适航证的国家几乎占据了90%。
第一批的ms-4发动机因为在巴西建的总装线还没有正式运营起来,所以还是由331厂制造并整机出口,装上了前几架emb-145客机也开始了试运营工作,和装到mpc-75上的cg-2000发动机的遭遇所不同的是,这emb-145客机只有ms-4一台发动机可供使用,要想其它的发动机?
对不起,我们不兼容!
而鉴于巴航工业背后的诺斯罗普公司背景,emb-145客机也很快就拿到了美国的适航证,一大批的美国订单正充斥着巴航工业上上下下,虽然飞机还处于试运营当中,但生产线已经开始了加足马力的生产,连带着这边331厂也是加班加点地组织生产任务,也是一副喜洋洋的气氛。
定型了ms-4发动机之后,除了留下一批技术人员跟踪发动机在后续飞行中的小问题,其它的技术人员则是全部都转而去配套mz-2200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虽然ms-4涡扇发动机和mz-2200涡轴发动机除了在核心机上相同以外,几乎就没有了相通的地方。
但ms-4发动机和其它的涡扇发动机不一样,ms-4同样也是采用了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传家宝:齿轮传动技术,再加上608这边的技术人员干的活也杂,在ms-4之前还做过涡浆发动机,所以在涡轴发动机的减速齿轮设计上还算是经验丰富。
集中起608全所的力量之后,爆发出来的效率还就是不一样,发动机的各个分系统已经设计打样,相关的部件测试也加快了进度,上上下下就是卯足了劲要拿下这共和国第一款完全自主设计的涡轴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这边的情况虽然很值得惊喜,但传到杨辉这里的时候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因为这个时候的杨辉正在参加光电探测系统公司当年为闪电配套研制的红外导航和激光瞄准系统的测试,在这次的测试工作中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要测试由杨月带领团队所开发出的技术水平。
虽然一开始整个项目是为歼18配套研制机载的内置光电导航瞄准系统而生,这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中间确实走过不少的弯路,但最终还是磕磕碰碰地完成了设计工作。
为歼18研制的一整套系统是属于内置式,所以是按照机头下方的固定空间来安排,因此为了保证尺寸就显得有些不修边幅,没有像吊舱式那样的简洁漂亮。
机体内置版的整套系统在测试的时候是安装到了一架运七改进的特种试验机上面进行各种测试,在前面一段时间的测试中已经进行了夜间热红外成像功能的测试,得到的结果还算是能够堪用,毕竟以共和国的基础工业实力,在九十年代就能够造出堪用的整套系统本身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后续的激光器测试工作就还在测试当中,首先就是对激光发生器的功率进行测试、多云条件下的激光穿透能力测试,这时候因为激光的固有特点,在多云天气下的工作也并不是多么令人满意。
多云条件下的正常工作有些困难,那杨辉之前想过的要在多霾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恐怕就更加难看了,所以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虽然激光制导还有很多原理上的固有缺陷,但其精确制导能力还是要重视起来,在2010年之前卫星制导的精确制导炸弹还威胁不到激光制导炸弹所牢牢霸占的高端市场。
所以,一方面在选择了大力展发卫星制导炸弹的同时,考虑到未来二十年之内都很难有可靠、精确的制导卫星系统,歼18还是选择了并行发展激光制导炸弹。
而这次的测试之所以能惊动到杨辉这里,那是因为这次已经不是简单的整套光电系统本身测试,而是要进行第一次激光制导炸弹投放测试。
这次的空投打靶测试,使用的炸弹并非是全新研制的激光制导炸弹,而是经过空军的协调之后,由当年研制7721激光制导炸弹的单位翻新生产了此前留下的多枚7721激光指导炸弹的测试样弹。
要说起这7721炸弹,其实就是仿制了越南战争时老美首次投入使用的“宝石路”1,而之所以选择仿制“宝石路”1的整体设计,在于其结构特点和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且实战使用中也证明这一设计的成功基础,而且单纯从整体设计角度来说,7721也基本达到了西方70年代初期的水平。
但即便是这种情况下,共和国在77年就开始着手仿制的这款炸弹还是经过了前后共7年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资金支持下在85年才开始了实弹测试工作,记得当时测试这型炸弹的载机还是用的老轰五为平台。
当年在实弹投放试验中的7721制导炸弹成功实现了激光制导,导引头和弹载控制系统也基本达到了设计需要的标准,总体结构设计和大部分系统的试验数据都满足了设计要求,因此从结构设计和纯粹技术角度上可以认为7721在总体上取得了成功。
但这毕竟是六七十年代的技术,其导引头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测试中7721的命中精度无法达到设计指标要求,而且模仿“宝石路”i的设计在八十年代末期已经开始落后,所以官方说法则是这款炸弹仅仅是起到技术探索和设计队伍的锻炼作用,7721最终没有定型装备。
上一位面在7721工程之后也确实没有了下文,经过了中间近十年时间的断档之后,直到96年的危机之后军队又重新开始拾起各种武备项目,精确制导炸弹再次被重视起来,于是又在97年开始了对随着苏27一起来华的俄罗斯kab-500l激光制导炸弹的仿制工作,7721是美系的激光制导炸弹,而97年仿制的俄罗斯kab-500l又是苏制路线,两种炸弹除了原理相同之外各方面的设计都是大相径庭。
所以,上一位面花费近十年时间,用大量精力和代价仿制7721所积累的经验和锻炼的科研队伍,早在这中间十年的断档中没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上一位面那样的选择确实是有很多基于现实的考虑,一方面是7721在技术上确实落后,另一方面则是当时共和国没有对这东西的迫切需要,于是就断了这条路。
但现在这一位面不同了,7721在85年进行首次投弹打靶测试,后续又经过几年时间的各种测试之后才最终下马,因此在下马的时候已经比较接近歼18项目的开始,而歼18则明确提出要以精确制导炸弹为主要的对地攻击手段,于是刚刚下马不久的7721项目又被捡起来。
而这时候的要求就不同了,首先是要在7721的基础上对导引头进行大规模改进,要求新导引头能够达到二代激光制导炸弹的水准,到现在的93年虽然依旧还没有完成新一代导引头最后的研发定型工作,但至少在技术上得到了延续和传承,科研设计队伍还能够继续维持,资金上也有军队和中航西南这边从歼18项目中拿出一小部分来支持,因此还算是过得去。
而这次对机载激光瞄准系统的测试中,使用的还是那边提供的几枚当年7721项目的样弹,炸弹各方面都还算保养的不错,稍微测试翻修一下就能够投入测试,反正这次测试的又不是制导炸弹,而是在测试激光制导系统,因而对炸弹的精度要求不高,7721也可以接受。
现在,一枚样弹就被挂到了运七的机翼下,正在往杨辉所在的预定靶场飞来。
mtu和德国政府一起出面,直接用一些政策性的优惠来说服了汉莎的母公司高层,也就决定仅仅只在首批前30架上使用cf-34发动机,后续的140架飞机会支持国产,使用在mtu公司总装生产的cg-2000发动机,而这也暂时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但在这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加巨大的压力袭来,cg-2000发动机最后阶段的空中飞行台测试、结冰飞行测试等项目都在不断地推进,一些特殊飞行条件不好进行模拟,需要在国外的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测试,美国那边肯定不给做,罗罗更是横眉冷对,最终还是负责cg-2000整个后续测试工作的克拉夫琴科提出了方案,将发动拿到俄罗斯去进行最后的结冰测试,这才算是解决了问题。
但不管怎样,就算再着急上火也要把该做的测试项目都一个一个走完,在时间上就至少还有一年的最后期限,原本打算采购cg-2000发动机的民航公司也知道这款发动机性能好,但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也就都是把发动机的定型交付时间签到了94年,只要在这之前能够交付发动机就不会流失大量的客户,违约金也不用担心。
和cg-2000发动机的遭遇不一样,提供给巴航工业emb-145客机使用的ms-4小推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却顺风顺水,这种小推力发动机虽然有市场,但盈利却并不多,也就不太受到三巨头的重视。
发动机只要能够符合相关的适航要求,最后的适航证流程已经走完,英国提供的适航证还算是很有含金量,毕竟英国还有着罗罗公司这样的民航发动机巨头在,全世界范围内承认英国航空发动机适航证的国家几乎占据了90%。
第一批的ms-4发动机因为在巴西建的总装线还没有正式运营起来,所以还是由331厂制造并整机出口,装上了前几架emb-145客机也开始了试运营工作,和装到mpc-75上的cg-2000发动机的遭遇所不同的是,这emb-145客机只有ms-4一台发动机可供使用,要想其它的发动机?
对不起,我们不兼容!
而鉴于巴航工业背后的诺斯罗普公司背景,emb-145客机也很快就拿到了美国的适航证,一大批的美国订单正充斥着巴航工业上上下下,虽然飞机还处于试运营当中,但生产线已经开始了加足马力的生产,连带着这边331厂也是加班加点地组织生产任务,也是一副喜洋洋的气氛。
定型了ms-4发动机之后,除了留下一批技术人员跟踪发动机在后续飞行中的小问题,其它的技术人员则是全部都转而去配套mz-2200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虽然ms-4涡扇发动机和mz-2200涡轴发动机除了在核心机上相同以外,几乎就没有了相通的地方。
但ms-4发动机和其它的涡扇发动机不一样,ms-4同样也是采用了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传家宝:齿轮传动技术,再加上608这边的技术人员干的活也杂,在ms-4之前还做过涡浆发动机,所以在涡轴发动机的减速齿轮设计上还算是经验丰富。
集中起608全所的力量之后,爆发出来的效率还就是不一样,发动机的各个分系统已经设计打样,相关的部件测试也加快了进度,上上下下就是卯足了劲要拿下这共和国第一款完全自主设计的涡轴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这边的情况虽然很值得惊喜,但传到杨辉这里的时候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因为这个时候的杨辉正在参加光电探测系统公司当年为闪电配套研制的红外导航和激光瞄准系统的测试,在这次的测试工作中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要测试由杨月带领团队所开发出的技术水平。
虽然一开始整个项目是为歼18配套研制机载的内置光电导航瞄准系统而生,这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中间确实走过不少的弯路,但最终还是磕磕碰碰地完成了设计工作。
为歼18研制的一整套系统是属于内置式,所以是按照机头下方的固定空间来安排,因此为了保证尺寸就显得有些不修边幅,没有像吊舱式那样的简洁漂亮。
机体内置版的整套系统在测试的时候是安装到了一架运七改进的特种试验机上面进行各种测试,在前面一段时间的测试中已经进行了夜间热红外成像功能的测试,得到的结果还算是能够堪用,毕竟以共和国的基础工业实力,在九十年代就能够造出堪用的整套系统本身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后续的激光器测试工作就还在测试当中,首先就是对激光发生器的功率进行测试、多云条件下的激光穿透能力测试,这时候因为激光的固有特点,在多云天气下的工作也并不是多么令人满意。
多云条件下的正常工作有些困难,那杨辉之前想过的要在多霾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恐怕就更加难看了,所以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虽然激光制导还有很多原理上的固有缺陷,但其精确制导能力还是要重视起来,在2010年之前卫星制导的精确制导炸弹还威胁不到激光制导炸弹所牢牢霸占的高端市场。
所以,一方面在选择了大力展发卫星制导炸弹的同时,考虑到未来二十年之内都很难有可靠、精确的制导卫星系统,歼18还是选择了并行发展激光制导炸弹。
而这次的测试之所以能惊动到杨辉这里,那是因为这次已经不是简单的整套光电系统本身测试,而是要进行第一次激光制导炸弹投放测试。
这次的空投打靶测试,使用的炸弹并非是全新研制的激光制导炸弹,而是经过空军的协调之后,由当年研制7721激光制导炸弹的单位翻新生产了此前留下的多枚7721激光指导炸弹的测试样弹。
要说起这7721炸弹,其实就是仿制了越南战争时老美首次投入使用的“宝石路”1,而之所以选择仿制“宝石路”1的整体设计,在于其结构特点和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且实战使用中也证明这一设计的成功基础,而且单纯从整体设计角度来说,7721也基本达到了西方70年代初期的水平。
但即便是这种情况下,共和国在77年就开始着手仿制的这款炸弹还是经过了前后共7年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资金支持下在85年才开始了实弹测试工作,记得当时测试这型炸弹的载机还是用的老轰五为平台。
当年在实弹投放试验中的7721制导炸弹成功实现了激光制导,导引头和弹载控制系统也基本达到了设计需要的标准,总体结构设计和大部分系统的试验数据都满足了设计要求,因此从结构设计和纯粹技术角度上可以认为7721在总体上取得了成功。
但这毕竟是六七十年代的技术,其导引头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测试中7721的命中精度无法达到设计指标要求,而且模仿“宝石路”i的设计在八十年代末期已经开始落后,所以官方说法则是这款炸弹仅仅是起到技术探索和设计队伍的锻炼作用,7721最终没有定型装备。
上一位面在7721工程之后也确实没有了下文,经过了中间近十年时间的断档之后,直到96年的危机之后军队又重新开始拾起各种武备项目,精确制导炸弹再次被重视起来,于是又在97年开始了对随着苏27一起来华的俄罗斯kab-500l激光制导炸弹的仿制工作,7721是美系的激光制导炸弹,而97年仿制的俄罗斯kab-500l又是苏制路线,两种炸弹除了原理相同之外各方面的设计都是大相径庭。
所以,上一位面花费近十年时间,用大量精力和代价仿制7721所积累的经验和锻炼的科研队伍,早在这中间十年的断档中没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上一位面那样的选择确实是有很多基于现实的考虑,一方面是7721在技术上确实落后,另一方面则是当时共和国没有对这东西的迫切需要,于是就断了这条路。
但现在这一位面不同了,7721在85年进行首次投弹打靶测试,后续又经过几年时间的各种测试之后才最终下马,因此在下马的时候已经比较接近歼18项目的开始,而歼18则明确提出要以精确制导炸弹为主要的对地攻击手段,于是刚刚下马不久的7721项目又被捡起来。
而这时候的要求就不同了,首先是要在7721的基础上对导引头进行大规模改进,要求新导引头能够达到二代激光制导炸弹的水准,到现在的93年虽然依旧还没有完成新一代导引头最后的研发定型工作,但至少在技术上得到了延续和传承,科研设计队伍还能够继续维持,资金上也有军队和中航西南这边从歼18项目中拿出一小部分来支持,因此还算是过得去。
而这次对机载激光瞄准系统的测试中,使用的还是那边提供的几枚当年7721项目的样弹,炸弹各方面都还算保养的不错,稍微测试翻修一下就能够投入测试,反正这次测试的又不是制导炸弹,而是在测试激光制导系统,因而对炸弹的精度要求不高,7721也可以接受。
现在,一枚样弹就被挂到了运七的机翼下,正在往杨辉所在的预定靶场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