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正在整理特战一号暴露出来的缺陷,普通人可以只看特战一号表面上的威力,可以只看特战一号甚至单挑了整个米国空军,在米国导弹部队的拦截中全身而退。
作为特战一号负责人,王宁不能只看表面,他需要看到耀眼下出现的各种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动机,确实,发动机提供了超长的作战能力,突破了五倍超音速的限制,然而,发动机一开始的不可控是不能被忽略的。
特战一号初步运行的时候,控制开关根本就无法控制速度,即便速度保持在一定程度上的时候,速度依然在提升。就像是无法被控制的野马,虽然套上了绳索,却依然熄灭不了一颗狂野的心灵。
这一点放在战斗机上是不被允许的,王宁眼中的战斗机更像是玩具,当遥控器打开的时候,想让战斗机保持在什么速度,就要保持在什么速度,不允许出现任何意外。从这点来看,发动机的稳定性是很大问题。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发动机方面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是逆核能量的原因。
没错,让全世界注意到,让全世界震撼的能源正是逆核能量,王宁亲自将逆核装置进行改装,从中将能源释放出来,变成一种全新的可利用能量。
这个能量王宁一开始并没有告诉成飞,而是隐瞒了下来。
成飞这次任务有没有危险?其实有很大危险,内甲的防护力不说,即便经过无数次实验,内甲在实际飞行中能起到什么效果谁都不清楚,一旦内甲失效,在五倍超音速状态下,成飞会被挤成肉泥。
除了内甲之外,外部的金属,内部的各个部件,任何一种技术出现问题,成飞都很难存活下来。更别说核心之中的核心,逆核能量。
所谓逆核能量是王宁通过核能,宁元素能量融合之后得到的全新能量,这种能量的稳定性更高,能量更加庞大。光从能量角度来看,它的能量可能还要在核能以及宁元素之上。
毫无疑问,一旦这种能量出现问题,哪怕一丝丝问题,能量或许会就出现爆炸。
特战一号装备的能量程度是多少?如果换算一下的话,最少也是一万顿量的核弹程度。也就是说,在成飞旁边,根本就安置着一颗可以摧毁大半个城市的核弹。只要这颗核弹出现意外,即便有内甲的保护,成飞也会在瞬间被撕成碎片。
这次实验并非简单的特战一号试飞实验,在背后,隐藏着各种华国最新科技。一点不客气的说,特战一号是华国最高科技的集成品,也是最大的危险源。
所幸,最后的结果还不错,特战一号成功返航,虽然出现了一些意外,最坏的事情却没有出现。
当然,除了发动机,能源之外,外壳金属的融化也是不能不强调的问题。即便没有亲自进行检测,光是从表面上观测到以及检测到的数据就能看出,特战一号返航之后,表面金属几乎融化了百分之四十。
这种程度的融化很惊人,基本上再飞行一个小时的话,金属表层的融化程度可能就会超过百分之五十。一旦达到这个数据,外壳下面更加细微,更加重要的零件就会暴露在空气之中。
零件可没有外壳那么强大的抗热效果,不用一分钟,它们就会被彻底融化。到时候,特战一号还是会出现问题。
接下来的重点很清楚,加强发动机研制,控制能源输出功效,以及外壳的护理以及提升。
同时,试验中也完成了各种目标。最重要的则是逆核能量的安全性,在实验之前,是否使用逆核能量一直是王宁跟一些专家讨论的话题。
他们觉得在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的时候,贸然使用逆核能量是一种危险的动作。即便表面看起来,逆核能量的稳定性很高,不会出现剧烈变化,也就是说不会发生爆炸。
但是,这些都是数据上的东西,谁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逆核装置就会发生爆炸。
一旦发生爆炸的话,不光特战一号会被摧毁。逆核装置巨大的能量会肆无忌惮倾泻在华国上空,如果是在荒郊野外或许不会造成太大伤害,如果是在城市上空呢?这种情况不亚于直接被核弹攻击,那种后果是华国无法承担的。
最终,还是王宁说服了他们,将逆核装置安放在特战一号上。
他自然知道逆核能量还有一定的危险,但是,想要保证特战一号的作战范围,现在已知的能量只有核聚变之后才能实现。然而现在有核聚变技术吗?甚至直接被人类利用的核聚变技术?
抱歉,根本就没有,也就是说,现在没有能源可以提供特战一号全球作战能力,甚至不能保证特战一号突破五倍超音速。
大气层下,大气层中,大气层上空以及宇宙中实现超音速的困难程度完全不同。即便华国可以将载人航空飞船送入太空,却不意味着可以让战斗机保持五倍超音速的状态下在全球范围内飞行,这是两种不相同的困难。
航空飞船的困难是怎么突破大气层,怎么二次点火,怎么将导弹送到预定中的航道。那种能量燃烧是一次性爆发燃烧,特战一号的困难则完全不同,特战一号最大的困难则是持久。
怎么才能让能量在稳定的情况下,持续放出大量能量,可以保证战斗机的作战时长。这种情况下,逆核能量是唯一的选择。
只有逆核能量可以保证放出巨大能量,足以保证特战一号进入五倍超音速,更能保证全球作战能力。不管他们是否同意,特战一号的能源只能是逆核能量,其他能源根本无法达到逆核能量的程度。
无疑,增加逆核能量之后,特战一号的危险性再次增加,实验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意外,能量会不会发生爆炸,这些问题谁都不清楚。
所幸,最终的结果还算不错,实验并没有出现最坏的结果,王宁的心情也轻松了一些。(未完待续。)
作为特战一号负责人,王宁不能只看表面,他需要看到耀眼下出现的各种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动机,确实,发动机提供了超长的作战能力,突破了五倍超音速的限制,然而,发动机一开始的不可控是不能被忽略的。
特战一号初步运行的时候,控制开关根本就无法控制速度,即便速度保持在一定程度上的时候,速度依然在提升。就像是无法被控制的野马,虽然套上了绳索,却依然熄灭不了一颗狂野的心灵。
这一点放在战斗机上是不被允许的,王宁眼中的战斗机更像是玩具,当遥控器打开的时候,想让战斗机保持在什么速度,就要保持在什么速度,不允许出现任何意外。从这点来看,发动机的稳定性是很大问题。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发动机方面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是逆核能量的原因。
没错,让全世界注意到,让全世界震撼的能源正是逆核能量,王宁亲自将逆核装置进行改装,从中将能源释放出来,变成一种全新的可利用能量。
这个能量王宁一开始并没有告诉成飞,而是隐瞒了下来。
成飞这次任务有没有危险?其实有很大危险,内甲的防护力不说,即便经过无数次实验,内甲在实际飞行中能起到什么效果谁都不清楚,一旦内甲失效,在五倍超音速状态下,成飞会被挤成肉泥。
除了内甲之外,外部的金属,内部的各个部件,任何一种技术出现问题,成飞都很难存活下来。更别说核心之中的核心,逆核能量。
所谓逆核能量是王宁通过核能,宁元素能量融合之后得到的全新能量,这种能量的稳定性更高,能量更加庞大。光从能量角度来看,它的能量可能还要在核能以及宁元素之上。
毫无疑问,一旦这种能量出现问题,哪怕一丝丝问题,能量或许会就出现爆炸。
特战一号装备的能量程度是多少?如果换算一下的话,最少也是一万顿量的核弹程度。也就是说,在成飞旁边,根本就安置着一颗可以摧毁大半个城市的核弹。只要这颗核弹出现意外,即便有内甲的保护,成飞也会在瞬间被撕成碎片。
这次实验并非简单的特战一号试飞实验,在背后,隐藏着各种华国最新科技。一点不客气的说,特战一号是华国最高科技的集成品,也是最大的危险源。
所幸,最后的结果还不错,特战一号成功返航,虽然出现了一些意外,最坏的事情却没有出现。
当然,除了发动机,能源之外,外壳金属的融化也是不能不强调的问题。即便没有亲自进行检测,光是从表面上观测到以及检测到的数据就能看出,特战一号返航之后,表面金属几乎融化了百分之四十。
这种程度的融化很惊人,基本上再飞行一个小时的话,金属表层的融化程度可能就会超过百分之五十。一旦达到这个数据,外壳下面更加细微,更加重要的零件就会暴露在空气之中。
零件可没有外壳那么强大的抗热效果,不用一分钟,它们就会被彻底融化。到时候,特战一号还是会出现问题。
接下来的重点很清楚,加强发动机研制,控制能源输出功效,以及外壳的护理以及提升。
同时,试验中也完成了各种目标。最重要的则是逆核能量的安全性,在实验之前,是否使用逆核能量一直是王宁跟一些专家讨论的话题。
他们觉得在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的时候,贸然使用逆核能量是一种危险的动作。即便表面看起来,逆核能量的稳定性很高,不会出现剧烈变化,也就是说不会发生爆炸。
但是,这些都是数据上的东西,谁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逆核装置就会发生爆炸。
一旦发生爆炸的话,不光特战一号会被摧毁。逆核装置巨大的能量会肆无忌惮倾泻在华国上空,如果是在荒郊野外或许不会造成太大伤害,如果是在城市上空呢?这种情况不亚于直接被核弹攻击,那种后果是华国无法承担的。
最终,还是王宁说服了他们,将逆核装置安放在特战一号上。
他自然知道逆核能量还有一定的危险,但是,想要保证特战一号的作战范围,现在已知的能量只有核聚变之后才能实现。然而现在有核聚变技术吗?甚至直接被人类利用的核聚变技术?
抱歉,根本就没有,也就是说,现在没有能源可以提供特战一号全球作战能力,甚至不能保证特战一号突破五倍超音速。
大气层下,大气层中,大气层上空以及宇宙中实现超音速的困难程度完全不同。即便华国可以将载人航空飞船送入太空,却不意味着可以让战斗机保持五倍超音速的状态下在全球范围内飞行,这是两种不相同的困难。
航空飞船的困难是怎么突破大气层,怎么二次点火,怎么将导弹送到预定中的航道。那种能量燃烧是一次性爆发燃烧,特战一号的困难则完全不同,特战一号最大的困难则是持久。
怎么才能让能量在稳定的情况下,持续放出大量能量,可以保证战斗机的作战时长。这种情况下,逆核能量是唯一的选择。
只有逆核能量可以保证放出巨大能量,足以保证特战一号进入五倍超音速,更能保证全球作战能力。不管他们是否同意,特战一号的能源只能是逆核能量,其他能源根本无法达到逆核能量的程度。
无疑,增加逆核能量之后,特战一号的危险性再次增加,实验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意外,能量会不会发生爆炸,这些问题谁都不清楚。
所幸,最终的结果还算不错,实验并没有出现最坏的结果,王宁的心情也轻松了一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