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是东魏的权臣,掌握了东魏的军国大权他的儿子高洋后来取代东魏成为北齐的开国皇帝。
    赵旭看着赵匡胤若有所思,又进一步说道:
    “父皇你像利用文臣限制武将,可是你想过这样一来的后果吗?”
    “后果,什么后果,那样只会让我大宋千秋万代,没有武将的威胁,文官何足道哉,你没有听说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吗?”
    赵匡胤的认知了武将的威胁更加的可怕文官他还真的没有放在眼里。赵旭苦笑道感情刚才那一番口舌白费了,得还是不能有这样的思想,否则还真的危险,再说一遍吧。
    “父皇此举造成文官势力必定强大,接下来的是武将或者说是整个国家的武风受到影响,因为他们能从朝廷的政策中看出国家不重视武而是重文,那他们就会弃文从武这样就极有可能在民间厌武成风。”
    赵匡胤立刻接过话茬:
    “这样有什么不好,民间习文成风,这是一个国家文化兴盛的标志,你看南方的唐国,百姓喜文而厌武,这么多年来,百姓安居乐业,人人富足,违法乱纪之徒,更是少之又少,这有什么不好呢?”
    赵旭看得出来老爹真的是陷入怪圈了,处处只想到百姓好文风的好处,这不老赵同志又开始说了起来,并且越说越兴奋:
    “这样百姓都是好文风数十年之后,民间风气为之一清,政治清明,那时候定能重现大唐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赵匡胤说道此处,双眼放光,大唐盛世是他所向往的,他也想成为一个开明青史留名的好皇帝,想唐太宗李世民那样。
    可是赵匡胤忘记了大唐的盛世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是数次对外战争取得,是大唐的虎狼之师南征北讨才得来的
    赵旭摇头道:“唉父皇可曾想想到百姓都是习文成风,不修武术,那么势必会造成百姓的身体羸弱,那么一但有敌的入侵怎办,谁来抵挡?”
    “哈哈旭儿何故如此的糊涂,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大宋的军队自会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这是军人的本分,当初你我父子不就这是这样为大周出生入死的吗?”
    赵匡胤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今天怎么老是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敌人来了我们有刀枪,还用问吗?
    “父皇我大宋的军对来自哪里?”
    “我大宋的军队当然是来自民间招募的百姓,这是毋庸置疑的呀。”赵匡胤很是肯定的回答道。
    “那么父皇百姓们都是弃武从文,他们的身体能够有多强壮,能够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吗。”看到赵匡胤想开口说话赵旭紧接着又追问道:
    “父皇也许会说,我们实行的是募兵制,军人专门有自己的身份,当他们入伍之后可以进行严格的训练,这样一定能提高他们的也体能,他们也很快能够达到标准的,是不是?”
    赵匡胤只得点了点头,自己确实是这样想的,当兵的只负责保家卫国,平时负责训练,有战事的时候要上战场。
    “父皇说的也是十分有利,那么我有个问题想问父皇,一匹劣马将它训练成千里,马的几率是多少呢?”
    老赵想说什么张张嘴却没有说出来,劣马在再怎么训练也不可能成为千里马的,他好像是有点明白儿子想说什么了。
    “就像一匹劣马怎么训练都不能成为千里马一样,一个身体孱弱的士兵,再怎么训练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士兵,只不过能让他的身体强壮而已,他日如果我们一统天下之后,征契丹能是对手吗?”
    契丹人生活在北方的草原,骑兵是是他们的天然优势,他们的士兵虎背熊腰,异于常人,赵匡胤也是和他们交过手,自然知道他们怎么样。
    “我国中的百姓长期身体孱弱,造成我士兵的质量下降,别说我们要统一天下,恐怕守卫国土都有问题,这一些虽然不全是您提高文人的地位造成的,但是却有一大部分原因。”
    “限制武将是必须的,这是为了中央集权的需要,但是不杀士大夫这一条可以去掉,文官武将的地位是平等的,只要我们能好好的用人,他们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怕武将造反可以改革军制,更加可以设立机构教育士兵的思想,让他们效忠的是国家而不是某个人,同时可以专门设一个官职到军中管理军中士兵的思想教育。”
    一不留神将后世的政委制度给整了过来,当年毛太祖一个党支部建在连上,使党很好的指挥了枪杆子,在这个时代也是可以的。
    赵匡胤哪里听过这么绕口的话,被赵旭绕糊涂了,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心里觉得是不是真如他说的这样不该立下不得杀士大夫的誓言。
    他不知道赵旭用了一个偷换概念,明明是一个不杀士大夫,这个赵旭却扯到了,什么不杀士大夫会造成百姓身体孱弱,又扯到国防上面去了。
    如果是现代人很快就会发现猫腻,可是赵匡胤哪里会知道这里只是听着迷迷糊糊的,又觉得挺对。
    其实赵旭心里想说的禁武所造成的影响,他以前看过一部武侠剧说的是武林人士,以武犯禁,禁武是最好的选择,结果强制的禁武使那个国家的民众身体越来越弱,慢慢的就被其他国家所灭掉了。
    还别说赵旭这一偷换概念,赵匡胤还真的动摇了,自己跪在祖宗的牌位面前,忏悔说自己差一点毁掉了大宋江山,很快就把这条誓言给抹去了,至于加上其他了什么,赵旭就不管了。
    后来在杯酒释兵权之后,朝廷还下旨鼓励民间习武,并且决定举行武举和科举取士一样重要,这也为大宋成为一个显赫的帝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是先放一边,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太子还要大婚,本来就是来祭告祖宗的,这只是一个插曲。接下来还是要为大婚忙碌着的。
    虽然赵家是皇家但是还是按照民间的礼节成亲,但是却比民间的更为隆重,毕竟是朝廷的脸面,不过程序却是走的天下通用的程序。
    第二天,赵匡胤写了一道圣旨让礼部尚书去高家提亲,虽然他们以前是订过婚的,但是这次却是要大大的操办,当然带的礼物不可谓不丰厚,这就是古代婚姻所说的纳采。
    古按照周礼,结婚有三书和六礼,纳采是六礼中的第一步,他是指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不过这个当朝的太子求婚,这个“媒婆”不可谓不重,掌管天下礼仪的陶谷。
    这本来就是准备好的,高家当然是一口答应,然后陶谷又代表则赵旭向高家求婚,本来赵旭要自己去求婚的,结婚是自己的事情,哪里用的着别人代替,不过被老太后狠狠的训斥了一番。
    赵旭一个劲的嘀咕;“这到底是谁结婚,求婚不是我自己的事情吗?”
    高桂英注定是正妻,也就是太子妃,才有这样的待遇,你像符彦卿的女儿符雪彤却是没有这样的待遇了,但是也是派个宰相过去了,宰相位高权重不假,但是并不是掌管天下礼仪的人。
    至于王灵儿的父母双亡,唯一的爷爷也死了,可谓是没有亲人了,后宫中的皇后则是忙着她的出嫁事宜,办的当然是相当的热闹了。
    完成了第一步下来就花费了老长的时间,赵旭在大呼成个亲怎么就这么难呢,这不是折腾人吗、
    接下来陶谷像不知疲倦的来回跑还来个问名,就是由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年庚以及“八字”,自己跟高桂英只能这么熟了,还用得着什么问名,这古礼还真的是折腾人。
    陶谷还装模作样的问了一番,让后他将所得到信息交给了司天监,司天监的那个家伙摇头晃脑算了一番,说了一句大吉,赵旭知道之后几乎是气的吐了几口鲜血。
    这就是走形式,这不是浪费纳税人,哦,不是,是大家的时间吗,搞得这么繁琐,他也不信司天监的人敢说高桂英和自己不和,符雪彤他们不用说也是和自己是天作之合。
    这样的话还不如让苗训来说呢,这家伙可是真的会算命的,哪里用得着你司天监。赵旭又不免向老爹抱怨这是形式主义,不过老爹说这事情是你祖母在当家,我问不了,赵旭没辙了,老实的看着他们折腾吧。
    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赵旭反而闲了下来,像是个没有事的人似的,仿佛成亲的不是他。
    其实也确实用不着他,其他的事情有陶谷他们忙,婚礼酒席更不用自己说了,自然有人打理,一下礼节自然会有人教他,什么事情都不用他亲自出面。
    现在他做的就是等着去迎亲,然后白云天地入洞房,其他的一看还真没有他什么事情了,可不是吗这家伙没有事居然跑到后宫去逗他的小弟玩去了。 .

章节目录

大宋第一太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九天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九天枫并收藏大宋第一太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