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明的军头哪能受得了这个啊,手中没了兵权,等远东入主中原,哪还有他们的好日子过啊。
可是他们还真不敢有别的心思,即便再不情愿,也只能答应远东的要求。至少远东公司没有和他们虚与委蛇,而是把丑话说到了前头。其实越这样他们反而越放心,只是不甘心而已。
毕竟现在不是乱世,他们手中的兵马就是本钱,不管谁坐这个江山,他们凭借手中的兵马刻意与对方讨价还价。
远东军可不一样,实力强大不说,而且眼里绝对揉不得一点沙子。他们若是敢起刺,分分钟就能让他们灰飞烟灭。
而且远东公司也比较够意思,他们交出的兵权有多大的份量,远东就给与他们多大的财富。这些军头倒是不怕远东赖账,因为他们太有钱了,简直肥的流油。
所以大部分九边军镇的军头都无奈答应了远东军的苛刻条件,只等着远东军大举进攻的那一天,他们直接打开边墙的大门,再交出军权,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当然,也有和卢象升一样向忠君报国的将领,都是抱着必死的信念,想杀身成仁留下一世英名。这些忠臣武将想与远东军决一死战,可他们手下的军将却没那个心思。
你死就死呗,为什么要拉我们垫背啊,我们才不管谁坐这个江山呢。远东情报部无法争取所有的大明的官员和军头,就把突破口放在了这些忠臣武将的下属身上。
像卢象升这样的更是重点照顾,毕竟他是次帅的老丈人,情报部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卢象升挥舞着大刀片冲向远东军,然后死在密集的弹雨下,再被无数骑兵踩成肉泥吧。
还有就是辽镇的吴襄父子了,自从远东军开始集结以来,大凌河对岸的关宁军不但没有派人过河接洽,反而加强了军备城防。
虽然这也是东部兵团司令部故意冷落他们所致,但是至少说明吴氏父子的心里还是有些想法的,而且想法还不小。
这也给了东部兵团司令员强权胜一个收拾他们的机会,准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狠狠的杀一杀关宁铁骑的嚣张气焰。
军委会内部对那个大汉奸吴三桂普遍存在厌恶、愤恨的情绪,都想趁着这次战役灭了吴氏父子。
随着关宁军紧张的战备,远东军东部兵团也知道该派人去和吴氏父子见面了。本来远东派去的人是民委会的员工,可强权胜却以关宁军加强军备,前线不安全为由换了几名远东军的军官,前往锦州,与吴氏父子见面。
强权胜派去谈判的军官都是基层的低级军官,这帮家伙一个个多骄狂,多傲气啊,他们去了锦州直接面见了吴襄,然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吴氏父子宣读了远东提出的苛刻条件,说话的口气也实在无法让人恭维。
吴襄听完远东的条件,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年轻气盛的吴三桂哪能忍得了这个,刚要破口大骂,就被吴襄一把拉住。
“这位将军,请回去转告你家大帅,就说此事我们父子还要斟酌一番……”
为首的一名远东军少校,满脸严肃的点了点头道:“希望你们能看清形势,不要妄图与我们远东军做对,若是你们执迷不悟,呵呵……后果你们应该知道。”
他说完冷冷的看了一眼吴襄父子,然后转身离开了锦州。
“啪……远东欺人太甚……”
等远东军几名军官出了屋子,吴襄猛的举起旁边的茶盏,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吴三桂更是满脸激愤的说道:“爹……远东这是要斩尽杀绝啊,看他们的意思,若是咱爷们不交出兵权,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玛德……太霸道了,难道一条活路都不给我们留吗。”
吴襄阴沉着脸说道:“看来我们当初就错了,不应该与远东贴的这么近。虽说这样能与远东建立一个亲密的关系,可是到了这时候,反而无法让对方看重我们。”
他说完想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命令各地屯堡卫城抓紧整备兵马,加强城防,全体戒备,随时准备应付远东的进攻。”
之所以吴襄父子无法像其他军镇的军头那样,无奈接受远东苛刻的条件。主要还是因为吴襄父子把关锦防线经营的像铁桶一般。
因为吴襄手中握有数万关宁铁骑,而且吴襄父子与远东过从甚密。凭借这些年与远东交易,吴襄父子赚取了大批的财富,也舍得花银子养兵。
所以无论是锦州、宁远和山海关等地,辽镇所有兵马只听他们爷俩的命令。军镇的各级文官、军头早就被他们架空了。
吴襄父子现在已经俨然成了大明的一方军阀,整个关锦防线就是爷俩自家的后院。
很多官员偷偷的派人向京师上折子弹劾他们父子,可是刚出山海关不远,就会遭到沿途盗匪流贼的截杀,那些弹劾他们父子的官员也会在不久之后遭到杀身之祸。
也许是一场大火,也许是一次遭贼,反正弹劾过他们父子的文官,没有一个好死。往往都是全家鸡犬不留。
其实京师大明朝堂也都知道辽镇的情况,可是只能不断抚慰他们父子,根本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崇祯那么刚腹自用,性子又那么暴烈,可是文官没少杀,可却没杀过几个手里有兵的军头。
所以面对远东如此苛刻的条件,吴襄父子当然不能像大明其他军镇的军头那样,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其他辽镇的军头们上面有总督看着,粮草军饷都由文官把持着,他们当然要夹着尾巴做人。可是这几年吴襄父子在辽镇这个独立王国,那就是土皇帝,怎么能轻易放弃他们手中的一切。
再加上吴三桂的不断在旁边蛊惑,吴襄现在也慢慢的有了一些投机心理。他心里的想法也不能说不好,凭着坚固的关锦防线和手下数万精锐的关宁铁骑,怎么也能挡住远东军几日。若是远东军进攻关锦防线吃了苦头,势必会权衡利弊,重新派人与他们进行商谈。
(未完待续。)
可是他们还真不敢有别的心思,即便再不情愿,也只能答应远东的要求。至少远东公司没有和他们虚与委蛇,而是把丑话说到了前头。其实越这样他们反而越放心,只是不甘心而已。
毕竟现在不是乱世,他们手中的兵马就是本钱,不管谁坐这个江山,他们凭借手中的兵马刻意与对方讨价还价。
远东军可不一样,实力强大不说,而且眼里绝对揉不得一点沙子。他们若是敢起刺,分分钟就能让他们灰飞烟灭。
而且远东公司也比较够意思,他们交出的兵权有多大的份量,远东就给与他们多大的财富。这些军头倒是不怕远东赖账,因为他们太有钱了,简直肥的流油。
所以大部分九边军镇的军头都无奈答应了远东军的苛刻条件,只等着远东军大举进攻的那一天,他们直接打开边墙的大门,再交出军权,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当然,也有和卢象升一样向忠君报国的将领,都是抱着必死的信念,想杀身成仁留下一世英名。这些忠臣武将想与远东军决一死战,可他们手下的军将却没那个心思。
你死就死呗,为什么要拉我们垫背啊,我们才不管谁坐这个江山呢。远东情报部无法争取所有的大明的官员和军头,就把突破口放在了这些忠臣武将的下属身上。
像卢象升这样的更是重点照顾,毕竟他是次帅的老丈人,情报部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卢象升挥舞着大刀片冲向远东军,然后死在密集的弹雨下,再被无数骑兵踩成肉泥吧。
还有就是辽镇的吴襄父子了,自从远东军开始集结以来,大凌河对岸的关宁军不但没有派人过河接洽,反而加强了军备城防。
虽然这也是东部兵团司令部故意冷落他们所致,但是至少说明吴氏父子的心里还是有些想法的,而且想法还不小。
这也给了东部兵团司令员强权胜一个收拾他们的机会,准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狠狠的杀一杀关宁铁骑的嚣张气焰。
军委会内部对那个大汉奸吴三桂普遍存在厌恶、愤恨的情绪,都想趁着这次战役灭了吴氏父子。
随着关宁军紧张的战备,远东军东部兵团也知道该派人去和吴氏父子见面了。本来远东派去的人是民委会的员工,可强权胜却以关宁军加强军备,前线不安全为由换了几名远东军的军官,前往锦州,与吴氏父子见面。
强权胜派去谈判的军官都是基层的低级军官,这帮家伙一个个多骄狂,多傲气啊,他们去了锦州直接面见了吴襄,然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吴氏父子宣读了远东提出的苛刻条件,说话的口气也实在无法让人恭维。
吴襄听完远东的条件,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年轻气盛的吴三桂哪能忍得了这个,刚要破口大骂,就被吴襄一把拉住。
“这位将军,请回去转告你家大帅,就说此事我们父子还要斟酌一番……”
为首的一名远东军少校,满脸严肃的点了点头道:“希望你们能看清形势,不要妄图与我们远东军做对,若是你们执迷不悟,呵呵……后果你们应该知道。”
他说完冷冷的看了一眼吴襄父子,然后转身离开了锦州。
“啪……远东欺人太甚……”
等远东军几名军官出了屋子,吴襄猛的举起旁边的茶盏,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吴三桂更是满脸激愤的说道:“爹……远东这是要斩尽杀绝啊,看他们的意思,若是咱爷们不交出兵权,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玛德……太霸道了,难道一条活路都不给我们留吗。”
吴襄阴沉着脸说道:“看来我们当初就错了,不应该与远东贴的这么近。虽说这样能与远东建立一个亲密的关系,可是到了这时候,反而无法让对方看重我们。”
他说完想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命令各地屯堡卫城抓紧整备兵马,加强城防,全体戒备,随时准备应付远东的进攻。”
之所以吴襄父子无法像其他军镇的军头那样,无奈接受远东苛刻的条件。主要还是因为吴襄父子把关锦防线经营的像铁桶一般。
因为吴襄手中握有数万关宁铁骑,而且吴襄父子与远东过从甚密。凭借这些年与远东交易,吴襄父子赚取了大批的财富,也舍得花银子养兵。
所以无论是锦州、宁远和山海关等地,辽镇所有兵马只听他们爷俩的命令。军镇的各级文官、军头早就被他们架空了。
吴襄父子现在已经俨然成了大明的一方军阀,整个关锦防线就是爷俩自家的后院。
很多官员偷偷的派人向京师上折子弹劾他们父子,可是刚出山海关不远,就会遭到沿途盗匪流贼的截杀,那些弹劾他们父子的官员也会在不久之后遭到杀身之祸。
也许是一场大火,也许是一次遭贼,反正弹劾过他们父子的文官,没有一个好死。往往都是全家鸡犬不留。
其实京师大明朝堂也都知道辽镇的情况,可是只能不断抚慰他们父子,根本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崇祯那么刚腹自用,性子又那么暴烈,可是文官没少杀,可却没杀过几个手里有兵的军头。
所以面对远东如此苛刻的条件,吴襄父子当然不能像大明其他军镇的军头那样,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其他辽镇的军头们上面有总督看着,粮草军饷都由文官把持着,他们当然要夹着尾巴做人。可是这几年吴襄父子在辽镇这个独立王国,那就是土皇帝,怎么能轻易放弃他们手中的一切。
再加上吴三桂的不断在旁边蛊惑,吴襄现在也慢慢的有了一些投机心理。他心里的想法也不能说不好,凭着坚固的关锦防线和手下数万精锐的关宁铁骑,怎么也能挡住远东军几日。若是远东军进攻关锦防线吃了苦头,势必会权衡利弊,重新派人与他们进行商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