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持续干旱,已经两个月都没下过一滴雨了。
    中原地区,蝗虫前仆后继,可依然被无数捕蝗大军,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捕捉,蝗灾还没有出现,可地里的庄稼还是没保住。
    庄稼青苗没被蝗虫吃掉,但没有水,一天天的旱死了。
    小溪小河断流,大河也裸露出大片的河床,只剩下河心浅流。
    官府已经开始告之百姓,今年的旱情还会继续,所以有些田地是保不住了,因此没有必要徒劳的抗旱了。没水可挑,挑也挑不赢。与其徒劳,不如大家一起捕蝗换粮食吧。
    各地捕捉的蝗虫如今堆积如山。
    好在上面的粮食兑换蝗虫一直在继续,没有变动过,蝗虫拉过来,粮食换过去,不打半点折扣。
    新科的状元郎新授了秘书省从六品下秘书郎之职,本来马周坚持不肯接受,他说要去地方上,最好是到偏远一点的地方去担任职务,哪怕是九品的县丞也行。
    不过皇帝以让他先在京城呆段时间,在吏部与其它进士们集体学习为由,还是先让他到秘书省任了职。
    然后,罗成让马周到偃师县去挂职,让他担任了县令一职。
    之前的偃师县令因治蝗有功,已经升任调走。
    马周到偃师任职,属于挂职,用朝廷的官方说法是以秘书省的秘书郎本官借调他职,因此他的正事官称是秘书省秘书郎知偃师县事,知县与县令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马周到任,发现自己的佐贰官县丞居然是李纲时,有些意外,这位前翰林院大学士、太子詹事,如今整天在县里忙着组织捕蝗抗旱。
    多数的田地已经被划定为放弃区,只保留了少数临河靠水的田地为保作区,组织民众打井,用水车等抗旱。
    李纲对于年轻的知县马周,倒没有什么不欢迎的,在下面的这些时间,让老夫子李纲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现在也不去谈那些什么儒经啊圣人言论了,也不说天人感应了,他现在只是踏踏实实的在做些事情。
    “我知道内侍省一直还在收蝗虫,其实是陛下一心仁慈,他是用内库之粮来补贴救济百姓尔。”李纲很佩服的道。
    仅偃师县一地,如今每天捕到的蝗虫都是海量,可是内侍省的人却是来者不拒,有多少就换多少。
    三斤蝗虫一斤粟,从开始到现在没变过,已经换了两个月了。虽然不如一斤跳蝻两斤粟,可飞蝗个头更大。
    偃师城外,内侍省还专门派人建了几个巨大的蝗仓,里面存满了晒干的蝗虫。另一边,加工坊里,也是日夜不停的在碾磨蝗虫干制粉。
    李纲也知道内侍省用蝗虫晒干磨粉,然后掺上其它杂粮,或做成养生粉,或干脆制成饲料,用来喂鸡鸭等。
    可他依然认为,在这种时候,蝗虫已经收的太多了,如果以市场行为那完全可以大降价的。
    “那些作坊雇佣了不少县中百姓,每日以粮食结算工钱,这也是在变相的救济百姓啊。”
    马周对这些自然也是清楚的,但是他还是坚信,内侍省的行为并不完全是慈善,应当是还是有利可图的。
    他不会如李纲一样认为那完全就是救济慈善行为。
    作为新到的知县,马周用了几天时间把整个偃师县跑了一遍后,召集了县丞李纲以及其它官吏们。
    “按秘书省太史局的观测推算,河南的旱情还会加剧,所以今年上半年粮食基本上是保不了了,现在有李县丞带领大家捕蝗,效果很显著,县内基本上没有成群成片的飞蝗,这是好事。”
    “不过我认为,我们也不能仅仅只是盯着蝗虫,眼下是困难时期,我们要灭蝗,也还得防灾,今夏无收,那么到秋收前,还有大半年的时间,百姓的口粮一定得保证供给。”
    马周面前放着个小册子,这是他这段时间跑下面时记录的一些情况。
    “如今县中许多百姓手里还有粮,加之这蝗虫换粮,每家也换了不少,这是好情况,仓中粮食也不少。正常来说,就算今夏无收,我们依然不会发现饥荒,但未雨绸缪,某提议,对县中粮仓加紧监管,暂停粮食买卖交易,实行定量配售制,按户籍和人口定下配售额,同时锁死粮价!”
    马周的意思很清楚,现在不少百姓都还不缺粮,但终究还是会有些百姓会缺粮的,而且就怕大家见到旱蝗灾情,出现抢粮囤粮现像,到时有的人家里粮食囤积太多吃不完,而有的人家里却又没粮。
    搞定量配售制,凭户籍人口定量,这样人人都能买的到粮,又可避免他们恐慌囤粮,再来一个锁定价格,避免到时粮价飞涨,百姓买不起粮。
    “我们不缺粮,但我们得预防出现恐慌气氛,防止抢粮囤粮行为。”
    县录事道,“马知县,虽说县里有朝廷的官仓,可私人粮商还是有不少的,若是锁定粮价,只怕他们未必会肯啊。”
    马周很不客气的道,“粮商?粮商也是大秦的粮商,如今特殊时期,难道他们还想囤积居奇操纵粮价发国难财?谁敢不配合,那就视为有罪!”
    “什么罪呢?”
    “谋反!”
    马周冷声道,“大秦律令,谋反,谓谋危社稷,图谋推翻朝廷、危害国家之罪行。”
    县录事额头冒起冷汗,马周要把不肯锁价的粮商定谋反罪,确实也是能扯上关系的,可终究还是给人太过苛刻冷酷的感觉。
    但马周说特殊时期,一切从严,他又没无话可说。
    县中官吏们都望向李纲,毕竟马知县虽说是新科状元郎,可毕竟李县丞可是太子老师,曾经是宰辅。
    “某觉得马知县说的是正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稳,粮商要赚钱,但不能在这个时候赚钱。”
    马周对李纲投去了感谢的眼神,接着又道,“当然,除了保证粮仓安全,实行定额配售外,我以为当趁眼下时间,由县里组织,拿粮食出来雇佣青壮民众,修路铺桥、筑堤通渠,兴修水利,改造城市,这既能办些实事,又能赈济灾民,以工代赈,事情也办了,灾也赈了,一举两得。”
    李纲立即点头,“我赞成马知县的计划!”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做为新科状元郎,马周没留在长安城里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没流连于那些勋戚豪门的宴请,没忙着去拜访高官们,而是跑到下面来挂职任事,还一来就要干实事大事,这份态度,还有他的计划,都得到了下面官吏们的赞赏和支持。
    “天灾无情,人有情。咱们偃师县,不仅仅是要渡过灾情难关,还要化灾难为动力,组织民力,把一些需要办的事情,都一起趁空办了!”

章节目录

隋唐大猛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木子蓝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子蓝色并收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