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喀秋莎、风琴、密集阵登上历史舞台
斯达琳在李卫国面前搔首弄姿,差点让李卫国吐她一脸。
李卫国和斯达琳小房间私密这件事,也是一度令后宫家眷们紧张万分。她们担心李卫国的口味变了,连辣么丑的西洋女人都看得上,轮番前来劝说,搞得李卫国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不过那些都无所谓了,李卫国也用不着操心那种无聊的言论,只管想着脑海中得到的情报,那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关乎中华帝国的未来。
斯达琳这次亲自访华,当然要有她认为拿得出手,又认为必然是李卫国无法拒绝的东西了。
新建国的苏联,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根本没有资格跟中华帝国谈判的,不过斯达琳却给李卫国带来了无法拒绝的条件。
兵部,装备委员会,委员们得到通知,迎接李卫国前来视察。
“听说斯达琳这次向帝国皇帝陛下进献了一款新式武器,也不知道什么来头!”
“老毛子能有什么先进武器?也就是陛下不好意思当面打女人的脸,所以才会收下他们的礼物。”
“我怎么听说只是一张设计图纸而已,苏联人并没有将样品一起带来。”
“什么?只是一张图纸?岂有此理,这苏联人竟敢如此嚣张?”
装备委员会顿时炸毛了,纷纷强烈表达不满,在他们眼中,中华帝国的技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用不着苏联人提供的所谓装备图纸。
“皇上驾到!”
门口高唱,卫兵敬礼,装备委员会的官员们也急忙起立,齐刷刷的向李卫国参拜。
“都请坐吧!今天的来意,诸位可能都提前知道了。”
李卫国轻声说道,众人纷纷点头,他们的确都知道了。
“陛下,不知道苏联人到底拿了什么样的武器设计图纸,竟然可以换取帝国放弃进攻苏联。”
装备委员会主席彭德率先问道,代表了众人的心声。
“也没什么,就是一款名为喀秋莎的火箭炮系统!图纸带来了,你们先看一下再说。”
李卫国知道这些军事装备专家们都没啥耐性,所以也不跟他们啰嗦,直接转入正题。
这份喀秋莎火箭炮的全套设计图纸是斯达琳交给李卫国的,也是作为让李卫国暂时放弃进攻苏联的一个条件。
这款喀秋莎火箭炮系统之所以引起了李卫国的高度重视,并不是因为苏联人率先研发成功了这款新时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系统,而是斯达琳作为谈判交易,泄露给李卫国的有关苏联已经将喀秋莎火箭炮的另一套出口版系统交给了德意志帝**方。
李卫国不在乎苏联人的喀秋莎火箭炮,哪怕苏联军队拥有再多再先进的喀秋莎火箭炮系统,在中华帝国强大的海陆空军事实力面前,苏联都是不堪一击的,因为如今的苏联已经没有了历史上苏联的那个强大的战略纵深了,整个苏联的亚洲部分早就归了中华帝国,如今的苏联只剩下其欧洲版图了,中华帝国只要发动全面对苏联的战争,就算苏联有再多的喀秋莎火箭炮也会被灭。
问题就在于斯达琳很清楚苏联和中华帝国之间的巨大军事差距,所以烈宁统一苏联后,斯达琳第一时间访华,并把喀秋莎火箭炮系统进献给中华帝**方,但这不是解决办法,所以斯达琳的聪明之处在于,她把苏联交给德意志帝**方的喀秋莎火箭**纸也一并交给了李卫国。
李卫国不在乎苏联的正版喀秋莎火箭炮,却在乎德意志帝国得到的阉割版喀秋莎火箭炮,因为目前的苏联国力,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部署喀秋莎火箭炮武器,反而德意志帝国庞大的战略纵深和军力基础,短时间内会打造出一支恐怖的火箭军团。
如今中华帝国和德意志帝国正在全面走向对抗,甚至已经在利比里亚大打出手了,李卫国很担心德意志帝**方会突然使出喀秋莎火箭炮来到对付中华帝国神策军。
毕竟火箭炮这种武器,目前还没有全面列装给中华帝国神策军,尤其在利比里亚战场上的中华帝**,他们再不清楚情况时,如果突然遭到德军的火箭炮群打击,那可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斯达琳很清楚李卫国的需要,直接把德意志帝国卖了,把德军获取的喀秋莎火箭**纸都交给了中华帝国。
这样一来,中华帝国就将完全掌握德意志帝国的喀秋莎火箭炮的性能和杀伤力,甚至可以预判德军短时间内的火箭炮产量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情报,成为让李卫国都无法拒绝的条件之一。
此刻,在装备委员会委员们之间传递的喀秋莎火箭炮设计图纸,一共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设计图纸,另一部分则是苏联人卖给德军的阉割版喀秋莎火箭炮设计图纸。
其中,苏联版喀秋莎火箭炮,其正式型号跟历史上差不多,只不过有斯达琳的强势介入,少走了很多弯路。
光从编号就可以看出来,历史上的苏联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编号是b13,因为那是通过不断从b1改良而来,经历了十三次大改后,才变成强悍的喀秋莎火箭炮。
而如今苏联人在斯达琳的带领下,避免了很多误区,节省了时间和金钱,一步到位,b1直接就成功了。
彭德耐着性子看完了苏德两套喀秋莎火箭炮的性能指标,不由得皱起眉头。
在他面前,b3喀秋莎火箭炮系统,这是苏联人给中华帝国的喀秋莎火箭炮设计图纸编号,看上去已经是一款成型的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系统了。共有12条发射滑轨,滑轨长5米,弹长1450毫米,弹重42.5千克,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24发,最大射程10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6~10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3秒,初速70米/秒,高低射界7°~45°,方向射界左右各10°,运载车时速60公里,最大射程7000~8500米。
而作为苏联人给德国人的喀秋莎火箭炮系统,编号为b2,共有8条发射滑轨,滑轨长5米,弹长1300毫米,弹重40千克,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6~9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1秒,初速70米/秒,高低射界7°~45°,方向射界左右各10°,运载车时速60公里,最大射程6500~7500米。
打眼一看,就知道该火箭炮的射击火力非常凶猛,杀伤范围大,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一旦用于敌我两军主力大规模遭遇作战时,将起到非常恐怖的决定性作用。
苏联人给德国人的的确是阉割版,这从发生滑轨数量、火箭弹威力、射程等方面就看得出来。
不过这仅仅只是让彭德皱皱眉头而已,还没有达到吓到他的目的,毕竟中华帝国也有火箭炮项目,只不过没有对外公开而已。
实际上,当初李卫国得知俄国革命使用了反坦克火箭弹时,就已经猜到火箭这种武器已经被斯达琳、希特勒等人拿出来改变历史了,所以未雨绸缪的李卫国当即下令,中华帝**方也开始了各种有关火箭武器的研发,其中一项就是火箭炮武器系统,毕竟火箭炮的威力在未来战场上可以被当做终极兵器来使用,是绝对不能落后的。
同苏联人的喀秋莎火箭炮相比,中华帝国的火箭炮也有名字,叫做密集阵。
在中华帝国的战斗序列当中,还有一个密集阵名词,那就是海军战舰上装备的舰载防空火炮系统,其中一个研发项目也叫密集阵,不过那并不产生影响,那是海军型密集阵,陆军型密集阵就是火箭炮。
彭德起身,向李卫国致敬,然后说道:“陛下,单就喀秋莎火箭炮的逐项性能而言,我不得不承认苏联人在火箭炮的研究上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要说超越我们中华帝国的相关技术水平,那还有段距离。”
李卫国点点头,他最近并没有关注密集阵系统的研发,见彭德还很自信,他心中也很是高兴。
实际上李卫国很早就不再对科研人员过多的进行干预了,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研究的大方向和课题,让研究人员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样的好处是将来就算没有李卫国的指挥,科研人员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不至于变成没有野外生存能力的圈养动物。
反之,如果李卫国一味的干预,一直给科研人员们喂食,而不让他们锻炼自己出去主动觅食,那就会彻底断送了中华帝国的科研未来。
眼前彭德便是负责密集阵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当初李卫国也只是下达了一个有关火箭炮的未来展望计划而已,并没有把未来的火箭炮发展方向和技术一股脑的拿出来,也没有强行掰开彭德的脑袋把这些信息装进去,在这种情况下,彭德依然完成了密集阵火箭炮系统的研制工作,这才是让李卫国最为高兴的地方。
李卫国点点头,道:“那么,喀秋莎和密集阵之间,孰优孰劣呢?”
彭德当然也想在李卫国面前给自己表现机会了,于是说道:“臣负责的密集阵项目,目前已经发展到2甲型,它可以实现32管发射滑轨,使用128毫米口径的烈焰二号火箭弹,弹重25公斤,一次齐射可发射烈焰火箭弹32发,最大飞行速度420米每秒,最大射程10公里,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5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1秒,高低射界0°~48°,方向射界左右各30°,运载车时速90公里。”
李卫国听取报告,只关注火箭弹的口径、数量等敏感性问题。
他问道:“这么说,你们研制的2密集阵在一次齐射火箭弹数量上超过了喀秋莎,但128毫米口径,还是略逊色于喀秋莎的132毫米火箭弹,杀伤力对比如何?”
彭德解释道:“128毫米和132毫米差别不是很大,如果都是相同的战斗部装药,那么喀秋莎要略微占点优势,不过据臣所知,苏联在吙药方面还是很落后的,所以推断喀秋莎的132毫米火箭弹应该还使用黄色zhayao,即便是德国版喀秋莎,顶多也是普通t恩梯罢了,而帝国的2密集阵使用的则是高强度混合比例特种爆破药(一定比例的黑索金和t恩梯混合装药)。所以,我方火箭弹的杀伤力绝对远高于苏德两国的喀秋莎杀伤力。”
“另外,我方为2密集阵特别研发了专用的烈焰火箭弹,当中增加了大量的燃烧剂,在爆炸中心瞬间可以融穿钢铁,大量消耗氧气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做到跟燃烧弹一样窒息敌人的效果。”
李卫国点点头,目光转向其他数据。
在彭德等相关人员的讲解下,对2密集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实,除了火箭发射管数量和威力之外,对于火箭炮的性能指标当中,还包括命中率、射程、机动能力、二次装填时间等等各种因素在内,都决定战斗结果的。
其中2密集阵对比b3喀秋莎、b2风琴(德版喀秋莎),在弹道散布方面,也就是命中率方面,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比如2密集阵,其距离公算偏差只有一百六十四分之一,方向公算偏差只有九十分之一,而苏联的喀秋莎和德国的风琴,在命中率方面的数据都远没有2精确。
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数据,由于中华帝**方缺乏苏联喀秋莎火箭炮和德意志风琴火箭炮的相关实测数据,因此也没法进行彻底的对比。
不过单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中华帝国的2密集阵火箭炮,显然要远远比苏联喀秋莎火箭炮和德意志风琴火箭炮优秀的多。
至于实际效果如何,也只能在战争中才能进行检验了。
好在李卫国从斯达琳那里得到了一条重要情报,那就是德意志帝**方已经秘密将一批b2喀秋莎火箭炮,也就是德版风琴火箭炮运往了利比里亚战场,因此李卫国相信,很快中德两军的火箭炮就会在战场上见面了。
斯达琳在李卫国面前搔首弄姿,差点让李卫国吐她一脸。
李卫国和斯达琳小房间私密这件事,也是一度令后宫家眷们紧张万分。她们担心李卫国的口味变了,连辣么丑的西洋女人都看得上,轮番前来劝说,搞得李卫国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不过那些都无所谓了,李卫国也用不着操心那种无聊的言论,只管想着脑海中得到的情报,那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关乎中华帝国的未来。
斯达琳这次亲自访华,当然要有她认为拿得出手,又认为必然是李卫国无法拒绝的东西了。
新建国的苏联,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根本没有资格跟中华帝国谈判的,不过斯达琳却给李卫国带来了无法拒绝的条件。
兵部,装备委员会,委员们得到通知,迎接李卫国前来视察。
“听说斯达琳这次向帝国皇帝陛下进献了一款新式武器,也不知道什么来头!”
“老毛子能有什么先进武器?也就是陛下不好意思当面打女人的脸,所以才会收下他们的礼物。”
“我怎么听说只是一张设计图纸而已,苏联人并没有将样品一起带来。”
“什么?只是一张图纸?岂有此理,这苏联人竟敢如此嚣张?”
装备委员会顿时炸毛了,纷纷强烈表达不满,在他们眼中,中华帝国的技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用不着苏联人提供的所谓装备图纸。
“皇上驾到!”
门口高唱,卫兵敬礼,装备委员会的官员们也急忙起立,齐刷刷的向李卫国参拜。
“都请坐吧!今天的来意,诸位可能都提前知道了。”
李卫国轻声说道,众人纷纷点头,他们的确都知道了。
“陛下,不知道苏联人到底拿了什么样的武器设计图纸,竟然可以换取帝国放弃进攻苏联。”
装备委员会主席彭德率先问道,代表了众人的心声。
“也没什么,就是一款名为喀秋莎的火箭炮系统!图纸带来了,你们先看一下再说。”
李卫国知道这些军事装备专家们都没啥耐性,所以也不跟他们啰嗦,直接转入正题。
这份喀秋莎火箭炮的全套设计图纸是斯达琳交给李卫国的,也是作为让李卫国暂时放弃进攻苏联的一个条件。
这款喀秋莎火箭炮系统之所以引起了李卫国的高度重视,并不是因为苏联人率先研发成功了这款新时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系统,而是斯达琳作为谈判交易,泄露给李卫国的有关苏联已经将喀秋莎火箭炮的另一套出口版系统交给了德意志帝**方。
李卫国不在乎苏联人的喀秋莎火箭炮,哪怕苏联军队拥有再多再先进的喀秋莎火箭炮系统,在中华帝国强大的海陆空军事实力面前,苏联都是不堪一击的,因为如今的苏联已经没有了历史上苏联的那个强大的战略纵深了,整个苏联的亚洲部分早就归了中华帝国,如今的苏联只剩下其欧洲版图了,中华帝国只要发动全面对苏联的战争,就算苏联有再多的喀秋莎火箭炮也会被灭。
问题就在于斯达琳很清楚苏联和中华帝国之间的巨大军事差距,所以烈宁统一苏联后,斯达琳第一时间访华,并把喀秋莎火箭炮系统进献给中华帝**方,但这不是解决办法,所以斯达琳的聪明之处在于,她把苏联交给德意志帝**方的喀秋莎火箭**纸也一并交给了李卫国。
李卫国不在乎苏联的正版喀秋莎火箭炮,却在乎德意志帝国得到的阉割版喀秋莎火箭炮,因为目前的苏联国力,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部署喀秋莎火箭炮武器,反而德意志帝国庞大的战略纵深和军力基础,短时间内会打造出一支恐怖的火箭军团。
如今中华帝国和德意志帝国正在全面走向对抗,甚至已经在利比里亚大打出手了,李卫国很担心德意志帝**方会突然使出喀秋莎火箭炮来到对付中华帝国神策军。
毕竟火箭炮这种武器,目前还没有全面列装给中华帝国神策军,尤其在利比里亚战场上的中华帝**,他们再不清楚情况时,如果突然遭到德军的火箭炮群打击,那可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斯达琳很清楚李卫国的需要,直接把德意志帝国卖了,把德军获取的喀秋莎火箭**纸都交给了中华帝国。
这样一来,中华帝国就将完全掌握德意志帝国的喀秋莎火箭炮的性能和杀伤力,甚至可以预判德军短时间内的火箭炮产量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情报,成为让李卫国都无法拒绝的条件之一。
此刻,在装备委员会委员们之间传递的喀秋莎火箭炮设计图纸,一共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设计图纸,另一部分则是苏联人卖给德军的阉割版喀秋莎火箭炮设计图纸。
其中,苏联版喀秋莎火箭炮,其正式型号跟历史上差不多,只不过有斯达琳的强势介入,少走了很多弯路。
光从编号就可以看出来,历史上的苏联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编号是b13,因为那是通过不断从b1改良而来,经历了十三次大改后,才变成强悍的喀秋莎火箭炮。
而如今苏联人在斯达琳的带领下,避免了很多误区,节省了时间和金钱,一步到位,b1直接就成功了。
彭德耐着性子看完了苏德两套喀秋莎火箭炮的性能指标,不由得皱起眉头。
在他面前,b3喀秋莎火箭炮系统,这是苏联人给中华帝国的喀秋莎火箭炮设计图纸编号,看上去已经是一款成型的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系统了。共有12条发射滑轨,滑轨长5米,弹长1450毫米,弹重42.5千克,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24发,最大射程10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6~10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3秒,初速70米/秒,高低射界7°~45°,方向射界左右各10°,运载车时速60公里,最大射程7000~8500米。
而作为苏联人给德国人的喀秋莎火箭炮系统,编号为b2,共有8条发射滑轨,滑轨长5米,弹长1300毫米,弹重40千克,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6~9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1秒,初速70米/秒,高低射界7°~45°,方向射界左右各10°,运载车时速60公里,最大射程6500~7500米。
打眼一看,就知道该火箭炮的射击火力非常凶猛,杀伤范围大,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一旦用于敌我两军主力大规模遭遇作战时,将起到非常恐怖的决定性作用。
苏联人给德国人的的确是阉割版,这从发生滑轨数量、火箭弹威力、射程等方面就看得出来。
不过这仅仅只是让彭德皱皱眉头而已,还没有达到吓到他的目的,毕竟中华帝国也有火箭炮项目,只不过没有对外公开而已。
实际上,当初李卫国得知俄国革命使用了反坦克火箭弹时,就已经猜到火箭这种武器已经被斯达琳、希特勒等人拿出来改变历史了,所以未雨绸缪的李卫国当即下令,中华帝**方也开始了各种有关火箭武器的研发,其中一项就是火箭炮武器系统,毕竟火箭炮的威力在未来战场上可以被当做终极兵器来使用,是绝对不能落后的。
同苏联人的喀秋莎火箭炮相比,中华帝国的火箭炮也有名字,叫做密集阵。
在中华帝国的战斗序列当中,还有一个密集阵名词,那就是海军战舰上装备的舰载防空火炮系统,其中一个研发项目也叫密集阵,不过那并不产生影响,那是海军型密集阵,陆军型密集阵就是火箭炮。
彭德起身,向李卫国致敬,然后说道:“陛下,单就喀秋莎火箭炮的逐项性能而言,我不得不承认苏联人在火箭炮的研究上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要说超越我们中华帝国的相关技术水平,那还有段距离。”
李卫国点点头,他最近并没有关注密集阵系统的研发,见彭德还很自信,他心中也很是高兴。
实际上李卫国很早就不再对科研人员过多的进行干预了,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研究的大方向和课题,让研究人员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样的好处是将来就算没有李卫国的指挥,科研人员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不至于变成没有野外生存能力的圈养动物。
反之,如果李卫国一味的干预,一直给科研人员们喂食,而不让他们锻炼自己出去主动觅食,那就会彻底断送了中华帝国的科研未来。
眼前彭德便是负责密集阵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当初李卫国也只是下达了一个有关火箭炮的未来展望计划而已,并没有把未来的火箭炮发展方向和技术一股脑的拿出来,也没有强行掰开彭德的脑袋把这些信息装进去,在这种情况下,彭德依然完成了密集阵火箭炮系统的研制工作,这才是让李卫国最为高兴的地方。
李卫国点点头,道:“那么,喀秋莎和密集阵之间,孰优孰劣呢?”
彭德当然也想在李卫国面前给自己表现机会了,于是说道:“臣负责的密集阵项目,目前已经发展到2甲型,它可以实现32管发射滑轨,使用128毫米口径的烈焰二号火箭弹,弹重25公斤,一次齐射可发射烈焰火箭弹32发,最大飞行速度420米每秒,最大射程10公里,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5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1秒,高低射界0°~48°,方向射界左右各30°,运载车时速90公里。”
李卫国听取报告,只关注火箭弹的口径、数量等敏感性问题。
他问道:“这么说,你们研制的2密集阵在一次齐射火箭弹数量上超过了喀秋莎,但128毫米口径,还是略逊色于喀秋莎的132毫米火箭弹,杀伤力对比如何?”
彭德解释道:“128毫米和132毫米差别不是很大,如果都是相同的战斗部装药,那么喀秋莎要略微占点优势,不过据臣所知,苏联在吙药方面还是很落后的,所以推断喀秋莎的132毫米火箭弹应该还使用黄色zhayao,即便是德国版喀秋莎,顶多也是普通t恩梯罢了,而帝国的2密集阵使用的则是高强度混合比例特种爆破药(一定比例的黑索金和t恩梯混合装药)。所以,我方火箭弹的杀伤力绝对远高于苏德两国的喀秋莎杀伤力。”
“另外,我方为2密集阵特别研发了专用的烈焰火箭弹,当中增加了大量的燃烧剂,在爆炸中心瞬间可以融穿钢铁,大量消耗氧气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做到跟燃烧弹一样窒息敌人的效果。”
李卫国点点头,目光转向其他数据。
在彭德等相关人员的讲解下,对2密集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实,除了火箭发射管数量和威力之外,对于火箭炮的性能指标当中,还包括命中率、射程、机动能力、二次装填时间等等各种因素在内,都决定战斗结果的。
其中2密集阵对比b3喀秋莎、b2风琴(德版喀秋莎),在弹道散布方面,也就是命中率方面,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比如2密集阵,其距离公算偏差只有一百六十四分之一,方向公算偏差只有九十分之一,而苏联的喀秋莎和德国的风琴,在命中率方面的数据都远没有2精确。
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数据,由于中华帝**方缺乏苏联喀秋莎火箭炮和德意志风琴火箭炮的相关实测数据,因此也没法进行彻底的对比。
不过单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中华帝国的2密集阵火箭炮,显然要远远比苏联喀秋莎火箭炮和德意志风琴火箭炮优秀的多。
至于实际效果如何,也只能在战争中才能进行检验了。
好在李卫国从斯达琳那里得到了一条重要情报,那就是德意志帝**方已经秘密将一批b2喀秋莎火箭炮,也就是德版风琴火箭炮运往了利比里亚战场,因此李卫国相信,很快中德两军的火箭炮就会在战场上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