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这事不是都已经真真切切的传到北平,王爷还不信吗?”我反问道。
朱棣长舒一口气,背过身子,仿佛很迟疑似的,良久才冷笑道,“我总料着允炆干不出这样事来的,没想到倒一直小瞧了他。”
我连忙转到他面前,急的恨不得跺脚,“你还不知道现在忌讳什么吗?虽是叔侄关系在这里,但人家终究做了皇帝,我劝王爷今后还是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叔侄情深,不计较这些虚礼,不知道的,传过去可是藐视君王的大罪!”
朱棣斜着眼睛看了我一眼,“怎么,你也觉得允炆要对付我了?”
我深吸一口气,久久说不出话来,“总之现在金陵乃是是非之地,您快回吧。”
朱棣仰天长笑一声,“天底下没有死了亲老子连丧都不奔的道理,允炆纵是做了皇帝,我想他不至于变得这样不堪。”
我一下子着急起来,听他的语气,分明是决意要去京师的意思了,于是道,“那你要替李景隆想想,他给你的信儿,万一到时候皇上怪罪下来,不能把你怎么样,他呢?”
朱棣一愣,良久才道,“我决计不会沾累他。”
朱棣的个性,绝对是说一不二,他这样打算,光凭我几句话,是不可能改变他的想法的,我也焦急万分,只得跟在他的队伍之中,又折回金陵。
路上与三保闲聊之时,三保道朱棣得知朱元璋驾崩的消息之后,十分悲恸,所以才是谁也没拦住他。我望着前面朱棣在马背上的背影,那么挺拔,而又锋芒内敛。他与朱元璋的关系很微妙,朱元璋很喜欢他,但是却宁愿选择朱允炆而放弃他为储君,就是因为他们俩实在太像。领袖风范,大得人心,骁勇善战,深谋远虑,这些朱元璋有的气质,朱棣一样不落的全部继承而来。朱元璋既倚重他,又有些害怕他。大概从他的心里来想,就是他自己,都不适合做皇帝,他认为仁慈的人适合做皇帝,狠戾的人适合守边疆。所以他把朱棣放到了北平。
朱棣对自己的父亲,虽有不平,但终究孝义当先,十分爱重。就是立储两度抛弃自己,依旧对其忠心耿耿,才现在他的神态便可看出,他很伤心。我不敢说他有没有觊觎皇位,但我敢打包票,他现在心中最难过的是自己失去了父亲,仅此而已。
一路赶到淮安之时,忽有一队兵马拦路,望之不下千人,各个全副武装,派一首领前来与朱棣对话。朱棣看着那人,有些吃惊。而我才是真正讶异,那人竟穿着一身锦衣卫服饰,图案正为飞鱼,腰间所配也为绣春刀,这品阶乃是指挥使的级别!
那人对着朱棣一拱手,道,“燕王爷,在下乃新上任的锦衣卫指挥使宋忠。奉皇上之命前来奉劝王爷不必入京奔丧了。”
此话一出,我和三保面面相觑,就连朱棣也是愣了一愣,“锦衣卫指挥使?先帝不是在胡惟庸案子结束后就废了锦衣卫署了吗?”
宋忠一笑,“先帝是先帝,皇上是皇上,先帝坐拥锦衣卫上下几万人替他办了那么多事,皇上不过效仿先帝罢了。”
朱棣淡淡“哦”了一声,“怪不得,皇上给了你们好大的权利,以至于现在说话比从前毛骧蒋瓛都硬气多了。”
宋忠吃了朱棣这样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脸上瞬间难看起来,反驳,他还没有这个胆子,新帝得势,终究根基不稳,眼前的燕王爷,就是新帝也要忌惮三分,更何况自己?不反驳,自己先前那一番大话就说得太过了,自己实在没面子。是以不过片刻的功夫,他脸上的气色倒是变了好几变。“王爷这话简直折煞宋忠了。下官不过是替皇上办事而已。就是现在在这里,也是皇上吩咐的。”
朱棣并不答话,只是往他身后眯着眼睛看了看,拿着手虚在空中点了一点,“你这身后,至少是上千的人马啊,怎么,为了对付本王这几百前来奔丧的家丁,倒有这么大手笔?看来新的锦衣卫署,实力很是雄厚啊。”
宋忠刚刚有些转白的脸色,听了朱棣这几句话,又继续红了。我从来没见过朱棣在官场朝野怎么擀旋,现在见他这样犀利,倒把这场好戏看得津津有味。只是心里总是担心着,这戏如何收场呢?
宋忠此时已经明白这位燕王名不虚传,自己不过是个新上任没多久的锦衣卫指挥使,在京城内是呼风唤雨,但是何苦与这一位枭雄为难?那是给自己树敌。便换了一副强调,恭恭敬敬道,“王爷这话,咳咳,下官明白王爷一番孝心,新帝也明了,只是先帝实在是下了遗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说了,诸王不必奔丧,您这样贸然回京,万一扰了先帝安息,倒也是不好。新帝大概也是担心这个,才叫下官来劝王爷回去的。了不起今年中元,再不济明年清明,王爷都可以回来扫墓,先帝在天之灵,一定知道王爷的孝心。”
朱棣太阳穴跳动几下,眼神又往宋忠身后扫了几眼。他虽是强势,但是并不鲁莽,宋忠现在虽是客气,但是若是朱棣真的要强行入京,那他身后这些人便是阻拦朱棣的利器。如若在这时强拧起来,便要背负着违背先帝遗旨和违背新帝圣旨两层罪名。
只怕……朱允炆等的就是这个结果吧?朱棣不过带着五百人,若是在此被擒,那恐怕别说奔不了丧,连北平都回不去了。
“本王本来是不信先帝会下这样的遗旨,是以连忙赶来,既是指挥使亲自前来告知,本王虽是沉痛,不知先帝为何会有这样的旨意,终究不能违背。他老人家说诸王不能奔丧,那本王就不去了,本王这三个世子就跟着你一起去京师,给他们皇爷爷上几柱香吧。”
我因避着嫌疑,与朱棣之间还隔了马三保,此时朱棣要让三个孩子进京,我很想阻止,但是眼看着那三个世子已经骑着马到了宋忠那边,我要嚷嚷已是来不及了。不得在心中叹一口气,历史就是历史,永远不会因为一个人改变。
宋忠带了朱高炽等离开之后,朱棣问我是不是也要回金陵了,我摇摇头,又点点头,“回去吧。”
朱棣苦笑,“想不到你这样的脾气,竟能在金陵呆了这么久。”
我满腹心事,又不能告诉他,他的三个儿子已经羊入虎口,只得含糊应道,“习惯了而已。”
朱棣见我如此,道了一声,“罢了,你现如今看来已经自立,与我说话显得这样不耐。你回去吧。”
我朝他望了两眼,很想告诉他,他的战争已经开始了,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说,“王爷,世子们在京城,您放心吧。”
朱棣有些不解似的看着我,“他们去京城,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我微笑一下,“先帝驾崩,您节哀。”说完,便狠狠抽了马屁股一鞭子,“驾!”
许久,回身依旧能看到远处那白茫茫的一众人,并没有离开。心里一阵酸楚,抄近道先行回到了花满楼。来不及敷衍月娘两句,便赶往李景隆处。他一见我便说,“我果然听说王爷赶来了!怎么,你劝回去了吗?”
我冷笑一声,“哪里是我劝回去的?”
“此话怎讲?”
我便把新的锦衣卫指挥使宋忠带着上千人马将朱棣逼回北平的事告诉了李景隆,他一听见,也是脸色惨白,“世子们都来了?”
“恩。”
“皇上应该不会对嫡亲的堂兄弟怎么样吧?”李景隆试探着问道,他的语气明明说明了他也担心着。
“你说呢?”我烦躁的说道,“咱们都能看出来的端倪,怎么王爷这样的人,会在这种时候这么糊涂?!”
李景隆摇摇头道,“新帝这手算盘打得实在是好啊,先是扔出遗诏来给诸位王爷。王爷们回来奔丧是违抗遗诏,视为不孝,诸王们不回来奔丧,有违常伦,依旧是不孝。王爷除了把世子送来,别无他法。”
第179章.83.营救〔1〕
李景隆平日里虽然并不关心政事,如今几句简简单单的话却把朱棣以及其他藩王的处境说的清清楚楚。我也明白他说的有道理,只得长叹几口气。“少不得你最近多多道皇上面前走动走动,打听打听世子们的消息,也好传回去给王爷,叫他放心。”
“这个自然的。”李景隆也是无奈。
此时朱元璋驾崩不过月余,朝野上下对于新上任的这个皇帝朱允炆并不十分了解,可以说他是带着几分神秘的。再加上他从朱元璋一驾崩,便开始用实际行动向满朝文武宣布着:从前藩王得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
所以从京城乃至各州县,对这个年轻的新皇帝还未接触,便已经存了一份敬畏之心。
只是众人都不知朱允炆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什么。藩王鼎立,于朱元璋的时代是江山固若金汤的表现,于他来说,却是四面楚歌的处境。这些藩王都是朱元璋的好儿子,却当不了朱允炆的好叔叔。
现在朱允炆面对的一共有二十四个叔叔藩王和一个堂兄藩王,这些藩王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每个人手上都有五六万人的军队。这些军队,在朱元璋手上便是对付外敌的利刃,在朱允炆面前便是反他的武器。
而这二十五个藩王之中,另有九个更有不同,他们因为身负守卫边境的任务,手上的兵力在朱元璋的默认之下发展的更为强大,从东北到西北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
这些现在朱允炆的眼里,全部都是眼中钉肉中刺,一日不铲除,大明江山社稷和自己这一顶皇冠一日便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日我正在花满楼中闲坐,与月娘聊天,李景隆突然着慌着赶来,我见他满脸通红,似有急事,便跟着他走到外面问他所为何故,李景隆满腹心事的样子,道,“皇上今日召我入宫,你猜所为何事?”
我摇摇头,“你们朝堂上的事,我怎么猜得出来?”
李景隆像是吃了黄连一般,苦不堪言道,“皇上派我去抓周王。”
我大吃一惊,“这是为什么?周王犯了什么事?”
“什么事都没没有,说是新帝登基,周王在周王府中大放厥词,不满新帝。现在皇上下令将周王一家都带回京城问罪。”李景隆可怜巴巴的看向了我,“这事我怎么跟燕王交代?”
我明白李景隆的难处,周王朱橚乃是朱棣的同母兄弟,朱允炆第一个便对他下手,其实是想剪断朱棣的羽翼。“新帝下令,你还能抗旨吗?”我尽管望着这一条已经静寂的长街,淡淡的说道。
李景隆道,“你的意思是,我只能去按照皇上的旨意办事了?”
“你也没有别的选择。”
李景隆沉吟不语,良久才道,“他日我若也这样触怒龙颜,我的三个孩子还望你……”
我连连跺脚,“呸呸呸,别瞎说,你的路子顺着呢,别连累三个孩子。”
不出半月,李景隆便带着人马从河南把周王一家带回,朱允炆听了齐泰的建议,将周王直接贬为平民,遣送至滇南,永生不得离开滇南。李景隆为此十分难过,觉得无颜再面对朱棣,我只得安慰他朱棣一定能分清是非。
周王一家被遣送出城不过三日,李景隆又来找我,这次他的神色可比朱允炆派他去抓周王的时候要紧急得多,我也吓了一跳,“怎么了?”
“皇上把燕王府三位世子全部软禁了!”李景隆慌忙说道。我舒了一口气,这事早已在我意料之中,此时却不能和他多说,“你别急,王爷现在还不知道这件事呢。”
“怎么能不急!周王才被贬为庶民,我料不到皇上做事竟如此绝情!这才不过三日,便下令软禁了燕王府的三位世子,这意图还不是明摆着的吗?下一位要办的岂不是燕王?”
被他这么说,我也是心惊肉跳的,“世子们被软禁在哪里了?”
李景隆听我这么一问,脸色更是难看,口中不得带着脏话骂了起来,“这要叫我说不出好话来了!亲戚做到这个份上,脸皮也是是撕破了!亲舅舅倒把姐姐的孩子们看了起来!”
我不由得大惊失色,“徐公子府上?!”
“可不是!”李景隆气愤的说道。
接下来的几天,我日日焦急不堪,等了几日,并没有得到燕王府三位世子得到释放的消息,终于放下所有嫌隙,往徐府赶去。
许久没有见到徐辉祖,他也从未来找过我,我一直以为他是因为九娘密报将我送入大牢差点丧命的事,不好意思见我,为了避免他尴尬,我也避讳着从未去找过他。如今到了他府上,我才知道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
当日他成婚乃是百般不情愿,而这几年,许是九娘多方笼络,许是徐辉祖身边长时没有女人照顾,很容易被打动,现在他和九娘居然感情十分浓厚。我到徐府之时,他们夫妇同来接待我,倒让我有什么话想对徐辉祖说,也没有机会了。
九娘那一双眼睛从看到我开始,就一直盯在我身上未离开过,他们今年初添了一个孩子,我听说了,却并没有来贺喜。
“安小姐今日大驾光临,可有什么事要吩咐?”
九娘这样客气,我也只得道,“听闻贤伉俪新生了小少爷,一直没有来看望,今儿得空……”
“九娘,你去乳娘房里把孩子抱来给赫连姑姑看看。”没等我的话说完,徐辉祖就对着九娘温和的笑道,九娘没料到丈夫会想这样的法子支开她,望了望我,只得勉强笑道,“好吧,小孩子刚刚喝了奶,也不知道睡了没有。”说罢,便带着一个丫鬟往外走去。
徐辉祖见屋内没有人了,才道,“你来是为了几位世子吧?”
见他如此直截了当,我也开门见山,“徐公子是想帮着皇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徐辉祖神色有些紧张,往外望了望,“赫连,你这比喻在我这里可以说说,出去可要谨慎!天子已经坐在皇帝宝座上,我挟持的不过是几个世子。”
“你也承认你是挟持了?”
徐辉祖被我一问,脸色通红,“那几位都是我的亲外甥,我能亏待他们吗?在我这里,也是行动自如的。”
“那我请问,几位世子能踏出徐府吗?”
徐辉祖沉默不语,良久才道,“皇上的命令,我也没有法子。你不要以为我是有意,连我自己都还在想怎么跟姐姐说。你这几年和李景隆走得近,难道不知道他也办了周王吗?我与他都是受命于人,自己做不得主的。”
“想不到你也变得这样快。”我有些难过的看着他,再也说不出什么,看样子从他这里是寻求不到什么帮助了,便起身告辞,“令夫人对我有些成见,我就不在你这里久留,免得你二人关起门来为我争吵。”
徐辉祖听了我这话,脸上更是难看,“赫连……从前的那件事,是九娘做的不对。我替她向你陪个不是。”
我回身对他一笑,“过去的事提它作甚。”
出了徐辉祖的院子,我便往外走去。正走了没多久,忽听得身后有人唤我,回头一看,竟是朱高煦!我连忙走到他身边,“世子,你在这里可好?”
朱高煦脸上满是愤怒,“失了自由的人,还能说上个好字?”
我往四周一看,并没有人,便连忙将他拉到一边,低声道,“世子,你别着急,我正是为了你的事前来,你告诉我,你住在哪个位置,晚间我来找你。”
朱高煦一听这话,便往远处一个小院指去,“就是那里,先生一定要想法子救我,就是实在没有办法,也请转告父王我们兄弟三人的处境,请他来救我们。”
我点点头,“你快回去,别惹得人注意。”
朱高煦是聪明人,听我这么说,便躲躲闪闪的离开了,我径自除了徐府大门,默默地记了一下里头的路,又在府外转了一圈,才回到花满楼。徐辉祖的话不假,他不过是把三个世子放在自己府里,好比接了姐姐的三个孩子来度假一般,徐府内他也确实没有限制孩子们的自由,可是问题是徐府外面他就管不着了。
徐府院外,每个关卡之处,都有新成立的锦衣卫和御林军走动,显然是看守着朱高煦三兄弟。朱允炆并不想把事情做绝,只是看着他们,并不克扣他们的生活,自己也落不下什么骂名。
我想了一晚上的点子,最后也没有想到什么好主意,只能奋力一搏,看天意如何了。
我很了解锦衣卫的套路,只是不知现在换了指挥使,他们还是不是按照从前的规矩办事,不管如何,我总要救出那几个孩子,算是报朱棣救命之恩。
夜半,我穿着一身黑衣,在徐府四周徘徊,果然趁着锦衣卫换班之时,瞅准了一个空子,钻进了徐府,慢慢找到了朱高煦的所在。
第180章.84.营救(2)
朱棣长舒一口气,背过身子,仿佛很迟疑似的,良久才冷笑道,“我总料着允炆干不出这样事来的,没想到倒一直小瞧了他。”
我连忙转到他面前,急的恨不得跺脚,“你还不知道现在忌讳什么吗?虽是叔侄关系在这里,但人家终究做了皇帝,我劝王爷今后还是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叔侄情深,不计较这些虚礼,不知道的,传过去可是藐视君王的大罪!”
朱棣斜着眼睛看了我一眼,“怎么,你也觉得允炆要对付我了?”
我深吸一口气,久久说不出话来,“总之现在金陵乃是是非之地,您快回吧。”
朱棣仰天长笑一声,“天底下没有死了亲老子连丧都不奔的道理,允炆纵是做了皇帝,我想他不至于变得这样不堪。”
我一下子着急起来,听他的语气,分明是决意要去京师的意思了,于是道,“那你要替李景隆想想,他给你的信儿,万一到时候皇上怪罪下来,不能把你怎么样,他呢?”
朱棣一愣,良久才道,“我决计不会沾累他。”
朱棣的个性,绝对是说一不二,他这样打算,光凭我几句话,是不可能改变他的想法的,我也焦急万分,只得跟在他的队伍之中,又折回金陵。
路上与三保闲聊之时,三保道朱棣得知朱元璋驾崩的消息之后,十分悲恸,所以才是谁也没拦住他。我望着前面朱棣在马背上的背影,那么挺拔,而又锋芒内敛。他与朱元璋的关系很微妙,朱元璋很喜欢他,但是却宁愿选择朱允炆而放弃他为储君,就是因为他们俩实在太像。领袖风范,大得人心,骁勇善战,深谋远虑,这些朱元璋有的气质,朱棣一样不落的全部继承而来。朱元璋既倚重他,又有些害怕他。大概从他的心里来想,就是他自己,都不适合做皇帝,他认为仁慈的人适合做皇帝,狠戾的人适合守边疆。所以他把朱棣放到了北平。
朱棣对自己的父亲,虽有不平,但终究孝义当先,十分爱重。就是立储两度抛弃自己,依旧对其忠心耿耿,才现在他的神态便可看出,他很伤心。我不敢说他有没有觊觎皇位,但我敢打包票,他现在心中最难过的是自己失去了父亲,仅此而已。
一路赶到淮安之时,忽有一队兵马拦路,望之不下千人,各个全副武装,派一首领前来与朱棣对话。朱棣看着那人,有些吃惊。而我才是真正讶异,那人竟穿着一身锦衣卫服饰,图案正为飞鱼,腰间所配也为绣春刀,这品阶乃是指挥使的级别!
那人对着朱棣一拱手,道,“燕王爷,在下乃新上任的锦衣卫指挥使宋忠。奉皇上之命前来奉劝王爷不必入京奔丧了。”
此话一出,我和三保面面相觑,就连朱棣也是愣了一愣,“锦衣卫指挥使?先帝不是在胡惟庸案子结束后就废了锦衣卫署了吗?”
宋忠一笑,“先帝是先帝,皇上是皇上,先帝坐拥锦衣卫上下几万人替他办了那么多事,皇上不过效仿先帝罢了。”
朱棣淡淡“哦”了一声,“怪不得,皇上给了你们好大的权利,以至于现在说话比从前毛骧蒋瓛都硬气多了。”
宋忠吃了朱棣这样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脸上瞬间难看起来,反驳,他还没有这个胆子,新帝得势,终究根基不稳,眼前的燕王爷,就是新帝也要忌惮三分,更何况自己?不反驳,自己先前那一番大话就说得太过了,自己实在没面子。是以不过片刻的功夫,他脸上的气色倒是变了好几变。“王爷这话简直折煞宋忠了。下官不过是替皇上办事而已。就是现在在这里,也是皇上吩咐的。”
朱棣并不答话,只是往他身后眯着眼睛看了看,拿着手虚在空中点了一点,“你这身后,至少是上千的人马啊,怎么,为了对付本王这几百前来奔丧的家丁,倒有这么大手笔?看来新的锦衣卫署,实力很是雄厚啊。”
宋忠刚刚有些转白的脸色,听了朱棣这几句话,又继续红了。我从来没见过朱棣在官场朝野怎么擀旋,现在见他这样犀利,倒把这场好戏看得津津有味。只是心里总是担心着,这戏如何收场呢?
宋忠此时已经明白这位燕王名不虚传,自己不过是个新上任没多久的锦衣卫指挥使,在京城内是呼风唤雨,但是何苦与这一位枭雄为难?那是给自己树敌。便换了一副强调,恭恭敬敬道,“王爷这话,咳咳,下官明白王爷一番孝心,新帝也明了,只是先帝实在是下了遗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说了,诸王不必奔丧,您这样贸然回京,万一扰了先帝安息,倒也是不好。新帝大概也是担心这个,才叫下官来劝王爷回去的。了不起今年中元,再不济明年清明,王爷都可以回来扫墓,先帝在天之灵,一定知道王爷的孝心。”
朱棣太阳穴跳动几下,眼神又往宋忠身后扫了几眼。他虽是强势,但是并不鲁莽,宋忠现在虽是客气,但是若是朱棣真的要强行入京,那他身后这些人便是阻拦朱棣的利器。如若在这时强拧起来,便要背负着违背先帝遗旨和违背新帝圣旨两层罪名。
只怕……朱允炆等的就是这个结果吧?朱棣不过带着五百人,若是在此被擒,那恐怕别说奔不了丧,连北平都回不去了。
“本王本来是不信先帝会下这样的遗旨,是以连忙赶来,既是指挥使亲自前来告知,本王虽是沉痛,不知先帝为何会有这样的旨意,终究不能违背。他老人家说诸王不能奔丧,那本王就不去了,本王这三个世子就跟着你一起去京师,给他们皇爷爷上几柱香吧。”
我因避着嫌疑,与朱棣之间还隔了马三保,此时朱棣要让三个孩子进京,我很想阻止,但是眼看着那三个世子已经骑着马到了宋忠那边,我要嚷嚷已是来不及了。不得在心中叹一口气,历史就是历史,永远不会因为一个人改变。
宋忠带了朱高炽等离开之后,朱棣问我是不是也要回金陵了,我摇摇头,又点点头,“回去吧。”
朱棣苦笑,“想不到你这样的脾气,竟能在金陵呆了这么久。”
我满腹心事,又不能告诉他,他的三个儿子已经羊入虎口,只得含糊应道,“习惯了而已。”
朱棣见我如此,道了一声,“罢了,你现如今看来已经自立,与我说话显得这样不耐。你回去吧。”
我朝他望了两眼,很想告诉他,他的战争已经开始了,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说,“王爷,世子们在京城,您放心吧。”
朱棣有些不解似的看着我,“他们去京城,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我微笑一下,“先帝驾崩,您节哀。”说完,便狠狠抽了马屁股一鞭子,“驾!”
许久,回身依旧能看到远处那白茫茫的一众人,并没有离开。心里一阵酸楚,抄近道先行回到了花满楼。来不及敷衍月娘两句,便赶往李景隆处。他一见我便说,“我果然听说王爷赶来了!怎么,你劝回去了吗?”
我冷笑一声,“哪里是我劝回去的?”
“此话怎讲?”
我便把新的锦衣卫指挥使宋忠带着上千人马将朱棣逼回北平的事告诉了李景隆,他一听见,也是脸色惨白,“世子们都来了?”
“恩。”
“皇上应该不会对嫡亲的堂兄弟怎么样吧?”李景隆试探着问道,他的语气明明说明了他也担心着。
“你说呢?”我烦躁的说道,“咱们都能看出来的端倪,怎么王爷这样的人,会在这种时候这么糊涂?!”
李景隆摇摇头道,“新帝这手算盘打得实在是好啊,先是扔出遗诏来给诸位王爷。王爷们回来奔丧是违抗遗诏,视为不孝,诸王们不回来奔丧,有违常伦,依旧是不孝。王爷除了把世子送来,别无他法。”
第179章.83.营救〔1〕
李景隆平日里虽然并不关心政事,如今几句简简单单的话却把朱棣以及其他藩王的处境说的清清楚楚。我也明白他说的有道理,只得长叹几口气。“少不得你最近多多道皇上面前走动走动,打听打听世子们的消息,也好传回去给王爷,叫他放心。”
“这个自然的。”李景隆也是无奈。
此时朱元璋驾崩不过月余,朝野上下对于新上任的这个皇帝朱允炆并不十分了解,可以说他是带着几分神秘的。再加上他从朱元璋一驾崩,便开始用实际行动向满朝文武宣布着:从前藩王得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
所以从京城乃至各州县,对这个年轻的新皇帝还未接触,便已经存了一份敬畏之心。
只是众人都不知朱允炆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什么。藩王鼎立,于朱元璋的时代是江山固若金汤的表现,于他来说,却是四面楚歌的处境。这些藩王都是朱元璋的好儿子,却当不了朱允炆的好叔叔。
现在朱允炆面对的一共有二十四个叔叔藩王和一个堂兄藩王,这些藩王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每个人手上都有五六万人的军队。这些军队,在朱元璋手上便是对付外敌的利刃,在朱允炆面前便是反他的武器。
而这二十五个藩王之中,另有九个更有不同,他们因为身负守卫边境的任务,手上的兵力在朱元璋的默认之下发展的更为强大,从东北到西北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
这些现在朱允炆的眼里,全部都是眼中钉肉中刺,一日不铲除,大明江山社稷和自己这一顶皇冠一日便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日我正在花满楼中闲坐,与月娘聊天,李景隆突然着慌着赶来,我见他满脸通红,似有急事,便跟着他走到外面问他所为何故,李景隆满腹心事的样子,道,“皇上今日召我入宫,你猜所为何事?”
我摇摇头,“你们朝堂上的事,我怎么猜得出来?”
李景隆像是吃了黄连一般,苦不堪言道,“皇上派我去抓周王。”
我大吃一惊,“这是为什么?周王犯了什么事?”
“什么事都没没有,说是新帝登基,周王在周王府中大放厥词,不满新帝。现在皇上下令将周王一家都带回京城问罪。”李景隆可怜巴巴的看向了我,“这事我怎么跟燕王交代?”
我明白李景隆的难处,周王朱橚乃是朱棣的同母兄弟,朱允炆第一个便对他下手,其实是想剪断朱棣的羽翼。“新帝下令,你还能抗旨吗?”我尽管望着这一条已经静寂的长街,淡淡的说道。
李景隆道,“你的意思是,我只能去按照皇上的旨意办事了?”
“你也没有别的选择。”
李景隆沉吟不语,良久才道,“他日我若也这样触怒龙颜,我的三个孩子还望你……”
我连连跺脚,“呸呸呸,别瞎说,你的路子顺着呢,别连累三个孩子。”
不出半月,李景隆便带着人马从河南把周王一家带回,朱允炆听了齐泰的建议,将周王直接贬为平民,遣送至滇南,永生不得离开滇南。李景隆为此十分难过,觉得无颜再面对朱棣,我只得安慰他朱棣一定能分清是非。
周王一家被遣送出城不过三日,李景隆又来找我,这次他的神色可比朱允炆派他去抓周王的时候要紧急得多,我也吓了一跳,“怎么了?”
“皇上把燕王府三位世子全部软禁了!”李景隆慌忙说道。我舒了一口气,这事早已在我意料之中,此时却不能和他多说,“你别急,王爷现在还不知道这件事呢。”
“怎么能不急!周王才被贬为庶民,我料不到皇上做事竟如此绝情!这才不过三日,便下令软禁了燕王府的三位世子,这意图还不是明摆着的吗?下一位要办的岂不是燕王?”
被他这么说,我也是心惊肉跳的,“世子们被软禁在哪里了?”
李景隆听我这么一问,脸色更是难看,口中不得带着脏话骂了起来,“这要叫我说不出好话来了!亲戚做到这个份上,脸皮也是是撕破了!亲舅舅倒把姐姐的孩子们看了起来!”
我不由得大惊失色,“徐公子府上?!”
“可不是!”李景隆气愤的说道。
接下来的几天,我日日焦急不堪,等了几日,并没有得到燕王府三位世子得到释放的消息,终于放下所有嫌隙,往徐府赶去。
许久没有见到徐辉祖,他也从未来找过我,我一直以为他是因为九娘密报将我送入大牢差点丧命的事,不好意思见我,为了避免他尴尬,我也避讳着从未去找过他。如今到了他府上,我才知道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
当日他成婚乃是百般不情愿,而这几年,许是九娘多方笼络,许是徐辉祖身边长时没有女人照顾,很容易被打动,现在他和九娘居然感情十分浓厚。我到徐府之时,他们夫妇同来接待我,倒让我有什么话想对徐辉祖说,也没有机会了。
九娘那一双眼睛从看到我开始,就一直盯在我身上未离开过,他们今年初添了一个孩子,我听说了,却并没有来贺喜。
“安小姐今日大驾光临,可有什么事要吩咐?”
九娘这样客气,我也只得道,“听闻贤伉俪新生了小少爷,一直没有来看望,今儿得空……”
“九娘,你去乳娘房里把孩子抱来给赫连姑姑看看。”没等我的话说完,徐辉祖就对着九娘温和的笑道,九娘没料到丈夫会想这样的法子支开她,望了望我,只得勉强笑道,“好吧,小孩子刚刚喝了奶,也不知道睡了没有。”说罢,便带着一个丫鬟往外走去。
徐辉祖见屋内没有人了,才道,“你来是为了几位世子吧?”
见他如此直截了当,我也开门见山,“徐公子是想帮着皇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徐辉祖神色有些紧张,往外望了望,“赫连,你这比喻在我这里可以说说,出去可要谨慎!天子已经坐在皇帝宝座上,我挟持的不过是几个世子。”
“你也承认你是挟持了?”
徐辉祖被我一问,脸色通红,“那几位都是我的亲外甥,我能亏待他们吗?在我这里,也是行动自如的。”
“那我请问,几位世子能踏出徐府吗?”
徐辉祖沉默不语,良久才道,“皇上的命令,我也没有法子。你不要以为我是有意,连我自己都还在想怎么跟姐姐说。你这几年和李景隆走得近,难道不知道他也办了周王吗?我与他都是受命于人,自己做不得主的。”
“想不到你也变得这样快。”我有些难过的看着他,再也说不出什么,看样子从他这里是寻求不到什么帮助了,便起身告辞,“令夫人对我有些成见,我就不在你这里久留,免得你二人关起门来为我争吵。”
徐辉祖听了我这话,脸上更是难看,“赫连……从前的那件事,是九娘做的不对。我替她向你陪个不是。”
我回身对他一笑,“过去的事提它作甚。”
出了徐辉祖的院子,我便往外走去。正走了没多久,忽听得身后有人唤我,回头一看,竟是朱高煦!我连忙走到他身边,“世子,你在这里可好?”
朱高煦脸上满是愤怒,“失了自由的人,还能说上个好字?”
我往四周一看,并没有人,便连忙将他拉到一边,低声道,“世子,你别着急,我正是为了你的事前来,你告诉我,你住在哪个位置,晚间我来找你。”
朱高煦一听这话,便往远处一个小院指去,“就是那里,先生一定要想法子救我,就是实在没有办法,也请转告父王我们兄弟三人的处境,请他来救我们。”
我点点头,“你快回去,别惹得人注意。”
朱高煦是聪明人,听我这么说,便躲躲闪闪的离开了,我径自除了徐府大门,默默地记了一下里头的路,又在府外转了一圈,才回到花满楼。徐辉祖的话不假,他不过是把三个世子放在自己府里,好比接了姐姐的三个孩子来度假一般,徐府内他也确实没有限制孩子们的自由,可是问题是徐府外面他就管不着了。
徐府院外,每个关卡之处,都有新成立的锦衣卫和御林军走动,显然是看守着朱高煦三兄弟。朱允炆并不想把事情做绝,只是看着他们,并不克扣他们的生活,自己也落不下什么骂名。
我想了一晚上的点子,最后也没有想到什么好主意,只能奋力一搏,看天意如何了。
我很了解锦衣卫的套路,只是不知现在换了指挥使,他们还是不是按照从前的规矩办事,不管如何,我总要救出那几个孩子,算是报朱棣救命之恩。
夜半,我穿着一身黑衣,在徐府四周徘徊,果然趁着锦衣卫换班之时,瞅准了一个空子,钻进了徐府,慢慢找到了朱高煦的所在。
第180章.84.营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