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让老家人韩六给赵忠信酒杯满上。
    赵忠信喝了口酒,味道不咋的,接着说道:“吾辈武人不能因受到不公正待遇而放弃习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特别是在这乱世中,更是需吾辈武人上报国家,下安黎明百姓,我大宋之所以对外屡战屡败,丢失了北方大片领土,跟崇文轻武的国策有很大的关系,因而我等更应逆流而上。况且我大宋终将会出现一位英明之主,崇文轻武也不会万年不变的。”
    韩世忠听后不禁哈哈大笑道:“好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不过小子慎言国事啊。”还好宋代言论还是比较自由的,不像明代锦衣卫、东厂遍布,像赵忠信这种胡言乱语的,在明代肯定被请去诏狱喝茶了,完了享受诏狱的各种待遇了。
    赵忠信忙拱手道:“小子狂言乱语,请大人海涵。”
    韩世忠摆摆手道:“忠信啊,是否有马?”
    “马?没有。”因为河北养马之地丢失后,宋代特别缺马,马匹主要在广南西路通过设置置司从乌蛮手上购入些身材矮小但耐力比较好滇马,宋称广马。因此马匹管理比较严格,临安一般老百姓的交通工具基本都以牛车、人力车、轿子为主,当然达官贵人、富商豪绅除外,一般人也可以在临安高价买些驽马,赵忠信等人从山寨带来的马匹过关时都被“没收”了。
    “哦,韩六,牵两匹马来。”
    韩六不知道从哪牵了三匹马过来。
    韩世忠慢慢走向了其中一匹高大的枣红马,轻轻拍了怕马脖子说道:“老伙计,很长时间没有在一起了。”那枣红马伸头轻轻的挨擦着韩世忠。
    韩世忠翻身上马,五十多岁居然身手非常矫健,韩世忠在马上挺直腰杆哈哈笑道:“小子,会骑马否?”
    赵忠信翻了个白眼,翻身上了另外一匹马。
    韩世忠微微一笑道:“跟我走。”双腿轻轻一夹,纵马飞驰而去,赵忠信与韩六纵马紧跟其后。
    。。。。。
    三人骑马来到了一个小校场,估计是韩世忠的私人练武场。
    校场内除了各种箭靶外,各种兵器也是应有尽有。
    “忠信,看看那边弓箭有趁手的没有。”
    赵忠信走向摆放这一些弓箭的桌子上,试着拉了几把弓后说道:“大人,太轻。”
    “哦,这些都不趁手?”赵忠信很牛逼的猛的一拉一个弓箭的弓弦,“啪”的一声,直接拉断。
    韩世忠惊道:“你能开几石弓?”
    “大人,三石以上。”
    “哦?来人,将我那把吞虎日月弓拿来。”
    校场小厮闻言抬了一柄长弓过来,那弓上下弓弝各有一个虎头,虎嘴里吐出弓弦,弓背雕刻着一个太阳,弓面雕刻着一轮明月,赵忠信接过后单手掂了掂,分量十足,是把好弓。
    “此弓是我年轻时所用,此乃三石八斗强弓,死于此弓之下的亡魂不计其数,小子,此弓如何?”
    “大人,真乃宝弓也。”
    韩世忠抚须呵呵笑道:“来人,将箭垛置于一百五十步。”
    要嘚瑟就嘚瑟彻底罢,于是赵忠信说道:“大人,在下骑射一百五十步,用此等宝弓步射最少二百步。”
    “哦?这样啊,来人,按忠信所言,置于二百步。”
    赵忠信弯弓搭箭,轻轻拉开弓弦后,略一瞄准,“嗖”的一声,一箭准确命中箭垛。
    “好箭法。”韩世忠不由得夸奖道。
    “老爷,此等箭法真是世间少有啊。”一旁的韩六也感叹道。
    “忠信不知你枪法如何?”好罢,今天老头来考校武艺来了。
    “大人,在下还未与敌在战场上拼杀过。”这倒是实话,阿速庄之战,赵忠信主要是以箭制敌。
    “哦,韩六下去跟忠信比试下罢。”韩六以前也是韩世忠麾下一员战将。
    于是两人各提了柄木制兵器骑马立在校场中,韩六使把木镗。
    韩六拱手道:“小郎君,老奴年纪大了,请小哥手下留情。”说法,挥镗猛的砸向赵忠信,好家伙,年纪大力气还不小,威势惊人。
    赵忠信挡开韩六的劈砍,“刺字诀,破甲式。”左手前,右手后,催马舞枪连刺三枪,一枪比一枪快,枪如雷霆般的刺向韩六,韩六挥镗挡开,反手挑向赵忠信,赵忠信横枪挡开,两人一来一去战了二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劈字诀”赵忠信连劈三枪,一枪比一枪重,韩六荡开两枪,档第三枪时“咔嚓”一声木镗断为两截,枪尖横在韩六的头脖处不动了。
    “好”韩世忠喝彩道。
    “好武艺。”韩六也喝彩道。
    “老丈,承让了,兵器不称手而已。”赵忠信微笑着收枪下马,拱手施礼道。
    韩世忠向赵忠信招招手道:“忠信,请随我入内。”
    两人进了校场的一个屋子后,韩世忠指了下桌上的一个大的阵图道:“此乃甚么?”
    赵忠信过去仔细瞧了瞧了,武穆遗书上也有记载,此阵图为平戎万全阵,是宋高宗赵光义下旨,曾公亮和丁度,他们用了整整五年时间,从当时三百四十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细心挑选、删减、校定,最后编写了一本专门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中的一个经典巨型阵法,需要十四万人才能布成的一个神阵,用以抵挡北方铁骑,平戎万全阵由三个方阵组成,各由一名大将统领。每阵各五里,周长二十里,计七千两百步。三阵之间皆相隔一里,阵面总共宽达十七里。
    在这三个方阵中,总共配步兵十一万零四十人,骑兵三万六百五十人,战车一千四百四十乘,瞭望兵(望子)二百四十人,全阵总共用兵十四万九百三十人。
    为了保护这三大主力方阵,宋军还在这三大主力方阵外侧,即前、后、东、西四个方向,设立了四个骑兵方阵。
    其中,左、右翼军配置相同,各有两列骑兵,前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五十骑,共六千二百五十骑;后列也是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三十骑,共三千七百五十骑。左、右两翼每阵一万骑,两阵共计两万骑,另有探马六百五十骑。
    前阵和后阵配置相同,也各有两列骑兵,前列六十二队,每队五十骑,共三千一百骑。后列也是六十二队,每队三十骑,共一千八百六十骑,另有探马四十骑。前后两阵各五千骑,共计一万骑。
    武器方面,骑兵配备骑枪、马刀、狼牙棒、骨朵(类似于锤子的武器)等;步兵则配备砍刀、长枪、床子弩(大型连发弩机)、弓箭、盾牌等。
    可见,在这个平戎万全阵中,不管是人员配备,还是武器搭配,赵光义都精益求精,甚至达到了极致。总之一句话,只要敌人敢来,这个方阵一定让你有来无回,说实话,这么多人,这么精良的武器,不布阵也够敌啃一阵去了。
    武穆遗书上也有记载,但上面也注明了只可作为参考,要活学活用。
    赵忠信拱手笑道:“大人,这是平戎万全阵,是我朝太宗皇帝下旨编写的。”
    韩世忠点点头道:“你以为如何?”
    “不怎么样,实战中用处不大。”
    “哦?说来看看,为何无用?来,忠信,坐下说。”
    赵忠信坐好后道:“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对敌战场上时机瞬息万变,树木、风向、流水、地势等总之战场上的一草一木都有可能影响到战役结果。难不成真正对敌时,敌方还等你布好阵才动手?这是其一。
    其二,布此大阵,不算平戎万全阵的四个小方阵,只算中军十七里宽度、十四万人左右的大方阵,就得找一个足够宽敞的地方吧?那么,山区没戏、水田没戏、河边没戏,只有那屈指可数的地方,或者是沃野万里的华北平原,才能够摆放这种巨型大阵。
    好罢,就算敌寇等你布好大阵,人家不跟你打了,敌寇既可绕过我军,等待我军追击,然后半路击之,又可不用理会我军,直扑我军后方。北虏多以骑兵对敌,我军机动力严重不足。
    其三,十四万人啊,十四万人调动起来是多么大的阵势啊,在十七里宽度的土地上,一共要投入十四万人的部队,而这十四万人要一个萝卜一个坑地站好,按照规定听口令,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错误和马虎。
    总而言之,此图只可观瞻,不可用于制敌。”
    这些个文官包括宋太宗赵光义是多么大的脑洞大开啊,想出这么个没一点实用价值的大型神图。
    韩世忠听完,沉默半响后,微微一笑道:“凡我军出击,朝廷还下严旨,要求按此图行军、作战。”
    赵忠信顿时目瞪口呆,天呐,赵忠信简直无语了,这是哪位大神出的主意?简直拿士兵的性命开玩笑,拿战争的胜负当儿戏。
    韩世忠瞧了瞧赵忠信,笑着拍了拍赵忠信的肩膀:“忠信啊,你说的对,可也不全对。此图并非一无是处,此图的弊端无非是布阵困难,需要的人员比较多,但一旦此阵图布阵完毕,若敌寇胆敢冲阵,必将有去无回。你想过没有,若按此图的布阵之法,将此阵图缩小规模,按五万人马、五千人马、五百人马甚至五十个人进行布阵,在对敌中,先行诱敌,逼敌不得不与我军决战,再迅速布成无数小阵,无数小阵组成一个大阵,是否事功半倍?”
    秒,实在是妙,赵忠信心里不由得对韩世忠竖起了大拇指,不愧为南宋四大名将,果然见识不凡。

章节目录

纵横帝国之忠信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雪山飞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雪山飞机并收藏纵横帝国之忠信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