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皇后崩了这消息传回她老家,对还在丁忧的兄弟又是一番打击,至此,他们算是彻底凉了。这时候京城这边已经服完二十七日国丧,该娶的娶,该嫁的嫁,日子又热热闹闹过起来。
起初还有人谈论皇后这短暂一生,她是初时得意后来落魄。
风光那几年后宫里没人敢跟她作对,朝堂上百官都得看她父亲眼色行事,结果还是败了,国丈是背着污名走的,皇后抑郁而终,两座大山一垮,家族体面再也无法维持。
这个家族已经被看了一两年笑话,不新鲜了。哪怕因为皇后又被提起,没说几天就被其他事情取代。
文武百官认为,元后没了皇上总得立个继后。
因为国丧刚过,倒是没人敢明着提起,暗地里几位娘娘已经较上劲了。后宫和前朝从来就不是划断的,互相都在影响,娘娘们争起来,本来还算平衡的朝中局势也被打破,逐渐能闻到些许硝烟味儿。
索性局面还在皇帝的掌控之中,他没十分头疼,反而想看看这些做正事不上心争权斗利很积极的老臣能干出些什么事来,想着这回要是利用得好,借力打力还能再走一回。
想到借力打力就想到卫成,想到卫成就想到他曾说过府上夫人有孕在身,皇帝还送了波关怀,让他有需要递牌子请太医去,既然同夫人伉俪情深连纳妾都不肯,那就得护好每一个娃。
卫成谢过皇上体恤,他适时为兴庆太子说了句话。大概意思是太子已经痛失母后,如今只有他父皇。
这个话谁也不敢说,只卫成说了。
他是知道皇上的,皇上不厌恶太子,也心疼他,想做个好父亲,但他是皇帝。皇家的父子亲情不是那么单纯,猜忌和防备经常同疼爱一起存在,互相之间感情都很复杂。现在皇后没了,她娘家也再难起势,皇上可以对太子上心一些。
其实不用卫成多说,皇帝心里有数,他这几年都会固定去撷芳殿,大皇子的性情一直不错,兴许知道他母妃出身不好,一直以来也没想去争斗。太子一天天长大倒是有些变化,之前他是懵懂的,不知道母后为什么就变了,后来看近侍叹气,贴身伺候的总为他可惜,慢慢的他明白了。自己是嫡出是正统是太子爷,本来有机会继承大统的,因为意外划烂脸,现在没指望了。
这奴才后来被皇帝换掉,但是影响已经造成。
其实都不能怪哪一个奴才,几乎每个人在面对太子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去同情。
兴庆又不傻,他感觉得出,两岁的时候虽然经历了人生巨变,那时候性情还没大改,人还有些活泼。现在四岁多,瞧着竟然阴郁沉闷了。
哪怕有大皇子陪他,皇帝也经常去看他,还是不太管用。尤其听说皇后死了,以后会有继后,继后也会诞育皇子,兴庆就很害怕,他害怕被废,很担心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比他略小一些的宣宝还在躲懒,兴庆就想了这么多,说皇子早熟真是不假。
索性他比他母后聪明,知道以弱示人。
哪怕平常阴沉沉的,到皇帝跟前他还知道讨好,皇帝对太子那边照顾挺多,吃穿用度没一样差的,也就是没让他搬去东宫。
关于这一点,大臣们纳闷很久了。
按说太子这样绝没有可能继承大统,皇上一直没下诏废他。可他虽然是太子,却跟其他皇子一样住在撷芳殿,没能搬进东宫,这是什么意思底下没看明白。
卫成要比别人清楚一点。
他原先琢磨过,没废太子恐怕是做两方面考虑。一是想让兴庆占着坑,省得储君之位空出来大臣们又要惦记,到那时又是一场风波。二也是为兴庆考虑,废太子从没有好下场,留着他恐怕是希望兴庆大一些之后自个儿去请废。
皇帝提和太子自己提是两个意思。
他四岁多,脸上的疤痕是比刚划上去的时候小了一点,那是因为人长开了,但是疤痕维持原样没变,对比起来就不像之前那么触目惊心,但还是非常明显的,他这个没什么可能去掉了。
卫成其实很希望太子大一点能想明白去主动请废。
他去请命,哪怕被废了也能保有相当的体面,吃穿用度不会降下来很多,兄弟会对他好,哪怕做个面子也要对他好,以后甭管哪个继承大统,要给他一定的尊重,这对他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现在去纠结当初的不幸遭遇已经没有意义,人生就是起起落落的,世事总无常。
太子现在还是小了一点,估摸还想不透,他还在担忧之中。
皇上说有需要让卫成请太医去,卫成就去请了,姜蜜怀着身孕,哪怕没事也可以请个平安脉,给太医看看不是坏事。太医来过之后卫家人放心了很多,他说太太养得不错,腹中胎儿也挺好的。
说起这一胎是真的不太容易,对孩子来说坎坷,姜蜜自己也不好受。
砚台和宣宝都是夏秋之际怀上,次年四月间生,挺着大肚子主要是在冬天,冬天少往外跑其实还是好过的,炕上暖和。反而这胎是冬天坏的,现在是六月间,到了全年最热的时候,姜蜜这肚子也鼓起来。她怀着孩子就感觉不耐热,哪怕在屋里阴凉处待着还是有些心烦,难免会影响胃口。
近来经常是不想吃,但必须要吃,双身子人哪能挨饿?
前两胎好像都很顺利,从怀上到生下来都没怎么吃过苦头,这回仿佛全补上了。太医来的时候姜蜜就问他:“能看出是男是女吗?”
“这说不好。”
太医知道卫家太太已经生过两个儿子,正纳闷她怎么如此在意性别,便听见姜蜜说:“我怀着这胎的感觉和前两胎不一样,口味也都不同,是不是说这胎会生女?”
“可能吧,这生儿生女都看缘分,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等太医走了之后,姜蜜才跟婆婆吐槽,说她真不是偏疼儿子或者女儿,就是好奇。怀着这胎感觉如此不同,按说应该是福妞,可福妞不是享福来的?咋会经这么多事?
吴氏想了想:“是不是随了老卫家传统?卫家媳妇就是生儿子容易,生女儿难。”
这说法倒有点像。
“甭管是儿子还是闺女,他在娘胎里吃得苦比前头两个哥哥都多,只盼生下来少受点罪,平平顺顺才好。”
吴氏还想着她是不是抽个时间去上庙,拜拜菩萨,就听坐一旁的宣宝说:“要妹妹。”
之后砚台过来也说要妹妹,他已经心疼妹妹好几轮,准备等福妞生下来就拿她当心肝宝贝疼。娘都说妹妹不容易,还在肚子里就吃苦,做哥哥的得好生照看她。
砚台忙完功课过来还主动取过折扇给他娘招风,问有没有凉快一点?凉快了吗?
看他这样本来就算不舒服也舒服了。
姜蜜哄他说:“娘不热,给你自个儿扇吧。”
砚台不信:“伏天还能不热?”
坐另一边的宣宝满身禅意,碰碰嘴皮子说:“还不是心静身自凉。”
砚台:……
“弟弟真是,平常喊你不吭声,不喊你说起来了。对了你这话跟谁学的?没教你啊。”
这个砚台不知道姜蜜知道。
前两天下午卫成教他认字,姜蜜怕父子两个热到,给送了两碗拿井水镇过的银耳汤去,当时说到热天过快点才好。男人就念了首前人做的诗,给他捡着了。
这么看兄弟两人还是有些共通之处,一眼看去差那么大只不过一人好动一人喜静。
第148章
乾元十五年的夏天还挺热的,尤其正午时分的蝉鸣声更是吵得人心烦,看媳妇儿日子难捱,吴氏催着三儿子去请教太医,跟人家打听看看有哪些消暑汤羹是孕妇也能用没丁点妨碍的。
卫成本来也在琢磨这事,他娘一提,后来这天他就去了。
找的是最精通这一科的王太医,王太医瞧着在花甲之年,他喝着凉茶听卫成说完,问他大老远跑一趟太医院就为这事?
待卫成点头,王太医说要为这事使个奴才过来听着就是,又道他先前就听人说右通政夫妻恩爱,今儿个看来果真不是虚的。
“王老别忙着笑话,您帮着想想有哪些消暑汤羹是双身子人也能吃的。”
王太医铺了张纸,眼神示意卫成研墨,提笔给他列了几道。写的时候问道:“尊夫人胃口如何?”
“不是很好,有时候能看出她没食欲,是勉强在吃。”
“是这样……”王太医又写了几句,吹了吹看墨迹差不多干了,让卫成拿走。又提醒他说温热的孕妇吃着还行,拿冰镇过的不要端给她,感觉热可以安排个打扇的,但是风别打急了,尤其是歇晌的时候千万要注意,看她睡着了就别再招风。
别说孕妇,其他人热天也会心烦意乱食欲不振,像姜蜜这个情况王太医见的多了,最近因为没胃口使人来太医院请教的就不止一两家。
王太医能说什么?
热天嘛,就吃清淡点,吃吃冬瓜豆腐鱼头汤之类,别整那些浓油酱赤的。
卫成得了叮嘱,回去就把太医讲那些转述给亲娘吴氏,吴氏把几样汤羹记在心上,又找来自家男人,让他出去寻摸个厨娘回来,现如今在灶上掌勺的虽然也会做饭,会的花样少了点,口味也就还行。本来这一家子都是吃过苦的,倒是没觉得食不下咽,还是看媳妇儿胃口不开,她想着找个手艺好点的来,媳妇儿是不是能多吃两口?
之前商量着给砚台配个书童,这又要进厨娘,府上人慢慢变多了,家宅也热闹起来。
放在以前吴婆子肯定接受不了,搬过来这一两年间倒是习惯下来,进个把奴才她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家里人多了,做什么的都得有,门房洒扫厨娘这些是必须的,孕妇跟前不得有人贴身照看?两个小的跟前不得要人?
更别说过几个月姜蜜又要生,这胎要真是闺女,她跟前铁定要丫鬟伺候,丫鬟还不着急,可以晚几年再配,比较麻烦的是教养嬷嬷。教养嬷嬷好,闺女才能学得好。要是请到性情不好的,受她影响人不得长歪?
男儿家养得糙点没什么,女儿家不同。
谈婚论嫁之前就该让她多见些世面,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见识过,嫁出去之后才不会眼馋不会贪心,她知道什么事做得,什么事做了会拖累全家。
要把闺女养好就得费许多心,想到以后她要嫁人,到时候搞不好能把她爹她哥给愁秃了。
嫁人就是一锤子买卖,男人好享不尽的福,男人不好受不完的气。
娃还在肚子里揣着,姜蜜闲着就想了这么许多,等卫成回来发现她倒是没再心烦意乱,她愁上了。婆子端了熬得雪白的鲫鱼汤来,姜蜜也不过拿调羹吃了两口,又放下了。
卫成心里一突,他坐过去,问:“这是怎么了?”
姜蜜没应他,低头摸了摸肚子。
卫成看了站旁边的婆子一眼,婆子转身出屋,卫成搂着姜蜜滚圆腰身,等她说。
姜蜜纠结了会儿,说:“我觉得还是不要生福妞了,她还没来我就已经担心上,怕她跟砚台学野了性子,又怕教养嬷嬷请不好教坏她,怕我当娘的眼界低给她教出一身小家子气出去遭人笑话,还怕看不好女婿,你看朝夕相处的人都有看不明白的,要是选上个薄情郎怎么办?还有,女儿家总要出嫁,想到她跟我们生活十多年之后就要去别人家,到时候不是在心头割肉?要是儿子,咱们在一天都能看着他。”
……
卫成就想起来,他听大夫说过,怀孕的妇人爱胡思乱想,前两次好像没有这个担心的环节,他每次都是很期待孩子出生,就这回不一样。
“蜜娘啊,我以为这胎跑不了该是女儿,你怀着砚台和宣宝的时候都没这么多愁善感的。”
姜蜜扫他一眼。
卫成倒还笑了:“咱娘就很明事理,你也是通透人,还能教不好她?要担心教不好规矩等福妞大一点我跟皇上求个人,宫里教习嬷嬷多,经常有岁数到了放出来的,这有什么可愁?至于说谈婚论嫁,咱闺女都还在你肚子里,女婿搞不好还在吃奶,早着呢。女儿家是要嫁人,嫁出去又不是和娘家就断了往来,家里过生过寿过节不都能走动,哪怕什么都不过,当娘的想她了,递个口信去,回来一趟还不容易?”
卫成一条条的给她说通了,这才端过鱼汤,摸着还是温热的,能入口,他递给姜蜜让多喝几口。汤汁儿这么雪白多喝点女儿生下来也白净,还聪明。
“这两天的饭是灶上新进的厨娘做的,吃着可还行?”
姜蜜点头:“比原先有滋味。”
“你吃着好,娘也没白操心。”
姜蜜是有些内疚:“我怀这胎太折腾家里了。”
卫成笑了笑:“吃最多苦头的还不是你自个儿,我们顶多不过是跟着干着急。你刚怀上就担惊受怕一场,后来皇后崩了又进宫去跪了好些天,好不容易补起来一些又赶上入伏,现如今一天比一天热,我有时都感觉烦闷难当,莫说你还怀着孩子。”每次怀孕的时候姜蜜看着都会丰腴一些,脸上也会长些肉,看着气血很好的样子。这回就没有,卫成看她没胖起来,之前长了点肉最近又掉了,他真希望这胎快点怀满早点生下来,孩子生下来蜜娘就不会闲到胡思乱想了。
之后几天,地方进贡的蜜桃蜜瓜入宫了,给妃嫔们分过之后还剩下许多,皇帝就挑着赏了些人。
卫成领了两筐子回来,这两筐贡果回府就受到全家围观。
桃儿见过,老家乡下就有桃树,只不过挂的果子小,看着青,吃着酸涩,不像宫里赏下来的,瞧着红扑扑的个头也大,入手很沉,汁水应该不少。
吴氏拿起一个掂了两下,说这么大三个得有一斤。
“我看两个就有一斤了,这桃子长得真好,难怪说是贡果。”
皇后崩了这消息传回她老家,对还在丁忧的兄弟又是一番打击,至此,他们算是彻底凉了。这时候京城这边已经服完二十七日国丧,该娶的娶,该嫁的嫁,日子又热热闹闹过起来。
起初还有人谈论皇后这短暂一生,她是初时得意后来落魄。
风光那几年后宫里没人敢跟她作对,朝堂上百官都得看她父亲眼色行事,结果还是败了,国丈是背着污名走的,皇后抑郁而终,两座大山一垮,家族体面再也无法维持。
这个家族已经被看了一两年笑话,不新鲜了。哪怕因为皇后又被提起,没说几天就被其他事情取代。
文武百官认为,元后没了皇上总得立个继后。
因为国丧刚过,倒是没人敢明着提起,暗地里几位娘娘已经较上劲了。后宫和前朝从来就不是划断的,互相都在影响,娘娘们争起来,本来还算平衡的朝中局势也被打破,逐渐能闻到些许硝烟味儿。
索性局面还在皇帝的掌控之中,他没十分头疼,反而想看看这些做正事不上心争权斗利很积极的老臣能干出些什么事来,想着这回要是利用得好,借力打力还能再走一回。
想到借力打力就想到卫成,想到卫成就想到他曾说过府上夫人有孕在身,皇帝还送了波关怀,让他有需要递牌子请太医去,既然同夫人伉俪情深连纳妾都不肯,那就得护好每一个娃。
卫成谢过皇上体恤,他适时为兴庆太子说了句话。大概意思是太子已经痛失母后,如今只有他父皇。
这个话谁也不敢说,只卫成说了。
他是知道皇上的,皇上不厌恶太子,也心疼他,想做个好父亲,但他是皇帝。皇家的父子亲情不是那么单纯,猜忌和防备经常同疼爱一起存在,互相之间感情都很复杂。现在皇后没了,她娘家也再难起势,皇上可以对太子上心一些。
其实不用卫成多说,皇帝心里有数,他这几年都会固定去撷芳殿,大皇子的性情一直不错,兴许知道他母妃出身不好,一直以来也没想去争斗。太子一天天长大倒是有些变化,之前他是懵懂的,不知道母后为什么就变了,后来看近侍叹气,贴身伺候的总为他可惜,慢慢的他明白了。自己是嫡出是正统是太子爷,本来有机会继承大统的,因为意外划烂脸,现在没指望了。
这奴才后来被皇帝换掉,但是影响已经造成。
其实都不能怪哪一个奴才,几乎每个人在面对太子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去同情。
兴庆又不傻,他感觉得出,两岁的时候虽然经历了人生巨变,那时候性情还没大改,人还有些活泼。现在四岁多,瞧着竟然阴郁沉闷了。
哪怕有大皇子陪他,皇帝也经常去看他,还是不太管用。尤其听说皇后死了,以后会有继后,继后也会诞育皇子,兴庆就很害怕,他害怕被废,很担心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比他略小一些的宣宝还在躲懒,兴庆就想了这么多,说皇子早熟真是不假。
索性他比他母后聪明,知道以弱示人。
哪怕平常阴沉沉的,到皇帝跟前他还知道讨好,皇帝对太子那边照顾挺多,吃穿用度没一样差的,也就是没让他搬去东宫。
关于这一点,大臣们纳闷很久了。
按说太子这样绝没有可能继承大统,皇上一直没下诏废他。可他虽然是太子,却跟其他皇子一样住在撷芳殿,没能搬进东宫,这是什么意思底下没看明白。
卫成要比别人清楚一点。
他原先琢磨过,没废太子恐怕是做两方面考虑。一是想让兴庆占着坑,省得储君之位空出来大臣们又要惦记,到那时又是一场风波。二也是为兴庆考虑,废太子从没有好下场,留着他恐怕是希望兴庆大一些之后自个儿去请废。
皇帝提和太子自己提是两个意思。
他四岁多,脸上的疤痕是比刚划上去的时候小了一点,那是因为人长开了,但是疤痕维持原样没变,对比起来就不像之前那么触目惊心,但还是非常明显的,他这个没什么可能去掉了。
卫成其实很希望太子大一点能想明白去主动请废。
他去请命,哪怕被废了也能保有相当的体面,吃穿用度不会降下来很多,兄弟会对他好,哪怕做个面子也要对他好,以后甭管哪个继承大统,要给他一定的尊重,这对他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现在去纠结当初的不幸遭遇已经没有意义,人生就是起起落落的,世事总无常。
太子现在还是小了一点,估摸还想不透,他还在担忧之中。
皇上说有需要让卫成请太医去,卫成就去请了,姜蜜怀着身孕,哪怕没事也可以请个平安脉,给太医看看不是坏事。太医来过之后卫家人放心了很多,他说太太养得不错,腹中胎儿也挺好的。
说起这一胎是真的不太容易,对孩子来说坎坷,姜蜜自己也不好受。
砚台和宣宝都是夏秋之际怀上,次年四月间生,挺着大肚子主要是在冬天,冬天少往外跑其实还是好过的,炕上暖和。反而这胎是冬天坏的,现在是六月间,到了全年最热的时候,姜蜜这肚子也鼓起来。她怀着孩子就感觉不耐热,哪怕在屋里阴凉处待着还是有些心烦,难免会影响胃口。
近来经常是不想吃,但必须要吃,双身子人哪能挨饿?
前两胎好像都很顺利,从怀上到生下来都没怎么吃过苦头,这回仿佛全补上了。太医来的时候姜蜜就问他:“能看出是男是女吗?”
“这说不好。”
太医知道卫家太太已经生过两个儿子,正纳闷她怎么如此在意性别,便听见姜蜜说:“我怀着这胎的感觉和前两胎不一样,口味也都不同,是不是说这胎会生女?”
“可能吧,这生儿生女都看缘分,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等太医走了之后,姜蜜才跟婆婆吐槽,说她真不是偏疼儿子或者女儿,就是好奇。怀着这胎感觉如此不同,按说应该是福妞,可福妞不是享福来的?咋会经这么多事?
吴氏想了想:“是不是随了老卫家传统?卫家媳妇就是生儿子容易,生女儿难。”
这说法倒有点像。
“甭管是儿子还是闺女,他在娘胎里吃得苦比前头两个哥哥都多,只盼生下来少受点罪,平平顺顺才好。”
吴氏还想着她是不是抽个时间去上庙,拜拜菩萨,就听坐一旁的宣宝说:“要妹妹。”
之后砚台过来也说要妹妹,他已经心疼妹妹好几轮,准备等福妞生下来就拿她当心肝宝贝疼。娘都说妹妹不容易,还在肚子里就吃苦,做哥哥的得好生照看她。
砚台忙完功课过来还主动取过折扇给他娘招风,问有没有凉快一点?凉快了吗?
看他这样本来就算不舒服也舒服了。
姜蜜哄他说:“娘不热,给你自个儿扇吧。”
砚台不信:“伏天还能不热?”
坐另一边的宣宝满身禅意,碰碰嘴皮子说:“还不是心静身自凉。”
砚台:……
“弟弟真是,平常喊你不吭声,不喊你说起来了。对了你这话跟谁学的?没教你啊。”
这个砚台不知道姜蜜知道。
前两天下午卫成教他认字,姜蜜怕父子两个热到,给送了两碗拿井水镇过的银耳汤去,当时说到热天过快点才好。男人就念了首前人做的诗,给他捡着了。
这么看兄弟两人还是有些共通之处,一眼看去差那么大只不过一人好动一人喜静。
第148章
乾元十五年的夏天还挺热的,尤其正午时分的蝉鸣声更是吵得人心烦,看媳妇儿日子难捱,吴氏催着三儿子去请教太医,跟人家打听看看有哪些消暑汤羹是孕妇也能用没丁点妨碍的。
卫成本来也在琢磨这事,他娘一提,后来这天他就去了。
找的是最精通这一科的王太医,王太医瞧着在花甲之年,他喝着凉茶听卫成说完,问他大老远跑一趟太医院就为这事?
待卫成点头,王太医说要为这事使个奴才过来听着就是,又道他先前就听人说右通政夫妻恩爱,今儿个看来果真不是虚的。
“王老别忙着笑话,您帮着想想有哪些消暑汤羹是双身子人也能吃的。”
王太医铺了张纸,眼神示意卫成研墨,提笔给他列了几道。写的时候问道:“尊夫人胃口如何?”
“不是很好,有时候能看出她没食欲,是勉强在吃。”
“是这样……”王太医又写了几句,吹了吹看墨迹差不多干了,让卫成拿走。又提醒他说温热的孕妇吃着还行,拿冰镇过的不要端给她,感觉热可以安排个打扇的,但是风别打急了,尤其是歇晌的时候千万要注意,看她睡着了就别再招风。
别说孕妇,其他人热天也会心烦意乱食欲不振,像姜蜜这个情况王太医见的多了,最近因为没胃口使人来太医院请教的就不止一两家。
王太医能说什么?
热天嘛,就吃清淡点,吃吃冬瓜豆腐鱼头汤之类,别整那些浓油酱赤的。
卫成得了叮嘱,回去就把太医讲那些转述给亲娘吴氏,吴氏把几样汤羹记在心上,又找来自家男人,让他出去寻摸个厨娘回来,现如今在灶上掌勺的虽然也会做饭,会的花样少了点,口味也就还行。本来这一家子都是吃过苦的,倒是没觉得食不下咽,还是看媳妇儿胃口不开,她想着找个手艺好点的来,媳妇儿是不是能多吃两口?
之前商量着给砚台配个书童,这又要进厨娘,府上人慢慢变多了,家宅也热闹起来。
放在以前吴婆子肯定接受不了,搬过来这一两年间倒是习惯下来,进个把奴才她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家里人多了,做什么的都得有,门房洒扫厨娘这些是必须的,孕妇跟前不得有人贴身照看?两个小的跟前不得要人?
更别说过几个月姜蜜又要生,这胎要真是闺女,她跟前铁定要丫鬟伺候,丫鬟还不着急,可以晚几年再配,比较麻烦的是教养嬷嬷。教养嬷嬷好,闺女才能学得好。要是请到性情不好的,受她影响人不得长歪?
男儿家养得糙点没什么,女儿家不同。
谈婚论嫁之前就该让她多见些世面,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见识过,嫁出去之后才不会眼馋不会贪心,她知道什么事做得,什么事做了会拖累全家。
要把闺女养好就得费许多心,想到以后她要嫁人,到时候搞不好能把她爹她哥给愁秃了。
嫁人就是一锤子买卖,男人好享不尽的福,男人不好受不完的气。
娃还在肚子里揣着,姜蜜闲着就想了这么许多,等卫成回来发现她倒是没再心烦意乱,她愁上了。婆子端了熬得雪白的鲫鱼汤来,姜蜜也不过拿调羹吃了两口,又放下了。
卫成心里一突,他坐过去,问:“这是怎么了?”
姜蜜没应他,低头摸了摸肚子。
卫成看了站旁边的婆子一眼,婆子转身出屋,卫成搂着姜蜜滚圆腰身,等她说。
姜蜜纠结了会儿,说:“我觉得还是不要生福妞了,她还没来我就已经担心上,怕她跟砚台学野了性子,又怕教养嬷嬷请不好教坏她,怕我当娘的眼界低给她教出一身小家子气出去遭人笑话,还怕看不好女婿,你看朝夕相处的人都有看不明白的,要是选上个薄情郎怎么办?还有,女儿家总要出嫁,想到她跟我们生活十多年之后就要去别人家,到时候不是在心头割肉?要是儿子,咱们在一天都能看着他。”
……
卫成就想起来,他听大夫说过,怀孕的妇人爱胡思乱想,前两次好像没有这个担心的环节,他每次都是很期待孩子出生,就这回不一样。
“蜜娘啊,我以为这胎跑不了该是女儿,你怀着砚台和宣宝的时候都没这么多愁善感的。”
姜蜜扫他一眼。
卫成倒还笑了:“咱娘就很明事理,你也是通透人,还能教不好她?要担心教不好规矩等福妞大一点我跟皇上求个人,宫里教习嬷嬷多,经常有岁数到了放出来的,这有什么可愁?至于说谈婚论嫁,咱闺女都还在你肚子里,女婿搞不好还在吃奶,早着呢。女儿家是要嫁人,嫁出去又不是和娘家就断了往来,家里过生过寿过节不都能走动,哪怕什么都不过,当娘的想她了,递个口信去,回来一趟还不容易?”
卫成一条条的给她说通了,这才端过鱼汤,摸着还是温热的,能入口,他递给姜蜜让多喝几口。汤汁儿这么雪白多喝点女儿生下来也白净,还聪明。
“这两天的饭是灶上新进的厨娘做的,吃着可还行?”
姜蜜点头:“比原先有滋味。”
“你吃着好,娘也没白操心。”
姜蜜是有些内疚:“我怀这胎太折腾家里了。”
卫成笑了笑:“吃最多苦头的还不是你自个儿,我们顶多不过是跟着干着急。你刚怀上就担惊受怕一场,后来皇后崩了又进宫去跪了好些天,好不容易补起来一些又赶上入伏,现如今一天比一天热,我有时都感觉烦闷难当,莫说你还怀着孩子。”每次怀孕的时候姜蜜看着都会丰腴一些,脸上也会长些肉,看着气血很好的样子。这回就没有,卫成看她没胖起来,之前长了点肉最近又掉了,他真希望这胎快点怀满早点生下来,孩子生下来蜜娘就不会闲到胡思乱想了。
之后几天,地方进贡的蜜桃蜜瓜入宫了,给妃嫔们分过之后还剩下许多,皇帝就挑着赏了些人。
卫成领了两筐子回来,这两筐贡果回府就受到全家围观。
桃儿见过,老家乡下就有桃树,只不过挂的果子小,看着青,吃着酸涩,不像宫里赏下来的,瞧着红扑扑的个头也大,入手很沉,汁水应该不少。
吴氏拿起一个掂了两下,说这么大三个得有一斤。
“我看两个就有一斤了,这桃子长得真好,难怪说是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