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之后,在赵染的劝降与沟通之下,洛阳城内几户大族反复,城防不稳,十日之后,守军溃散,城池陷落。
石勒兵马攻克洛阳,兵马入城!
踏足此城之际,石勒豪气大发,他猛然回想起,当年自己随匈奴使节团,来到这座天下雄城的时候,只是个负责使节安危的武将护卫,如今,他石勒却是攻破了此城,以征服者的姿态,再次进入城池!
“人生际遇之奇,莫过于此啊!”感慨了一句之后,石勒对身旁的聂道仁说道,“可惜那汉廷的皇帝已经不在,否则我再见他,想必有趣。”
“大帅果有雄主之志也!”聂道仁却忍不住称赞起来,石勒的这句感慨,让他想到了过去的问鼎之典,不免心折。
“行了,这些话不用在我跟前说,”石勒听得心花怒放,表面上依旧威严十足,“我等去那皇宫看一看!左右,与我开道!”
城池之中,尚有不屈之人抵抗,石勒入城的时候,闹出了不小的风波和动静,但势单力孤的零星反抗,终是连石勒的边都碰不上,就尽数都被镇压下去。
待巍峨皇宫出现在面前,石勒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情绪,哈哈大笑,翻身下马。
“今日,某家便要一步一步走过去,听说汉家建宫殿,都有诸多规矩,自正门步入金銮,有什么九千九百级台阶的说法,诸君不妨数一数,看看此言是否为真!”
有同行的匈奴将领笑道:“多半是汉家之人故作惊人之语,就好像是他们这江山一样,看着好,其实不堪一击,王上一来,就现了原形!”
攻破洛阳,拿到汉家国都,这在许多异族之人看来,实是太过美妙,精气神都攀升到了极限,可以说是最为兴奋的时刻,说出来的话,也体现了这个情况。
石勒无心制止,反而觉得很是痛快。
就在这种情绪中,石勒等人一路走入了皇宫之中。
另一边,洛阳的诸多世家则慌乱忙碌,纷纷派出族人,要找到石勒见礼,而那羯人兵卒则入城劫掠、抢夺,好一派混乱景象。
城中的平民大部分都遭了秧,但世家聚居一处,还有家丁护持,石勒也下令善待,暂时还算安宁,却也担心步了平民后尘,哪里还敢耽搁,就都想着去问候石勒,要保住家族血脉。
不过,这世家里面有很多人,在洛阳被围困的时候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见到赵染现身,大吃一惊,上了对方的套。
因为这位赵染将军是护送着皇帝、三王和文武百官,往关中去的,如何会出现在这里。
所以听了赵染的谎言,众人就都以为皇帝已被石勒掌握在手,在大惊之余,又低下头来,即便有人怀疑,可大势如此,着实难以扭转。
况且世家本心还是要传承血脉,皇帝都逃离了都城,在几个将领的号召下,他们与军民合力,奋力抵挡了这么长时间,在世家看来已是仁至义尽了,既然赵染给出了个说得过的理由,让世家阶层动心了,这就好像是堤坝上的一条裂缝,蔓延趋势是根本阻挡不住的。
等投降之后,世家的消息渠道重新畅通,阻塞在外的消息就第一时间的涌入城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皇帝驾崩之事。
得知此事之后,世家个个大惊,痛哭之余,就是对那赵染大骂不绝。
但被众人痛骂的赵染,却成了石勒跟前的红人。
在石勒入城的当天晚上,他在皇宫大宴群臣,赵染便是主角之一,可以说是格外风光,一扫之前的落魄和彷徨,仿佛弑君谋逆的名声,彻底和他说了再见。
在石勒几句称赞之后,不少石勒军中的将领和幕僚,都不由正视此人。
这般情形,在随后几日越发明显。
这赵染兴许是之前被压制的太厉害了,又因为头上戴着一个背主弑君的名头,连匈奴都在追杀他,重压之下,终于在洛阳被攻破之后解除了担忧,然后就是彻底的放纵。
甚至在支雄这样的石勒亲近将领、聂道仁这般最被石勒倚重的谋士面前,赵染都以破城功臣自居,话语中毫无半点恭敬之意。
这一日,支雄的车马在洛阳街道上前行,不小心与赵染的车驾碰到了一起,那赵染立刻就在马车上训斥道:“支君何以这般焦急,以至冲撞于我?莫非是看洛阳繁华,急着劫掠,一时约束不住手下了?”
支雄也是武将,还是马匪出身,经历大小阵仗,哪里肯低头,便讽刺道:“你这般背主求荣、弑君无父之人,也配与某家争道?”
赵染被说到了痛处,立刻勃然大怒,叫嚣道:“若无我赵染,尔等尚困于城外,不得入也,安得此地繁华?今日口出恶言,恩将仇报、忘恩负义也!”
说完,赵染催促车马,迅速离去,却将支雄气个不行,找到石勒,说起此事。
“此人名声极恶,更飞扬跋扈,兼城池已开,并无他用,不如除之,还可为公谋得名声,让世家归心。”
石勒听了,笑着摇头道:“尚未到时候,赵染固然可恨,但我连他都能容得下,旁人便知某家求贤若渴,皆来投之。”说完,见支雄面有不忿,又道:“况且,洛阳之地,不可久留,待得班师回巢,此人方可动之……”
这话勉强劝住了支雄,但这位大将回去之后,依旧是怒气不减,有仆从问起缘故,就听此将叹息道:“赵染这般小人,因会见风使舵,便可这般得势,着实让人不快,可叹此人气运未绝,不知何日才能见他跌落。”
这般说着,未料次日一觉醒来,就听说那赵染被人擒拿,已经装上囚车,在城中游街示众,待得午时之后,就要押往北方,去那幽州。
支雄闻之,却是不明所以,怎么大帅昨日还有说法,今日就把人抓了,还要送去北边,这是给谁劝了?
问了同僚,方才知道,这些变故,居然是源自一封信,以及一条战报。
信自幽州来,战报则是匈奴国那边传来的。
石勒兵马攻克洛阳,兵马入城!
踏足此城之际,石勒豪气大发,他猛然回想起,当年自己随匈奴使节团,来到这座天下雄城的时候,只是个负责使节安危的武将护卫,如今,他石勒却是攻破了此城,以征服者的姿态,再次进入城池!
“人生际遇之奇,莫过于此啊!”感慨了一句之后,石勒对身旁的聂道仁说道,“可惜那汉廷的皇帝已经不在,否则我再见他,想必有趣。”
“大帅果有雄主之志也!”聂道仁却忍不住称赞起来,石勒的这句感慨,让他想到了过去的问鼎之典,不免心折。
“行了,这些话不用在我跟前说,”石勒听得心花怒放,表面上依旧威严十足,“我等去那皇宫看一看!左右,与我开道!”
城池之中,尚有不屈之人抵抗,石勒入城的时候,闹出了不小的风波和动静,但势单力孤的零星反抗,终是连石勒的边都碰不上,就尽数都被镇压下去。
待巍峨皇宫出现在面前,石勒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情绪,哈哈大笑,翻身下马。
“今日,某家便要一步一步走过去,听说汉家建宫殿,都有诸多规矩,自正门步入金銮,有什么九千九百级台阶的说法,诸君不妨数一数,看看此言是否为真!”
有同行的匈奴将领笑道:“多半是汉家之人故作惊人之语,就好像是他们这江山一样,看着好,其实不堪一击,王上一来,就现了原形!”
攻破洛阳,拿到汉家国都,这在许多异族之人看来,实是太过美妙,精气神都攀升到了极限,可以说是最为兴奋的时刻,说出来的话,也体现了这个情况。
石勒无心制止,反而觉得很是痛快。
就在这种情绪中,石勒等人一路走入了皇宫之中。
另一边,洛阳的诸多世家则慌乱忙碌,纷纷派出族人,要找到石勒见礼,而那羯人兵卒则入城劫掠、抢夺,好一派混乱景象。
城中的平民大部分都遭了秧,但世家聚居一处,还有家丁护持,石勒也下令善待,暂时还算安宁,却也担心步了平民后尘,哪里还敢耽搁,就都想着去问候石勒,要保住家族血脉。
不过,这世家里面有很多人,在洛阳被围困的时候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见到赵染现身,大吃一惊,上了对方的套。
因为这位赵染将军是护送着皇帝、三王和文武百官,往关中去的,如何会出现在这里。
所以听了赵染的谎言,众人就都以为皇帝已被石勒掌握在手,在大惊之余,又低下头来,即便有人怀疑,可大势如此,着实难以扭转。
况且世家本心还是要传承血脉,皇帝都逃离了都城,在几个将领的号召下,他们与军民合力,奋力抵挡了这么长时间,在世家看来已是仁至义尽了,既然赵染给出了个说得过的理由,让世家阶层动心了,这就好像是堤坝上的一条裂缝,蔓延趋势是根本阻挡不住的。
等投降之后,世家的消息渠道重新畅通,阻塞在外的消息就第一时间的涌入城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皇帝驾崩之事。
得知此事之后,世家个个大惊,痛哭之余,就是对那赵染大骂不绝。
但被众人痛骂的赵染,却成了石勒跟前的红人。
在石勒入城的当天晚上,他在皇宫大宴群臣,赵染便是主角之一,可以说是格外风光,一扫之前的落魄和彷徨,仿佛弑君谋逆的名声,彻底和他说了再见。
在石勒几句称赞之后,不少石勒军中的将领和幕僚,都不由正视此人。
这般情形,在随后几日越发明显。
这赵染兴许是之前被压制的太厉害了,又因为头上戴着一个背主弑君的名头,连匈奴都在追杀他,重压之下,终于在洛阳被攻破之后解除了担忧,然后就是彻底的放纵。
甚至在支雄这样的石勒亲近将领、聂道仁这般最被石勒倚重的谋士面前,赵染都以破城功臣自居,话语中毫无半点恭敬之意。
这一日,支雄的车马在洛阳街道上前行,不小心与赵染的车驾碰到了一起,那赵染立刻就在马车上训斥道:“支君何以这般焦急,以至冲撞于我?莫非是看洛阳繁华,急着劫掠,一时约束不住手下了?”
支雄也是武将,还是马匪出身,经历大小阵仗,哪里肯低头,便讽刺道:“你这般背主求荣、弑君无父之人,也配与某家争道?”
赵染被说到了痛处,立刻勃然大怒,叫嚣道:“若无我赵染,尔等尚困于城外,不得入也,安得此地繁华?今日口出恶言,恩将仇报、忘恩负义也!”
说完,赵染催促车马,迅速离去,却将支雄气个不行,找到石勒,说起此事。
“此人名声极恶,更飞扬跋扈,兼城池已开,并无他用,不如除之,还可为公谋得名声,让世家归心。”
石勒听了,笑着摇头道:“尚未到时候,赵染固然可恨,但我连他都能容得下,旁人便知某家求贤若渴,皆来投之。”说完,见支雄面有不忿,又道:“况且,洛阳之地,不可久留,待得班师回巢,此人方可动之……”
这话勉强劝住了支雄,但这位大将回去之后,依旧是怒气不减,有仆从问起缘故,就听此将叹息道:“赵染这般小人,因会见风使舵,便可这般得势,着实让人不快,可叹此人气运未绝,不知何日才能见他跌落。”
这般说着,未料次日一觉醒来,就听说那赵染被人擒拿,已经装上囚车,在城中游街示众,待得午时之后,就要押往北方,去那幽州。
支雄闻之,却是不明所以,怎么大帅昨日还有说法,今日就把人抓了,还要送去北边,这是给谁劝了?
问了同僚,方才知道,这些变故,居然是源自一封信,以及一条战报。
信自幽州来,战报则是匈奴国那边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