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连绵宫舍,巍峨如渊。
在这其中,有这么一座宫殿,位于宫舍群的后方,而此时正有名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的青年行走其中,愤怒的将一件瓷器扔在地上。
哗啦啦!
瓷器碎裂,碎片四散,将周围的宫娥、宦官惊得浑身哆嗦,尽数跪倒在地上,唯独一人上前,小心的侍候着。
“岂有此理!真是气死朕了!”
青年砸碎了瓷器后,又来回绕圈,步子又快又疾。
那名侍候在旁的宦官赶紧走上去,小心的说着:“皇上,这……诸公其实并无他意。”
青年登时神色一变,露出怒容,低吼道:“莫安节,你也跟他们一起来气朕?”
“奴婢不敢!”那宦官莫安节赶紧跪在地上。
这位正在发脾气的青年,正是当今的天下共主、社稷人皇,当朝皇帝刘岱。
“兵灾怪朕,洪涝怪朕,旱蝗也能怪朕,若按着他们的说法,只要朕能行德政,就能天下安康、四海生平,那要他们何用?朕的这些臣子,莫非都只是为了督促朕?今天更是过分,不过就是打打猎,连高祖、世祖、烈祖都搬出来了,难道那几州灾情,就是因为朕打了一场猎?连武乡侯的嫡子被行刺,都能扯到朕的身上,这皇帝当得真是……”
说着,刘岱怒极而笑,心情激荡,正好走到一个落地花瓶的边上,顺手一挥,就把个花瓶推倒在地,碎成一片一片。
这皇宫中的摆设,莫看只是随意摆放的一座花瓶,但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来历,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就是古董之物。
宦官莫安节看着心疼,但不敢插嘴,等皇帝摔得差不多了,他才上前道:“皇上,息怒啊皇上。”
“朕怎么息怒?你是不是也要指责朕失德?”刘岱越说越怒,游目四望,显然在寻找下一个目标。
莫安节赶紧上前道:“皇上息怒,息怒啊……”他说着同样的台词,但见刘岱没有收敛的意思,这眼珠子一动,忽然想到一事,就道:“其实司空前几日,曾经送来一篇文章,说是给皇上您品鉴,不知道您可曾看过?”
“司空送来的文章?”刘岱眉头一皱,“朕这几日日日繁忙,哪里有时间去管这个,这篇文章有什么特殊的么?”他对这个心腹宦官很了解,知道不是个无的放矢的人,既然此时提起,必然就有缘故。
莫安节果然就道:“这篇文章,来自彭城。”
“彭城?”刘岱的心思一下就被抓住了,“不就是诸葛言遇刺的地方,难道这文章又是和此事有关?”
刘岱顿时就来气了,这几天以来,因为诸葛言的这件事,朝中吵翻了天,这也就罢了,跟着又为了个特使团的人选争来夺去,最后又都责怪到刘岱这个皇帝身上,让他一想起来,就一肚子火。
“非也,”莫安节却镇定下来,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知道这位人皇已从难以沟通的状态中脱身出来了,“这文章是在武侯嫡子遇袭之前送来的,司空还特地交代了皇上,让你记得品鉴。”
“好了好了,朕知道了,你这时候说这篇文章,总归是有缘故的,朕不喜欢打哑谜,你就直说了吧。”
“此文或许可以平息皇上的怒火,其中玄妙,奴婢这般阉人如何能诉说清楚?”莫安节躬身说着,“不过,以奴婢这等浅薄见识,也知道那篇文章所言,字字珠玑,微言大义。”
“哦?你竟给了这么高的评价,朕倒是有些好奇了。”刘岱生出一点兴趣,他可是知道,自己的这个心腹宦官,虽然小节有亏,贪财恋权,但偏偏好读书,常向往名士之态,他的学问造诣不浅,平时也自视甚高,很少有这么夸赞一篇文章的时候。
想着想着,刘岱朝着书桌走了过去,司空等人递交上来的文章,一般都会积压在此。
“不知这文章是出自彭城的哪位大家之手?我记得那边也有几位名士,好像是有个叫做贵静先生吧……”
等刘岱走到桌前坐下,开始翻找起来,莫安节才小心说道:“此人过去名声不扬,而且年龄不大,但最近在彭城声名鹊起,好像是姓陈,但具体情况,奴婢知道的不多。”
“彭城陈氏?原来是湖海后裔,有点意思。”刘岱脸上还残留着怒火,但眼里已经泛起了好奇之意。
人皇一念,命运翻转。
很快,在莫安节的协助下,一篇文章被刘岱抽了出来,他低头一看题目,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师说?这是写师道的文章,莫非又是老生常谈,让朕奉行什么先王之道?真真能把人烦死。”尽管这嘴里抱怨着,可出于对莫安节的信任,刘岱还是展开书简,随意的扫了一眼。
就是这一眼,使得他的目光无法移开了。
“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不是废话么,没有老师哪来的学者,这学问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莫安节在旁无奈的听着,他知道自家的这位圣上,但凡看文章时,都有个坏习惯,就是嘴上不带停的,要不停的嘟囔,对一些细节进行无关紧要的评断。
这时候,刘岱已经看到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一句了,这位人皇读完,微微一愣,然后点点头道:“如果这句话不是抄袭自某处,那确实是佳句,不过朕似乎在哪听过,又好像没听过,在哪呢?”
莫安节很想扶额摇头,但不敢君前失仪,好在刘岱嘀咕着嘀咕着,很快就默不作声了,莫安节转头一看,确实意外的发现,皇帝陛下竟是专心致志的看了起来。
这个发现让他很是意外,这位自小陪伴皇帝成长的宦官,很清楚主子的性子,说多动都是好的,几乎没有安定的时候,没想到会因为这篇文章而沉默。
其实,这莫安节之所以会推荐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其中的一句话。
《师说》送来的时候,莫安节就有所留意,看了之后更是赞赏文中主旨,但他也发现了,有一句话更为重要。
“皇上毕竟长大了,估计是发现了那句话,心有感触,因此沉默感悟,也对,毕竟皇上刚才那么愤怒……”莫安节这边正想着,那边刘岱已经放下书简,然后长舒了一口气,说出一句话来:“朕其实该为人师。”
莫安节顿时愣住了。
跟着,就听刘岱继续道:“这师者之路当真庄重,更是安定天下之道,朕过去常有思绪,如今观之,竟与此文不谋而合,当真妙哉!斯文当传天下!这篇文章,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速速给朕打探清楚!”
“诺!”就有一名小宦官应声而去。
那莫安节却站不住了,低语道:“皇上,其实这篇文章中,还有一句话颇为重要。”
“朕知道的,”刘岱理所当然的道,“正是那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朕思量着,那满朝文武整日里指责朕,说明朕当皇帝或许不怎么在行,但若是做个老师,指不定还能有所作为。”
莫安节哑然,看着那人皇沉浸感慨,恨不能为师,不由哀叹一声,然后抬起兰花指,遥遥一指,说道:“皇上,您看这句。”
这一句,正是“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于人,被于事,如斯而已”。
刘岱顺着手指看了过去,起先还不甚在意,但等他品味一番,登时眼中一亮。
“原来如此,这句话才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啊,此文书者,真乃朕之知己也!”
他刚才粗读,也看到这句,但被前面的语句勾起了为人师者的心思,因此没有深想,此时被莫安节特别指出,登时就品出味来了。
“好好好!真是好文章!”
刘岱越看越是欢喜,转头看了莫安节一眼,强调道:“这是好文章啊!”说着说着,刘岱猛地站起身来,“明日朝会,就得让满朝文武看看此文,让他们品鉴一下文中精神。”
莫安节听了却暗暗摇头,低语道:“皇上,朝中都在商谈武乡侯之事,本就没有定论,此时拿出这篇文章,难免乱上加乱,不如先缓缓,等武乡侯北上之后,再彰于天下也不迟。”
刘岱露出不愉之色,但还是点头道:“言之有理,那就先放放吧,不过此文书者却不能亏待。”
正好这时,刚才出去的小宦官回来了,带来了详细的资料。
“果然是湖海后裔,彭城陈氏陈守一!好个陈守一!”刘岱听着汇报,不时点头,可听到最后,这眉头又皱了起来,“五品?居然只定了个五品?那定品之人是手长脑袋上了么?能写出这等文章的,居然只有五品?”
说到这里,他又转头看了莫安节一眼,强调道:“你说这五品低不低?只有区区中品啊!”
莫安节心中一跳,但还是点头道:“低是有点低,但这只是初定……”
可惜,不等他把话说完,刘岱已经扬声道:“取朕笔来!既为朕之知己,那朕当亲自为其定品!”
在这其中,有这么一座宫殿,位于宫舍群的后方,而此时正有名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的青年行走其中,愤怒的将一件瓷器扔在地上。
哗啦啦!
瓷器碎裂,碎片四散,将周围的宫娥、宦官惊得浑身哆嗦,尽数跪倒在地上,唯独一人上前,小心的侍候着。
“岂有此理!真是气死朕了!”
青年砸碎了瓷器后,又来回绕圈,步子又快又疾。
那名侍候在旁的宦官赶紧走上去,小心的说着:“皇上,这……诸公其实并无他意。”
青年登时神色一变,露出怒容,低吼道:“莫安节,你也跟他们一起来气朕?”
“奴婢不敢!”那宦官莫安节赶紧跪在地上。
这位正在发脾气的青年,正是当今的天下共主、社稷人皇,当朝皇帝刘岱。
“兵灾怪朕,洪涝怪朕,旱蝗也能怪朕,若按着他们的说法,只要朕能行德政,就能天下安康、四海生平,那要他们何用?朕的这些臣子,莫非都只是为了督促朕?今天更是过分,不过就是打打猎,连高祖、世祖、烈祖都搬出来了,难道那几州灾情,就是因为朕打了一场猎?连武乡侯的嫡子被行刺,都能扯到朕的身上,这皇帝当得真是……”
说着,刘岱怒极而笑,心情激荡,正好走到一个落地花瓶的边上,顺手一挥,就把个花瓶推倒在地,碎成一片一片。
这皇宫中的摆设,莫看只是随意摆放的一座花瓶,但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来历,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就是古董之物。
宦官莫安节看着心疼,但不敢插嘴,等皇帝摔得差不多了,他才上前道:“皇上,息怒啊皇上。”
“朕怎么息怒?你是不是也要指责朕失德?”刘岱越说越怒,游目四望,显然在寻找下一个目标。
莫安节赶紧上前道:“皇上息怒,息怒啊……”他说着同样的台词,但见刘岱没有收敛的意思,这眼珠子一动,忽然想到一事,就道:“其实司空前几日,曾经送来一篇文章,说是给皇上您品鉴,不知道您可曾看过?”
“司空送来的文章?”刘岱眉头一皱,“朕这几日日日繁忙,哪里有时间去管这个,这篇文章有什么特殊的么?”他对这个心腹宦官很了解,知道不是个无的放矢的人,既然此时提起,必然就有缘故。
莫安节果然就道:“这篇文章,来自彭城。”
“彭城?”刘岱的心思一下就被抓住了,“不就是诸葛言遇刺的地方,难道这文章又是和此事有关?”
刘岱顿时就来气了,这几天以来,因为诸葛言的这件事,朝中吵翻了天,这也就罢了,跟着又为了个特使团的人选争来夺去,最后又都责怪到刘岱这个皇帝身上,让他一想起来,就一肚子火。
“非也,”莫安节却镇定下来,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知道这位人皇已从难以沟通的状态中脱身出来了,“这文章是在武侯嫡子遇袭之前送来的,司空还特地交代了皇上,让你记得品鉴。”
“好了好了,朕知道了,你这时候说这篇文章,总归是有缘故的,朕不喜欢打哑谜,你就直说了吧。”
“此文或许可以平息皇上的怒火,其中玄妙,奴婢这般阉人如何能诉说清楚?”莫安节躬身说着,“不过,以奴婢这等浅薄见识,也知道那篇文章所言,字字珠玑,微言大义。”
“哦?你竟给了这么高的评价,朕倒是有些好奇了。”刘岱生出一点兴趣,他可是知道,自己的这个心腹宦官,虽然小节有亏,贪财恋权,但偏偏好读书,常向往名士之态,他的学问造诣不浅,平时也自视甚高,很少有这么夸赞一篇文章的时候。
想着想着,刘岱朝着书桌走了过去,司空等人递交上来的文章,一般都会积压在此。
“不知这文章是出自彭城的哪位大家之手?我记得那边也有几位名士,好像是有个叫做贵静先生吧……”
等刘岱走到桌前坐下,开始翻找起来,莫安节才小心说道:“此人过去名声不扬,而且年龄不大,但最近在彭城声名鹊起,好像是姓陈,但具体情况,奴婢知道的不多。”
“彭城陈氏?原来是湖海后裔,有点意思。”刘岱脸上还残留着怒火,但眼里已经泛起了好奇之意。
人皇一念,命运翻转。
很快,在莫安节的协助下,一篇文章被刘岱抽了出来,他低头一看题目,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师说?这是写师道的文章,莫非又是老生常谈,让朕奉行什么先王之道?真真能把人烦死。”尽管这嘴里抱怨着,可出于对莫安节的信任,刘岱还是展开书简,随意的扫了一眼。
就是这一眼,使得他的目光无法移开了。
“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不是废话么,没有老师哪来的学者,这学问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莫安节在旁无奈的听着,他知道自家的这位圣上,但凡看文章时,都有个坏习惯,就是嘴上不带停的,要不停的嘟囔,对一些细节进行无关紧要的评断。
这时候,刘岱已经看到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一句了,这位人皇读完,微微一愣,然后点点头道:“如果这句话不是抄袭自某处,那确实是佳句,不过朕似乎在哪听过,又好像没听过,在哪呢?”
莫安节很想扶额摇头,但不敢君前失仪,好在刘岱嘀咕着嘀咕着,很快就默不作声了,莫安节转头一看,确实意外的发现,皇帝陛下竟是专心致志的看了起来。
这个发现让他很是意外,这位自小陪伴皇帝成长的宦官,很清楚主子的性子,说多动都是好的,几乎没有安定的时候,没想到会因为这篇文章而沉默。
其实,这莫安节之所以会推荐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其中的一句话。
《师说》送来的时候,莫安节就有所留意,看了之后更是赞赏文中主旨,但他也发现了,有一句话更为重要。
“皇上毕竟长大了,估计是发现了那句话,心有感触,因此沉默感悟,也对,毕竟皇上刚才那么愤怒……”莫安节这边正想着,那边刘岱已经放下书简,然后长舒了一口气,说出一句话来:“朕其实该为人师。”
莫安节顿时愣住了。
跟着,就听刘岱继续道:“这师者之路当真庄重,更是安定天下之道,朕过去常有思绪,如今观之,竟与此文不谋而合,当真妙哉!斯文当传天下!这篇文章,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速速给朕打探清楚!”
“诺!”就有一名小宦官应声而去。
那莫安节却站不住了,低语道:“皇上,其实这篇文章中,还有一句话颇为重要。”
“朕知道的,”刘岱理所当然的道,“正是那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朕思量着,那满朝文武整日里指责朕,说明朕当皇帝或许不怎么在行,但若是做个老师,指不定还能有所作为。”
莫安节哑然,看着那人皇沉浸感慨,恨不能为师,不由哀叹一声,然后抬起兰花指,遥遥一指,说道:“皇上,您看这句。”
这一句,正是“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于人,被于事,如斯而已”。
刘岱顺着手指看了过去,起先还不甚在意,但等他品味一番,登时眼中一亮。
“原来如此,这句话才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啊,此文书者,真乃朕之知己也!”
他刚才粗读,也看到这句,但被前面的语句勾起了为人师者的心思,因此没有深想,此时被莫安节特别指出,登时就品出味来了。
“好好好!真是好文章!”
刘岱越看越是欢喜,转头看了莫安节一眼,强调道:“这是好文章啊!”说着说着,刘岱猛地站起身来,“明日朝会,就得让满朝文武看看此文,让他们品鉴一下文中精神。”
莫安节听了却暗暗摇头,低语道:“皇上,朝中都在商谈武乡侯之事,本就没有定论,此时拿出这篇文章,难免乱上加乱,不如先缓缓,等武乡侯北上之后,再彰于天下也不迟。”
刘岱露出不愉之色,但还是点头道:“言之有理,那就先放放吧,不过此文书者却不能亏待。”
正好这时,刚才出去的小宦官回来了,带来了详细的资料。
“果然是湖海后裔,彭城陈氏陈守一!好个陈守一!”刘岱听着汇报,不时点头,可听到最后,这眉头又皱了起来,“五品?居然只定了个五品?那定品之人是手长脑袋上了么?能写出这等文章的,居然只有五品?”
说到这里,他又转头看了莫安节一眼,强调道:“你说这五品低不低?只有区区中品啊!”
莫安节心中一跳,但还是点头道:“低是有点低,但这只是初定……”
可惜,不等他把话说完,刘岱已经扬声道:“取朕笔来!既为朕之知己,那朕当亲自为其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