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第604章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以这样的实力造反,根本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影响。这江山,绝无可能就此从南宫家变成潘家。
那他造的是哪门子反?是潘家老头子的爵位不够显赫?还是潘家老大的官位不够高?这不是好日子过够了,纯作死吗?
想到这里,皇帝气的身子都在发抖。
因为思前想后,只有一个答案--南宫羡。
他有这么好吗?让潘家老二甘愿为他放弃现有的一切荣宠富贵,拼上潘家的未来,拼上满门的性命……真是愚蠢至极。
还好这家伙砸锅卖铁,也不过凑齐了两万禁军。
这皇宫里的御林军就足以挡住他的去路。等到太尉李季率军入宫,他便成了瓮中之鳖。到时候,再跟他慢慢清算。
皇帝猛的喝了一口酒,之后将酒杯扔在地上。
堂下百官,噤若寒蝉。
外面的太阳,挂在西面。
随着门外的一阵骚动,宴会厅里的所有人朝门外望去,只见几个衣衫破损,走路蹒跚的人,一步步向大殿靠近。
一开始,背着光,看不清他们的脸。
直到他们走入大殿,百官才看到了他们一张张满是血迹的脸,和满身透着血翻着肉的伤口。
走在最前面的那位,被人扶着,眼神空洞,表情木然。
但还是有很多人,一眼就认出了他。虽然他和半个时辰前的样子判若两人。但那张精美绝伦的脸,即使蒙在污迹和鲜血中,依然清晰可辨――襄王,南宫羡。
皇帝一动不动的看着他,直到他一步步的走到面前。
"七弟,何故弄成这样?"
南宫羡松开冷野的手,眼睛落在皇帝的右肩。语气冰冷,不疾不徐的说道:"皇兄,臣弟如果有罪,您可以依照国法,将臣弟正法于午门,臣弟绝无半句怨言,何苦要设下圈套,暗杀臣弟?"
百官皆大惊失色,难以置信的看着皇帝。
"襄王,你竟敢污蔑朕,简直大逆不道!"皇帝恼羞成怒的嘶吼道。
话音刚落,何暮云便将拎在手里的内监扔在地上。
内监浑身都在发抖,因为常梓逸的剑,就抵在他脖颈后面。
"皇上……皇上救我……御林军……御林军失手了……"
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已经让在座的人都了然于心。
皇帝也忍不住咬牙切齿的闭上眼睛。
南宫喆双眼血红的看着自己的父亲,心中怎一个"寒"字可以形容。他可以忍受父亲用任何罪名处置襄王,却不能忍受他用这么下三滥的手段,谋杀王叔。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父亲,应该是没有人性的。
长丰公主也含着眼泪看着自己的父亲。昨晚魏子轩向自己坦诚一切时,她本来还不愿意相信。可如今,王叔鲜血淋漓的站在这里,她要如何回避这个事实?父皇是父亲,但平心而论,让公主唯一能感觉到温暖的地方,就是襄王府。遇到危机时,唯一能让她有足够安全感的人,除了丈夫,也就只有王叔。
南宫羡神情木然,疲惫和疼痛,让他的身体看起来有些萧瑟。"皇兄是否该给臣弟一个交代?"
"襄王放肆!有句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上要杀你,必定有皇上的苦衷,你不反思自己为何让皇上不安,反倒在此冒犯君上!"御史中丞起身朝南宫羡大吼了一声。换做平日,打死他也不敢当出头鸟得罪襄王,只是今时今日他知道,襄王是再无翻身的可能。
南宫羡笑了:"好一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座各位,都是身为人臣,听到这句话,心中是何感受呢?"
大殿里陷入一片沉默。皇帝双眼冒火的望着南宫羡。百官,则是在心里自问,"君要臣死,臣真的心甘情愿,毫无怨言的就死吗?"
南宫羡对此时此刻的安静感到很满意。这代表,他们在思考,在质疑。忠于君上,确实没错,但如果掌握自己生杀大权的人,是那样一个冷血的疯子,那又该如何呢?
这是第一步,动摇军心。
接着,便是第二步,找出弱点,各个击破。
"先帝在时,朝中有多少忠臣良将,边陲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外敌敬而远之。可皇兄即位以来,那些忠臣良将,怎么忽然就造反了?先是常远兆,再是杨国忠,曹睿……这么多年来,数不胜数。如今,弹丸小邦都敢犯我中原,百姓流离失所,惨遭屠城。天灾连连,横祸不断。皇上不去考虑这些到底是因为什么,该如何解决,反倒为臣弟一个小小的郡王而不安。"
南宫羡不疾不徐,掷地有声的说出这番话。以确保在座的大部分人,都能听清楚他说的每一个字。他要从"臣下的忠心","边陲安危","民心和天意"这四个关乎天子之道的最大关键词下手,将皇帝的威信彻底粉碎。
从大殿死一般的安静之中,南宫羡知道,他的话,再一次起到了作用。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事实。无人可以反驳。甚至说,平日里,这些话都藏在每个臣下的心中,只是今日借南宫羡的嘴给说出来了而已。
有人觉得痛快,有人觉得害怕,也有人,为南宫羡感到担心。将这些别人都不敢说的话说出口,那他就必须承担别人都不敢承担的后果。
皇帝此刻竟也无言以对。对方一条一条的罗列自己的弱点和劣迹。大殿里竟然没有一个人,再为自己说一句话。
倘若跟他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不休,反倒更丧失了国君的尊严。现如今,御林军不在身边,自身安全最重要,还是等年万冲和李季制服了潘景元,到这里护驾之后,再慢慢收拾南宫羡。经过这番,还怕没有罪名将他正法吗?
事到如今,南宫羡知道,已经到了攻城略地,斩杀敌将的时机。
他支撑着自己摇摇欲坠的身体,调用起所剩无几的精力,朗声说道:"臣弟,自小就上了战场,不为别的。只为守护太祖皇帝为子孙们打下的江山。"
以这样的实力造反,根本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影响。这江山,绝无可能就此从南宫家变成潘家。
那他造的是哪门子反?是潘家老头子的爵位不够显赫?还是潘家老大的官位不够高?这不是好日子过够了,纯作死吗?
想到这里,皇帝气的身子都在发抖。
因为思前想后,只有一个答案--南宫羡。
他有这么好吗?让潘家老二甘愿为他放弃现有的一切荣宠富贵,拼上潘家的未来,拼上满门的性命……真是愚蠢至极。
还好这家伙砸锅卖铁,也不过凑齐了两万禁军。
这皇宫里的御林军就足以挡住他的去路。等到太尉李季率军入宫,他便成了瓮中之鳖。到时候,再跟他慢慢清算。
皇帝猛的喝了一口酒,之后将酒杯扔在地上。
堂下百官,噤若寒蝉。
外面的太阳,挂在西面。
随着门外的一阵骚动,宴会厅里的所有人朝门外望去,只见几个衣衫破损,走路蹒跚的人,一步步向大殿靠近。
一开始,背着光,看不清他们的脸。
直到他们走入大殿,百官才看到了他们一张张满是血迹的脸,和满身透着血翻着肉的伤口。
走在最前面的那位,被人扶着,眼神空洞,表情木然。
但还是有很多人,一眼就认出了他。虽然他和半个时辰前的样子判若两人。但那张精美绝伦的脸,即使蒙在污迹和鲜血中,依然清晰可辨――襄王,南宫羡。
皇帝一动不动的看着他,直到他一步步的走到面前。
"七弟,何故弄成这样?"
南宫羡松开冷野的手,眼睛落在皇帝的右肩。语气冰冷,不疾不徐的说道:"皇兄,臣弟如果有罪,您可以依照国法,将臣弟正法于午门,臣弟绝无半句怨言,何苦要设下圈套,暗杀臣弟?"
百官皆大惊失色,难以置信的看着皇帝。
"襄王,你竟敢污蔑朕,简直大逆不道!"皇帝恼羞成怒的嘶吼道。
话音刚落,何暮云便将拎在手里的内监扔在地上。
内监浑身都在发抖,因为常梓逸的剑,就抵在他脖颈后面。
"皇上……皇上救我……御林军……御林军失手了……"
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已经让在座的人都了然于心。
皇帝也忍不住咬牙切齿的闭上眼睛。
南宫喆双眼血红的看着自己的父亲,心中怎一个"寒"字可以形容。他可以忍受父亲用任何罪名处置襄王,却不能忍受他用这么下三滥的手段,谋杀王叔。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父亲,应该是没有人性的。
长丰公主也含着眼泪看着自己的父亲。昨晚魏子轩向自己坦诚一切时,她本来还不愿意相信。可如今,王叔鲜血淋漓的站在这里,她要如何回避这个事实?父皇是父亲,但平心而论,让公主唯一能感觉到温暖的地方,就是襄王府。遇到危机时,唯一能让她有足够安全感的人,除了丈夫,也就只有王叔。
南宫羡神情木然,疲惫和疼痛,让他的身体看起来有些萧瑟。"皇兄是否该给臣弟一个交代?"
"襄王放肆!有句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上要杀你,必定有皇上的苦衷,你不反思自己为何让皇上不安,反倒在此冒犯君上!"御史中丞起身朝南宫羡大吼了一声。换做平日,打死他也不敢当出头鸟得罪襄王,只是今时今日他知道,襄王是再无翻身的可能。
南宫羡笑了:"好一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座各位,都是身为人臣,听到这句话,心中是何感受呢?"
大殿里陷入一片沉默。皇帝双眼冒火的望着南宫羡。百官,则是在心里自问,"君要臣死,臣真的心甘情愿,毫无怨言的就死吗?"
南宫羡对此时此刻的安静感到很满意。这代表,他们在思考,在质疑。忠于君上,确实没错,但如果掌握自己生杀大权的人,是那样一个冷血的疯子,那又该如何呢?
这是第一步,动摇军心。
接着,便是第二步,找出弱点,各个击破。
"先帝在时,朝中有多少忠臣良将,边陲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外敌敬而远之。可皇兄即位以来,那些忠臣良将,怎么忽然就造反了?先是常远兆,再是杨国忠,曹睿……这么多年来,数不胜数。如今,弹丸小邦都敢犯我中原,百姓流离失所,惨遭屠城。天灾连连,横祸不断。皇上不去考虑这些到底是因为什么,该如何解决,反倒为臣弟一个小小的郡王而不安。"
南宫羡不疾不徐,掷地有声的说出这番话。以确保在座的大部分人,都能听清楚他说的每一个字。他要从"臣下的忠心","边陲安危","民心和天意"这四个关乎天子之道的最大关键词下手,将皇帝的威信彻底粉碎。
从大殿死一般的安静之中,南宫羡知道,他的话,再一次起到了作用。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事实。无人可以反驳。甚至说,平日里,这些话都藏在每个臣下的心中,只是今日借南宫羡的嘴给说出来了而已。
有人觉得痛快,有人觉得害怕,也有人,为南宫羡感到担心。将这些别人都不敢说的话说出口,那他就必须承担别人都不敢承担的后果。
皇帝此刻竟也无言以对。对方一条一条的罗列自己的弱点和劣迹。大殿里竟然没有一个人,再为自己说一句话。
倘若跟他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不休,反倒更丧失了国君的尊严。现如今,御林军不在身边,自身安全最重要,还是等年万冲和李季制服了潘景元,到这里护驾之后,再慢慢收拾南宫羡。经过这番,还怕没有罪名将他正法吗?
事到如今,南宫羡知道,已经到了攻城略地,斩杀敌将的时机。
他支撑着自己摇摇欲坠的身体,调用起所剩无几的精力,朗声说道:"臣弟,自小就上了战场,不为别的。只为守护太祖皇帝为子孙们打下的江山。"